当前位置:首页>
颅咽管瘤是一种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良性先天性肿瘤,发病率占所有颅内肿瘤的4.7-6.5%,其中70%的患者是15岁以下的儿童。由于其症状隐蔽,主要表现为视力减退,很容易被误诊为近视或其他眼科问题。然而,如果不及时治疗,肿瘤可能压迫视神经及眼动脉,导致永久性失明,并可能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家长们必须提高警惕,不能掉以轻心。如果孩子出现视力下降、头晕等症状,应及时带他们到正规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诊断。切勿因为缺乏相关知识而延误治疗,否则可能会导致孩子失明等严重后果。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髓母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脑肿瘤,通常通过手术、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然而,对于肿瘤复发后的患者,治疗选择有限。近期的一项研究探讨了在标准治疗中联合使用卡铂和异维A酸对高危髓母细胞瘤患儿的疗效。
该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四臂的临床试验,共纳入294例新诊断的高危髓母细胞瘤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脑全脊髓放疗,并在放疗期间每周注射长春新碱。随机接受卡铂治疗的患者在放疗前输注卡铂,维持治疗共6个周期。同时,患者也随机接受异维A酸治疗,维持治疗共12个周期。
研究结果显示,联合卡铂和异维A酸的治疗方案并未显著改善患者的无事件生存率。然而,在G3型患者中,接受卡铂联合放疗的患者的5年无事件生存率提高了19%,而存在播散转移的G3型患者的5年无事件生存率提高了25%。此外,研究还确定了一些预后良好的高危髓母细胞瘤患者亚群,包括WNT型、存在11号染色体缺失和/或17号染色体获得的G4型,以及无播散转移的大细胞/间变性G3型。
总体而言,该研究为高危髓母细胞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见解,并强调了快速、全面的整合性分子诊断在儿童髓母细胞瘤风险分层中的重要性。未来,开发新的治疗方法仍然是提高生存率的首要任务。
小儿颅咽管瘤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脑肿瘤,手术切除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然而,能否完全切除肿瘤取决于肿瘤与周围组织的粘连程度。如果肿瘤与大血管和视束粘连,或者高度钙化,完全切除可能会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切除肿瘤并辅以术后放疗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小儿颅咽管瘤手术有多种入路,包括额底入路、额部经侧脑室入路、翼点入路和经终板入路。每种入路都有其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例如,额底入路适用于肿瘤位于鞍上者,需要小心保护垂体柄;而翼点入路适用于肿瘤向一侧鞍旁发展的鞍内-鞍上型肿瘤,需要分离粘连并穿刺囊腔。
对于下丘脑损害而症状严重或已有意识障碍的患者,可以先行囊腔穿刺抽出囊腔液体以缓解肿瘤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并注入放射性核素进行内照射。对于术后脑脊液循环梗阻解除不满意的患者,应行脑脊液分流手术缓解颅内压增高,为放疗争取时间。
放射治疗是另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术后放疗可以延迟肿瘤复发。小儿颅咽管瘤的放疗效果优于成人。外照射是目前广泛采用的放疗方法,腔内照射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小儿脑肿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童神经系统疾病,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容易被家长忽视。了解小儿脑肿瘤的典型症状,对于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小儿脑肿瘤的典型症状:
1. 呕吐:呕吐是小儿脑肿瘤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早期多在清晨发生,随着病情进展,呕吐可发生在一天的任何时间。呕吐特点为喷射状,伴有头痛。部分患儿仅有呕吐,无头痛。
2. 头痛:头痛是小儿脑肿瘤的常见症状,严重时伴有呕吐。婴儿和低龄幼儿无法表达头痛,常表现为烦躁不安、拍打头部、抓头发、哭闹等。
3. 视力减退和视野缺损:视力减退是小儿脑肿瘤的常见症状,表现为看东西模糊不清。部分患儿会出现视野缺损,表现为向心性缩小。
4. 头颅增大:小儿颅骨多为纤维性愈合,颅内压增高会使颅缝裂开,导致头颅增大。家长应定期监测婴儿头围,如发现头围超出正常范围,应及时就医。
5. 复视:复视是由于颅压增高导致双眼展神经受压和麻痹引起的,表现为看物体时形成两个重叠影像。
6. 颈部抵抗和强迫头位:颈部抵抗是指颈部强直,常由后颅窝肿瘤引起。部分患儿会强迫使头颈部固定在一个位置,以缓解肿瘤对脑脊液循环的阻塞。
7. 癫痫发作:小儿脑肿瘤可引起癫痫发作,表现为无诱因的癫痫大发作或肢体抽搐等。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如发现孩子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本文将详细介绍一例9岁女童的垂体腺瘤病例,包括其症状、诊断过程、手术治疗及术后恢复情况。该患者主要表现为视力模糊和微胖,头颅CT和MRI检查显示鞍区占位,且有明显强化和向鞍上发展的趋势。经开颅额下入路瘤体切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术后7日出院。术后复查头颅CT显示瘤体已消失。我们分析了儿童鞍区常见的颅咽管瘤和相对少见的垂体瘤,并探讨了垂体瘤引起的内分泌障碍、视力受损等症状。对于垂体瘤的治疗,除了手术外,还可以辅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术后需要定期复查血性激素水平,以观察垂体术后内分泌功能情况。
我和丈夫一直在为我们9个月大的宝宝的健康问题而担忧。最近,我们发现他有颅咽管瘤,这是一种罕见的肿瘤,位于大脑和鼻腔之间的区域。我们立即开始寻找专业的医疗建议和治疗方案。
在互联网医院上,我们遇到了一位非常有经验的医生。通过在线图文问诊,我们详细描述了宝宝的症状,包括尿频和视力问题。医生告诉我们,尽管手术风险存在,但9个月大的宝宝可以进行手术,且手术技术相对成熟。我们也了解到,北京和上海的医院在这方面有很高的成功率。
我们决定转院到北京的一家大型儿童医院进行手术。整个过程中,医生和护士都非常专业和关心。手术非常成功,宝宝现在正在恢复中。我们非常感激互联网医院和那位医生,他们帮助我们在这个困难时期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头晕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症状,据统计,全球约有5%的人口在一生中经历过眩晕。特别是在老年人中,头晕的发生率更高,甚至可以达到81%至91%。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也成为了耳鼻喉科门诊的主要病因之一。
在中医理论中,头晕被称为“眩冒”,与髓海不足、血虚、邪中等因素有关。然而,现代医学认为头晕只是一种复杂的症状,背后可能隐藏着某种潜在疾病。引起头晕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生理性因素如饥饿、劳累过度等,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表现,如低血压、贫血、高血压、心脏病、眼科疾病、精神疾病等。
在解释头晕的成因之前,我们需要区分两个相似的概念:头昏和眩晕。头昏通常表现为持续的头脑昏沉和不清晰感,可能伴随着头重、头闷、头胀等感觉;而眩晕则是自身与周围物体空间位置发生改变的一种错觉或幻觉,常伴有恶心呕吐、心慌出汗等症状。眩晕往往与前庭系统的病变有关,前庭系统由内耳、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以及前庭中枢共同组成,负责维持机体的平衡和空间定向功能。
引起眩晕的疾病种类繁多,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前庭药物毒性、突发性耳聋等。这些疾病可能导致前庭系统的损害,从而引起眩晕。需要注意的是,中枢性眩晕也是一种可能的病因,约占所有眩晕的5%至10%,其原因可能包括脑血管病、小脑肿瘤、颅内感染等疾病。
在面对头晕时,我们不能掉以轻心。首先,应该立即采取安全体位,防止跌伤。其次,尽快就医,详细描述头晕的特点和持续时间,接受必要的检查,以明确引起头晕的原因。切勿随意购药或进行盲目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近期,一位小患者因全身无力、视力模糊、走路不稳等症状被收入初秋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据家长和班主任老师反映,孩子最近半个多月来经常感到全身乏力,上课精神不振,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前些天,他在上课时视物模糊,连黑板上的字画也看不清楚。早晨起床伴有呕吐症状,放学回家抬脚困难,逐渐走路不稳,有时喊头痛,但无发烧症状。经过详细检查,医生最终确定孩子患有脑干肿瘤。
脑肿瘤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肿瘤之一,高发年龄在5~10岁,男孩多于女孩。临床数据显示,学龄期儿童脑肿瘤起病较急,发展迅速,多数患儿有头痛,疼痛部位主要在前额及枕部。70%~85%的患儿有呕吐症状,清晨或早餐后比较多见。患儿可能出现意识改变,表现为精神不振、易激惹、多动、记忆力下降。约三分之一的患儿出现复视或视力减退。还可能出现不规则发烧、进行性全身乏力、走路不稳,甚至说话含糊不清或不能说话。部分患儿还可能表现出癫痫样发作。头颅CT或核磁共振成像都可显示脑内占位性病灶。
专家提醒,当小儿出现头痛、呕吐、步态不稳等症状而找不到合理解释时,应考虑到脑肿瘤的可能性。只要掌握发病特点,早期识别小儿脑肿瘤并非难事。由于本病早期症状不典型,临床上容易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和癫痫等疾病,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注意。
小叶子是一个活泼好动的5岁孩子,深受大家的喜爱。然而,某一天她突然出现了剧烈的头痛症状,特别是在枕部区域,并伴随着咳嗽和恶心。尽管经过三天的等待,症状并未好转,家长带她到当地医院进行检查。结果显示,小叶子颅内存在巨大的占位性病变。
由于当地医院的治疗条件有限,家长决定将小叶子转移到一家更好的医院进行治疗。在新医院进行了头颅CT检查后,医生确诊小叶子患有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和准备,医生在全麻下成功地进行了“后颅窝巨大占位性病变切除术”,完全切除了肿瘤。手术过程非常顺利,小叶子现在已经康复出院了。病理结果显示,这是一种WHO I级的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这位医生提醒家长们,肿瘤在儿童中也是常见病。作为家长,应该时刻关注孩子身体的异常变化。当孩子抱怨头痛或不舒服时,不要忽视,应立即就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