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胃癌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疫苗、细胞治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胃癌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疫苗、细胞治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发表人:医疗数据守护者

近年来,癌症免疫治疗在黑色素瘤、乳腺癌、前列腺癌、肾癌和肺癌等多种癌症中取得了显著成果。其中,胃癌的免疫治疗也引起了广泛关注。以下是对胃癌免疫治疗的三种主要方法——癌症疫苗、过继细胞治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详细介绍。

癌症疫苗

癌症疫苗旨在增强人体免疫系统的能力,通过增加肿瘤特异性T淋巴细胞来寻找和破坏肿瘤细胞。肿瘤抗原必须由特定的抗原呈递细胞(如DCs)呈递给T细胞。通常,这些抗原是小的细胞内多肽,由肿瘤细胞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呈递给溶细胞性T细胞。迄今为止,已经发现和测试了数千种肿瘤抗原。MAGE基因可编码被溶细胞性T细胞识别的抗原,首先在黑色素瘤患者中被识别,后来也在多个实体瘤中表达。其他潜在的被确定的抗原包括源于突变的多肽(如KRAS)、分化抗原、过表达抗原(如HER2/neu和癌胚抗原)以及病毒抗原(如HPV)。在胃癌中,38%的患者表达MAGE,临床前数据显示幽门螺旋杆菌可能会诱导MAGE-3的表达。研究表明,装载MAGE-3多肽的纳米疫苗可以增强免疫反应,并导致肿瘤退缩。日本的一项I/II期研究使用来源于VEGF-R1和VEGF-R2的多肽联合S-1和顺铂治疗22位晚期胃癌患者,部分缓解率达到55%,总生存期延长。HER2/neu相关的肿瘤抗原通常在胃癌中过表达,可能在探索新的免疫治疗和疫苗策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过继细胞治疗

过继细胞治疗是另一种类型的免疫治疗。从患者体内分离出肿瘤特异性T细胞在体外扩增,然后大量重新输注到患者体内。现在也可能在输注前在体外从基因方面改变这些细胞。不同类型的细胞可能被用于激活杀伤细胞,其中一些已经在胃癌中进行测试,包括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最近的一项研究使用肿瘤相关性淋巴细胞加或不加化疗治疗44例晚期胃癌患者,结果显示使用化疗加肿瘤相关淋巴细胞的患者总生存得到改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也在胃癌中进行检测。临床试验证实化疗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IL-2和抗CD3抗体联合在体外扩增获得)治疗患者,与单纯化疗相比,具有生存期的获益。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T细胞活化必须小心调节以避免过度扩增和组织损伤,此过程涉及一些检查点。CTLA-4和PD-1都是T细胞表达的抑制性受体。通过抗体阻断这些受体可以增加T细胞的活化,在多种肿瘤中已经展现出临床活性。最近,癌症基因组图谱研究网络分析了胃腺癌的分子特征,确认了四种肿瘤亚型:EB病毒阳性肿瘤、微卫星不稳定肿瘤、基因学稳定肿瘤和染色体不稳定肿瘤。EB病毒亚组(15%)显示出PD-L1表达升高,表明免疫细胞的稳健存在,支持胃癌应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在一项小型的II期试验中,tremelimumab,一种人源化抗CTLA-4单克隆抗体,在18个胃癌患者的二线治疗中得以检测。尽管客观缓解率是5%,中位生存期为4.8个月,与胃癌化疗的疗效类似。但是,这也表明两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可能为晚期胃癌患者带来临床获益。MEDI4736是一种人源化的IgG1单克隆抗体,与PD-L1结合,阻止其与PD-1和CD80结合。I期研究的初步数据显示该药物在多种肿瘤中的临床活性。另外一个阻止PD-1和PD-L1结合的抗体是nivolumab,该药物在多种肿瘤中已经显示出活性。对于胃癌,这种抗PD-L1免疫调节抗体单药或两药联合的I期试验正在进行中。临床前证据显示PD-1和CTLA-4的双重阻断相比单个抗体阻断,可增加细胞因子释放以及CD8+和CD4+ T细胞的扩增。正在进行的一项Ib/II期试验正在探索单药nivolumab和nivolumab+伊匹单抗治疗转移性胃癌、胰腺癌、三阴性乳腺癌和小细胞肺癌的疗效。pembrolizumab是一种高度特异的人单克隆IgG4抗体,被用于阻断PD-1和PD-L1以及PD-L2的结合。在一项大型的随机I期试验KEYNOTE-001中,该抗体在135名转移性黑色素瘤中显示出疗效。最近,Muro等在一项Ib研究中调查pembrolizumab治疗胃癌的疗效。164名晚期胃癌或食管胃结合部肿瘤被筛查,40%(65名)的患者为PD-L1阳性,其中39名患者每两周接受一次pembrolizumab治疗。41%的患者肿瘤缩小。亚洲患者的ORR为32%,非亚洲患者的ORR为30%。这些既往治疗多次的患者接受pembrolizumab治疗耐受性良好。此外,初步证据还观察到PFS、ORR与PD-L1表达的相关性。最后,发现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对确定免疫治疗的最受益患者是重要的一步。将来的临床试验应该包括明确的转化性研究部分,调查潜在的生物标志物,例如PD-L1表达,免疫浸润(如CD8/调节T细胞比和趋化因子),和肿瘤突变频率。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胃恶性肿瘤疾病介绍:
胃癌是一种来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多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出现癌前变化(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遗传等因素相关,典型症状为体重减轻、上腹痛,可伴有贫血、食欲缺乏、厌食、乏力等。胃癌的治疗与其病情进展时期有关,早期胃癌无淋巴结转移时,可采取内镜治疗;进展期胃癌在无全身转移时,可行手术治疗;肿瘤切除后,应尽可能清除残胃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的预后与其分期有很大关系。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最新的全球癌症生存数据报告揭示了各国在癌症生存率方面的差异。CONCORD-2研究对来自67个国家的279个癌症登记处数据进行了分析,涵盖了25,700,000位成年癌症患者和75,000位儿童癌症患者的数据。该研究显示,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结肠癌、直肠癌和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呈现稳步上升。然而,肝癌和肺癌仍然是致命性疾病,全球范围内的5年生存率普遍较低。

    在乳腺癌方面,34个国家的5年生存率达到80%,17个国家的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升高到85%或更高。然而,马来西亚、印度、蒙古和南非的乳腺癌生存率低于70%。前列腺癌的生存率在许多国家显著增加,南美洲、亚洲和欧洲的22个国家的生存率从1995-1999年间到2005-2009年间提高了10%-20%。然而,保加利亚和泰国的前列腺癌5年生存率不足60%,而巴西、波多黎各和美国的生存率则超过95%。

    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的区域差异很大,总体而言改善幅度乏善可陈。仅厄瓜多尔、美国和17个亚欧洲国家的于2005-2009年确诊的卵巢癌患者5年生存率超过40%。日本和韩国的胃癌生存率高于其他国家(54%-58%),然而,这两个国家成人白血病的5年生存率低于大多数国家(18%-23%)。

    研究者认为,全球生存率趋势调查比较提示存在较大的区域差距,获得早期诊断和最佳治疗的资源存在差异可能是其中的原因。全球范围内癌症生存率的持续监测可为癌症患者和研究者提供不可或缺的信息,同时也是促进政府改进卫生政策和卫生保健体系的信息源泉。

  •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导致多种胃部疾病的主要原因。为了准确诊断,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至关重要。以下是对三种常见检测方法的详细解析。

    碳同位素检测

    碳-13和碳-14检测是最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测方法。阳性结果表明当前存在Hp感染。然而,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原因包括近期使用抗生素、清热解毒类中草药、抑酸剂、铋剂或某些保健品;存在消化性溃疡活动出血、胃恶性肿瘤、伴有弥漫性肠化生的重度萎缩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等疾病;或食用某些暂时抑制Hp的食物,如生吃大蒜等。为确保结果准确性,建议在检测前停止使用相关药物、空腹4小时以上,并避免抽烟、喝刺激性饮料和说话。对于有上述疾病的人群,如果检测结果为阴性,应结合其他检测方法进行确认。

    抗体检测

    抗体检测通过血清学方法检测Hp抗体,可以反映一段时间内的感染状况。该方法不受近期用药和胃内局部病变的影响,是唯一的不受这些因素干扰的检测手段。阳性结果只能确定曾经感染,不能确定是否为现症感染。阴性结果则可靠地排除感染。需要注意的是,血清抗体定性检测不能用于治疗后的复查。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消化性溃疡活动出血、胃MALT淋巴瘤、伴有弥漫性肠化生的重度萎缩性胃炎等,血清学方法可以作为现症感染的诊断手段,特别是当其他检测方法结果为阴性时。

    快速尿激酶实验

    快速尿激酶实验是一种侵入性检测方法,通过在胃镜检查时取一小块胃黏膜组织进行测试。该方法快速、方便且经济,但也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原因可能包括Hp在胃内分布不均匀、取材不当;观察者的主观因素、观察时间、试剂质量和实验环境的湿度、温度等因素;以及使用某些药物,如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铋剂、抗菌药物等。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则可确定为现症感染;如果为阴性且存在感染症状,应结合其他检查手段进行进一步诊断。

  • 胃癌手术后的复查是治疗计划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然而,许多患者和家属对复查的具体内容和时间间隔并不清楚。本文旨在提供详细的指导,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复查的主要目的是早期发现复发和二次癌症,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常见的检查项目包括血液检查(包括肿瘤标志物)、CT扫描(肺部和全腹部)以及胃镜检查。具体的检查时间间隔会根据病期的不同而有所区别,这一信息通常来自于术后的病理报告。

    对于进展期胃癌(浸润深度为T2-T4)或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建议在术后2年内每3个月进行一次血液检查,术后3-5年每半年进行一次;CT扫描则应在术后3年内每半年进行一次,术后4-5年每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则应在术后第1年、第3年和第5年各进行一次。

    对于早期胃癌(浸润深度为T1)且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建议在术后3年内每半年进行一次血液检查,术后3-5年每年进行一次;CT扫描则应在术后1年内每半年进行一次,术后2-5年每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的时间间隔与进展期胃癌相同。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复查计划仅供参考,实际的检查项目和时间间隔可能会因个体差异而有所调整。同时,如果患者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及时就诊并告知医生,以便医生根据具体情况开具相应的检查单。最后,对于需要进行化疗的患者,复查计划应遵循化疗医生的建议。

  • 癌症已经成为全球许多国家的首要死亡原因。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数据,2015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高达392.9万例,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因此,早期发现和预防至关重要。

    以下是不同类型癌症的高危人群和相应的筛查建议:

    • 肺癌:对于吸烟超过20年、日均吸烟超20支的45周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常规CT检查。同时,长期接触放射线、化学有毒物质、吸二手烟、常年烹饪或有肺癌家族史的人群也需要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针对性体检。建议使用低剂量的螺旋CT平扫代替胸片。
    • 乳腺癌:对于月经初潮年龄早、绝经晚、生育年龄晚、未生育或未哺乳的人群,建议进行BRCA1/2基因检测。35岁以上的高危人群应半年进行一次乳腺彩超检查,一年进行一次钼靶检查。
    • 肝癌:有慢性乙肝感染史或肝硬化的患者、长期酗酒者、常吃霉变食物的人群或有家族聚集现象的人群,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肝脏B超和甲胎蛋白(AFP)等常规肝癌筛查。
    • 胃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饮食不规律、喜食腌制、烧烤、隔夜菜等的人群、长期酗酒、吸烟者或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建议45岁以上的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
    • 食管癌:喜欢饮浓茶、吃刺激性粗糙的食物、进食过热、过快的食物的人群易患食管癌。常吃腌制食品、长期酗酒者或有食管癌家族史者,建议45岁以上的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消化道造影检查。
    • 肠癌:有家族性结肠息肉综合征和家族遗传性非息肉病、长期高脂、低纤维、低钙饮食的人群、长期便秘者或腺瘤性息肉及炎症性肠病的人群,建议4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每年进行一次大便隐血检查、肛门指检及结直肠镜检查。
    • 宫颈癌:18岁前婚育及多产的女性、本人性伴侣较多的人群、伴侣有较多性伴侣的人群、有不结性生活史的人群或明确有生殖器湿疣病史、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史、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史的女性,初次性生活的3年应开始筛查,每年进行一次妇科检查、液基细胞学检查。

    通过以上筛查建议,高危人群可以更早地发现癌症,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 近日,《我不是药神》电影引起了广泛的讨论。电影中,抗癌药物的高昂价格引起了公众的关注。然而,真实情况是什么?让我们从医药行业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需要强调的是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瑞士诺华公司的抗癌药物“格列卫”的研发历时50年,投入超过50亿美元,并有5位美国科学院院士参与其中。这种巨大的投入和创新是值得保护的。如果没有利润的驱动,谁还会投入如此巨大的资源进行新药研发呢?

    其次,药物的价格也需要考虑到专利期限。新型靶向抗癌药物的价格往往很高,这是因为一旦专利期过了,仿制药就会涌现。从表面上看,医药行业的毛利润很高,但实际上由于研发投入巨大,净资产收益率只有8.8%,远低于其他行业。

    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药企卖的是生命,是很多人存活下去的希望。我们希望每个药企都能像电影中的主演一样有良知,希望可以用最低廉的价格买到更好的药。但是,科研经费的投入是巨大的,没有利益的驱动,这些抗癌药物根本不会诞生。这个世界是没有绝对的公平的。

    因此,我们能做的可能就是更早地发现病情,通过医保和商保的双重保险来保护自己。同时,我们也应该更加肯定和尊重医生和他们的医疗成果。电影中每一个人的无奈都让我们深思:药企追求利润没有错,主演卖“假药”没有错,警察的执法也没有错,病人想少花钱延长生命更没有错。只有更有效的预防和提早干预防治恶性肿瘤的发生才是最重要的。

    以胃癌为例,中国是胃癌的高发国家,每年有40万例新发病患者,35万人死于胃癌。世界卫生组织确认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病变,约有10%的患者最终发展为胃癌。从萎缩性胃炎发展为胃癌大致需要10多年的时间,这给了我们很多的时间及早的干预和治疗。

    积极的治疗胃癌的癌前病变,将萎缩性胃炎逆转成浅表性胃炎是我追求的目标。经过不断的总结治疗方法和治疗经验,终于在退休后找到了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一个好的剂型——膏方。膏方不但改变了中药难以下咽的口感,更重要的是在用药浓缩后大幅度的提高了治疗效果,同时,膏方还有恢复胃内环境,调节胃酸分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经胃镜和病理检查约后40--60%病人,服用膏方后从萎缩性胃炎逆转成浅表性胃炎,这就防止了萎缩性胃炎向胃癌发展。

    最后,我们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合理的饮食,适当的锻炼,及时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做到以上四个方面,我们才能远离疾病。即使我们得了小病,也不能掉以轻心,积极治疗,使小病不发展为大病,使可治之病不要因为失冶、误治变成不治之症。

  • 疣状胃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炎,具有独特的形态和病理变化。该疾病在国内的内镜检查率约为3.3%。研究表明,疣状胃炎与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多项研究支持这一观点。例如,日本学者广田在1900例早期胃癌的标本中发现了57例伴有疣状胃炎的病例。姚忆蓉等人对82例疣状胃炎进行了观察,发现其中4例在1-5年内发生了癌变,占比4.88%。李石等人在191例疣状胃炎中也发现了1例腺癌。朱明华等人对疣状胃炎中发生与胃窦部粘膜的病人进行了单克隆抗体MG7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显示阳性率为12.5%,伴有肠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者,阳性率更高,达到13.3%--29.4%。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疣状胃炎可能是胃癌的癌前病变。Hp感染是疣状胃炎的主要原因,并已被证实为慢性胃炎发展为胃癌的主要起动因子。因此,对疣状胃炎进行前瞻性临床观察是非常必要的,以便预防癌变的发生。

  • 在全球范围内,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在不断攀升。根据《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报告,2018年全球预计有1810万癌症新发病例,960万癌症死亡病例。中国人群中,每新增的100个癌症患者中就有21个是中国人。平均每分钟有7个人确诊癌症,每分钟将近5人死于癌症。

    然而,很多人在体检时并没有发现癌症,直到一查出癌就是晚期。事实上,常规体检关注的多为基础病、慢性病,而癌症筛查有着很大区别。目前,对国人威胁最大的癌症分别是肺癌、胃癌、直肠癌、乳腺癌、食管癌、肝癌等。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一位的恶性肿瘤。预防肺癌的首要一步就是戒烟、避免暴露在污染环境,其次是早期筛查。早期筛查方法是CT检查,推荐40岁以上人群每年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肺癌早期最常见的症状是无其他不适的咳血丝痰,如果长时间地咳嗽,且没有感冒、发烧等常见呼吸道感染症状,并间断有咳血丝痰,需要高度警惕并及时就医。

    我国是“肝癌大国”,乙肝、丙肝病毒长期携带者,有肝癌家族病史的人,长期酗酒抽烟者,慢性肝病和肝硬化患者等容易被盯上。肝癌的早期筛查方法是B超+抽血,只做B超容易漏诊,B超结合甲胎蛋白检测才能有效筛查癌症。高危人群,年龄40岁以上者建议每半年筛查一次。

    乳腺癌已成为威胁我国女性健康的头号恶性肿瘤,未婚或高龄(35岁及以上)初产、有乳腺癌家族史、月经初潮小于12岁或行经超过42年等,为高危人群。乳腺癌的早期筛查方法是乳腺B超,初步筛查发现问题建议再做钼靶,更加精准判断乳腺是否健康。

    结直肠癌已在恶性肿瘤发病率中排第三位,死亡率排第四位。肥胖、糖尿病、习惯性便血、有癌症家族史或肠息肉史者,容易被结直肠癌盯上。高危人群建议每2~3年做一次肠镜检测。

    胃癌在中国人中更受青睐。幽门螺旋杆菌携带者、过量抽烟饮酒,以及长期吃高盐、熏烤煎炸、腌制食物、有胃癌家族史的人,是胃癌高发人群。胃癌的早期筛查方法是胃镜,40岁以上高危人群应每2~3年做一次胃镜筛查。

    食管癌容易盯上40岁以上,且有消化道癌家族史或上消化道病史或症状的人。食管癌的早期筛查方法是内镜检查,食管癌高危人群先做普通内镜检查,并进行食管黏膜碘染色或电子染色内镜等精查,如果内镜下没有发现可疑病灶,应定期随访。反之,应及时就诊。

    总有人感叹癌症“防不胜防”,其实研究认为,约60%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的。越早开始重视健康,健康也就离你越近。20岁到60岁,是人的一生中生命最旺盛的阶段,千万不要觉得自己没啥“感觉”就忽略健康。从20岁开始每年体检一次,保持合理体重,不吸烟、不酗酒、不熬夜、不迷恋垃圾食品,开始补钙,充分了解生理健康知识,重视自己的私生活,定期检查私处的健康状况。30岁时每天坚持运动20-30分钟,注意监测血压,调整饮食和不良生活习惯,注意睡眠。40岁时筛查糖尿病,女性做乳房X光检查,严格控制体重,少食多餐,饮食多样化,将运动时间延长至1小时,增加负重锻炼和力量训练。50岁时注意呵护心脏健康,定期筛查结肠癌,女性要留意更年期症状,注射流感疫苗,防止流感并发症引起的风险。60岁时日常补钙依然不能忽视,最晚65岁时要开始检查骨密度,尤其是女性,补充维生素B12,防止记忆减退,注射预防肺炎和带状疱疹的疫苗。

  • 近日,44岁的前央视女主播方静因胃癌晚期不幸去世。胃癌,作为一种常见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都居高不下。那么,我们该如何了解、预防和早期发现胃癌呢?

    首先,胃癌是指发生在胃部的恶性肿瘤,主要来源于胃粘膜上皮。它的发生与内在基因遗传因素和外在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有关。虽然具体原因尚未完全阐明,但我们已知一些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饮食因素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等。

    针对这些危险因素,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例如,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同时,定期进行胃癌筛查也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40岁以上的人群。常用的筛查方法包括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和胃镜检查等。

    如果不幸被诊断出胃癌,首先要确定诊断并进行分期。然后,根据病理类型、分期和身体状况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早期胃癌可能只需要手术治疗,而晚期转移性胃癌则需要全身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总之,了解、预防和早期发现胃癌至关重要。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定期进行筛查,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特殊的细菌,能够在人体胃中生存并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1983年,这种细菌首次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活检组织中被分离出来。它是一种微厌氧的螺旋形细菌,对生长条件的要求非常苛刻。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导致多种疾病,包括胃炎、消化道溃疡和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最严重的后果是胃癌,全球每年有数十万人死于这种疾病。预防和控制胃癌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任务。

    据研究,幽门螺杆菌感染非常普遍,世界上大约有一半的人口曾经感染过这种细菌。特别是在一些国家,90%以上的人口都有过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经历。通常情况下,人们在幼年时期就被感染,5岁以下的儿童中有50%的人已经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首先会引起慢性胃炎,随后可能导致胃溃疡和胃萎缩,甚至发展成胃癌。早期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群更容易患上萎缩性胃炎和胃癌。同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死亡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

    幽门螺杆菌主要寄生在胃黏膜组织中,67%到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都是由它引起的。慢性胃炎和消化道溃疡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食后上腹部饱胀、不适或疼痛,可能伴随着嗳气、腹胀、反酸和食欲减退等不良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反复发作性剧烈腹痛、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等症状。

    因此,及早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并采取有效的抗菌治疗措施,可以大大降低胃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预防和控制幽门螺杆菌感染对于维护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当患者被诊断出患有胃癌并住院时,通常会感到非常焦虑,希望能够尽快进行手术。然而,治疗前评估是制定治疗方案的基础,通过一系列的检查来评估患者的病情,初步分期,并帮助医生确定是否可以承受治疗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治疗结果的初步估计。

    如果没有进行充分的评估就直接进行手术,可能并不是最佳的治疗选择。因此,患者和家属需要耐心等待所有检查结果,并与医生进行深入的沟通,以便更好地理解病情。

    在治疗前评估中,除了胃镜和活检诊断外,还包括以下几类检查项目:

    • 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尿液和粪便常规检查、粪隐血试验等。
    • 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MRI检查、上消化道造影、胸部X线检查、超声检查、PET-CT和骨扫描等。
    • 其他检查:主要是针对合并症的检查,评估手术风险,特别是对于老年患者,心脏超声和肺功能是常规检查项目。

    总之,治疗前评估对于胃癌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患者和家属应该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所有必要的检查,以便制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