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了解DIPGs:儿童最难治的脑部肿瘤

了解DIPGs:儿童最难治的脑部肿瘤
发表人:老年健康守护者

弥漫内生型脑桥胶质瘤(DIPGs)是一种在国际上公认的最为难治的肿瘤类型之一。这种肿瘤主要影响儿童,占据了儿童脑干胶质瘤的80%。在美国,每年大约有300名儿童和100名成人被诊断出患有这种疾病。男女发病率相当,5-9岁是高峰年龄段。

DIPGs的特点是广泛侵袭性生长,多数为三级和四级高级别肿瘤。由于其位置在脑桥,手术难度极大,且对放射治疗和化疗的反应性低,患者的预后通常很差。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小脑良性肿瘤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颅内生殖细胞瘤是一种对放疗和化疗极其敏感的肿瘤。正确的治疗可以大大提高痊愈的几率。单纯放疗的治愈率超过90%,包括局部放疗和全脑+全脊髓放疗。然而,单纯化疗的复发率接近一半,因此放疗在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儿童患者,首先应进行化疗,根据化疗效果调整后续放疗的剂量和范围,以减少放疗可能带来的远期副作用。对于年龄大于3岁且无转移的患者,可以进行化疗联合全脑室或全脑+瘤床放疗;而对于有转移的患者,则应进行化疗联合全中枢+瘤床放疗。对于年龄小于3岁的患者,为了减少头颅放疗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建议先进行单纯化疗或化疗+手术,待3岁以后再进行放疗治疗。

    要获得良好的预后,关键在于获得正确的诊断并进行正确的治疗,尤其是放疗。只有这样,才能大大提高痊愈的几率。

  • 近期,一位小患者因全身无力、视力模糊、走路不稳等症状被收入初秋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据家长和班主任老师反映,孩子最近半个多月来经常感到全身乏力,上课精神不振,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前些天,他在上课时视物模糊,连黑板上的字画也看不清楚。早晨起床伴有呕吐症状,放学回家抬脚困难,逐渐走路不稳,有时喊头痛,但无发烧症状。经过详细检查,医生最终确定孩子患有脑干肿瘤。

    脑肿瘤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肿瘤之一,高发年龄在5~10岁,男孩多于女孩。临床数据显示,学龄期儿童脑肿瘤起病较急,发展迅速,多数患儿有头痛,疼痛部位主要在前额及枕部。70%~85%的患儿有呕吐症状,清晨或早餐后比较多见。患儿可能出现意识改变,表现为精神不振、易激惹、多动、记忆力下降。约三分之一的患儿出现复视或视力减退。还可能出现不规则发烧、进行性全身乏力、走路不稳,甚至说话含糊不清或不能说话。部分患儿还可能表现出癫痫样发作。头颅CT或核磁共振成像都可显示脑内占位性病灶。

    专家提醒,当小儿出现头痛、呕吐、步态不稳等症状而找不到合理解释时,应考虑到脑肿瘤的可能性。只要掌握发病特点,早期识别小儿脑肿瘤并非难事。由于本病早期症状不典型,临床上容易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和癫痫等疾病,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注意。

  • 一名4个月大的男婴因皮疹和间歇性发热就医,经过一系列检查,包括腹部B超和血液测试,初步诊断为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然而,B超检查显示左肾上腺区存在一个小包块,血液中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也高于正常范围。虽然24小时尿香草杏仁酸(VMA)结果正常,血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升高,骨髓细胞学检查未发现肿瘤细胞,但临床上仍然高度怀疑早期神经母细胞瘤(NBL),并且可能是Ⅳs期。

    由于肿瘤病灶较小,且有自然消退的可能性,医生决定不进行特殊治疗。一个月后,复查结果显示肝脾肿大,左肾上腺区的包块无明显变化。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常见的实体瘤,约75%发生在腹膜后肾上腺部。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可能包括非特异性症状如发热、面色苍白、食欲不振等,以及儿茶酚胺代谢异常和肿瘤浸润、压迫相关症状。确诊通常依赖于病理活检,影像学、骨髓细胞学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也可以作为诊断依据。起源于肾上腺的NBL因其隐匿性和缺乏可靠的诊断方法,70%的病例确诊时已发生转移。

    NBL的分期主要采用国际神经母细胞瘤分期系统(INSS),其中IVs期见于1岁以内的婴儿。研究表明,年龄和分期是重要的预后因素,通常认为年龄小于1岁及Ⅳs期病例自然消退率较高,预后良好。然而,临床上大多数患儿就诊时已属于Ⅲ~Ⅳ期,因此实际的自发消退率可能远低于理论上报告的水平。

    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具有很大的异质性,临床转归可能为自然退化、迅速进展或死亡,这对肿瘤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由于该疾病的恶性程度高,具有早期转移的特点,及早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 近年来,随着治疗技术的进步,白血病不再是儿童癌症的主要类型。根据美国疾病防控控制中心的数据,脑瘤已成为儿童肿瘤的新“C位”,占儿童癌症的四分之一。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提高生存率至关重要。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四大异常症状,以便及早发现可能的脑瘤:视力下降、双眼内斜视、呕吐和头颅增大。这些症状可能与脑瘤导致的颅内压增高有关。由于儿童不会表达自己的不适,家长需要定期检查孩子的头围,并警惕任何超出正常值的情况。早期发现和治疗是关键,家长应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 特发性颅内压增高(Idiopathic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IIH),也被称为大脑假瘤(pseudotumor cerebri)或良性颅内压增高。该疾病的成因尚不明确,但通常与脑脊液分泌和吸收失衡有关。女性,尤其是那些体重超标、近期体重急剧增加的人群更容易受到影响。长期使用维生素A、四环素和环孢素类药物、男性打鼾和多囊卵巢综合征等都是易患因素。

    2013年,IIH的诊断标准被修订,需要满足以下五个条件:(A)视乳头水肿;(B)除颅神经外,其他神经系统无异常;(C)脑实质正常,无水肿、占位或结构异常;脑膜无强化;(D)脑脊液成分正常;(E)腰穿颅内压增高:成人大于250mmH2O;儿童大于280mmH2O(如为非肥胖儿童,非镇静下测压,则大于250mmH2O)。

    IIH导致的视乳头水肿分为早期、中度、重度和慢性期四个阶段。早期表现为视盘边界模糊、视乳头抬高、表面充血、色红;中度则是视盘周边360度边界均不清、视盘扩大、表面血管部分被遮蔽、视盘周围同心圆样视网膜皱褶;重度时视乳头整体隆起、血管消失、伴有大量出血、渗出、静脉迂曲;慢性期则是视盘呈“香槟酒瓶塞”样环形隆起,表面出血减少,覆盖白色轴浆渗出与胶质增生。

    治疗方法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主要是减轻体重、治疗鼾症、停用可疑的药物等。药物治疗则以碳酸酐酶抑制剂类药物为主,如乙酰唑胺(Acetazolamide,Diamox)、醋甲唑胺(Methazolamide,尼目克司)。在使用这些药物前,需要询问患者是否对磺胺及其他药物过敏。手术治疗包括视神经鞘开窗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

  • 小儿髓母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这种肿瘤通常起源于小脑,但也可能起源于脊髓或脑的其他部分。在贵阳秋季,由于气候干燥,儿童更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侵袭,因此髓母细胞瘤的发病率可能会有所增加。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和治疗策略,以帮助家庭应对这种疾病。

    预防措施:
    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儿童长时间处于密闭、干燥的环境中。
    2. 注意儿童的饮食营养,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3. 避免儿童接触有害物质,如烟草烟雾、有害化学物质等。
    4. 定期进行儿童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风险因素。
    5. 提高儿童的安全意识,避免意外伤害。

    治疗策略:
    1. 早期诊断:通过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方法,尽早发现肿瘤的存在。
    2. 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髓母细胞瘤的主要方法,包括肿瘤切除和放疗区域的手术。
    3. 辐射治疗:放疗是治疗髓母细胞瘤的重要辅助手段,可以减少肿瘤的复发率。
    4. 药物治疗:化疗药物可以用于治疗髓母细胞瘤,但可能存在副作用。
    5. 支持治疗:包括营养支持、心理支持等,以帮助患者度过治疗期。

    家庭在儿童患病期间应关注以下几点:
    1. 营养支持:保证儿童摄入充足的营养,提高免疫力。
    2. 心理支持:关注儿童的心理状态,给予关爱和鼓励。
    3. 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鼓励儿童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增强体质。
    5. 遵医嘱: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切勿自行停药或更改治疗方案。

  • 本文将介绍一例3岁男童的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HL)右侧纵膈病例,并分享其接受TOMO放射治疗的过程和结果。该病例来自黄冈地区,患者出生于2018年7月10日。

    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HL)是一种罕见的恶性淋巴瘤,通常需要综合治疗,包括化疗和放射治疗。TOMO放射治疗是一种先进的放射治疗技术,可以提供更精确的治疗效果,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在本例中,患者首先接受了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随后,医生制定了个性化的TOMO放射治疗计划,旨在最大限度地消灭肿瘤细胞,同时保护周围正常组织。

    放射治疗计划的展示表明,TOMO技术可以精确地定位和照射肿瘤区域,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辐射暴露。通过这种方式,患者可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文的目的是分享这例成功的TOMO放射治疗案例,旨在提高公众对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认识,并展示TOMO放射治疗技术在儿童患者中的应用潜力。

  • 颅内肿瘤,无论良性还是恶性,都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因此,及早发现和诊断颅内肿瘤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颅内肿瘤的认识和了解其临床表现。

    颅内肿瘤的主要临床表现可以分为两大类:颅内高压和局灶性症状。颅内高压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视乳头水肿(视力受损、视物模糊)。这些症状的严重程度与肿瘤的生长速度和位置有关。例如,生长在中线位置的肿瘤可能会引起强迫头位,仰卧时头痛加重,俯卧时减轻。小儿和老年人由于颅骨和大脑的特殊情况,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

    局灶性症状则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和大小。例如,大脑半球肿瘤可能会引起癫痫、幻嗅、幻听、幻视、感觉减退、肌力减退和视野缺损等症状。精神症状和人格改变、记忆力下降也可能出现。额叶肿瘤患者常见癫痫大发作和癫痫小发作。锥体束损害病变会导致对侧手脚无力或偏瘫,感觉障碍,失语和视野缺损等症状。鞍区肿瘤主要表现为视力视野受损和内分泌改变。松果体区肿瘤则以颅高压为主要表现,依据肿瘤位置的不同,还可能出现上视障碍、平衡和步态不稳、肢体无力麻痹、尿崩、嗜睡、肥胖、早熟、发育停顿等症状。后颅凹肿瘤可能会引起共济失调、步态不稳、吞咽困难、头晕目眩、耳鸣耳聋、面瘫和声音嘶哑等症状。

    如果出现以上任何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需要注意的是,生长速度较慢的颅内肿瘤可能会表现出隐匿的症状,或者缓慢出现。因此,建议每3~5年进行一次头颅的核磁共振(MRI)或头颅CT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潜在的颅内肿瘤。

  •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颅外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根据不同的危险分层,医生会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化疗在神经母细胞瘤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也伴随着一些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在开始化疗前,需要进行一系列必要的检查,包括血常规、生化检查、传染病常规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测、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影像学检查、全身骨骼放射性核素扫描、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或骨髓活检病理检查等。这些检查有助于确定肿瘤的侵犯范围和分出低危、中危或高危等危险度。

    对于低危神经母细胞瘤,手术切除或单纯观察可能是首选治疗方法。化疗主要用于肿瘤手术切除不足50%的Ⅱ期患者或出现呼吸性窘迫、肾或肠缺血、脊髓压迫、胃肠道或泌尿生殖道梗阻和凝血紊乱等情况的患者。常用的化疗方案包括CAV和EP交替化疗,或仅用CV方案。

    对于中危神经母细胞瘤,首选治疗为化疗,有效的化疗药物主要是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顺铂/卡铂(DDP/Carboplatin)、足叶乙甙等。化疗后肿瘤缩小行手术切除,术后残留病灶行瘤床行放疗以及继续化疗。总化疗疗程数为8个,常用的化疗方案为CAV和EP交替化疗。

    对于高危神经母细胞瘤,需要进行高强度的化疗,化疗药物包括CTX、IFO、DDP、carboplatin、VCR、ADR和VP16。化疗后肿瘤缩小行手术切除原发肿瘤,术后瘤床放疗。随后可选择行造血干细胞支持下的超大剂量化疗(如选择移植,放疗在移植后做)。移植后口服13-顺式维甲酸诱导分化行维持治疗12个月和/或联合免疫治疗。常用的化疗方案为CAV和VIP交替化疗8个疗程。

    在化疗期间,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尽早完成化疗前必要检查,尽快开始化疗;其次,化疗前最好插外周中心静脉插管(PICC管)或进行输液港植入至较大的血管,用于化疗药物的输注;第三,化疗最主要早期反应为恶心、呕吐等胃肠反应,需要及时跟医师反映;第四,化疗期间因胃肠反应可能导致食欲下降,需要适当补充高营养饮品;第五,某些化疗药物使用期间须注意饮食问题;第六,化疗后会出现骨髓抑制,需要密切监测血常规;第七,化疗方案均为每3周一个疗程,需要按时进行;第八,每个疗程化疗前均须查肝、肾、心脏等重要脏器功能;第九,神经母细胞瘤患者在化疗期间须插入手术和/或放疗等局部治疗;第十,化疗远期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不必过于担心。

  • 我从来没有想过,一个小小的耳垂肿起,会让我如此焦虑和恐慌。两天前,我发现自己的左耳垂肿了起来,起初我并没有太在意,毕竟我曾经也有过类似的情况,通常一两天就好了。但这次不同,肿块越来越大,疼痛也越来越明显,甚至影响到了我的睡眠和日常生活。

    我开始感到不安,担心这可能是某种严重的疾病。于是,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我打开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APP,选择了在线咨询服务,很快就和一位医生进行了视频通话。

    医生非常耐心地听我描述了症状,并要求我拍摄局部照片以便更好地观察。通过照片,医生初步判断可能是小粉瘤并发感染了。听到这个结果,我不禁感到一丝恐惧,毕竟我对这个病名完全陌生,担心它会对我的健康造成长期影响。

    医生安慰我说,这种情况并不罕见,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他详细解释了小粉瘤的形成原因和治疗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建议和处方。同时,他也提醒我注意饮食,避免食用过于刺激的食物和调料,以免加重病情。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开始了治疗。每天早晚用碘伏消毒,涂抹药膏,并按时服用消炎药。虽然一开始我对这些药物的效果持怀疑态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耳垂肿块逐渐缩小,疼痛也减轻了很多。

    整个治疗过程中,我和医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随时向他汇报病情的变化。他的专业知识和耐心指导,让我在这个困难的时期感到非常安心和支持。

    十天左右后,我的耳垂肿块完全消失了,恢复了正常的状态。虽然这次经历让我非常紧张和担忧,但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健康,意识到及时就医的重要性。同时,我也深深感激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存在,它为我提供了便捷、专业的医疗服务,让我在家中就能得到有效的治疗。

    如果你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不要犹豫,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健康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千万不能忽视。希望我的经历能对你有所帮助,祝你健康快乐!

    小粉瘤并发感染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小粉瘤并发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耳垂肿起、局部红肿、疼痛等。易感人群为皮脂腺分泌旺盛者或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 推荐科室 皮肤科或外科 调理要点 1. 局部消毒,使用碘伏或酒精擦拭; 2. 避免刺激性食物,如烧烤、火锅、辣椒等; 3. 服用消炎药,如头孢克肟等; 4. 如果情况严重,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5.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挤压或摩擦耳垂部位。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