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当孩子出现关节疼痛时,家长们往往会非常紧张和敏感,尤其是对于那些有强直性脊柱炎家族史的家庭来说。实际上,研究表明儿童确实可能发生与成人相似或相同的关节疾病,包括幼年强直性脊柱炎。这种疾病在16岁之前发病,其临床表现与成人有较大不同,因而更容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而被误诊。
如果家长担心孩子的关节疼痛是由于幼年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应该尽早检查HLA-B27。如HLA-B27阳性,则更要考虑幼年强直性脊柱炎的可能(但阴性者不能完全除外)。此外,临床怀疑本病的儿童还需要做骶髂关节CT或MRI检查,以利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
在最初发病一年内,幼年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症状多数主要表现为外周关节炎,尤其是下肢大关节,如髋、膝、踝等关节(并不像成人发病的强直那么典型),其次症状为肌腱端炎(如足跟痛)。因此,关节痛需要与关节结核和幼年类风湿关节炎相鉴别;肌腱端炎需要与生长痛相鉴别。
生长痛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生理现象,好发于2~12岁的健康儿童,无明显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双下肢间歇性疼痛,尤以胫骨、膝关节及周边部位为重。生长痛的发生率达3.72%~33.60%不等,机制并不完全明确,可能的原因有:钙磷代谢;过度活动;不良姿势导致下肢力线关系不正(应注意纠正);儿童疼痛阈值降低;儿童对疼痛的感知灵敏度增高;夜晚骨骼迅速生长时使周围神经肌肉受牵拉。在有些情绪不稳定的孩子中生长痛还可以同时伴发腹痛,也考虑与神经精神因素相关。
家长在面对孩子的关节疼痛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孩子的步态有无跛行和快捣步;下肢痛是单侧还是双侧;是否存在跛行(固定在单侧的下肢痛伴有跛行的更应当引起重视);发作的方式是偶尔间断疼痛还是持续性疼痛(持续性疼痛且发病的时间较短的更是诊断严重疾病的线索)。
总之,家长们在遇见孩子关节疼痛时,不要慌张,应该仔细询问,细心观察,及时就诊于小儿风湿科或小儿外科,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给孩子一个美好的人生。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股骨颈骨折方面有其独特的优点。首先,它可以有效避免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的问题。其次,相比于其他治疗方法,人工关节置换术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治疗时间较短。最重要的是,这种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人工关节置换术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假体置换可能会引发松动、感染、假体断裂、髋臼磨损、关节周围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特别是对于中青年患者,由于他们的关节活动强度较大,髋关节置换术的失败率可能会更高。
近年来,多钉内固定技术的应用使得良好的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成为可能,解决了早期下床活动和负重的问题。基于以上的优点和缺点,针对有移位的关节囊内骨折,选择假体置换的治疗应符合以下条件:生理年龄应在65岁以上;髋关节原伴发疾病,如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恶性肿瘤病理性骨折;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伴有股骨头脱位的股骨颈骨折,因为这种损伤环境下,必定会发生缺血性坏死。
在选择假体时,人工假体有单极股骨头、双极股骨头和全髋置换术三种。单极半髋假体置换可能会引发持续性疼痛和突破髋臼的并发症。随着双极假体的发展,单极假体的使用日益减少。Hasan等通过随访认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在平均6.1年随访后虽无髋臼的破坏,但远期疗效仍不及全髋置换。对于体质较弱的高龄(大于80岁)病人,估计存活期较短,可以选择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对于老年患者,骨水泥固定仍是首选,而对于骨质疏松不是非常明显者,非骨水泥固定也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膝关节疼痛在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尤其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包括骨质增生性关节炎和退行性关节炎)患者。其他引起膝关节疼痛的原因还包括创伤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这些疾病的共同特点是关节软骨的破坏和进行性磨损,导致关节间隙变窄,裸露的骨表面之间因摩擦而引起疼痛、僵硬及关节变形,例如膝内翻和膝外翻。
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的主要目的是解除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纠正关节畸形并获得长期稳定。为什么要进行这种手术?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软骨的延伸能力逐渐减弱,恢复原状的能力也随之下降,类似于“弹性垫”的效果变得不明显。再加上关节液减少使关节软骨变得干燥,容易受到损伤和磨损。由于软骨组织没有血管和神经结构,养分主要从周围关节液中扩散过来,供给非常缓慢,因此,软骨几乎没有再生修复能力,导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行性加重,引起膝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了解除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最终手段。
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首先,如果膝关节疼痛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无法正常行走;其次,如果保守治疗(如药物止痛、关节腔注射、理疗等)无效;再次,如果X片显示膝关节间隙明显狭窄;此外,如果出现膝关节内外翻畸形或屈曲挛缩畸形;最后,虽然年龄不是绝对的指标,但通常情况下,60岁以上的老年人更可能需要进行此手术。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全身性小血管损害为主要病理基础的疾病,可能与感染、毒素、食物、虫咬等因素引起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有关。其临床特征主要包括皮肤紫癜、出血性胃肠炎、关节炎和肾脏损害。约30%~40%的过敏性紫癜患者会出现肾脏损害,称为紫癜性肾炎,这种疾病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多见于10岁以下的儿童。
【临床症状】
一、肾外症状
(一)皮疹:过敏性紫癜的皮疹特征为出血性和对称性分布于双下肢,尤其是踝、膝关节,偶尔也可见于头部和上肢。皮疹可能反复多次出现。
(二)关节症状:约半数病例有游走性、多发性关节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关节肿胀和活动受限,通常影响膝、踝和手关节。这些症状不会留下关节畸形,但可能反复发作。
(三)胃肠道症状: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包括阵发性绞痛,尤其在儿童时期可能并发肠套叠、肠梗阻和肠穿孔。
(四)其他症状:还可能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肺出血导致咯血等症状。
二、肾脏表现
(一)肾炎综合征型:此型患者持续出现镜下血尿,常伴有轻度蛋白尿、水肿、高血压或缓慢进行性肾功能损害,约占10%~15%。
(二)反复发作肉眼血尿型:此型患者在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期间可能出现肉眼血尿,持续2~3天后变为镜下血尿,如此反复发作。肉眼血尿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肉眼血尿消失后尿蛋白随之减少或消失。患者一般无水肿及高血压,但常伴有腰痛,可为单侧性或双侧性,体检肾区无明显叩击痛。这种类型多见于儿童,约占本病的20%左右。
(三)无症状镜下血尿型:此型患者镜下血尿常持续存在,尿中红细胞以畸形红细胞为主(80%以上)。可能伴有轻度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1g以下),临床无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这种类型最多见,约占50%左右。
(四)肾病综合征型:此型患者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和镜下血尿,约占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7%~16%。若伴有高血压、肾功能损害,则预后不良。
(五)其他类型:如急进型肾炎综合征,急性肾衰。约占5%左右。临床较少见,愈后不良。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将肩膀疼痛简单地归结为肩周炎。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肩膀疼痛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冻结肩、肩袖损伤、肩峰撞击综合征、骨关节炎、盂唇损伤、肩峰下滑囊炎等。这些疾病的症状相似,但治疗方法却大相径庭。
冻结肩是其中一种常见的疾病,它是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导致肩周肌肉、肌腱、关节囊等软组织的广泛粘连。尽管冻结肩的疼痛多数可自行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治疗。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大幅缩短病程,缓解疼痛,最大限度恢复肩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当我们感觉肩关节处有明显不适时,应当第一时间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通过肩关节的核磁共振、X片或B超等检查手段可以明确诊断,确定肩膀疼痛的原因,避免延误其他特异性疼痛疾病的治疗。
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人开始注意到自己的关节在活动时会发出咔咔声。这种现象让一些人担心自己是否患有骨关节炎。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骨头咔咔响并不总是意味着有问题。实际上,这种声音可能是完全正常的生理现象。它通常发生在关节受到突然牵拉或屈折时,并且伴随着一定时间的休息期。这种弹响被称为生理性弹响,主要是由于关节腔内的气体震动造成的。
然而,并非所有的咔咔声都是无害的。如果这种声音不符合生理性弹响的特点,例如它发生在没有明显牵拉或屈折的情况下,或者它伴随着疼痛或不适感,那么就可能是病理性弹响的表现。常见的病理性弹响可能与肩关节、肘关节、脚踝、膝关节或下巴等部位的疾病有关。
如果你经常听到骨头咔咔响,尤其是如果这种声音伴随着疼痛或不适感,最好去看医生。专业的医生可以通过检查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来确定是否存在任何关节问题。即使是生理性弹响,如果你感到不适或疼痛,也应该寻求医生的建议。
总的来说,骨头咔咔响并不一定是坏事,但也不能完全忽视。了解这种现象的真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照顾自己的关节健康。
关节镜手术是一种近年来广泛应用的先进骨科技术。它可以帮助医生观察和诊断关节内部的疾病,并在关节镜监视下使用专用器械进行治疗。这种技术通过在关节周围切开2-3个小切口,将带有照明的透镜金属管插入关节腔内,放大图像在监视器上显示,提供比肉眼观察更精确的视野。同时,医生可以从其他小切口插入检查或手术器械,在电视监视下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手术操作。这种技术被誉为“把眼睛和手指放入关节内”,实现了检查和治疗的同时进行。
关节镜手术的优点包括:小切口、美观、微创、痛苦小、术后反应较小、并发症较少、早期活动和使用肢体、减少护理人员和费用、缩短住院时间、不影响关节周围肌肉结构、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关节长期固定引起的废用和并发症等。对于骨关节炎患者,关节镜手术可以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是在中期骨关节炎阶段。然而,在选择治疗方法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病理改变程度、症状严重程度等因素。早期骨关节炎以保守治疗为主,中期骨关节炎适合关节镜治疗,晚期骨关节炎可能需要关节置换手术。
产后风湿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特别是在坐月子期间。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和建议,帮助新妈妈预防产后风湿。
1. 保持温暖和干燥
避免让冷风直接吹到身体,尤其是在洗澡或换衣服时。同时,避免接触冷水和潮湿的环境,保持身体的温暖和干燥状态。
2. 饮食调理
选择易于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食用寒凉、辛辣或肥腻的食物。水果可以用热水浸泡后食用,以减少寒凉的影响。
3. 适当的锻炼和户外活动
在室内多走动,保持良好的通风,并经常到户外晒太阳。这样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和增强免疫力。
4. 心理调节
保持身心愉悦,避免过度紧张、焦虑、烦躁或抑郁。可以通过阅读、听音乐或与家人朋友交流来放松心情。
5. 环境调整
住所应避免背阴、阴冷潮湿的环境。洗澡水的温度应适中,避免贪图凉爽而使用过冷的水。洗完澡后,应等待头发完全干燥再入睡,以防止关节疼痛。
6. 充足休息和适当活动
产后24小时内应尽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月子里,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过度增加腹压的活动,例如久蹲或搬重物等。
痛风是一种由嘌呤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特点是高尿酸血症、关节炎、痛风石、肾病和肾结石等。痛风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痛风的病因不明确,而继发性痛风常常是由血液病、肾脏疾病或某些药物引起的。
由于几乎所有食物中都含有嘌呤,而嘌呤会转化为血尿酸,因此了解食物中的嘌呤含量对于痛风患者至关重要。含嘌呤较高的食物(每100克含嘌呤100-1000毫克)包括动物的脑、心、肾、肝以及某些鱼类和贝类等,这些食物应该被痛风患者避免。含有中等量嘌呤的食物(每100克含嘌呤50-100毫克)如鱼、肉、禽、豆类等,可以适量食用,但需要注意控制食用量。含少量嘌呤的食物(每100克含嘌呤小于50毫克)如大米、面包、蛋类、奶类、水果和蔬菜等,痛风患者可以随意食用,不需要严格控制。
痛风患者的饮食原则是以低嘌呤食物为主,控制中嘌呤食物,禁忌高嘌呤食物。同时,应该避免完全素食,以免出现营养问题。奶类、蛋类和适量的瘦肉可以放心食用。痛风患者应该避免饮酒,因为酒精会影响血尿酸的排泄,尤其是啤酒直接含有嘌呤,对痛风患者的危害更大。多喝水(每天至少2000毫升)可以帮助尿酸的排泄,并且可以通过食用碱性食物如疏菜、水果、牛奶、花生和核桃等来碱化尿液,促进尿酸的排泄。
控制血尿酸水平对于痛风患者非常重要。理想的血尿酸水平是小于357umol/L,超过这个水平容易引发关节炎、痛风石和肾功能不全等问题。使用药物降低血尿酸时,需要注意控制节奏,避免血尿酸浓度下降过快引起转移性关节炎。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补脾肾、泄浊排毒来治疗痛风,效果稳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髋关节炎在60岁以上的骨关节炎患者中占据了30%的比例,女性更易患病。髋关节炎主要表现为髋关节、大腿甚至膝关节的酸胀痛,劳累后加重,休息可改善。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加重,伴有跛行、髋关节屈曲和旋转受限,甚至出现静息痛和夜间痛等症状。
与腰椎间盘突出相比,髋关节炎的疼痛主要局限于髋关节、大腿和膝关节,而腰椎间盘突出则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合并小腿和足部麻木。膝骨关节炎则多数局限于膝关节疼痛、屈伸受限、膝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甚至出现膝关节屈曲畸形(膝关节伸不直)。
髋关节炎可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原发性髋关节炎与年龄、遗传、肥胖、职业和营养等因素相关,高发人群包括肥胖人士、运动员和长期机械性重复使用某一关节的人士。继发性髋关节炎的原因包括髋关节发育不良、创伤性关节炎和感染性关节炎后期等,其中髋关节发育不良者约有2/3在中年出现髋关节痛。
早期髋关节炎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消炎止痛药物、软骨营养素、中成药等)、控制体重、避免关节负荷过重等。建议患者选择游泳、踩自行车、散步等运动,避免爬山、走楼梯、下蹲等对关节负荷较重的运动。如果病情发展到晚期,软骨磨损严重,疼痛影响生活工作,可以考虑关节置换手术,包括表面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目前多数采用全髋关节置换。
如果中老年人出现髋关节酸胀痛、容易劳累,建议到骨关节专科门诊咨询,通过拍摄X光片,多数可以明确诊断。
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原因会导致人体各关节出现疾病,引发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其中,髋关节是最常受累的关节之一。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行走困难,甚至丧失生活能力。然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为这类病人带来了希望。每年全球有近50万人因各种原因引起的髋关节疾病而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主要在发达国家进行。
那么,人工全髋关节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哪些疾病需要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需要注意什么?下面我们将为您解答这些问题,帮助您更好地了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
人工全髋关节的构成
人工全髋关节通常由无毒的金属(如钴铬钼合金或钛合金)和超高分子聚乙稀(塑料)制成,根据人体关节的解剖特点和功能设计而成。植入人体后,它们可以起到原本髋关节的作用。
需要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疾病
因各种原因引起的髋关节严重疼痛和活动受限,影响生活和工作的病人都应考虑进行全髋关节置换。常见的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晚期股骨头无菌坏死、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和继发引起的髋关节炎等。
手术过程
在进行手术前,医生会进行一系列检查以确定病人是否适合手术。手术中,医生会在麻醉状态下打开病变的关节,切除病变的股骨头,选择一个适合病人股骨髓腔大小的金属柄嵌入股骨内。同时修整、打磨坏损的臼窝,使用专用工具将臼窝重建后,嵌入人工臼。最后,选择合适的人工头嵌入颈内,将头复位后就能得到一个无痛的、活动良好的人工全髋关节。
固定方式
目前有两种固定方式:一是使用无毒的粘合剂将人工关节的假体粘在骨质中,适用于高年龄病人(大于70岁)及骨质疏松的病人;二是生物固定,将人工假体表面经特殊处理与骨质接触后使骨组织能与假体长在一起,达到一个稳定的固定,适合年轻病人。
术后康复
手术后,病人需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康复活动。一般来说,病人可以在麻醉苏醒6小时后半坐,2天后就可以下床扶拐活动。但在6周内,病人应避免手术侧髋关节内收外旋,禁止屈髋超过90度和直腿抬高。2—3个月后,病人可以逐步去拐恢复正常行走。每个病人的病情不同,因此医生会为每个人制定一个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术后病人可以做一般人所能做的事情,但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均不适宜。建议进行骑车、游泳、散步等运动。
肌肉锻炼
肌肉锻炼对于术后康复至关重要。病人可以进行股四头肌练习和臀中肌练习来增强肌肉力量和改善关节功能。
术后并发症
虽然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手术,但仍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神经损伤、血肿、疼痛和下肢不等长等。这些并发症需要及时处理,以避免对术后康复产生不良影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的使用寿命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在体内的使用寿命取决于手术技术、假体选择和病人自身的使用和保护。一般来说,如果这三个因素都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假体可以在体内使用20年以上。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可以说不需要再行手术,而对于年轻病人来说,可能需要接受二次手术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