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枕后微骨孔入路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一种创伤小、相对安全的手术方法。然而,仍然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切断岩静脉后导致小脑及脑干坏死,其次是小脑内出血或后颅窝的硬膜下血肿。
以下是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性疾病,患者在咀嚼、说话、刷牙、洗脸等日常活动中都可能引发剧烈疼痛,甚至风吹到面部也可能诱发。这种疾病的疼痛特点包括反复发作的短暂性剧烈疼痛,多突发突止,每次可持续数秒到数十秒;不发作时完全正常;吃饭、洗脸、刷牙、喝凉水、甚至不小心摸了一下脸的某一区域,都可诱发疼痛发作。疼痛分布特点:右侧多于左侧,疼痛由面部、口腔或下颌的某一点开始扩散到三叉神经某一支或多支,以第二支、第三支发病最为常见,第一支者少见。其疼痛范围绝对不超越面部中线,亦不超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偶尔有双侧三叉神经痛者,占3%。
如果您符合以上特点,应该尽快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在就诊时,需要向医生描述以下几点:1、第一次开始疼是什么时候;2、主要是哪里疼,多长时间发作一次;3、疼起来时是一阵一阵,还是持续疼,每次疼多久;4、是什么样的疼痛,电击样、胀痛或者是其他痛法;5、是否有诱发原因,还是无缘无故也会疼。
明确诊断是选择治疗方法的关键。医生会通过详实的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如颅神经显像)来确定是否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或者是否有继发病因(如神经鞘瘤、脑膜瘤、表皮样囊肿、蛛网膜囊肿等)。如果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可以进行药物、伽玛刀及手术治疗;如果是继发性三叉神经痛,需要尽早考虑手术治疗,肿瘤切除后神经血管方可解压,达到根除疼痛的目的。
2021年5月29日-30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颅底肿瘤及颅神经疾患诊疗组主办的颅脑手术入路解剖培训暨显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学术讲座取得了巨大成功。来自20余家医院的60余名主任教授一致好评本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及学术的激烈碰撞,认为这将有助于手术入路的不断优化创新,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预后,造福更多的患者。
本次会议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显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讲座以及手术入路演示;第二部分是各位学员分组实操及交流。专家们在会上分享了丰富的经验和技巧,包括《MVD 的手术的关键——经验和技巧》、《经小脑幕入路--Poppen 入路(三脑室后部病变手术)》、《桥小脑角区MVD应用解刨》、《三叉神经痛复杂PBC手术治疗》等主题。
此次会议旨在规范手术操作,提高临床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降低手术的并发症。学员们纷纷表示非常感谢举办方提供的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从手术的入路,术中各组神经结构,操作注意事项等方面获益匪浅,不仅加深了理论认知,还为他们今后进行相关手术更加有信心。
面肌痉挛,俗称脸部抽筋,是由于一侧面神经在颅内受到血管压迫,长期和反复的血管搏动刺激,导致面部肌肉阵发性不自主抽动、眼睑紧闭和口角歪斜等症状。三叉神经痛也源于同样的原因,引起其支配的面部反复发作性剧烈疼痛,疼痛如针刺、刀割、烧灼或撕裂样,持续数秒至数分钟,突然停止,不发作时如正常人。疼痛的发作常由一触发点或称“扳机点”引起,触发点多数在上、下唇、鼻翼、口角或牙齿等处。日常活动如刷牙、洗脸、讲话、吃饭或吹风等可以诱发疼痛发作,以至于病人不敢进行这些活动,甚至通过手压面部来减轻疼痛,造成面部皮肤粗糙、增厚和眉毛脱落等问题。
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的诊断相对容易,通常在明确诊断后,首先采用药物等保守治疗方法。一旦保守治疗无效或副作用太大,就可以考虑微创手术治疗。显微镜下的微血管减压术已被国际神经外科公认为最理想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近年来,新兴的神经内镜系统和技术被引入微血管减压手术中,不仅大幅降低了手术创伤,而且提高了疗效,使得面肌痉挛和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极其痛苦的疾病,常被称为“天下第一痛”。它发生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引起反复发作的剧烈神经痛。虽然三叉神经痛的治疗需要专业的医疗干预,但在发作时,患者可以尝试一些方法来缓解疼痛。
以下是一些可能有助于缓解三叉神经痛症状的方法:
请注意,以上方法仅用于缓解三叉神经痛的症状,而不是治疗该疾病本身。如果您患有三叉神经痛,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三叉神经痛在中医中被归类为“头痛”、“头风”和“偏头痛”等范畴。临床上,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症状,中医采用对症治疗的方法,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以下是四种常见的三叉神经痛类型及其相应的中医治疗方法和药方。
风寒阻经型:主要表现为阵发性面颊和额头抽掣疼痛,遇风寒加重,常伴有牙痛,舌苔薄白,脉浮弦。治疗原则是祛风散寒、通络止痛。药方组成:川芎10克,荆芥12克,白芷8克,香附10克,羌活10克,蔓荆子10克,细辛3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风热伤络型:主要表现为阵发性面颊和额头抽掣疼痛,遇湿热加重,流涎,目赤,舌苔薄黄,脉数。治疗原则是疏风清热、通络止痛。药方组成:川芎10克,白芷8克,生石膏20克,菊花15克,薄荷6克,山栀子10克,僵蚕10克,黄芩1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肝阳上亢型:主要表现为阵发性面颊和额头抽掣疼痛,面部烘热,失眠多梦,舌红苔黄,脉弦数。治疗原则是平肝熄风、通络止痛。药方组成:天麻10克,钩藤15克,黄芩10克,山栀子10克,生石决明30克,牛膝10克,夏枯草15克,夜交藤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脉络瘀阻型:主要表现为面部阵发性剧痛,痛如锥刺、刀割,拒按,舌质紫暗,苔薄白,脉弦涩。治疗原则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药方组成:赤芍12克,红花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郁金10克,全蝎6克,细辛3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气虚血瘀型:主要表现为面部疼痛缠绵难愈,时痛时止,麻木不仁,乏力气短,舌淡苔白,脉细涩。治疗原则是补气活血、通络止痛。药方组成:黄芪20克,当归15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地龙6克,全蝎6克。每日一剂,水煎服。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性疼痛,影响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的短暂反复发作性剧烈疼痛。该疾病的年发病率约为4-5/100,000,是最常见的神经痛之一。为了帮助神经科专科医生和非神经科医生更好地治疗三叉神经痛,美国神经病学学会(AAN)和欧洲神经病学学会联盟(EFNS)联合组织专家组,制定了本三叉神经痛诊疗指南。
在三叉神经痛的诊断方面,MRI检查可以考虑用于检查患者的结构性改变。三叉神经感觉缺失、双侧受累和异常的三叉神经反射对于解释症性三叉神经痛有用,而发病年龄小、疼痛部位局限于三叉神经第一支、治疗效果不佳和异常的三叉神经诱发电位则不能作为区分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与症状性三叉神经痛的依据。
对于三叉神经痛的药物治疗,卡马西平和奥卡西平被推荐为一线用药。卡马西平的疗效非常好,达到有效缓解疼痛的NNT(number needed to treat),而奥卡西平则因其耐受性更优而被广泛使用。其他药物如巴氯芬和拉莫三嗪也可能有效,但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其疗效。
如果药物治疗无效,外科手术可以被考虑。经皮半月神经节术、伽玛刀和微血管减压术是常用的手术方式。与其他手术方法相比,微血管减压术可能较长久地缓解疼痛。然而,对于伴有多发性硬化的三叉神经痛患者,外科治疗的有效性仍然存在争议。
总的来说,三叉神经痛的治疗需要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选择。通过综合运用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许多患者可以获得有效的疼痛缓解和改善生活质量的结果。
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术后疼痛完全缓解率超过90%,且缓解持续时间长。然而,该手术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包括面部感觉减退、听力下降、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因此,选择微血管减压术前需要慎重考虑。
适合进行微血管减压术的患者包括:诊断明确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药物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球囊压迫、伽马刀治疗无效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的典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以及青少年起病的典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手术步骤主要包括体位、皮肤切口、骨窗、硬脑膜剪开、入路、责任血管识别和减压等。其中,责任血管识别是关键步骤,需要暴露三叉神经根的颅内段全长,避免责任血管遗漏。减压的原则是将责任血管从三叉神经根分离移位,确保血管不再压迫和接触三叉神经根。
在评估微血管减压术的疗效时,应综合考虑疼痛缓解程度和手术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推荐采用联合疼痛缓解程度与并发症严重程度综合评估疗效的方法,这样更加符合临床实际及患者的真实感受。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很多人对其有一定的了解。然而,在治疗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下面我们将介绍三叉神经痛的四大治疗误区以及正规的治疗方法。
误区一:盲目拔牙。由于三叉神经痛的疼痛部位与牙痛相似,很容易被误认为是牙痛。有些患者甚至会盲目拔牙,以为这样可以缓解疼痛。实际上,这种做法不仅无效,还可能耽误正确的诊治。
误区二:胡乱吃药。很多患者在没有任何医学依据的情况下,乱吃止痛药。殊不知,这样做可能会加重三叉神经痛的发作。
误区三:轻信秘方。一些患者可能会听信所谓的“偏方、祖传秘方”,结果不仅花了很多钱,还可能导致各种并发症。
误区四:认为三叉神经痛是不治之症。很多患者在尝试多种治疗方法无效后,会对治愈失去信心。实际上,三叉神经痛是可以治疗的。
正规的三叉神经痛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功能神经外科手术。药物治疗主要是口服卡马西平等药物,而功能神经外科手术则是通过在头后部开颅来解除血管对三叉神经的压迫。
总之,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应当树立科学的就医思想和求医方法。最可靠的途径是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就诊,并关注正规医疗机构提供的信息。
舌咽神经痛是一种在舌咽神经分布区域出现的阵发性剧痛。这种疼痛的性质与三叉神经痛相似,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舌咽神经痛的病因仍不清楚,可能与神经脱鞘有关;而继发性舌咽神经痛则可能由颅内肿瘤、血管性疾病等引起。
舌咽神经痛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突发的剧烈疼痛,通常发生在35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疼痛常在扁桃体、舌根、咽喉、耳道深部等区域出现,呈间歇性发作,每次持续数秒至1-2分钟。吞咽、讲话、咳嗽、呵欠等动作可能会诱发疼痛。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咽喉痉挛、心律紊乱、低血压性昏厥等症状。
对于舌咽神经痛的治疗,药物治疗在发病初期可能有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药物的效果可能会逐渐减弱。因此,微血管减压术被认为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治愈率可达到99%。此外,射频治疗也是一种可行的治疗选项,特别适用于那些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
总的来说,舌咽神经痛是一种复杂的疾病,需要综合考虑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来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治疗。
三叉神经痛,俗称“脸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外科疾病。它主要发生在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中,女性更容易受到影响。这种病的特点是突发的、剧烈的疼痛,类似于电击或烧灼,常常在面部的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
要区分三叉神经痛和其他类型的脸疼,需要了解以下几个特征:首先,疼痛通常是阵发性的,持续时间从几秒钟到几分钟不等;其次,疼痛可能会被日常活动如说话、进食、饮水、吞咽或遇到冷风等刺激所引发;第三,三叉神经痛多发生在中老年人,女性略多于男性,右侧稍多于左侧;第四,很多患者报告在面部或颊部某个特殊部位被触动时会激发疼痛;最后,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可能会间歇性好转,但也可能逐渐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如果你怀疑自己患有三叉神经痛,千万不要自行诊断或治疗。正确的做法是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才能制定出有效的治疗方案,帮助你摆脱疼痛的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