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近年来,抗组胺药物在治疗过敏性疾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新一代抗组胺药物在使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其中惊厥或癫痫发作尤为引人关注。
据《加拿大药物不良反应通讯》报道,新一代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去羧氯雷他定、fezofenadine等可能诱发癫痫或惊厥。虽然目前尚无确切证据证明这些药物与惊厥或癫痫发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已有不少病例报告表明,部分患者在服用这些药物后出现了惊厥或癫痫发作。
例如,1999年7月,美国药物不良反应报告系统中,西替利嗪、fezofenadine和氯雷他定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3.1%和2.1%。在加拿大卫生机构收到的20份怀疑由这些药物诱发惊厥的报告病例中,氯雷他定、西替利嗪、fezofenadine分别引起了9例、7例和4例惊厥。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病例中,有15例患者既往有癫痫发作史并经常服用抗惊厥药物。
此外,还有2例服药过量的病例值得关注。一例是一直接受苯妥英治疗,已经2年多没有癫痫发作的27岁女性,在24小时内服用3次(20mg/次)西替利嗪(日推荐剂量为20mg),在第3次服药后的1.5小时即出现癫痫发作。另1例报告为没有癫痫史的37岁健康男性,每天服氯雷他定25mg,氯雷他定的日推荐剂量为10mg,3天后出现2次癫痫大发作(间隔3小时)。患者在癫痫发作前的当天晚上曾饮用半杯啤酒。
由于惊厥属于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医务工作者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格外小心。患者在服用此类药物时,应认真阅读说明书,不要超剂量服用,并注意同类药物的药理和不良反应的协同作用。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夏季高温,儿童发热病例增多,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常见发热原因包括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夏季传染性疾病等。面对孩子发热,许多家长显得焦虑不安,急忙送医就诊。然而,并非所有发热都需要立即就医。
当孩子体温超过38.5℃时,首先应考虑使用退烧药。对于家离医院较远或交通不便的家庭,及时退烧尤为重要。因为高温环境下,孩子体温易进一步升高,增加发生高热惊厥的风险。
对于体温不超过38.5℃的孩子,可以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如解开衣物、用温水擦浴等。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避免脱水。发热期间,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新生儿发热时,不建议使用退烧药。可以通过松开襁褓、喂水、温水洗澡等方式帮助降温。若新生儿发热伴随精神差、拒奶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值得注意的是,孩子发热时不要捂汗,以免散热困难。保持房间温度适宜,通风良好,有助于孩子康复。
在儿童发热的护理过程中,家长应保持冷静,正确判断病情,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了解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知识,有助于降低孩子发热的风险。
此外,以下是一些与儿童发热相关的疾病、药品、治疗建议等:
新生儿惊厥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中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BFNS)是一种特发性癫痫综合征。本文将详细介绍BFNS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
一、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
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BFNS)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癫痫综合征。它通常发生在足月正常出生体重的婴儿身上。这种疾病的特征是在出生后的几天内出现反复的惊厥发作。
【病因学】BFNS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这种疾病与遗传因素有关。许多患有BFNS的婴儿都有家族史,表明这种疾病可能具有遗传倾向。
【临床表现】BFNS的典型症状包括突然发生的全身性强直性发作,随后出现呼吸暂停、紫绀和心率变化。这些发作通常持续1-3分钟,并且可能在1周内反复发作。
【诊断和鉴别诊断】BFNS的诊断主要基于典型的临床表现和脑电图(EEG)特征。脑电图可以显示局灶性或多灶性放电,以及尖波和慢波。BFNS需要与其他可能导致新生儿惊厥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代谢障碍和神经系统感染。
【治疗和预后】BFNS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如苯巴比妥和丙戊酸。大多数患者的预后良好,惊厥发作在新生儿期后消失,精神运动发育正常。
二、良性新生儿惊厥
良性新生儿惊厥(BNS)是一种另一种常见的特发性癫痫综合征。它通常发生在出生后的1-7天内,以阵挛性发作为主要特征。
【病因】BNS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这种疾病可能与代谢异常、病毒感染或中毒有关。
【临床表现】BNS的典型症状包括突然发生的阵挛性发作,通常伴有呼吸暂停。这些发作通常持续1-3分钟,并且可能在短期内反复发作。
【诊断和鉴别诊断】BNS的诊断主要基于典型的临床表现和脑电图(EEG)特征。脑电图可以显示局灶性或多灶性异常,以及尖波和慢波。BNS需要与其他可能导致新生儿惊厥的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治疗和预后】BNS的治疗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如苯巴比妥和丙戊酸。大多数患者的预后良好,惊厥发作在新生儿期后消失,精神运动发育正常。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关注西医的急救知识,却往往忽略了中药在急救方面的独特作用。事实上,中药中也有被誉为‘急救三宝’的药材,它们分别是安宫牛黄丸、紫雪丹和至宝丹。这三者虽然不如安宫牛黄丸广为人知,但它们在治疗热病、昏迷等急症方面同样具有显著疗效。
安宫牛黄丸源于清代吴瑭的《温病条辨》,其主要成分包括牛黄、犀角、麝香等,具有清热解毒、开窍醒神的作用。紫雪丹则由石膏、寒水石、滑石等组成,主要用于治疗高热惊厥、昏迷等症状。至宝丹则由麝香、犀角、琥珀等药材制成,适用于昏迷伴发热、神志不清的患者。
这三种中药在中医温病学中被称为‘温病三宝’,它们都是治疗热病、昏迷等急症的常用药物。安宫牛黄丸适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疾病;紫雪丹适用于高热惊厥、昏迷等症状;至宝丹则适用于昏迷伴发热、神志不清的患者。
然而,这三种‘急救三宝’并非万能药,使用时需谨慎。中医讲究辨证施治,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此外,这些药物价格昂贵,不宜长期保存,且服用期间有许多禁忌,如不宜食用辛辣、油腻等食物,孕妇禁用等。
总之,中药‘急救三宝’在治疗热病、昏迷等急症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使用时需谨慎,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新生儿睡眠抽搐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颅内疾病、感染和代谢异常等。
一、颅内疾病是导致新生儿睡眠抽搐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新生儿脑缺血缺氧、颅内出血和大脑阻塞等都可能引起睡眠时抽搐。这些情况通常发生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且大约三分之二的新生儿惊厥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
二、感染也是导致新生儿睡眠抽搐的常见原因。当新生儿感染病原微生物时,如脑膜炎、破伤风、败血症等,可能会在睡眠时出现抽搐。破伤风引起的惊厥,新生儿会咬紧牙齿。如果是在母亲子宫内感染,则在新生儿出生三天后出现抽搐症状;如果是出生后感染,则在一周后的睡眠中出现抽搐症状。
三、代谢异常也是导致新生儿睡眠抽搐的原因之一。新生儿代谢异常时,如低血糖症、低镁血症、低钙血症等,都可能导致睡眠时抽搐。此外,维生素B6缺乏也会引起代谢异常,导致新生儿胆红素和氨基酸代谢异常,从而引起睡眠时抽搐。
四、针对新生儿睡眠抽搐,家长需要保持冷静,不要抱起来摇晃,尽量将新生儿平躺在床上,保持呼吸顺畅,松开衣服,抬起头,新生儿侧卧。不要马上给宝宝喝东西,以免呛着。饮食调理主要是重用生酮饮食,即高脂肪、低蛋白质、低碳水化合物比例的饮食,要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最后不要把压舌板放在上下牙齿之间,以免抽搐更严重。轻微俯卧肢体可以避免关节损伤和跌倒。惊厥停止后,喉部分泌物会增多,用吸痰器吸出痰液,立即给予短时吸氧。
五、为了预防和治疗新生儿睡眠抽搐,家长需要定期带新生儿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此外,家长还需要学习相关知识,了解新生儿睡眠抽搐的原因和治疗方法,以便在发生问题时能够及时应对。
作为新手父母,如何及时发现孩子的身体不适,避免孩子遭受病痛的折磨,是每个家长都关心的问题。孩子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往往只能通过一些反常的举动来表达自己不舒服。因此,了解孩子生病的信号,对于家长来说至关重要。
一、孩子生病的五个信号
1. 情绪反常:孩子情绪烦躁、爱发脾气、精神不济,甚至出现发热、惊厥等症状,可能是身体不适的表现。
2. 食欲变化:孩子食欲不振、食欲大增,或突然拒绝进食,可能是消化系统疾病或感染引起的。
3. 睡眠不佳:孩子睡眠少、易惊醒、磨牙等,可能是身体不适或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
4. 多汗:孩子安静或睡眠状态下出汗不止,可能是身体虚弱或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
5. 排便异常:孩子便秘或腹泻,可能是消化系统疾病或感染引起的。
二、提高孩子免疫力的方法
1. 让孩子多喝水:保持身体水分充足,增强免疫力。
2. 补充必需脂肪酸:深海鱼、坚果等富含必需脂肪酸,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3. 多和其它孩子接触:通过接触其他孩子,刺激免疫系统,增强免疫力。
4. 别给孩子吃太多的糖:过多摄入糖分会影响免疫力。
5. 不必过于干净:过度清洁可能破坏肠道菌群,降低免疫力。
6. 多吃蔬果: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三、如何应对孩子生病
1. 及时就医:发现孩子身体不适,应立即带孩子就医。
2. 重视预防:注意饮食卫生,增强孩子体质,预防疾病。
3. 关注孩子情绪:及时发现孩子情绪变化,了解孩子需求。
4.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保证孩子充足睡眠,保持良好饮食习惯。
5. 学会观察:关注孩子身体变化,及时发现疾病信号。
惊恐症,又称惊恐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焦虑障碍。患者在惊恐发作时,会感到剧烈的恐惧和不适,仿佛面临死亡威胁。了解惊恐症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对于患者及家属来说至关重要。
惊恐症发作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出汗、头晕、恶心、颤抖等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几分钟内达到高峰,持续10-20分钟后逐渐缓解。了解这些症状,有助于及时识别和应对惊恐发作。
惊恐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方面,苯二氮䓬类药物如阿普唑仑等,可以有效控制惊恐发作的症状。新型抗抑郁药如帕罗西汀、氟西汀等,也可用于治疗惊恐症。心理治疗方面,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导致焦虑的认知和信念。
除了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患者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缓解惊恐症状:
1. 做一些放松运动,如瑜伽、深呼吸等,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避免过度饮酒和咖啡因等。
3. 学习放松技巧,如渐进性肌肉松弛、正念等。
4. 寻求专业帮助,如心理咨询、精神科医生等。
5. 建立支持系统,如家人、朋友等。
发烧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尤其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当孩子发烧时,体温超过38.5度,可能会出现一系列惊厥症状,如意识不清、牙关紧闭、双眼上翻等。这些症状往往突然发生,持续时间较短,但对孩子的大脑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高热惊厥是由于大脑异常放电引起的,如果抽搐时间过长,可能会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在孩子发热时,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体温变化,一旦出现高热惊厥,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预防感冒。以下是一些预防发烧惊厥的措施:
1. 合理饮食:保证孩子摄入充足的营养,增强抵抗力。
2. 适度运动:加强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3. 充足睡眠: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4. 注意保暖:避免孩子受凉感冒。
5. 及时就医:如果孩子出现发热、抽搐等症状,应及时带孩子就医。
在治疗方面,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对于高热惊厥的孩子,医生可能会采用以下措施:
1. 降温:使用退热药物或物理降温方法降低体温。
2. 抗惊厥药物:控制抽搐症状。
3. 寻找病因:查明引起发烧的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此外,家长在照顾孩子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孩子受凉。
2. 定期给孩子测量体温,密切关注体温变化。
3. 如果孩子出现高热惊厥,应立即将孩子放在安全的地方,避免孩子受伤。
4. 紧急情况下,可拨打急救电话寻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