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药不良反应不容忽视

药不良反应不容忽视
发表人:药事通

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视为安全无毒、副作用小的药品。然而,近年来,随着中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中药不良反应的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据39健康网披露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显示,中药已经成为药物不良反应的“三大祸首”之一。这与传统观念中“中药安全无毒副作用”的错误认知有关。事实上,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不容忽视。

北京地区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对1993~1999年5900份北京地区药物不良反应报表的分析表明,引起不良反应的药品种类中,中药以13.4%的比例占第二位。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对1994~1999年10月因药源性疾病住院病例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致病药物中,中药仅次于抗生素和解热镇痛药,排在第三位。

中药的不良反应涉及多种药物,包括已经被禁用的含有马兜铃属中药的成药(如龙胆泻肝丸)。该成分可引起急性肾衰、慢性肾衰、肾小管酸中毒等。此外,一些常用中药也出现了类似报道,如大黄以及有宣肺、利咽功效的桔梗等。

大黄,作为一味具有悠久药用历史的中药,近年来也出现了不良反应的报道。以大黄为君药的排毒养颜胶囊,由于长期以美容为目的的服用,导致了继发性便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有关专家认为,大黄的主要作用是消炎,也有一定的泻下作用,但绝对不能长期服用,这类中药在某种程度上像毒品一样,会“成瘾”,产生依赖,一旦停药,就会出现继发性便秘。

专家提醒广大消费者,中药万万不可乱吃。在使用中药时,应充分了解其功效、禁忌和副作用,避免因误用而导致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在使用中药过程中发现不良反应,应及时与当地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联系。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药物不良反应疾病介绍:
药物热是患者治疗疾病时因,使用一种或多种药物引起的发热,是一种药物不良反应,停药后发热可消失。发热原因不明确,无法用其他疾病解释时,应考虑为药物热。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较为常见。抗菌药物是导致药物热最常见的药物,其次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抗肿瘤药物和心血管药物。服药后出现发热的平均时间为7~10天,可合并过敏性皮炎的表现。停药后一般情况下,体温在48~72h内自行恢复正常。体温恢复正常后,无需特殊处理。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氟西汀是一种用于治疗抑郁症和强迫症的药物,其中含有‘肠’字。患者在服用氟西汀治疗抑郁症时可能会遇到恶心、呕吐、腹泻等肠道不良反应,这些症状可能与抑郁症本身的症状相混淆。此外,氟西汀还可能引发头晕、头痛、失眠、嗜睡等神经系统反应,以及口干、口渴、视力模糊等泌尿生殖系统反应。因此,在使用此药时,患者应密切关注自身反应,并在出现不良反应时及时停药并就医。治疗抑郁症应个性化,并配合生活方式的调整,如保证充足睡眠、适量运动和饮食调节,以改善症状并提升治疗效果。

  • 近年来,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69万余份,其中新的、严重病例报告数量10万余份。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较2009年增长了8.4%。其中,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增长了16.2%,占报告总数的15.9%。每百万人口平均病例报告数量达到了533份,较2009年增加了8.4%。从报告来源来看,医疗机构仍是报告的主要来源,占报告总数的84.7%,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报告比例略有增长。

    报告指出,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和质量有所提高,监测网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截至2010年12月31日,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在线基层用户达到了40826个,比2009年新增了7170个。

    从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药品安全风险主要集中在抗感染药和中药注射剂。因此,抗感染药和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仍是今后药品安全监管的重要目标,也是临床合理用药关注的重点。

    为了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分析评估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对发现存在安全性隐患的药品采取了相关管理措施,及时发布药品安全警示信息,加强了药品的使用管理。

  • 近年来,儿童用药安全问题频发,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儿童药品缺乏儿童剂型,家长凭感觉给孩子用药的现象尤为突出。

    事实上,儿童并非成人的缩小版,他们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能力与成人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儿童用药需要格外谨慎。

    目前,我国90%的药品没有儿童剂型,这让家长在给孩子用药时面临着诸多困扰。一些家长为了方便,会选择成人药品,并根据孩子的体重和成人用药剂量进行估算,这种做法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首先,成人药品的剂量和成分与儿童药品不同,成人药品的剂量往往偏大,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其次,成人药品的成分复杂,一些成分可能对孩子的肝、肾功能造成损害。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给孩子用药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儿童用药首选儿童剂型,如果没有儿童剂型,应选择成人和儿童都可使用的药物,并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儿童剂量进行使用。

    2. 孩子生病后,应及时就医,不要盲目自行用药。特别是对于病情较重的孩子,更应遵医嘱,不要擅自改变用药方案。

    3. 家长应了解儿童常见病的治疗方法,掌握基本的用药知识,以便在孩子生病时能够及时应对。

    4. 孩子生病后,应避免滥用抗生素。抗生素并非万能药,滥用抗生素会导致孩子出现耐药性,甚至引发其他疾病。

    5.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用药安全,避免孩子误食、过量用药等意外发生。

  •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患者对于用药的疑问和误解。有些患者认为,住院就意味着要打针吃药,而且用药后必须立刻见效。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正确的用药观念应该是:根据病情缓急,合理选择治疗方案。

    首先,医生在给患者用药时,会充分考虑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身体状况。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会及时给予必要的药物治疗;而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可能会采取观察和保守治疗的方式。这是因为,盲目用药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副作用和风险。

    其次,用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根据病情的变化进行动态调整。有些患者认为,用药后必须立刻见效,否则就是无效。然而,有些疾病的治疗过程较为复杂,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效果。因此,患者需要耐心等待,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

    此外,药物的副作用也需要引起重视。任何药物都可能存在副作用,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医生会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副作用的发生。

    对于患者来说,了解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以及如何正确用药,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用药建议:

    • 了解自己的病情和用药情况,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
    •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要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 注意观察用药后的身体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
    • 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学会应对措施。
    • 关注药物的新进展和研究成果,不断更新自己的用药知识。

    总之,用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正确的用药观念和合理的用药方法,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战胜疾病。

  • 近年来,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事件频发,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以金陵药业“脉络宁”注射液为例,其28年的生产历史中,不良反应事件早已存在,却一直未能引起药监局的重视。这不禁让人思考,药品不良反应事件频发,为何药监部门却视而不见?

    事实上,“脉络宁”注射液并非个例。许多中药注射液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由于缺乏严格的监管和质量控制,导致不良反应事件频发。这背后反映出我国中药现代化的艰难进程。

    中药现代化旨在将传统中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研发出安全、高效、质量可控的新一代中药。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药品质量,导致不良反应事件频发。这不仅损害了患者的健康,也影响了中药现代化的进程。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加强药品监管。药监部门应加强对中药注射液的监管力度,严格审查药品的研发和生产过程,确保药品质量。同时,应建立健全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置不良反应事件。

    其次,中药企业应加强自身质量管理,严格遵守药品生产规范,提高药品质量。此外,还应加强中药注射液的研发,提高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满足市场需求。

    总之,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事件反映出我国中药现代化的艰难进程。只有加强药品监管、提高药品质量,才能推动中药现代化进程,让中药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健康。

  • 2024年9月4日,23时50分,扬州市的张先生(化名)在京东互联网医院上与一位资深医生进行了在线咨询。张先生在前几天服用了他达拉非后,出现了心口和胸口疼痛以及胸闷气短的症状。医生详细询问了张先生的病史,了解到他有高血压的基础疾病,并且在服用他达拉非前没有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医生初步判断可能是他达拉非引起的不良反应,建议张先生立即停止服用该药物,并去医院进行心脏冠状动脉血管的检查,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张先生表示会按照医生的建议去做,并对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表示感谢。

    在这次在线咨询中,医生展现了其优良的医德和专业素养。首先,医生对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进行了保护,确保了患者的安全和信任。其次,医生遵守了医疗行业的相关法规和道德规范,提供了合理、科学的建议。最后,医生以友善、耐心的态度与患者进行了沟通,帮助患者理解病情并给予支持和建议。这种高效、便捷的在线医疗服务为广大患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和帮助。

  • 我是一名小说家,平时忙于创作,忽视了自己的健康。最近,我被诊断出患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医生开了四联用药治疗方案。然而,在服用药物后,我开始出现恶心和呕吐的症状,非常不舒服。这种感觉就像我的身体在反抗我,仿佛我被困在一个无法逃脱的噩梦中。我感到非常焦虑和无助,不知道该怎么办。

    幸运的是,我找到了一个在线医生,他很耐心地听取了我的问题,并给出了详细的解答。他告诉我,这种反应是替硝唑克拉霉素的副作用,建议我适应两天看看情况如何。如果反应仍然强烈,可以使用胃复安止吐。他还提醒我,四联用药治疗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标准治疗方法,需要坚持服用。

    我也向医生询问了是否可以同时服用妇科药物。医生建议我不要同时服用太多药物,以免给胃增加负担。他还提醒我,宫颈炎也有外用药物,可以考虑使用。最后,他建议我将口服药物和外用药物的使用时间间隔开10-20分钟,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通过这次在线问诊,我不仅得到了专业的医疗建议,也学到了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虽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过程可能会有些困难,但我现在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和信心去面对它。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与调理 常见症状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常见症状包括胃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易感人群主要是生活环境不卫生、饮食不规律的人群。 推荐科室 消化内科 调理要点 1. 按医嘱服用四联用药治疗方案,包括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和一种胃黏膜保护剂。 2.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可以适当调整用药时间或使用胃复安止吐。 3.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易消化的食物。 4.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5. 定期复查,确保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疗。

  • 中药在我国的传统医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人们带来了诸多益处。然而,近年来,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除了已经被禁用的含有马兜铃属中药的成药(如龙胆泻肝丸)可引起急性肾衰、慢性肾衰、肾小管酸中毒等外,一些常用中药也出现了类似报道,如大黄和有宣肺、利咽功效的桔梗等。

    近日,一款以大黄为君药的排毒养颜胶囊被消费者告上法庭。长期以美容为目的服用该胶囊,导致消费者出现了继发性便秘。据《中药辞海》记载,大黄含有多量鞣质,因此小剂量不仅不引起泻下作用,且呈收敛作用;停药后,也往往出现继发性便秘。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有关专家指出,大黄的主要作用是消炎,也有一定的泻下作用,但绝对不能长期服用。这类中药在某种程度上像毒品一样,会“成瘾”,产生依赖,一旦停药,就会出现继发性便秘。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报道,含某桔梗的某复方桔梗片导致心房纤颤的不良反应。桔梗粉的有效成分为桔梗皂甙,为恶心性祛痰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呼吸道腺体分泌增加,使痰液变稀,易咯出。有关专家推测上述房颤发作可能与桔梗引发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导致窦房结功能抑制,促使心房异位起搏点兴奋性增高,多处异位兴奋灶放电所致。

    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提醒我们,在使用中药时,一定要谨慎选择,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使用。对于一些常用中药,我们更应该了解其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避免因盲目使用而给身体带来伤害。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大家正确使用中药:

    1. 在使用中药前,一定要了解其药理作用和不良反应,避免盲目使用。

    2. 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使用,不要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3. 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

    4. 对于有不良反应的中药,应避免使用。

    5. 重视中药的配伍禁忌,避免因配伍不当而引发不良反应。

  •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药品不良反应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的发布已成为常态。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提高医务工作者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正确认识,还能提升临床监护水平,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药品产生不良反应并不意味着药品质量存在问题。事实上,药品在存储、运输等过程中都有可能出现意外,导致药瓶破裂或药物污染。为了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药企在研发阶段就会进行临床试验,并开展系统的临床安全性再评价,通过全面的安全评估来降低不良反应的风险。

    然而,对于不良反应的通报,投资者和上市药企的反应却越来越平淡。这主要是因为,不良反应在医药板块中并非罕见,定期报告药物的不良反应也已成为国际惯例。

    例如,国家药监局近期发布的《警惕喜炎平注射液和脉络宁注射液的严重过敏反应》通报,对金陵药业的市场表现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与此同时,9月份的“盐酸氨溴索注射剂”和“门冬氨酸钾镁注射剂”不良反应通报对市场的影响却微乎其微。这主要是因为,这些注射剂并非单一公司的主打产品,甚至可以说是边缘产品。

    此外,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多,这与药品本身的性质有关。给药方式分为外用、口服、注射等,其中注射剂的风险最高。尤其是静脉注射,风险更大。因此,国家药监局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帮助各界人士提高认识,加强警惕。

    总之,药品不良反应通报的常态化有助于提高医务工作者的警惕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障人民群众用药安全。

  • 随着季节的变换,气温逐渐升高,人们开始关注夏季常见疾病的预防。例如,空调病、胃肠炎等,都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困扰。为了增强免疫力,许多人开始服用各种保健品,甚至有些人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然而,‘是药三分毒’,过度用药或不当用药都可能带来不良反应,给身体健康带来潜在风险。

    夏季常见疾病预防

    夏季是空调病、胃肠炎等常见疾病的高发季节。空调病是由于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中,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感冒、咳嗽等症状。胃肠炎则是由于夏季气温高,食物容易变质,导致细菌感染。为了预防这些疾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注意空调使用时间,避免长时间在空调环境中停留;

    2. 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过期、变质的食物;

    3. 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4. 遵医嘱用药,避免过度用药或不当用药。

    保健品与药物的选择

    在选择保健品和药物时,我们应该谨慎对待,避免盲目跟风。以下是一些选择保健品和药物的注意事项:

    1.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保健品和药物;

    2. 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药品成分、适应症、禁忌症等;

    3. 遵医嘱用药,不要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

    4. 关注药品不良反应,如出现不适,及时就医。

    药物不良反应的应对

    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停药观察,观察不良反应是否消失;

    2. 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帮助;

    3. 保留药品包装和说明书,以便医生了解病情;

    4. 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