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脑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健忘、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常常困扰着广大中老年人。为了提高公众对脑健康的认识,预防和治疗痴呆等神经系统疾病,我们特举办“告别健忘·远离痴呆——脑健康巡回讲座暨大型义诊活动”。
本次活动将邀请知名神经科专家进行现场讲座,为大家普及脑健康知识,解答关于脑部疾病的疑问。同时,还将进行大型义诊,为市民提供免费的健康咨询和检测服务。
一、讲座内容:
1. 脑健康的重要性
2. 常见脑部疾病及预防方法
3. 如何进行脑部健康检查
4. 痴呆的早期识别与干预
二、义诊内容:
1. 神经科专家现场咨询
2. 脑部健康检测
3. 免费发放健康宣传资料
三、活动时间:
具体时间请关注后续通知
四、活动地点:
待定
让我们共同努力,关注脑健康,远离痴呆,享受美好的生活!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预防老年痴呆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至关重要。其中,运动是预防老年痴呆症的有效手段之一。
研究表明,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大脑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元生长,提高记忆力。对于老年人来说,以下运动方式可以帮助预防痴呆症:
1. 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增强体质。
2. 力量训练:如举重、哑铃、瑜伽等,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身体协调性。
3. 灵活性训练:如太极、舞蹈等,有助于提高身体柔韧性,预防跌倒。
4. 认知训练:如玩智力游戏、学习新技能等,可以锻炼大脑,提高思维能力。
除了运动,以下生活习惯也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症:
1.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少吃油腻、高热量食物。
2.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增加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3. 保持良好的睡眠: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大脑休息和恢复。
4. 保持社交活动:与家人、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参加社交活动,可以缓解孤独感,提高生活质量。
5.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血糖控制一直是糖尿病患者关注的焦点,然而,许多患者却忽视了低血糖这一潜在风险。相较于高血糖带来的并发症,低血糖的危害同样不容忽视。
糖尿病是以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而低血糖则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糖低于正常水平的症候群。低血糖的诱因多种多样,包括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使用不当、未按时进食、运动量增加、酒精摄入、肾功能减退等。
低血糖的症状主要包括大汗、饥饿、无力、面色苍白、肢体发抖、心悸等,严重时还会出现头晕、嗜睡、言语不清、视力模糊、行为异常、神志不清、昏迷、抽搐,甚至死亡。低血糖可造成脑细胞损害,影响心脏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预防低血糖的发生,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按时进食,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药物剂量,避免空腹饮酒,并加强身体锻炼。此外,患者还应了解低血糖的急救措施,以备不时之需。
低血糖虽然可怕,但并非无法预防。只要患者提高警惕,积极采取措施,就能有效降低低血糖的风险,过上健康的生活。
近年来,关于医院对痴呆老人的护理方式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近日,广州某医院因用铁链锁住一名痴呆老人而遭到投诉,引发社会争议。据了解,该老人因患有痴呆症,经常逃跑或伤害他人,医院为防止其逃跑和伤害他人,不得不采取铁链锁住的方式。然而,此举却引发了社会对医院护理方式、老人权益保护等方面的质疑。
痴呆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减退、认知障碍、情绪和行为异常等。痴呆老人由于认知功能受损,常常出现逃跑、攻击他人等行为,给医院护理工作带来很大困扰。为保障痴呆老人的安全,医院通常会采取一些措施,如设置安全门禁、加强监控、配备护理人员等。
然而,在护理过程中,如何平衡老人的安全和尊严,成为了一个难题。用铁链锁住老人虽然可以防止其逃跑和伤害他人,但同时也侵犯了老人的人身权利和人格尊严。对于这种情况,医院应该采取更加人性化的护理方式,如:
此外,医院还应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其对痴呆症的认知和护理水平,以更好地关爱痴呆老人。
总之,对于痴呆老人的护理,医院应以人为本,尊重老人的权利和尊严,采取人性化的护理方式,为痴呆老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那是一个普通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我的办公桌上,我正坐在电脑前,等待着与医生的线上问诊。
我是一名来自山西太原的患者,2022年9月28日,我在其他医院线下确诊为痴呆。自从那时起,我就开始了一段特殊的旅程——线上问诊。
在这次线上问诊中,我遇到了一位非常专业的医生。她详细询问了我的病情,包括我每天的用药情况、病情是否稳定、以及有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她非常耐心,每次询问都非常细致,让我感觉像是在和一个老朋友聊天一样。
医生告诉我,她已经根据我的病情重新开具了处方,并且已经送达药师审核。她还提醒我,在用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尤其是禁忌症和注意事项,确保用药安全。
在用药期间,我确实遇到了一些问题。有时候,我会在晚上因为脾气太大而多服了一颗药。但每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医生都会及时给予我指导和帮助,让我重新调整用药。
尽管我已经习惯了这种线上问诊的方式,但有时候我还是会怀念线下就医的感觉。但是,我必须承认,线上问诊确实为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尤其是在我病情不稳定或者需要紧急咨询时。
总的来说,这次线上问诊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敬业。她不仅为我提供了专业的医疗建议,还给予了我很多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我相信,在医生的指导下,我能够更好地控制病情,过上更好的生活。
基因疗法作为一项前沿的医学技术,近年来在治疗多种人类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它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靶细胞,纠正或补偿基因缺陷,从而治疗遗传病、恶性肿瘤、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本文将介绍基因疗法的原理、应用进展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基因疗法的原理是将正常的基因导入患者的细胞中,以替换或修复异常基因。这种治疗方法可以针对基因缺陷的根本原因进行治疗,具有长期疗效和较低的复发率。
近年来,基因疗法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针对单基因遗传病,如囊性纤维化、血红蛋白病等,基因疗法已成功应用于临床治疗。针对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等,基因疗法可以增强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针对感染性疾病,如HIV、乙肝等,基因疗法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降低病毒载量,控制病情发展。
基因疗法的应用进展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突破:
1. 基因载体技术:目前常用的基因载体包括腺病毒载体、慢病毒载体等,它们可以将外源基因有效地递送到靶细胞中。
2. 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确地编辑基因序列,实现对基因的修复或替换。
3. 细胞工程技术:通过体外培养和基因修饰,可以获得具有治疗功能的细胞,如免疫细胞、干细胞等。
未来,基因疗法有望在以下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1. 开发更多针对常见疾病的基因疗法,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2. 提高基因疗法的安全性,降低副作用。
3. 降低基因疗法的成本,使其更易于普及。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症状与多种疾病相似,容易混淆。本文将介绍九种常与帕金森病混淆的疾病,帮助患者和家属正确识别。
1、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
继发性帕金森综合征有明确的病因,如脑外伤、病毒性脑炎等。常见病因包括药物或中毒、血管性病变和脑炎后等。例如,长期使用神经安定剂、利血平、胃复安等药物可能导致可逆性帕金森综合征。此外,接触CO、锰尘、MPTP、二硫化碳或焊接时接触烟尘也可能引发帕金森综合征。
2、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隐性遗传性疾病,青少年发病,症状包括肢体肌张力增高、震颤、面具样脸、扭转痉挛等锥体外系症状。患者还可能出现肝脏损害,角膜K-F环及血清铜蓝蛋白降低等特征性表现。
3、特发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是一种显性遗传病,主要表现为头、下颌、肢体不自主震颤。震颤频率可高可低,低频者甚似帕金森震颤。但特发性震颤无运动减少、肌张力增高,及姿势反射障碍,且饮酒后震颤可消失,心得安治疗有效。
4、进行性核上性麻痹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症状包括运动迟缓和肌强直,震颤不明显。早期出现姿势步态不稳和跌倒。但本病有核上性眼肌麻痹,以垂直凝视不能最具特征性。
5、抑郁症
抑郁症的症状与帕金森病类似,但抑郁症无肌强直和震颤。抗抑郁药试验治疗可能有助于鉴别。
6、弥漫性路易体病
弥漫性路易体病多见于60-80岁,以痴呆、幻觉、帕金森综合症运动障碍为临床特征。痴呆最早出现,进展迅速。患者可能有肌阵挛,对左旋多巴反应不佳,但对其副作用极敏感。
7、亨廷顿病
亨廷顿病如患者运动障碍以肌强直、运动减少为主,易被误认为PD。但亨廷顿病有家族史或伴痴呆,可资鉴别。
8、多系统萎缩
多系统萎缩主要累及基底节、脑桥、橄榄、小脑及自主神经系统。患者可有帕金森病样症状,多数患者对左旋多巴不敏感,且影像学检查可资鉴别。
9、皮质基底节变性
皮质基底节变性有皮质复合感觉缺失、一侧肢体忽略、失用、失语和痴呆等皮质损害症状。体检可见眼球活动障碍和病理征。左旋多巴治疗无效。
午睡,这个看似简单的日常习惯,其实对人体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项由上海交通大学孙林教授和芜湖第四人民医院韩彩教授等人在General Psychiatry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表明,规律的午睡能够显著提高认知能力,包括位置意识、语言流畅性和工作记忆等方面。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睡眠模式也会发生变化,午后小睡会变得更加频繁。然而,在之前的研究中,关于午睡是否有助于延缓老年人的认知能力下降和痴呆,或者午睡是否可能是痴呆的一种征兆,并没有达成共识。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对2214名居住在中国大城市的60岁以上外表健康的人群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午睡组的MMSE认知能力得分明显高于不午睡组,尤其在位置意识、语言流畅性和记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除了认知能力,午睡对心理健康也有着诸多益处。一项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期刊上的研究表明,在中国中老年群体中,一个小时的午睡最能改善思维和记忆能力。
此外,午睡还有助于提高运动能力和学习能力。一项来自赫特福德大学的研究表明,午睡与幸福感之间存在联系。短时间午睡可以让人精力更集中、效率更高、创造力更强,从而让人感觉更幸福。
因此,午睡不仅是一种短暂的休息,更是一次身心的重启。无论你的中午是在家里还是在办公室度过,都尽量给自己安排一次午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