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儿童静脉阿齐红霉素用量

儿童静脉阿齐红霉素用量
发表人:医疗新知速递

阿齐红霉素作为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在儿童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关于儿童静脉阿齐红霉素的最佳剂量和安全性一直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一项发表于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第41届年会的研究显示,6个月至16岁的儿童可以很好地耐受静脉注射10mg/kg的阿齐红霉素,其血浆药物浓度仅略低于成人静脉注射500mg时的水平。

该研究由美国阿肯色州儿童医院的研究者进行,旨在确定阿齐红霉素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最佳剂量和耐受性。研究共纳入20名住院女孩和12名住院男孩,年龄在6个月至16岁之间。他们将受试者分为几个年龄组,分别静脉注射10mg/kg的阿齐红霉素,并在注射前和注射后144小时内的特定时段采集静脉血样,以评估药物动力学特征和安全性。

结果显示,所有受试者对阿齐红霉素的耐受性都很好,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儿童和青少年的血浆药物浓度约为成人静脉注射500mg时的86%,略低于成人水平。研究结果表明,6个月至16岁的儿童静脉注射阿齐红霉素的药物动力学特征与成人相似。

这一研究结果为临床医生在儿童感染性疾病治疗中合理使用阿齐红霉素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在为儿童使用药物时,需要充分考虑其生理特点和药物动力学差异,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为了进一步保障儿童用药安全,我国应加强儿童用药监管,完善儿童用药相关法律法规,推动儿童用药研究的深入发展。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感染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脓尿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尿液中含有脓性物质,给患者带来不适。本文将为您介绍脓尿的常见原因、治疗方法以及日常保养要点,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一、脓尿的常见原因

    1. 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导致脓尿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体侵入尿路,引起炎症反应,导致尿液中含有脓性物质。

    2. 特异性病菌感染:部分脓尿是由特异性病菌感染引起,如结核杆菌、淋病奈瑟菌等。这些病菌感染会导致尿路炎症,并产生脓性分泌物。

    3. 慢性尿路感染:慢性尿路感染会导致尿路黏膜受损,增加感染风险,进而引发脓尿。

    4. 其他原因:如结石、肿瘤、药物副作用等也可能导致脓尿。

    二、脓尿的治疗方法

    1. 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菌的种类,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针对性治疗。治疗期间需严格按照医嘱用药,避免自行停药或换药。

    2. 支持治疗:多喝水,保持尿液通畅,有助于冲洗尿路,减少炎症刺激。

    3.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

    三、脓尿的日常保养要点

    1.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换内裤,保持会阴部清洁。

    2. 注意性生活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3.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休息。

    4. 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5.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尿路感染。

  • 流感嗜血杆菌,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接触分泌物以及免疫缺陷性疾病等方式进行传播。这种细菌广泛存在于人类上呼吸道,属于嗜血杆菌属,对人体具有一定的致病性。

    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感染,主要包括原发性化脓性感染和呼吸道继发感染。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孕妇的产道也可能成为感染途径。感染后,患者会出现发热、咽痛、咳嗽、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脑膜炎、呼吸道阻塞等危及生命的情况。此外,流感嗜血杆菌感染还可能引发心包炎、腋膜下积液、化脓性关节炎、中耳炎等并发症。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高危人群包括新生儿、先天性或功能性的无皮症、早产儿、营养不良者、免疫缺陷性疾病患者、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患者等。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气管插管增多等因素,也可能增加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风险。

    为了预防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我们应加强锻炼、定期体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肺炎患者,应避免过度滋补,多吃清淡、清热解毒的食物。同时,应注意补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以提高人体免疫力。

    当出现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针对性治疗。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的使用、对症治疗等。此外,患者还需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以提高治疗效果。

    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了解其传播途径、高危人群、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对于降低感染风险、保障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儿童口炎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给孩子们带来了极大的痛苦。针对儿童口炎的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还需要注意日常护理和预防。

    1. 药物治疗:

    阿莫西林颗粒和头孢克肟颗粒是治疗儿童口炎的常用药物。阿莫西林颗粒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能够有效抑制和杀灭引起口炎的细菌。头孢克肟颗粒则对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治疗儿童口炎也具有良好的效果。

    2. 日常护理:

    儿童口炎患者需要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避免细菌滋生。饮食上要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酸、甜等,以免加重病情。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有助于口腔黏膜的修复。

    3. 预防措施:

    预防儿童口炎的发生,家长要注意以下几点:

    • 注意儿童的口腔卫生,从小培养良好的刷牙习惯。
    • 避免让孩子接触传染源,如患有口炎的儿童。
    •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让孩子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物。
    • 增强儿童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总之,儿童口炎的治疗需要综合运用药物治疗、日常护理和预防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尤其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孩子身上起荨麻疹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与心理因素、药物因素、感染因素、食物因素、物理因素等有关。

    1. 心理因素:心理状态对荨麻疹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当孩子精神高度紧张、情绪波动较大时,会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诱发荨麻疹。因此,家长应注意孩子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缓解压力,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2.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能会诱发荨麻疹。例如,吗啡和阿司匹林可以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大量组胺,导致荨麻疹发生。此外,抗生素、血清制品和镇静剂等药物也可能引起荨麻疹。

    3. 感染因素: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感染可能导致荨麻疹。当病原微生物在体内大量繁殖时,会刺激皮肤,破坏皮肤屏障功能,从而引发荨麻疹。

    4. 食物因素:食物因素是导致荨麻疹的常见原因。孩子对某些食物过敏,如海鲜、鸡蛋和牛奶等,食用这些食物后容易引起过敏性荨麻疹。此外,食品添加剂如防腐剂、色素和调味品也可能诱发荨麻疹。

    5.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如冷刺激、挤压、摩擦和阳光照射也可能诱发荨麻疹。例如,长期处于寒冷环境中可能导致寒冷性荨麻疹,皮肤受压后可能导致压力性荨麻疹,长期阳光照射可能导致日光性荨麻疹。

    针对荨麻疹的预防,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 注意孩子饮食,避免食用过敏食物和食品添加剂。
    •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孩子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
    • 避免孩子过度劳累,注意心理调适。
    • 如有荨麻疹症状,应及时就医。

  • 近年来,H7N9禽流感疫情频发,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为了有效应对这一疫情,我国科技部和卫生部门联合启动了H7N9禽流感科技应急防控研究项目,力争在短时间内研制出疫苗和核酸诊断试剂,为防控疫情提供有力支持。

    据悉,该研究项目预计在两个月内完成核酸诊断试剂的临床验证,7个月内完成人感染H7N9禽流感预防性疫苗研制。这一消息令人振奋,也为广大民众带来了希望。

    H7N9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病毒,主要通过禽类传播,也可在禽类和人类之间传播。该病毒对人类具有高度的致病性和致死性,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此,及早发现、诊断和治疗H7N9禽流感至关重要。

    在H7N9禽流感疫情中,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副院长王艺教授表示,尽早发现并及早干预,对治愈H7N9禽流感十分重要。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完善的H7N9禽流感诊疗体系,包括病原学检测、抗病毒治疗等。

    除了治疗,预防也是防控H7N9禽流感的重要手段。专家提醒,公众应增强自我防护意识,避免接触活禽,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减少感染风险。

    在疫苗研制方面,我国科研人员正全力以赴。目前,已有多个疫苗研发团队正在进行相关研究,有望早日实现疫苗的上市。

    总之,我国政府高度重视H7N9禽流感疫情,积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防控。相信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疫情,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其病原体为肺炎支原体,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小微生物。了解肺炎支原体的传播途径和感染原因,对于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肺炎支原体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1. 呼吸道传播:这是肺炎支原体感染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将含有肺炎支原体的飞沫传播给周围人群。因此,在公共场合佩戴口罩、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2. 粪便传播:部分动物(如鸽子、鹦鹉等)的粪便中也可能含有肺炎支原体。如果人类接触了这些动物的粪便,也可能导致感染。因此,在接触动物时,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接触动物的粪便。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病原体侵入呼吸道,通过粘附和释放有毒物质,导致呼吸道和肺损伤。此外,肺炎支原体感染还可引起免疫反应,严重时可能对心脏、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造成损害。发病初期,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耳痛和喉咙痛等症状。随着病情发展,还可能累及皮肤、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多个系统,引起心肌炎、脑膜炎、皮肤红斑等并发症。

    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一定的自限性,大多数轻度患者可以不经治疗自行痊愈。但对于症状较重或伴有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是治疗肺炎支原体的首选药物。此外,氟喹诺酮类药物(如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和四环素类药物(如强力霉素和米诺环素)也可用于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抗生素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如牙齿变黄、骨骼发育不良等,使用时应遵循医嘱。

    为了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我们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此外,在公共场合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也是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有效措施。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尽早确诊和治疗。

  • 宝宝反复感冒,每月一次,这背后隐藏着免疫力低下的秘密。免疫力低下会导致宝宝反复遭受上呼吸道感染,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

    上呼吸道感染是宝宝常见的疾病,包括鼻腔、喉咙、咽部等部位的急性炎症。下呼吸道感染则涉及支气管、肺等部位。为了有效治疗,需要根据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提高宝宝免疫力是关键。均衡饮食、充足睡眠、户外活动都是提升免疫力的好方法。优质蛋白质、新鲜蔬果、富含锌的食物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如黄芪颗粒、槐杞黄颗粒等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环境卫生,保持室内通风,减少细菌滋生。适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合理饮食,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其他并发症。如有发热等情况,应及时进行物理或药物降温。

    如宝宝反复感冒,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医院的相关科室如儿科、呼吸内科等都是治疗此类疾病的专业科室。

    总之,关注宝宝免疫力,做好日常保养,才能有效预防反复感冒的发生。

  •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俗称‘冰箱杀手’,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细菌,对母婴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这种细菌可以在4℃的低温环境下生长繁殖,并污染各种食品,如肉类、蛋类、禽类、海产品、乳制品等。

    孕妇和新生儿是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主要易感人群,孕妇感染后可能导致胎儿死亡、早产、新生儿感染等严重后果。

    了解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的传播途径、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对于保障母婴健康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预防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感染的建议:

    1. 注意食品卫生,生食和熟食分开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2. 加热食品至中心温度达到75℃以上,彻底杀灭细菌。

    3. 定期清洁冰箱,保持冰箱清洁卫生。

    4. 孕妇和新生儿应避免食用高风险食品,如未经充分加热的肉类、蛋类、奶制品等。

    5. 如出现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 在日常饮食中,我们难免会与家人共用碗筷,那么,共用碗筷是否会导致梅毒的传染呢?答案是:有可能,但具体情况取决于筷子的清洁程度。

    梅毒是一种通过性接触传播的性病,其主要传播途径是性交。然而,除了性接触,梅毒也可能通过其他途径传播,如血液、母婴垂直传播等。其中,共用碗筷传播梅毒的可能性较小,但并非完全不可能。

    如果共用碗筷的人中,一方患有梅毒且口腔有损伤,共用碗筷时可能会被梅毒螺旋体污染,从而增加感染梅毒的风险。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因为梅毒螺旋体在空气中很快就会失去活性,且碗筷的表面也不利于其生存。

    那么,如何预防梅毒的传播呢?首先,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梅毒患者发生性接触。其次,要定期进行性病筛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梅毒。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不与他人共用个人用品,如毛巾、牙刷、剃须刀等。

    2. 避免使用不洁的针具,如注射器、输液器等。

    3. 注意生殖器官的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

    4. 孕妇要定期进行产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梅毒,以降低母婴垂直传播的风险。

    5. 如有梅毒感染,要及时就医,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梅毒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如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等。手术治疗主要针对晚期梅毒患者,如心血管梅毒、神经梅毒等。

    总之,虽然共用碗筷可能会传播梅毒,但这种情况相对较少。为了预防梅毒的传播,我们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定期进行性病筛查,并及时治疗梅毒。

  • 病毒性角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引起。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是一种DNA病毒,广泛存在于人群中。它对神经组织和来源于外胚叶的上皮细胞有亲和力。在婴儿出生后的六个月内,由于从母体内获得的丙种球蛋白保护,他们对疱疹病毒具有一定的免疫力。然而,当婴儿的免疫力下降后,病毒就有机会侵入眼、唇、口腔黏膜和皮肤等上皮细胞。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对细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效果不断提高,病毒性角膜炎,尤其是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已经成为了眼科疾病中的重点关注对象。这种疾病不仅常见,而且易于复发,难以治疗,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视力障碍。

    病毒性角膜炎的主要症状包括眼痛、畏光、流泪和视力下降。根据病史、角膜树突、溃疡病灶或盘状角膜基质炎症,医生可以进行诊断。需要注意的是,病毒性角膜炎的症状与其他类型的角膜炎(如结膜炎、角膜炎、细菌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和棘阿米巴角膜炎)相似,因此需要鉴别诊断。

    为了控制病毒性角膜炎的症状、促进疾病康复,患者需要注意日常生活管理。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等都是重要的措施。此外,患者还应该定期到眼科医院复查,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在治疗方面,抗病毒药物是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主要药物。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阿昔洛韦、更昔洛韦和伐昔洛韦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从而缓解症状。此外,医生还可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建议使用局部或全身的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用脏手揉眼睛。
    • 避免长时间用眼,定期休息,保护眼睛健康。
    • 避免接触猫、狗等宠物,这些动物可能携带病毒。
    • 避免接触感冒患者,减少感染的风险。
    • 定期到眼科医院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总之,病毒性角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积极的治疗和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