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职场年终调查报告:这一年你是荒废还是收获?

职场年终调查报告:这一年你是荒废还是收获?
发表人:药事通

年终岁末,许多人都会对自己的过去一年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职场中是取得了收获还是虚度了光阴。

根据前程无忧网发布的《职场年终调查报告》,调查结果显示,职场人士普遍存在焦虑情绪,尤其是25岁以下的年轻男性,荒废感更为强烈。调查显示,25岁以下的男性中有44%的人感到“又荒废了一年”,而25岁以上的男性中,有45.36%的人认为在这一年中还是有所收获的。

调查还发现,学历越高的人越容易感到收获感,在大专学历受访者中,有42.39%的人明显感到荒废了一年;而本科学历受访者中,荒废与收获的比例不相伯仲,只相差1个百分点,选择“有所收获”的略高一筹,达到37.94%;在硕士学历受访者里,感觉有所收获的人数比例更高,为43.31%,只有31.21%的人感觉荒废了时间。

此外,调查还发现,普通员工最容易产生荒废感,64.57%的受访者认为普通员工最容易产生荒废感,其次为中层管理者,比例为19.46%,选择骨干员工的为10.38%,高级管理人员只有1.73%。

造成职场人士焦虑和荒废感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个人与公司期望没有达到统一、自己懒散、外界各方面压力、原订目标过高等等。调查结果显示,近五成的人认为这一年荒废的原因与期望有关。

面对荒废感,多数人选择“换个环境,重新开始”。调查显示,通过调查显示,“换个环境,重新开始”是绝大多数人的选择,比例达到60.89%,其余依次为“充电培训”、“培养恒心和毅力”、“重新制订目标”、“养成好的习惯”以及“把压力转成动力”。

总之,职场年终调查报告提醒我们,要重视职场焦虑和荒废感,找到产生这些情绪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才能在职场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焦虑[回避]型人格障碍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心情烦躁、焦虑等问题。这些情绪困扰可能源于多种原因,包括应激事件、心理疾病、躯体疾病等。

    应激事件,如遭受工作压力、家庭矛盾等,可能导致人体出现反应性情绪障碍,使人容易焦虑不安。焦虑症患者常常感到紧张、害怕,对未来充满担忧,难以获得安全感。

    抑郁症是另一种常见的情绪问题,患者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对未来不抱希望。他们可能会出现烦躁、焦虑等情绪,甚至容易激怒,人际关系紧张。

    躯体疾病也可能导致情绪问题。例如,甲亢或内分泌失调等疾病,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烦躁、焦虑、紧张等症状。

    面对这些情绪困扰,我们应如何应对呢?首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建议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同时,保持规律的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其次,寻求专业帮助也非常重要。心理医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帮助患者调整认知,减轻痛苦。此外,药物治疗也可能在治疗焦虑、烦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总之,心情烦躁、焦虑可能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了解这些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些情绪困扰,保持身心健康。

  •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总是控制不住地购买、收藏、囤积各种物品,即使这些东西对生活毫无用处,却依然无法放手?这可能是囤积强迫症的表现。囤积强迫症,又称强迫性囤积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囤积强迫症患者往往无法控制自己的购物冲动,总是担心自己会缺少某些物品。他们喜欢将物品堆满整个房间,甚至无法正常生活。这种症状的成因复杂,可能与遗传、心理和环境因素有关。

    治疗囤积强迫症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主要针对症状较严重的患者,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来缓解症状。心理治疗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暴露疗法,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此外,患者还需要调整生活方式,减少购物机会,增加运动和社交活动。

    除了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日常保养也是预防和缓解囤积强迫症的重要手段。以下是一些日常保养建议:

    • 制定购物计划,控制购物冲动
    • 清理房间,减少囤积物品
    • 参加兴趣小组,增加社交活动
    • 进行放松训练,缓解焦虑情绪

    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有囤积强迫症的症状,请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通过科学的治疗和日常保养,相信你一定能够战胜囤积强迫症,重获健康的生活。

  • 近年来,青少年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发病率呈现年轻化趋势。据广东某医院心理行为科郭沈昌教授指出,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其中,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高达21.6%~32%,大学生中16%~25.4%有焦虑不安、恐怖、神经衰弱、抑郁、强迫等症状,心理精神障碍已成为大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焦虑症不再是成人的专属,现在中学生也容易患上焦虑症。一些十五六岁的青少年出现失眠、阵发性心动过速等症状,实际上是因为焦虑症。专家分析,学习压力大、家长期望值高、同学之间的攀比心理,都可能导致孩子过分焦虑。

    此外,抑郁症的发病年龄也提前了两岁。以前抑郁症发病多在18岁以后,现在很多十五六岁的小女孩也患上抑郁症,整天情绪低落。独生子女从小环境顺利,导致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会放大,最终形成心理疾病。

    很多家长对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浑然不知。据统计,80%的青少年都患过多动症、抽动症,但大部分家长却不知情。前来就诊的青少年中,60%都是患病6个月以上,家长才意识到孩子出了问题。在此之前,家长往往以“小孩太调皮”、“太小了,过一阵子自然就好了”等理由来自我安慰,根本不重视,甚至有些是老师发现不对劲,转告家长,家长才带孩子来看病。

    针对青少年焦虑症和抑郁症的防治,专家建议,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干预心理问题。同时,学校和社会也应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以下是一些预防和治疗青少年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建议:

    • 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干预心理问题。
    • 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 鼓励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和心理承受能力。
    •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帮助他们缓解压力。
    • 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治疗。

    总之,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预防和治疗焦虑症和抑郁症,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 在当今社会,随着人际交往的日益频繁,社交焦虑症成为了困扰许多人的心理问题。这种焦虑情绪会严重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工作和生活。

    社交焦虑症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但不限于:在公共场合发言时感到紧张、害怕与他人交往、担心被他人评价、过度在意他人的看法等。这些症状会让人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社交焦虑症的产生原因复杂,可能与遗传、环境、性格等因素有关。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社交焦虑症类型:

    1. 谈判焦虑:在商务谈判、面试等场合,由于担心自己的表现不佳,而感到焦虑。

    2. 同事焦虑:在职场中,由于担心与同事相处不融洽,而感到焦虑。

    3. 媒体焦虑:在公众场合或媒体面前,担心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够得体,而感到焦虑。

    4. 着装焦虑:在社交场合,担心自己的着装不够得体,而感到焦虑。

    5. 亲友焦虑:在与亲朋好友相处时,担心自己表现得不够好,而感到焦虑。

    社交焦虑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心理咨询:通过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焦虑情绪,并学习应对策略。

    2. 药物治疗:使用抗焦虑药物,帮助患者缓解焦虑症状。

    3.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患者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模式,帮助患者克服焦虑。

    4. 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量运动等,有助于缓解焦虑症状。

    总之,社交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需要我们正视并积极应对。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法,患者可以逐渐克服焦虑情绪,恢复正常生活。

  • 近年来,全球自杀率不断攀升,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导致自杀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它们与自杀行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一、抑郁症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也是自杀率最高的心理疾病。抑郁症患者常常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精力不足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自杀念头。针对抑郁症的治疗,目前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两种方式。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等。心理治疗则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治疗等。

    二、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可能出现幻觉、妄想、思维混乱等症状。精神分裂症患者容易出现自杀行为,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心理压力、家庭和社会环境、药物副作用等。针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如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等。心理治疗包括心理动力学治疗、家庭治疗等。

    三、失眠症

    失眠症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患者可能出现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早醒等症状。长期失眠可能导致情绪低落、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进而增加自杀风险。针对失眠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包括安眠药、褪黑素等。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

    四、焦虑症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患者可能出现持续的、过度的担忧、紧张、恐惧等症状。焦虑症患者容易出现自杀行为,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心理压力、家庭和社会环境、遗传因素等。针对焦虑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包括抗焦虑药物、苯二氮卓类药物等。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

    五、强迫症

    强迫症是一种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特征的心理疾病。强迫症患者可能出现反复出现的强迫思维,如反复检查、反复洗手等。强迫症患者容易出现自杀行为,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心理压力、家庭和社会环境、遗传因素等。针对强迫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

  • 焦虑症是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的心理疾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焦虑症的困扰,且症状更为严重。那么,焦虑症究竟是如何影响女性的工作和生活的呢?

    焦虑症会导致女性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现各种困扰。首先,焦虑症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工作效率。其次,焦虑症还会导致情绪波动,影响人际关系。此外,焦虑症还会导致睡眠障碍,影响身体健康。

    针对焦虑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焦虑药物来缓解症状,心理治疗则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手段来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除了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以下方法也可以帮助缓解焦虑症:

    1. 适量运动:运动可以促进内啡肽的分泌,缓解焦虑情绪。

    2. 保持良好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缓解焦虑。

    3. 学会放松:可以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来缓解焦虑。

    4. 寻求支持:与家人和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5. 专业咨询:如果焦虑症状严重,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 产后抑郁,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困扰着许多新妈妈。据统计,大约有10%~15%的新妈妈会患上产后抑郁,而26%~85%的新妈妈在产后会出现情绪低落、失眠、疲倦等症状。本文将围绕产后抑郁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产后抑郁的病因

    1. 生理因素:妊娠期间激素水平的变化、分娩过程中的疼痛、产后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下降等,都可能导致新妈妈出现情绪波动。

    2. 心理因素:对新妈妈来说,产后需要承担起照顾婴儿的重任,面对角色的转变,可能会产生焦虑、恐惧、无助等情绪。

    3. 社会因素:家庭支持不足、工作压力、经济负担等,也可能加重新妈妈的心理负担,诱发产后抑郁。

    二、产后抑郁的症状

    1. 情绪低落:新妈妈会感到持续的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兴趣,甚至出现绝望的念头。

    2. 睡眠障碍:新妈妈可能会出现失眠、多梦、易醒等症状。

    3. 疲倦:新妈妈会感到持续的疲劳,缺乏精力。

    4. 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新妈妈可能会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5. 自我评价过低:新妈妈可能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认为自己不适合做母亲。

    6. 自杀念头:部分新妈妈可能会出现自杀念头或自杀行为。

    三、产后抑郁的治疗方法

    1.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心理疏导等,可以帮助新妈妈调整心态,缓解情绪。

    2. 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可以帮助新妈妈缓解情绪低落、失眠等症状。

    3.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都有助于缓解产后抑郁。

    4. 家庭支持:家人和朋友的理解和支持,对缓解产后抑郁至关重要。

    四、预防产后抑郁的措施

    1. 提前学习育儿知识,做好心理准备。

    2. 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3. 合理膳食,保证营养均衡。

    4. 适量运动,增强体质。

    5. 积极寻求家庭和朋友的支持。

  • “有的人天生开朗,有的人生来忧郁。”这种说法如今得到了科学的支持。

    澳大利亚基因学家尼克·马丁在2002年国际人类基因组大会上宣布,他发现人体中存在特定的基因,控制着焦虑和抑郁等情绪的产生。尽管这些情绪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但它们确实与遗传基因有关,属于多基因疾病。

    马丁的研究发现,通过对600对具有亲缘关系的神经性疾病患者进行全基因组扫描,他发现了在同一区域重复出现的几对染色体。这些染色体对人的神经特质产生重大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表明,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焦虑症和抑郁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西太平洋37个国家和地区中,每年至少有20%的求医者患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但心理健康保健在政府医疗保健预算中的占比却很低。

    专家认为,人们对心理疾病的认识不足,甚至因为隐私问题而讳疾忌医,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美国科学家戴维·施莱辛格的研究也发现,焦虑和抑郁等心理疾病会加速人类的衰老速度。他的研究表明,焦虑会加速功能细胞的磨损和老化,导致各种机能的衰老。

  •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焦虑症已成为现代社会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焦虑症不仅给患者带来情绪困扰,还会影响其日常生活和工作。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治疗焦虑症的方法,帮助您学会自我放松,缓解焦虑情绪。

    一、自我放松技巧

    1. 深呼吸:通过深呼吸,可以缓解身体紧张,减轻焦虑情绪。您可以尝试深呼吸练习,每次吸气时数到4,屏住呼吸数到7,然后慢慢呼气数到8。

    2. 正念冥想:正念冥想可以帮助您专注于当下,减少对未来的担忧。您可以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闭上眼睛,专注于自己的呼吸或身体感受。

    3. 放松训练:通过学习放松训练,您可以掌握一些放松技巧,如肌肉放松、渐进性肌肉放松等。

    二、增加自信心

    1. 正面肯定:每天对自己说一些正面肯定的话语,如“我能行”、“我值得拥有幸福”等。

    2. 设定目标:为自己设定一些小目标,并努力实现它们,这有助于提高自信心。

    3. 积极参与: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与他人交流,这有助于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三、自我催眠

    1. 想象放松场景:想象自己身处一个宁静美丽的场景,如海边、森林等。

    2. 放松音乐:听一些轻柔的音乐,帮助自己放松身心。

    3. 意象放松:想象自己正在做一件让自己感到舒适的事情,如泡澡、散步等。

    四、药物治疗

    在医生的建议下,您可以尝试一些抗焦虑药物,如平虑解迫安神剂等,以缓解焦虑症状。

    五、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您了解焦虑症的成因,学会应对焦虑情绪的方法。常见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情绪调节疗法等。

  • 孕妇焦虑症,这种因过度焦虑导致的病态,对孕妇和胎儿都存在潜在的风险。焦虑症是否具有遗传性,是许多患者关心的问题。本文将围绕焦虑症的遗传性、成因、影响以及预防和治疗等方面展开讨论。

    首先,关于焦虑症的遗传性,目前的研究尚未发现明确的遗传证据。焦虑症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大脑神经系统的异常、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等。因此,孕妇患有焦虑症并不会直接导致胎儿遗传该病。

    其次,焦虑症的成因复杂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焦虑症成因:

    1. 过于敏感:孕妇在孕期由于身体和心理的变化,更容易对周围环境产生敏感反应,从而引发焦虑。

    2. 追求完美:有些孕妇对胎儿寄予厚望,希望孩子完美无缺,这种过高的期望容易导致焦虑。

    3. 缺乏心理素质: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缺乏良好心理素质的孕妇更容易产生焦虑。

    4. 激素变化:孕期激素水平的变化,如黄体酮、孕酮等,可能导致身体不适,进而引发焦虑。

    5. 环境因素:家庭、工作、社会环境等因素也可能诱发焦虑。

    焦虑症对孕妇和胎儿的影响不容忽视。孕妇焦虑症可能导致胎儿发育不良、早产、低体重等问题。因此,预防和治疗焦虑症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预防和治疗焦虑症的建议:

    1. 保持乐观心态:学会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2. 适度运动:运动有助于缓解焦虑情绪,提高身体素质。

    3. 适当放松:学会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

    4. 保持良好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缓解焦虑。

    5.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焦虑情绪严重,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总之,孕妇焦虑症并非遗传性疾病,但需要引起重视。通过了解焦虑症的成因、影响以及预防和治疗措施,有助于孕妇更好地应对孕期焦虑。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