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身高的增加往往与良好的营养状况相关联,因此,人们普遍认为个子高的人往往更健康。然而,身高真的是越高越好吗?近期的研究表明,身材越高的人,患癌症的风险也越高。
美国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李治中在《癌症·防御》一书中详细介绍了关于“身高与癌症风险”的研究,证实了“身材越高越容易患癌”!多项研究结果也表明,身高和癌症风险存在关联:无论男女,长得越高,患癌概率就越大。一般而言,成人身高每增加10厘米,患癌概率会增加11%~18%。
那么,身高和癌症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上世纪50年代,来自瑞典索尔纳的卡罗林斯卡学院的Emelie Benyi博士的研究表明,身高越高,患癌症的风险越大。来自韩国的研究也发现,观察对象的身高越高,其罹患癌症的风险就越大,且相较之下,高个子的整体患癌风险增加了28%。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Edward Giovannucci认为,成人的身高与器官大小有关,身高越高人机体脏器体积也较大,因此身高较高的人的器官细胞增殖较为活跃,其发生突变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更容易诱发癌症。
来自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进化生物学家莱纳德·努尼的研究发现,身高每增加10厘米,患癌风险便会上升10%。国际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的高级科学项目经理苏珊娜·布朗指出,当一个人达到最终身高时,你无法改变他的身高,但他的身高会受到他在子宫里被滋养的方式,以及他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的成长方式的影响。
综上可知,身高的确和患癌风险有潜在的关系。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良好的营养开始。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胰岛功能性β细胞瘤,又称胰岛素瘤,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内分泌肿瘤,主要起源于胰岛β细胞。这种肿瘤会分泌过量的胰岛素,导致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
为了诊断胰岛功能性β细胞瘤,医生会进行以下检查:
1. 血糖检测:发作时血糖<2.8mmol/L(50mg/dl)可提示低血糖。
2. 血清胰岛素和C肽:低血糖时的血浆胰岛素及C肽增高,胰岛素指数(胰岛素/血糖)>0.3,如>1.0可肯定诊断。
3. 口服糖耐量试验:典型者呈低平曲线,部分可糖耐量降低,少数呈早期低血糖或正常糖耐量曲线。
4. 饥饿试验:阳性有助诊断,空腹血糖>2.8mmol/L者方可试验。
5. X线检查:胃泌素瘤者消化道锁餐遗容可显示胃及十二指肠多发,反复发作的溃疡。
6. 超声表现:病变在胰腺边缘或胰腺内,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内呈低回声,边缘清楚。
7. CT表现:平扫胰腺内等密度肿块,多较小,可包括埋在胰腺内或局部突出于胰腺表面。
8. 血管造影:实质期肿瘤密度持续增高,并可见边缘清楚的肿瘤染色。
了解胰岛功能性β细胞瘤的检查方法,有助于患者及时诊断和治疗。
胰岛素瘤是一种常见的胰腺内分泌肿瘤,主要症状为低血糖。为了准确诊断胰岛素瘤,需要进行以下检查:
1. 血糖测定:在低血糖发作时,通过抽血测定血糖水平。若血糖低于40mg/dl,则可作为重要的诊断依据。
2. 定性诊断:包括饥饿试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和胰岛素原测定等,通过观察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变化,判断是否存在胰岛素瘤。
3. 医学影像学诊断:包括选择性动脉造影、B型超声检查、CT检查、MRI等,通过影像学检查观察胰腺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肿瘤。
4. 选择性经皮肝静脉取血样:通过取血样测定胰岛素水平,判断是否存在局部高胰岛素血症。
5. 内镜式超声显像技术:通过内镜观察胰腺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肿瘤。
6. 标记125Ⅰ-酪氨酸复合物的8肽扫描:通过放射性核素扫描,判断肿瘤位置。
通过以上检查,可以确诊胰岛素瘤,并根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胰岛素瘤,又称为胰岛β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器质性低血糖症,主要由于胰岛β细胞过度分泌胰岛素导致低血糖症状。这种疾病在临床上并不罕见,以散发型居多,多数情况下为良性肿瘤。
胰岛素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在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这些药物能与生长抑素受体特异性结合,从而抑制胰岛素的释放,有效控制低血糖症状。此外,氯苯甲噻二嗪也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它可以通过扩张血管、降低外周阻力等方式提高血糖水平。
对于病情较重的胰岛素瘤患者,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胰岛素瘤摘除术、胰腺节段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通过手术切除肿瘤,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术后,患者需要注意观察自身症状,如恶心、呕吐、发热、腹痛、腹胀等,并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同时,加强营养,注意休息,也是术后恢复的重要环节。
胰岛素瘤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遵循医嘱,定期复查,以确保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