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母乳喂养会传染艾滋

母乳喂养会传染艾滋
发表人:医疗星辰探秘

  2013年12月1日是第26个世界艾滋病日,这一天旨在提高公众对HIV病毒引起的艾滋病在全球传播的意识。在当今社会,艾滋病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儿童感染艾滋病的现状,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

  据数据显示,在地球上,平均每分钟都有一个孩子死于艾滋病。儿童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已不是个小问题。自1983年首例儿童艾滋病报道后,引起了全球对其的关注,近20年来,全球艾滋病感染儿童达150万。

  母亲传播是儿童感染艾滋的主要原因。对儿童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研究表明,90%以上的患儿是由母亲传播引起的,主要传播途径有二:一是宫内传播,即直接通过胎盘血液循环,羊水传播;二是宫外传播,即分娩过程中胎儿直接暴露于艾滋病毒感染的血和分泌物中,以及出生后母乳喂养而致病。

  对于艾滋病感染者而言,怀孕、分娩过程和母乳喂养都是潜在的风险因素。然而,如果母亲在怀孕期间,服用有关抗艾滋病的药品,婴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可能就会降低很多,甚至完全健康。

  预防儿童艾滋病的关键在于切断母婴传播。目前,全世界女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大部分处于生育活跃期,如果不进行及时阻断,感染母亲将病毒传播给婴儿的几率为35%至50%。如果能在怀孕前及时发现,并在妊娠期对母婴进行抗病毒治疗、采取剖腹产、不用母乳喂养等措施,母婴传播率可降低到5%以下。

  预防儿童艾滋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孕期检查和保健:妊娠妇女定期检查有助于减少和预防妇女孕期疾病,并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及宫内情况有所了解。对存在潜在危险因素的孕妇要常规进行艾滋病的检查,以明确胎儿出生前是否存在艾滋病毒感染的危险。如果存在这种危险可在孕妇及亲属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终止妊娠,或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以提高产前保健质量。

  2. 预防分娩过程感染:尽量采用剖宫产,对经阴道分娩的艾滋病孕妇,在分娩前应注意清洁阴道,胎儿娩出后应立即清洁胎儿,减少宫外传播。

  3. 不用母乳喂养:母亲感染艾滋的,宝宝出生后不宜母乳喂养,改为人工配方奶喂养,并分别于生后1月,4月和6月时做艾滋病毒培养或血清HIV-RNA水平测定,以确诊是否感染艾滋病毒,以便及早采取防治措施。

  4. 药物预防:目前用作预防母婴艾滋病毒传播的有效药物甚少。美国推荐的预防药物为ZDV,它对母婴传播的阻断作用的有效性,安全性,耐受性已得到证实,用于已有艾滋病毒感染和免疫功能尚健全的孕妇。研究表明通过ZDV预防治疗,可使母婴艾滋病毒传播率降低65-75%。

  5.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艾滋病的认识,普及艾滋病的预防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总之,预防儿童艾滋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通过科学的预防措施和宣传教育,才能有效降低儿童感染艾滋病的风险,保护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感染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或喘息。冬天是慢性支气管炎的高发季节,因此,做好预防措施尤为重要。

    首先,保暖是预防慢性支气管炎的关键。冬天气温低,容易导致身体受寒,从而引发或加重慢性支气管炎。因此,外出时要注意增添衣物,保持温暖。

    其次,良好的饮食习惯对预防慢性支气管炎也至关重要。患者应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和矿物质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瘦肉、豆制品等,以增强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适当运动锻炼也是预防慢性支气管炎的有效方法。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改善肺功能。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

    药物治疗是慢性支气管炎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如抗生素、止咳药、平喘药等。同时,也可以使用一些增强免疫力的药物,如转移因子胶囊、匹多莫德颗粒等,以辅助治疗。

    除了以上措施,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还应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如吸烟、二手烟、粉尘、化学物质等。此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空气污染,也是预防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措施。

    总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要重视冬天的预防措施,做好保暖、饮食、运动、药物等方面的调整,以减少病情反复,提高生活质量。

  • 卵巢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尤其在育龄妇女中较为多见。其成因复杂,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环境因素、饮食结构、激素水平、感染等。

    环境因素方面,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辐射等可能导致卵巢囊肿的发生。饮食结构不合理,如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糖食物,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激素水平异常,如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导致卵巢囊肿的重要原因之一。感染,尤其是反复发生的盆腔感染,也可能诱发卵巢囊肿。

    卵巢囊肿的类型多样,包括功能性囊肿、良性囊肿和恶性囊肿等。功能性囊肿通常是良性的,多可自行消退;良性囊肿则需要根据大小和症状决定治疗方案;恶性囊肿则需尽早手术切除。

    针对卵巢囊肿的治疗,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如服用激素类药物、调整饮食结构、加强体育锻炼等。手术治疗则是针对良性囊肿和恶性囊肿,包括囊肿切除术、卵巢切除术等。

    为了预防卵巢囊肿的发生,女性应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过度压力等。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卵巢囊肿,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在卵巢囊肿的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 梅毒作为一种性传播疾病,对新生儿的危害不容忽视。它不仅会导致流产、早产和死产,还会影响足月新生儿的健康,甚至导致智力残疾。

    一、梅毒对新生儿的影响

    1. 流产:妊娠期梅毒患者,尤其在妊娠后8至16周左右,流产的风险较高,梅毒孕妇晚期流产的发生率约为9.2%。

    2. 早产和死产:在梅毒患者怀孕期间出生的新生儿中,95%的早产儿是死婴,其中65%已感染梅毒。

    3. 足月产和死产:妊娠梅毒患者的足月新生儿中,活婴和死婴的概率各占一半。在足月活婴中,一半以上感染梅毒。

    4. 胎传梅毒儿:在感染梅毒的足月新生儿中,约20%在出生时会出现早期胎儿梅毒症状,这些婴儿在出生后不久就会死亡。

    5. 体弱和智力残疾新生儿:虽然只有少数感染梅毒的孕妇可以足月产下未感染梅毒的新生儿,但由于梅毒引起的胎盘营养不良,这些新生儿的身体也可能营养不良或虚弱,运动能力差,并可能死于疾病。

    二、梅毒患者的注意事项

    1. 自我消毒和隔离:梅毒患者应注意个人卫生,用过的衣物应先消毒再清洗,日常生活用品应定期消毒。

    2. 预防感染:梅毒患者应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如毛巾、餐具等。

    3. 严格使用个人物品:梅毒患者应使用专用个人物品,避免与他人交叉使用。

    4. 定期复查:梅毒患者应在接受治疗后,定期随访至少三年,包括每三个月复查一次,以及神经梅毒患者每六个月检查一次脑脊液。

  • 新生儿感冒是常见的疾病,尤其是在寒冷的季节。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他们对感冒病毒的抵抗力较弱。因此,家长需要特别注意新生儿的保暖和护理。

    当新生儿感冒时,症状通常表现为鼻塞、流涕、咳嗽、发热等。如果症状轻微,如仅表现为轻微的鼻塞和流涕,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空气污浊。

    2. 给新生儿多喂水,保持水分充足。

    3. 注意保暖,避免新生儿受凉。

    4. 观察症状变化,如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如果新生儿感冒症状明显,如高热、咳嗽剧烈等,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根据病情给予以下治疗:

    1. 口服抗病毒药物,如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利巴韦林颗粒等。

    2. 口服中药,如清开灵颗粒、板蓝根颗粒、蒲地蓝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柴胡口服液等。

    3. 口服抗生素,如头孢克肟颗粒、头孢克洛颗粒等。

    除了药物治疗,家长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空气污浊。

    2. 给新生儿多喂水,保持水分充足。

    3. 注意保暖,避免新生儿受凉。

    4. 观察症状变化,如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在感冒流行季节,家长应该做好预防措施,如:

    1.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2. 避免带新生儿到人多的公共场所。

    3. 给新生儿接种流感疫苗。

    4. 加强锻炼,提高新生儿抵抗力。

  • 提到孩子肚子里的寄生虫问题,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过担忧。小时候,NA姐还记得被老妈逼着吃驱虫药片的恐惧,尽管那个药片其实味道还不错!虽然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孩子体内仍有可能出现寄生虫。

    寄生虫种类繁多,危害不容忽视

    寄生虫种类繁多,按照寄生环境可以分为体内寄生虫和体表寄生虫。体内寄生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的消化道、肺、肝、血管、脑组织、眼球内,如疟原虫、蛔虫、绦虫、钩虫、弓形虫、肝吸虫等;体表寄生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皮肤,如疥螨、毛囊螨等。

    常见的疟疾病就是由疟原虫引起的,通过受感染的蚊子叮咬传播,主要在人体肝脏中繁殖,再感染血红细胞。

    面对如此多的寄生虫种类,我们该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感染了寄生虫呢?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感染寄生虫?

    吃东西前不洗手、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或是吃没煮熟的东西都很容易感染寄生虫,寄生虫感染后的危害不容忽视,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判断孩子是否感染寄生虫,可以参考以下临床症状:

    症状1:出现发热、恶寒、癫痫,发热是任何感染性疾病最常见的现象。

    症状2:有皮肤瘙痒、溃疡、皮肤干燥、丘疹、湿疹、过敏等,一般接触到寄生虫本身或是其分泌物都会有过敏反应。

    症状3:有营养不良、身体虚弱,消瘦、贫血等,主要是寄生虫寄生在身体里,吸收人体大量的营养。

    症状4:出现呕吐、腹泻、腹痛、便血等,甚至排便时有寄生虫排出,主要是寄生虫寄生在肠道。

    症状5:器官功能障碍,寄生虫寄生在人体哪一部位,哪一器官功能就会出现障碍。

    症状6:出现肝区疼痛,肝脾肿大、肝内结石,黄疸等,人体与寄生虫在斗争,吞噬细胞增生导致肝脏出现问题。

    寄生虫的危害无穷,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措施,避免一切危害身体的事情发生。

    如何预防寄生虫?

    其实我们身边很多的食物都暗藏着寄生虫,特别是我们所钟爱的海鲜和贝类食物,如龙虾、生鱼片、田螺、扇贝、生蚝等,还有新鲜的菱角、莲藕、荸荠。这些食物在大排档、街边小吃都很常见,也是深受人们喜欢的。

    预防寄生虫,最主要的是卫生问题。家长应该让孩子勤洗手,吃东西前要洗手,不吃生、不干净的食物,不喝生水,不准孩子有咬手指、咬指甲的习惯,还要经常帮小孩剪指甲等。同时,孩子的餐具要经常清洗且要保持干净。

    寄生虫药也是预防寄生虫的重要措施之一,不过在给小孩吃寄生虫药时,需要注意空腹或在睡前吃,遵循医嘱服用,服用后多吃富含纤维食物,少吃产气食物,不宜长期服用。

    互动:寄生虫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 艾滋病作为一种传染性疾病,对患者及其家人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如何与艾滋病患者和谐相处,是许多家庭面临的难题。本文将探讨如何与艾滋病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提供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家庭生活。

    首先,要正确认识艾滋病。艾滋病并非通过日常接触传播,如拥抱、亲吻、共用餐具等,因此不必对艾滋病患者产生歧视或恐惧心理。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有助于消除对艾滋病的误解。

    其次,与艾滋病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至关重要。倾听他们的心声,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交流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避免泄露个人信息。

    此外,为艾滋病患者提供关爱和支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

    2.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

    3. 协助患者寻求专业医疗帮助,配合医生进行抗病毒治疗。

    4. 帮助患者了解相关政策法规,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5. 倡导社会关爱艾滋病患者,消除歧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日常生活中,艾滋病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均衡饮食。

    3.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4. 注意个人卫生,预防其他疾病感染。

    5. 积极参加心理辅导,保持乐观的心态。

    总之,与艾滋病患者和谐相处需要我们消除歧视,关爱他们,帮助他们战胜病魔,回归社会。让我们共同努力,为艾滋病患者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 脚踝骨髓炎,也被称为外踝骨髓炎,是一种常见的骨感染疾病,主要是由细菌感染骨髓腔引起的。这种疾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外踝部位的肿胀、疼痛,以及间歇性出现的皮肤溃疡和流脓。

    在骨髓炎的早期阶段,患者可能会出现红肿、疼痛等局部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骨髓炎可能导致死骨形成,进而引发骨折。此外,骨髓炎还会引起炎症性病变,导致渗出。在严重病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溃疡、流脓,并伴有全身发热等症状。

    骨髓炎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早期可以通过磁共振成像(MRI)进行检查,而在中后期则可以通过X射线进行检查。骨髓炎的病因多种多样,包括开放性骨折、术后感染、邻近部位感染等。此外,免疫力低下、血液传播等也是骨髓炎的常见病因。

    治疗骨髓炎的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手术清创等。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注意饮食和日常保养。建议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虾类、火锅、辣椒等。同时,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能量的食物,以增强体质。此外,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预防交叉感染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治疗骨髓炎的过程中,患者需要到专业医院就诊。骨科和感染科是治疗骨髓炎的主要科室。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尤其在儿童中较为常见。孩子身上起荨麻疹的原因多种多样,可能与心理因素、药物因素、感染因素、食物因素、物理因素等有关。

    1. 心理因素:心理状态对荨麻疹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影响。当孩子精神高度紧张、情绪波动较大时,会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从而诱发荨麻疹。因此,家长应注意孩子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缓解压力,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2.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能会诱发荨麻疹。例如,吗啡和阿司匹林可以直接刺激肥大细胞释放大量组胺,导致荨麻疹发生。此外,抗生素、血清制品和镇静剂等药物也可能引起荨麻疹。

    3. 感染因素: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感染可能导致荨麻疹。当病原微生物在体内大量繁殖时,会刺激皮肤,破坏皮肤屏障功能,从而引发荨麻疹。

    4. 食物因素:食物因素是导致荨麻疹的常见原因。孩子对某些食物过敏,如海鲜、鸡蛋和牛奶等,食用这些食物后容易引起过敏性荨麻疹。此外,食品添加剂如防腐剂、色素和调味品也可能诱发荨麻疹。

    5. 物理因素:物理因素如冷刺激、挤压、摩擦和阳光照射也可能诱发荨麻疹。例如,长期处于寒冷环境中可能导致寒冷性荨麻疹,皮肤受压后可能导致压力性荨麻疹,长期阳光照射可能导致日光性荨麻疹。

    针对荨麻疹的预防,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 注意孩子饮食,避免食用过敏食物和食品添加剂。
    • 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孩子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中。
    • 避免孩子过度劳累,注意心理调适。
    • 如有荨麻疹症状,应及时就医。

  • 当孩子出现发烧并伴随惊厥时,家长们往往非常担心。本文将介绍孩子发烧惊厥的常见原因、处理方法以及预防措施,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应对这一情况。

    一、孩子发烧惊厥的常见原因

    1. 发热:发热是孩子发烧惊厥最常见的原因。当孩子体温升高时,大脑可能会出现异常放电,导致惊厥。

    2. 感染:感染性疾病,如感冒、扁桃体炎、肺炎等,也可能导致孩子发烧并出现惊厥。

    3. 中毒:食物中毒、药物中毒等也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发烧惊厥。

    二、孩子发烧惊厥的处理方法

    1. 立即平躺:将孩子平躺在床上,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误吸。

    2. 散热:解开孩子的衣物,帮助散热。注意不要过度降温,以免引起孩子寒战。

    3. 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孩子口腔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4. 及时就医:如果孩子出现持续惊厥或意识丧失,应立即就医。

    三、孩子发烧惊厥的预防措施

    1.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孩子手部卫生,避免感染性疾病。

    2. 饮食清淡:避免给孩子食用油腻、辛辣食物,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3. 增强抵抗力:鼓励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4. 接种疫苗:按照免疫程序为孩子接种疫苗,预防感染性疾病。

  • 成人低烧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如结核感染、特殊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等。

    长期低烧可能意味着体内存在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检查。异常情况可能是感染性疾病,如结核感染、特殊病毒感染、寄生虫感染、真菌感染等;也可能是非感染性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性疾病等。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以肺结核最为常见。症状包括长期低热、咳嗽、咳血等。治疗方法包括抗结核化学治疗、对症治疗、手术治疗等。

    寄生虫病种类繁多,治疗方法也因寄生虫种类而异。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鞭虫病、钩虫病、蛲虫病等,可通过病原体检测确诊,并服用驱虫药物治疗。

    预防寄生虫感染的方法包括:食用海鲜要煮熟、做透;用流动水冲洗蔬菜和水果;避免食用酒腌、醋腌、盐腌的海鲜。

    除了感染性疾病,成人低烧还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慢性疲劳、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如果出现长期低烧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