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腺瘤性息肉是常见的肠道良性肿瘤,其切除后是否会复发一直是患者关注的焦点。腺瘤性息肉具有较高复发风险,切除后仍需定期复查,以预防复发。
腺瘤性息肉切除后,复发的风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饮食习惯等。其中,年龄是影响复发风险的主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复发风险也随之增加。此外,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更容易复发。
为了降低腺瘤性息肉切除后的复发风险,以下措施值得关注:
此外,针对腺瘤性息肉的药物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选择性5-氨基水杨酸(5-ASA)等。但在选择药物治疗时,需遵循医生的建议,切勿自行用药。
总之,腺瘤性息肉切除后,复发风险较高,患者需引起重视。通过定期复查、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药物治疗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复发风险,保障患者的健康。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胃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所上升。通过胃镜检查或手术等途径,越来越多的患者被诊断出患有胃息肉。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种疾病,本文将详细介绍胃息肉的分类、初始评估、治疗方法以及随访指南。
一、胃息肉的分类
根据病理学特征,胃息肉可以分为四种类型:I型、II型、III型和IV型。其中,I型呈丘状,隆起的起始部较平滑而无明确的界限;II型呈半球状,隆起的起始部有明确的界限;III型为蒂隆起的起始部略小,形成亚蒂;IV型有蒂,隆起的起始部有明显的蒂部。
二、初始评估
在对胃息肉进行治疗前,需要进行初始评估。对于散发性息肉,应当活检或切除;对于腺瘤性息肉和直径≥1cm的息肉,应当切除;对于多发性息肉,切除最大的,并对其他息肉进行活检(至少是有代表性的活检),进一步治疗方案建立在组织学结果上;在胃角、胃窦距幽门2-3cm的大弯侧和小弯侧,胃体距贲门8cm的大弯侧和小弯侧(胃体中部大小弯),共取5块活检;一旦对息肉活检或切除,应当同时对胃体和胃窦黏膜取活检,并行HP检测。
三、胃增生性息肉
胃增生性息肉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其病因可能与黏膜损伤、HP感染、肠胃反流和基因易感等因素有关。治疗上,首先需要检测有无HP感染及胆汁反流,去除致黏膜损伤的因素;直径>0.5cm建议内镜切除,伴/不伴萎缩性胃炎时七点活检;无症状≥1cm则切,有症状如出血/梗阻则切;直径>2cm,合并出血或梗阻症状建议切除;对于外观正常黏膜进行初始评估,息肉范围之外提示异型增生或癌,应当行胃大部切除或EMR术;几乎所有患者在去除诱因及内镜切除后均能治愈,仅少数反复复发,可考虑进一步查PTEN蛋白、端粒酶活性及微卫星不稳定性,如有阳性,则更需要密切内镜随访及干预。
四、胃底腺息肉
胃底腺息肉由一个或多个被覆腺上皮的扩张的泌酸腺体构成,多发、直径<1cm、光滑、无蒂。其病因及恶变与HP感染率低、PPI使用率高的地方最常见;大多数散发,部分为多种息肉病合并存在;散发或PPI相关几乎无恶变潜能,但也有罕见病例表现为异型增生;FAP相关胃底腺息肉中,30-50%存在异型增生,大多数为低级别。治疗上,≥1cm,伴发溃疡或发生于胃窦则切除;≥20个,发生于胃窦,小于40岁,合并十二指肠腺瘤,需警惕家族性息肉病,建议结肠镜;如考虑PPI相关,建议减少或停用PPI,如H2b不佳,更换PPI种类并选用最低有效剂量;随访上,散发或PPI相关不建议常规复查;FAP相关推荐定期复查。
五、胃腺瘤性息肉
胃腺瘤性息肉占胃息肉的10%-25%,其发生率随年龄而增长,男性比女性多见(2:1),好发于胃窦部。根据WHO分型,胃腺瘤性息肉可以分为管状、乳头状(绒毛状)和管状绒毛状混合型。治疗上,建议切除,并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术后一年复查胃镜,高危患者应6个月内复查,连续两次阴性者则改为3年随访复查一次,随访复查时间不少于15年。
我记得那天,阳光明媚,微风拂面,仿佛世界都在向我微笑。可当我收到体检报告时,心情瞬间跌入谷底。胆息肉,7mm,伴有点状流血信号。这些专业术语在我眼前晃动,像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了我的心脏。
我开始疯狂地搜索相关信息,了解到胆息肉有可能转化为胆囊癌。恐惧如潮水般涌来,淹没了我。每次吃饭后,腹胀和轻微的呕吐感都让我心惊肉跳,仿佛下一秒就能听到癌症的宣判。
我决定寻求专业的医疗建议,于是来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石医生接待了我,耐心地解答了我的问题。他的话语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迷茫的心灵。虽然他说7mm的胆息肉不够手术标准,但也提醒我需要密切关注,定期复查。
我问石医生,是否有可能控制胆息肉的生长。他遗憾地告诉我,目前没有有效的方法可以阻止胆息肉的生长。这个消息让我感到无助和绝望,仿佛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变大,直到最终转化为癌症。
石医生建议我可以选择观察或手术。观察意味着每3到6个月复查一次,直到胆息肉增大到需要手术的程度。手术则是直接切除胆囊,虽然风险相对较小,但仍然需要面对手术的不确定性和恢复期的痛苦。
我决定去重庆西南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石医生提醒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常规手术,县医院都能做,但我坚持要去西南医院,毕竟这是我生命的赌注。
在等待手术的日子里,我反复思考石医生的话语,试图从中找到一丝安慰。虽然他说腺瘤性息肉转化为癌症的几率很大,但他也强调了每个人的情况都是独特的,不能一概而论。我开始尝试调整自己的心态,接受现实,积极面对未来的挑战。
现在,我已经完成了手术,正在康复中。回想起那段时间的经历,我深深感激石医生的专业建议和关心。他的话语虽然严肃,但也充满了人性化的关怀,让我在最黑暗的时刻找到了希望的火种。
如果你也面临着类似的困境,我想告诉你,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我们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我叫“息肉”,在人体内的空腔脏器黏膜覆盖的内表面上生长。从鼻腔到子宫、膀胱,都是我喜欢生长的地方。虽然我生长缓慢,但一旦出现症状,可能已经是晚期癌症了。95%的大肠癌就是我们长大之后的样子!
并不是每个息肉都会癌变,良性的占绝大多数。但是,短期内生长迅速的息肉往往凶多吉少,应警惕其癌变。组织学属于腺瘤型的息肉易癌变,属炎症型的则恶变较少。体积较小、带蒂的息肉,多属于良性,且不易癌变。某些有遗传倾向的息肉,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等容易癌变;多发性息肉癌变的几率增加。
我们最怕的是检查,因为一旦被发现,就会被切除。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已能够在内窥镜下用圈套器割除,或以电灼、激光来治疗,安全、有效、病人痛苦小,不再需要剖胸、剖腹,甚至不需要住院。但对于那些范围较广,体积较大的,在内窥镜下切除有困难,仍需手术治疗。
即使切除了我,还要定期复查。我的生命力极其旺盛,虽然你切除了我,但是你的生活习惯没变,你的体内环境没变,适合我生长的土壤还在,我还会生根发芽,死灰复燃!
我从小就有胆囊息肉,起初并不在意,直到最近它开始影响我的日常生活。每次吃完饭后,总会感到右上腹部隐隐作痛,偶尔还会有恶心和呕吐的症状。这些不适让我非常焦虑,担心自己会得上什么严重的疾病。于是,我决定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
在医院,医生对我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并最终确诊为胆囊腺瘤息肉。医生告诉我,这是一种良性病变,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并发症,甚至恶变成癌症。听到这个消息,我感到非常恐惧和无助。
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后,医生建议我定期复查,以防止息肉再次生长。虽然我知道这可能意味着我需要终身接受检查,但我也明白这是为了我的健康着想。
在恢复期间,医生还给了我一些建议,包括规律饮食、多吃蔬菜水果、避免高脂高糖的食物等。这些小改变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对我的康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现在,我的身体已经基本恢复正常,胆囊也没有再出现不适的症状。虽然我还需要定期复查,但我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焦虑和恐惧了。我知道,只要我能坚持做好日常调理,我的健康就能得到保障。
那是一个普通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医院的走廊上,我拖着疲惫的身躯,走进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诊室。
医生,您有什么需要咨询的医学问题吗?
医生的眼神里透露出一丝关切,他问我。
我吞了吞口水,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
医生,我最近大便次数增多,不成形,有时候像一小节一小节的,有时候又像和稀泥一样,吃得多拉得少,排便也很困难。
医生皱了皱眉,他问我有没有服用药物。
开了,一个星期的药。
医生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半年后建议您复查肠镜。
复查肠镜?
我愣住了,心里充满了疑惑和恐惧。
医生,我这个有没有什么大问题啊?
医生叹了口气,说,因为发现了轻度异型细胞,所以需要重视,这个不太好。
轻度异型细胞?
我感到一阵眩晕,仿佛天旋地转。
医生,那会癌变吗?
癌变的几率不能说没有。
我感到一阵绝望,仿佛被无形的绳索紧紧束缚。
医生,就是每隔半年要去检查一下肠镜吗?
对的。
我感到一阵无助,仿佛被命运玩弄于股掌之间。
医生,那我在割完息肉后,还需要在医院开一些药吗?
因为医院只给我开了一个星期的药,现在已经吃完了。
医生说,继续服用吧。
我感觉大便还是和没去医院检查一样,症状还是一样。
每天都是大便两次,还不成形。
医生,那我该吃什么药呢?
服用肠道益生菌,比如整肠生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片。
长期服用吗?
先服用两周看效果。
我点了点头,心里充满了感激。
医生,我这个病叫什么名字啊?
我到现在都没搞明白。
医生说,腺瘤性息肉。
复发性高吗?
定期复查。
我点了点头,心里充满了无奈。
医生,谢谢您。
医生微笑着说,没有问题的话,希望您给个好评,感谢您的信任。
我走出诊室,阳光依旧明媚,但我却感到一阵寒意。
我看着手中的病历,心里充满了疑惑和恐惧。
我该怎么办?
我该去哪里寻求帮助?
我该怎样面对这个未知的未来?
我站在医院的门口,看着人来人往,心里充满了迷茫。
我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啊?
幸好我在京东互联网医院咨询过,病情才没有加重。
大家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又没时间去医院挂号看病的话,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大家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那是一个普通的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医院的走廊上,我站在那里,手里紧紧攥着那份检查报告单。心里五味杂陈,既期待又害怕。
“您好,请把您的检查报告单发过来看看。”医生的声音温和而专业。
我颤抖着把报告单递了过去,心里默默祈祷着,希望这不是什么严重的事情。
“大夫,您看看我的肠息肉病理。”我紧张地看着医生。
医生接过报告,眉头微微一皱,然后缓缓地说:“您好,检查结果提示横结肠息肉样隆起。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为粘膜慢性炎,个别腺体腺瘤样增生。”
“这是一种良性病变。”医生的话让我松了一口气。
“息肉已经完整切除,定期复查就可以了。”医生的话让我感到一丝安心。
“我想问,我这个是腺瘤吗?”我小心翼翼地问道。
“不是典型的腺瘤。”医生回答。
“只有个别腺体有腺瘤样增生。”
“还没有形成典型的腺瘤。”
“但都是良性病变。”医生的话让我感到一丝安慰。
“我这个多少时间复查?”我继续问道。
“如果没有什么明显不适,每年复查一次就可以。”医生回答。
“这个癌变的几率大吗?”我继续追问。
“几率非常小。”医生的话让我感到一丝安心。
“我这个就是腺瘤的一种吧?”我问道。
“还没有形成腺瘤。”医生回答。
“我这大夫告诉我是炎性息肉。”我疑惑地问道。
“也可以这样理解。”医生回答。
“大夫。大便不成型。一天拉2次。和这个有关系吗。息肉切完了。还是大便不成型 一天2次?”我继续问道。
“您的这个症状表现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可能和消化功能有关。”医生回答。
“谢谢 医生。”我感激地说道。
“不客气,祝您健康顺利啊。”医生微笑着说道。
走出医院,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觉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虽然只是良性病变,但这个过程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健康的重要性。
我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啊?如果大家有类似的困扰,又没时间去医院挂号看病的话,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健康没有小事,平日里大家也要多注意身体,出现不适要及时就医,不方便的话就去京东互联网医院,真的方便!
肠息肉是指从结肠直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病理性质未确定前,所有这种病变都被称为息肉。它们是起源于上皮组织非黏膜下肿瘤的隆起。临床上,肠息肉主要分为三类:肿瘤性息肉、非肿瘤性息肉和肠息肉病。
肿瘤性息肉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型腺瘤。其中,管状腺瘤最常见,尤其是无蒂腺瘤的癌变率较高。腺瘤越大,癌变的可能性就越大;腺瘤结构中绒毛状成分越多,癌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非肿瘤性息肉癌变较少,包括幼年性息肉和炎性息肉。肠息肉病是指在肠道广泛出现超过100颗以上的息肉,并具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时,称为肠息肉病。常见的有黑斑息肉病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
肠息肉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包括勒除器息肉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分次EMR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等。对于家族性结肠息肉,由于息肉数量多且癌病风险高,通常建议进行外科手术切除结肠。
直肠息肉切除手术后,通常情况下不会发生癌变。然而,为了确保病情的发展方向,必须对切除后的直肠息肉进行病理细胞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可以对病情做出更精确的判断。
直肠息肉主要分为四种类型:炎症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前三种类型的息肉一般不会癌变,手术后无需进行跟踪随访。但是,对于腺瘤性息肉,如果病理分型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甚至发现原位癌,那么就存在一定的癌变风险。因此,建议这类患者在手术后密切随访。经过2-3年的随访,如果发现息肉没有复发,癌变的风险就会消失。
我记得那天早晨,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我的脸上,温暖而宁静。可当我看到手机屏幕上的消息时,心跳突然加速。医生说我乙状结肠有一个1.5厘米的息肉,头端饱满,颗粒状,瘀血发红。我不禁想起了那些关于癌症的恐怖故事,脑海中充满了各种不祥的预感。
我匆忙赶到京东互联网医院,心中充满了焦虑和恐惧。医生问我这是什么时候做的肠镜,是否对着息肉进行处理,是否取活检做病理。我告诉他我还在等活检结果,做肠镜的时间是周一。医生安慰我说,一般来说,结肠息肉都是良性的,很少发生癌变,只有多发性的结肠息肉病才有可能发生癌变,恶性的一般都表现为菜花状,表面有脓性分泌物,有溃疡,有脓苔。他建议我先等一下病理结果,如果病检没事,那它就是良性的,先不要太担心和焦虑。
我把肠镜图片发给医生,他仔细看了看,告诉我结肠息肉看着表面还算光滑,虽然有凸起不平,但考虑还是良性的可能性大,具体性质还要通过最终的病理才能判断。他建议即使是良性的,也尽早肠镜下手术切除。我问他这个算多发息肉么,医生说一般三个以上就属于结肠息肉多发了,但也不要过于担心,还不属于癌变风险高的家族性多发息肉病。
我问医生病理一般是啥,他说看息肉形态,应该不是癌变吧。医生告诉我大部分都是良性的,不要太担心,恶性的可能性很小。我问他我这个属于炎性息肉还是啥?医生说你这个考虑炎性息肉的可能性大一些,但具体还要看最终的病理结果,等病理结果出来就知道了。
我问医生这几种息肉怎么分呢,医生详细解释了一下,包括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错构瘤性的息肉和其他的化生性息肉。我问他我这个形状不是第一种第三种第四种吧,医生说这个是要结合病理来判断的,不过从你息肉的形状看,第一种和第二种的可能性是最大的。我问他第一种也会癌变吧,医生说第一种和第二种癌变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也是需要进行手术切除的,尽可能的减少这种癌变的风险发生。
我告诉医生我妈还有点便潜血,问他是不是也跟这个有关系。医生说有可能是和息肉有关系的,但潜血阳性多是有上消化道少量出血引起,并且这个结果假阳性很多,容易受饮食、服药影响。我问他跟息肉病变没关系吧?潜血和肠鸣都不能断定是癌变前期吧?医生说是的,这个和癌前病变没有啥必然联系。
在等待病理结果的日子里,我经常想起医生的话,虽然心中仍有担忧,但也开始逐渐接受这个事实。最终,病理结果显示我的息肉是良性的,医生建议我尽早手术切除。我深深地感谢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医生,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耐心解答让我在这个困难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帮助和支持。现在,我已经恢复了健康,重新开始了我的生活。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啊?如果有,希望你们也能及时就医,早日康复。
随着大肠癌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人们越来越关注其主要的癌前疾病——大肠息肉。传统观念认为,腺瘤样息肉是癌前疾病,而其他类型的息肉多为良性。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部分增生性息肉、锯齿状腺瘤样息肉等也具有明显的癌变倾向。
增生性息肉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中Ⅰ型者较大,具有锯齿状腺瘤样息肉特征并伴有异型增生。美国学者托尔拉科维奇等人分析了散发增生性息肉的组织学特征,将其分为微泡状黏蛋白型锯齿状息肉(MVSP)、杯状细胞型锯齿状息肉(GCSP)和黏蛋白缺失型。MVSP的隐窝上部有大量富含微泡的柱状细胞,锯齿状结构显著;GCSP的隐窝上部和表面被覆许多成熟杯状细胞,锯齿状结构不如前者显著。
锯齿状息肉也称锯齿状腺瘤样息肉,包括异常隐窝灶、混合型息肉、传统锯齿状腺瘤样息肉(TSA)和无蒂锯齿状腺瘤样息肉(SAA,包括Ⅰ型增生性息肉)。这些息肉在形态学上存在一些共同特征,但分子生物学特征差异显著,其癌变途径被称为“锯齿状途径”,与传统腺瘤性息肉不同。TSA通常隆起,直径小于1.5cm,细胞异型性较一致,但不如腺瘤显著;SSA被认为是增生性息肉的一个变异体,往往较大,位于右半结肠,多见于中年女性,具有特征性的结构异常。
错构瘤性息肉综合征可以是正常组织的异构现象,也可以是一种或几种组织过度生长的肿瘤,或者是非肿瘤性局限性肿瘤样增生。其中包括遗传性家族性息肉病(FAP)、幼年性息肉病、家族性黏膜皮肤色素沉着胃肠道息肉病(Peutz-Jeghers综合征)、遗传性肠息肉综合征(Gardner综合征)和息肉、色素沉着、脱发、爪甲营养不良综合征(Cronkhite-Canada综合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