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如何面对孩子的任性

如何面对孩子的任性
发表人:康复之路

任性,既是幼儿的天性,又多是大人溺爱宠惯的结果。它时常成为幼儿一味从心理和行动上获得某种满足的“杀手锏”,其要求一旦受到阻止,便会大发脾气,哭闹不休。听之任之,恐为不妥。无奈之余,还得讲求教育良策。

幼儿往往有一种“支使欲”。如4岁的小女儿囡囡,每到夏天,一旦外出看到卖雪糕的,就要求大人给她买,即使刚刚吃过冷饮也不行,这似乎成了一种“条件反射”。拒绝她,小脸儿立马儿“晴转多雨”,大哭大闹;耐心说教,充耳不闻。大多时候拗不过她,只好满足她的要求。但长此以往,这“小皇帝”的脾气那还了得!又一次,囡囡又在冷饮摊前故伎重演,我说“不行”,她哭闹声的“吸引率”颇高。熟人劝我:“不就一支雪糕嘛。”有的还要替我掏腰包,我婉绝了。我采取“冷处理”策略,铁了心,冷眼旁观,不予理睬,同囡囡僵持了足足五十多分钟。待女儿声嘶力竭,“士气”低落时,我才牵起她的手,回家。而后,我又对囡囡进行爱抚,说教。这一招,真灵。打那以后,面对诱惑,女儿不再那么任性了。

幼儿还有一种占有欲。对于好吃好玩的东西,有的幼儿往往据为己有,别人要与其分享,则会漠然拒绝。对于孩子的这种自私,不能等闲视之,更不可看作是一种“聪明”,要有目的进行教育,以让孩子学会友好待人,学会谦让共处,使其乐于共享,乐于合作,乐于助人。如在幼儿园里,有一个叫丁丁的孩子将木马玩具占为己有,不容许别的小朋友摸一下。我故意让其他小朋友不同他玩耍,不同他说话。这小家伙再也耐不住孤独,就主动邀请别的小朋友同他一起玩木马。我趁机鼓动小朋友向他表示友好,并教育说:“有玩具大家一起玩,才是好孩子。”丁丁逐渐改掉了“霸道”、任性的毛病。

上面所言幼儿任性情形是“劣性”的,还有一种任性,则是“良性”的,当宽容以待,不妨听之任之。

有一次,我买来两条活鱼,要杀掉下厨。正在戏耍鱼儿的女儿大哭大嚷说不能杀死鱼儿,鱼儿会疼痛的。我最终被女儿的善良打动了,就把两条鱼放在水盆里养起来。女儿一从幼儿园回家就忙着给鱼儿喂食,还向鱼儿问寒问暖。就这样看着两条鱼日益“消瘦”,直到两条鱼“寿终正寝”了,才成为我家桌上餐。这件事的确太容忍孩子的任性。可是,这种容忍,就呵护了孩子的善良,能够有目的的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及其仁爱向善的优良品质。

还有一次,在美术课上,我让小朋友们学画一只猫。一个叫瑞瑞的小朋友很快画完了,得意地把作业交给我看。他把猫画成了一个怪物:猫身上长出了翅膀,猫头上长出了两个尖刀般的角,猫爪子上都长出了风火轮。面对瑞瑞信手涂鸦、无章可循的“作品”,我有点哭笑不得。瑞瑞则胸有成竹地解释说,他画的猫可以把黑猫警长彻底打败了。我转念一想,孩子绘画上的这种自成理由的任性,恰是幼儿可贵而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展现啊。是的,幼儿的精神世界是奇特而丰富的。他们喜欢思考,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并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感知、认识和表达,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对一个人来说,思想比知识更重要,而幼儿充满稚气的思想里往往蕴含着智慧的种种萌芽和源泉,值得珍视。因此,呵护孩子的精神世界,呵护孩子丰富的想象力,何其重要。于是,我给瑞瑞的作业打了一个漂亮的一百分,并鼓励他可以凭着自己的兴趣,由着自己的意愿去作画。

家长认识孩子任性的原因,再加以正确的引导,一定会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懂事又机灵的好孩子。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哭闹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哭闹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婴儿拉肚子哭闹是家长们非常关注的问题,这可能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如着凉、食物不洁、肠道感染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处理方法:

    1. 着凉引起的拉肚子:首先要保证宝宝的腹部保暖,可以穿暖和的衣服,或者使用暖宝宝贴。同时,多给宝宝喝温水,补充体内水分。如果宝宝精神状态良好,可以适当调整饮食,避免油腻、生冷的食物。

    2. 食物不洁引起的拉肚子:如果怀疑是食物不洁引起的,应立即停止喂食可疑食物,并观察宝宝是否有其他不适症状。同时,可以给宝宝服用一些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3. 肠道感染引起的拉肚子:如果宝宝伴有发热、呕吐、脱水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给予相应的治疗,如抗生素、补液等。

    4. 日常保养:除了以上治疗方法外,家长还应关注宝宝的日常保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宝宝着凉。注意宝宝的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过期、变质的食物。定期给宝宝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5. 腹痛的处理:腹泻的孩子哭闹剧烈,一般预示着孩子会伴有一阵阵绞痛,也就是腹痛。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口服蒙脱石粉。蒙脱石粉本身有收敛肠胃和止泻的作用,蒙脱石粉还可以缓解胃肠痉挛。胃肠痉挛缓解后,腹痛也会缓解,所以蒙脱石粉可以缓解部分腹痛,缓解孩子哭闹。

    此外,腹泻时肠道受到各种细菌病毒的侵袭,即有炎症刺激,炎症刺激也会明显产生阵发性绞痛。所以,建议孩子腹泻的时候,建议去医院做大便常规和血常规,看看炎症的几个指标,评估孩子身体炎症的严重程度。如果真的很严重,需要对症消炎治疗。炎症消除后,绞痛就会缓解,孩子的哭声随时会缓解。因此,孩子腹泻和哭闹考虑到腹痛,应根据情况进行对症治疗。

  • 两个月大的宝宝正处于快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家长们需要密切关注宝宝的成长变化,并给予适当的护理和引导。

    宝宝的运动机能发展

    两个月大的宝宝已经可以控制自己的手和腿,并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运动。家长们可以通过和宝宝互动,例如和宝宝说话、微笑,引起宝宝的兴趣,并观察宝宝的运动反应,促进宝宝的肢体协调能力。

    宝宝的视觉和听觉发展

    两个月大的宝宝开始对周围的世界产生兴趣,可以通过悬挂鲜艳的玩具、播放音乐等方式,刺激宝宝的视觉和听觉发展。

    宝宝的社交能力发展

    两个月大的宝宝开始出现微笑等社交行为,家长们可以通过和宝宝进行眼神交流、拥抱等方式,促进宝宝的社交能力发展。

    宝宝的睡眠和哺乳

    两个月大的宝宝睡眠时间逐渐变长,哺乳开始有规律。家长们需要合理安排宝宝的睡眠和哺乳,并注意观察宝宝的睡眠质量和哺乳情况。

    宝宝的日常护理

    宝宝的日常护理包括洗澡、穿衣、清洁等。家长们需要保持宝宝的皮肤清洁,避免宝宝受到感染。同时,还需要注意宝宝的衣着舒适,避免宝宝受到束缚。

    宝宝的成长监测

    家长们需要定期带宝宝进行健康检查,监测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宝宝的健康问题。

  •   新生儿的健康问题是每位父母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宝宝出生后,由于身体机能尚未完善,抵抗力较低,很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那么,如何及时发现新生儿的疾病呢?以下介绍新生儿生病的五大特征,帮助父母们更好地关注宝宝的健康。

      特征一:体温异常

      新生儿的正常体温在36.5℃-37.5℃之间,体温过高或过低都可能是生病的信号。如宝宝出现发热、寒战、出汗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特征二:呼吸异常

      新生儿的呼吸频率较快,一般在每分钟30-40次。如果宝宝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鼻翼煽动等症状,可能是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疾病。

      特征三:皮肤异常

      新生儿的皮肤娇嫩,容易受到感染。如出现皮疹、脓包、红肿等症状,可能是皮肤感染、过敏等疾病。

      特征四:食欲减退

      新生儿的食欲与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如宝宝出现食欲不振、拒食、呕吐等症状,可能是消化系统疾病、感染等疾病。

      特征五:精神状态改变

      新生儿的情绪变化是其健康的重要指标。如宝宝出现精神萎靡、嗜睡、易怒、抽搐等症状,可能是神经系统疾病、感染等疾病。

      除了以上五大特征外,父母们还应关注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如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是否达标。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总之,关注新生儿的健康问题,需要父母们细心观察、耐心护理。一旦发现宝宝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 宝宝的睡眠质量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关注宝宝的睡眠问题至关重要。然而,许多家长都面临着宝宝睡前哭闹的困扰。那么,宝宝每次睡前大哭一场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以下我们详细解析导致宝宝睡前哭闹的几个常见原因。

    一、饥饿

    宝宝在睡前哭闹,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就是饥饿。如果宝宝在睡前长时间未进食,或者进食量不足,他们可能会出现哭闹、寻找食物的行为。这时,家长应该及时给宝宝喂奶,以满足他们的营养需求。

    二、身体不适或睡眠环境不佳

    宝宝对睡眠环境的要求较高,如果卧室光线太刺眼、声音太嘈杂,或者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宝宝哭闹。家长应该注意调整宝宝的睡眠环境,保持安静、舒适、适宜的温度,以帮助宝宝更好地入睡。

    三、穿衣不当

    宝宝在睡眠过程中,体温调节能力较差,如果穿衣过多或过少,都可能导致宝宝感到不适,从而哭闹。家长应该根据宝宝的体温和季节变化,合理调整宝宝的穿着,确保宝宝在睡眠中保持舒适。

    四、白天过度兴奋

    宝宝在白天过度兴奋,也会影响他们的睡眠质量。家长应该注意控制宝宝的日常活动量,避免宝宝在睡前过于疲惫或兴奋。

    五、分离焦虑

    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分离焦虑也是一个常见的原因。当宝宝与家长分离时,他们可能会出现哭闹、不安的情绪。家长可以通过逐渐分离、增加宝宝安全感等方式,帮助宝宝克服分离焦虑。

    总之,宝宝睡前哭闹的原因有很多,家长需要仔细观察、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宝宝改善睡眠质量,促进宝宝健康成长。

  • 女性在不同年龄段哭泣的原因和时长各有不同,本文将从医学角度探讨这一现象,并为您提供一些建议。

    一、新生儿时期的哭泣

    新生儿出生后的前一年,平均每天哭泣3个小时,主要原因包括饥饿、尿布、生病和寻求陪伴等。这一时期的哭泣是婴儿表达需求的一种方式,家长需要及时关注并满足他们的需求。

    二、幼儿时期的哭泣

    1岁到3岁的女孩,平均每天哭泣2小时5分钟,主要原因包括受伤、疲劳和淘气等。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进行疏导,避免孩子过度哭泣。

    三、儿童时期的哭泣

    4岁到12岁的女孩,平均每周哭泣2小时11分钟,主要原因包括受伤、做错事受到责备以及自我感觉糟糕等。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青春期少女的哭泣

    13岁到18岁的少女,平均每周哭泣2小时13分钟,主要原因包括荷尔蒙变化、朋友争吵、恋爱问题等。家长需要关注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变化,给予他们适当的关爱和支持。

    五、成年女性的哭泣

    19岁到25岁的女性,平均每周哭泣2小时14分钟,主要原因包括情感波动、人际关系等。成年女性需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寻求合理的宣泄方式。

    六、医学建议

    1. 保持良好的情绪: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态。

    2. 增强体质: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饮食。

    4. 及时就医:如果情绪问题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及时就医。

  • 近年来,关于母乳喂养和婴儿性格之间的关系,一直是育儿领域的研究热点。一项新的研究揭示了母乳喂养的婴儿可能比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更容易哭闹的有趣现象。

    该研究由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的研究团队完成,调查了300名新妈妈的宝宝性格描述和喂养方式。结果显示,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中,有137名婴儿,而只吃配方奶粉的有88名,其余91名则是母乳和奶粉混合喂养。研究发现,纯母乳喂养的婴儿性格“更具挑战性”,哭闹更多。

    研究人员指出,婴儿的易怒性格并非母乳喂养的必然结果。事实上,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似乎更容易满足,也更容易安抚。然而,专家们强调,母乳喂养仍然是最佳选择,为了孩子一生的健康,建议年轻父母尽量选择母乳喂养。

    在英国,尽管大多数母亲都尽量母乳喂养,但近几个月来,母乳喂养率下降了三分之一。许多年轻母亲放弃母乳喂养的原因是担心宝宝“吃不饱”。然而,研究人员指出,婴儿哭闹是正常现象,是小家伙与母亲交流需求的一种方式。婴儿哭闹大多数情况下并非意味着有任何“警报”,例如,有些哭闹可能只是表示“我累了”或“我想睡觉”。

    新研究负责人肯·昂格博士分析指出,任何年龄段的人都会体验“吃东西具有安慰作用”,婴儿也不例外。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之所以更乖,更少哭闹,一大原因可能是他们吃得过多。这些孩子可能更容易出现营养过剩、体重增长过快等问题。

    这项新研究结果对新生儿父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母乳喂养的特点和重要性,从而做出更明智的育儿决策。

  •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如何对孩子说“不”是许多家长头疼的问题。

      一、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父母首先要冷静分析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寻求关注、还是想要试探父母的底线?了解原因后,才能更有效地进行沟通。

      二、明确表达拒绝的态度

      在拒绝孩子时,父母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态度,让孩子知道不合理的要求是不被接受的。同时,要注意语气和措辞,避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三、提供合理的解释

      在拒绝孩子时,要提供合理的解释,让孩子理解为什么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例如,可以告诉孩子家里经济条件有限,或者某些行为对他们的健康有害。

      四、引导孩子自我反思

      在拒绝孩子后,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反思,思考为什么自己的要求不合理,以及应该如何改正。

      五、建立规则和界限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理解父母的立场,父母需要制定明确的规则和界限,并让孩子参与到制定过程中,增强他们的认同感。

      六、以身作则

      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当孩子看到父母也能遵守规则时,他们会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教导。

      总之,对孩子说“不”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父母付出耐心和智慧。通过有效沟通和引导,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健康成长。

  •   从出生到成长,宝宝的健康状况总是让家长们牵肠挂肚。在宝宝成长过程中,接种疫苗和打针是不可避免的环节。然而,面对针头,许多宝宝都会产生恐惧和焦虑情绪,导致哭闹不止。那么,如何让宝宝在打针时不再哭闹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方法和建议。

      1. 选择合适的时机

      打针的最佳时机是宝宝饱餐一顿后,精力充沛,心情愉悦的时候。这样,宝宝在打针时更容易配合,减少哭闹。

      2. 分散注意力

      在打针前,家长可以提前给宝宝准备一些玩具或者糖果,转移宝宝的注意力,让他暂时忘记疼痛和恐惧。

      3. 鼓励宝宝

      在打针前,家长可以给宝宝讲述一些勇敢的小故事,鼓励宝宝要坚强,相信打针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4. 让宝宝熟悉打针过程

      家长可以和宝宝一起玩一些模拟医生看病的小游戏,让宝宝当医生,给玩具打针,这样可以帮助宝宝了解打针的过程,减少恐惧感。

      5. 注重沟通

      在打针过程中,家长要和宝宝保持良好的沟通,用温柔的语言安抚宝宝,让他感受到关爱和支持。

      6. 关注宝宝的情绪

      打针后,家长要密切关注宝宝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宝宝的不适感。

      7. 注意休息

      打针后,宝宝需要充足的休息,家长要确保宝宝有足够的睡眠,帮助宝宝恢复体力。

      8. 观察反应

      打针后,宝宝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发热、流鼻涕、腹泻等。家长要密切关注宝宝的症状,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9. 日常护理

      打针后,家长要加强对宝宝的日常护理,保持宝宝的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10. 心理疏导

      面对打针的恐惧,家长可以适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宝宝克服恐惧,树立信心。

  •   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其中,关于孩子是否应该分享的话题,一直备受关注。上周,佳佳妈留言说,3岁的佳佳占有欲特别强,自私、小气,甚至霸道,不懂得分享,佳佳妈很担心孩子以后交际能力有问题。一些妈妈就此谈了自己的看法,专家观点是,孩子太小的话,不要强迫她去“分享”。

      过度分享导致心理负担

      小华妈:我曾经强迫过我的孩子小华分享玩具,结果他却变得非常焦虑和紧张。每当有小朋友来家里玩,他都会紧张地观察我的表情,生怕我要求他分享玩具。这让我意识到,过度分享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心理负担。

      培养孩子的自主性

      陈老师:在幼儿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孩子主动分享玩具,而另一些孩子则非常抗拒。这主要是因为孩子的性格和成长环境不同。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培养他们的自主性。

      建立良好的社交习惯

      李医生:对于孩子来说,分享是一种社交技能。我们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引导孩子学会分享。例如,我们可以让孩子玩“传话”游戏,让孩子轮流传递玩具,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尊重孩子的选择

      王老师: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喜好,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如果孩子不愿意分享,我们不应该强迫他。我们可以通过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并给予适当的引导。

      专家意见:懂得“占有”也是好事

      两三岁的孩子正是形成自我意识、占有欲最强的时候,这个时期的孩子能和其他孩子靠得很近玩,但不能一起玩,如果你已了解孩子在这个时期对所有物的重视,那么你应该接受他和其他孩子一起玩随时可能发生争执的后果,避免其他孩子去碰触他的玩具,是父母应提前准备的工作。

      这个时期的孩子本来就当把“我”、“我的”挂在嘴巴上,这并不表示他自私或主观意识强,别因此责怪自己的孩子,若有其他大人嘲弄或斥责他这种表现,你必须为孩子解释,说明孩子在培养自我意识的过程。当孩子哭闹时就对他妥协,这是完全错误的示范,你是在教他,只要哭闹,就可以得到任何想要的东西。下次,你将更难说服他。

      孩子的占有欲强代表他自我认同感提升,所以,从另一方面说,这是个相当好的现象;过了这个阶段,当他建立了良好的自我认同后,他自然乐于主动与人分享。所以,聪明的父母不要过早要求孩子去“分享”,当爸爸妈妈遇到孩子独占、抢夺别人的东西时,不要大惊小怪,更不应责骂孩子自私自利,而应给予说服教育和指导。

  • 宝宝脐疝是一种常见的脐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脐部突出,给家长和孩子带来一定的困扰。那么,宝宝脐疝是否可以使用脐疝贴来缓解症状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脐疝贴是一种新型的治疗脐疝的辅助工具,其主要作用是帮助固定脐部,减轻腹内压力,从而缓解脐疝症状。对于轻度的宝宝脐疝,使用脐疝贴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脐疝贴并非万能,对于严重的脐疝或脐疝嵌顿等情况,脐疝贴并不能起到治疗作用,反而可能加重病情。因此,在使用脐疝贴之前,建议家长先咨询医生,确保宝宝脐疝的程度适合使用脐疝贴。

    除了使用脐疝贴,家长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和缓解宝宝脐疝:

    1. 注意宝宝的保暖,避免腹风风寒引起的胀气。

    2. 保持宝宝大便通畅,避免便秘。

    3. 注意宝宝的饮食,避免吃得过多导致腹胀。

    4. 预防感冒,避免宝宝咳嗽导致腹压增加。

    5. 带宝宝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脐疝问题。

    如果宝宝脐疝症状严重或持续加重,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