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福建省厦门市加强医疗器械监管

福建省厦门市加强医疗器械监管
发表人:杨建婷

福建省厦门市作为东南沿海重要的经济和医疗中心,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医疗器械的监管工作。近年来,厦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医疗器械监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严格医疗器械产品注册管理

厦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进行了严格的审查和监管,确保所有上市医疗器械的产品质量和安全。通过对29个一类医疗器械注册产品进行清查核实,未发现任何弄虚作假行为,规范了10个注册产品的名称、规格型号及产品说明书,杜绝了非医疗器械产品纳入医疗器械管理,进一步规范了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工作。

二、开展专项检查,确保医疗器械安全

针对西安西京人工心肺体外循环管道事件,厦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全市46家经营该产品企业进行了摸底调查及监督检查,督促经营企业开展自查自纠并上报自查报告,未发现非法产品和不良事件,确保了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

三、加强日常监管,规范企业行为

厦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56家生产企业和60家经营企业进行了监督检查,责令23家次生产行为和35家次经营行为不规范的企业限期整改,督促56家生产企业和224家进行了自查自纠,建立了动态监管档案,摸清了全市49家高风险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基本情况,提高了企业的质量管理意识,规范了企业行为。

四、加大打击违法行为的力度

厦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制订了涉嫌医疗器械案件移送单,并将日常检查中发现的1家无证经营、6家擅自变更经营地址和1个广告违法行为移送稽查处,严厉打击医疗器械违法行为。

五、探索有效监管机制,推动信息化建设

为了强化动态监管和跟踪监管,厦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创新日常监管机制、加快信息化建设,在进一步完善《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管理系统》软件功能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规范化管理,并在45家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试运行,为确保今年在全市推广经营高风险医疗器械产品企业使用管理软件打下了基础。

六、推行GMP,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厦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整顿规范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管理与推动医疗器械GMP检查相结合,督促企业加大硬软件的建设,帮助企业建立规范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高企业的自身素质,推动医疗器械行业整体发展。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与有害事件有关的放射学装置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与有害事件有关的放射学装置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进入秋季,天气逐渐变得干燥,静电也随之增多。静电不仅让人感到不适,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本文将介绍静电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和消除静电。

    一、静电的危害

    1. 皮肤刺激:静电会刺激皮肤,引起瘙痒、疼痛等症状。

    2. 头发静电:静电会使头发变得蓬松、干燥,影响美观。

    3. 眼睛不适:静电会吸附灰尘和细菌,刺激眼睛,引起干涩、异物感等症状。

    4. 心血管疾病:静电可能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引起心率失常、心脏早搏等症状。

    5. 火灾隐患:静电可能在易燃易爆的环境中引发火灾。

    二、预防静电的方法

    1. 保持室内湿度:使用加湿器或放置水盆,增加室内湿度,减少静电的产生。

    2. 穿着棉质衣物:穿着棉质衣物,减少静电的产生。

    3. 避免接触易产生静电的物品:避免接触易产生静电的物品,如化纤地毯、塑料玩具等。

    4. 保持皮肤湿润:经常洗手、洗脸,使用保湿护肤品,保持皮肤湿润。

    5. 触摸金属物体:进出门前,触摸金属物体,将静电释放。

    6. 使用防静电喷雾:使用防静电喷雾,减少静电的产生。

    三、消除静电的方法

    1. 使用梳子:将梳子浸入水中,再梳头,可以消除头发静电。

    2. 使用防静电喷雾:使用防静电喷雾,消除静电。

    3. 摩擦身体:摩擦身体,将静电释放。

    四、静电与医疗

    静电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医生应提醒患者注意静电的危害,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于易燃易爆环境中的工作人员,应加强静电防护措施,防止火灾的发生。

  • 近年来,有关微波炉可能致癌的传言在网络上广泛传播,引发了公众的担忧。那么,微波炉真的会致癌吗?专家们表示,这种说法并不可信。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癌症的发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如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目前,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微波炉本身会致癌。事实上,微波炉是一种利用微波辐射加热食物的电器,其工作原理是将微波能量传递给食物中的水分子,使其产生热量,从而加热食物。这种加热方式不会产生有害物质,也不会产生辐射,因此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尽管微波炉本身不会致癌,但我们在使用微波炉时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以确保食品安全和健康:

    1. 选择合适的微波炉容器:避免使用金属、玻璃、塑料等材质的容器,选择微波炉专用容器。

    2. 控制加热时间:避免长时间加热,以免食物变质或产生有害物质。

    3. 注意加热均匀:将食物均匀分布,避免局部过热。

    4. 清洁微波炉:定期清洁微波炉,避免食物残渣和油脂积累。

    5. 避免加热塑料容器:部分塑料容器在高温下可能释放有害物质,不建议用于微波炉加热。

    总之,微波炉是一种安全、方便的烹饪工具,只要正确使用,就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对于网络上流传的“微波炉致癌”的说法,我们应该理性看待,不要过度恐慌。

  • 尽管放射技术在医疗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带来的辐射伤害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人们。

    近年来,纳米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韩国基础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与首尔国立大学等机构合作,开发出了一种高效且安全的纳米晶体,可以有效对抗危险剂量辐射。

    这种新型纳米晶体由氧化铈(CeO2)和氧化锰(Mn3O4)组成,通过在氧化铈纳米晶体上生长氧化锰纳米晶体,提高了其催化活性,从而有效清除辐射产生的活性氧,保护细胞免受损伤。

    研究表明,这种纳米晶体在低剂量下就能有效提高动物的存活率,并降低对内部器官、循环系统和骨髓细胞的氧化应激,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这项研究为放射防护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为辐射暴露人群提供更好的保护。

    此外,纳米技术在其他医疗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例如,纳米药物可以精准靶向病变组织,提高治疗效果;纳米机器人可以用于手术辅助或细胞修复;纳米传感器可以用于疾病早期诊断等。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创新性的应用出现,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 1945年7月16日,美国在新墨西哥州成功爆炸了世界第一颗原子弹,这一事件标志着人类正式迈入核时代。回顾历史,核能的发现和应用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早在1939年,德国科学家就已经成功实现了原子分裂实验。二战前夕,一些移居美国的科学家担心德国会抢先制造原子弹,于是推举爱因斯坦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加强研究。罗斯福总统采纳了建议,成立了研究原子武器的委员会。1942年,美国启动了“曼哈顿计划”,全面负责研制原子弹。1945年7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其威力相当于1500-2000吨TNT炸药。

    核能的发现和应用离不开早期科学家的探索。1902年,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质能转换公式。20多年后,德国科学家奥托·哈恩发现了核裂变现象,核能源开始进入军事领域。

    二战期间,原子弹的诞生引发了核能的广泛应用。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日本、以色列等国纷纷开展核能研究。二战结束后,科技人员开始致力于原子能的和平利用,使核能造福于人类。1954年,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标志着核能进入了民用领域。

    核能的利用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巨大的帮助。核能发电不像化石燃料发电那样排放污染物,不会产生温室气体,燃料成本低廉,运输方便。此外,核能的利用对国防力量也有着重要作用。我国在核能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如核动力、核能发电、核裂变反应堆研究等。

    然而,核能的利用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核辐射对人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近年来,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引发了人们对核辐射的担忧。了解核辐射的原理和防护措施,对于保障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核辐射是指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核辐射主要包括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α射线穿透力弱,但吸入体内危害大;β射线穿透力较强,照射皮肤后会造成烧伤;γ射线穿透力最强,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

    不同剂量的核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同。日常生活中,我们受到的天然辐射剂量为2-4毫西弗。一次小于100毫西弗的辐射,对人体无影响;一次1000-2000毫西弗的辐射,可能会引发轻度急性放射病;一次4000毫西弗以上的辐射,可能会致死。

    胎儿、儿童、青少年和老人对核辐射的敏感性不同。胎儿细胞分裂最快,辐射影响最明显;儿童受辐射后,患甲状腺癌的概率较高;青少年和老人对核辐射的敏感性相对较低。

    在受到核辐射时,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立即更换衣物,淋浴,撤离辐射区域,关闭门窗,避免使用电话等。在辐射暴露后,可服用碘化钾降低患癌症的风险。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健康问题。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却存在着许多潜在的致癌风险,家长们需要警惕。

      首先,空气质量对孩子的健康影响至关重要。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烟草烟雾等都会释放出有害气体,如甲醛、苯等,这些物质具有致癌性。因此,家长要尽量避免带孩子去空气质量差的地方,如地下车库、密集的交通路段等。此外,新车内也会存在一定的污染物,建议家长尽量让孩子少坐新车。

      其次,室内装修材料也是潜在的致癌因素。甲醛、苯等有害物质主要来源于复合板材、油漆、涂料等装修材料。因此,家庭装修时要选择环保材料,并注意通风,确保室内空气质量。入住前最好进行空气质量检测,确保安全。

      此外,电热毯、微波炉等家电产品也会产生一定的辐射,可能对孩子的健康造成伤害。家长要避免让孩子长时间接触这些电器,并注意保持适当的距离。

      塑料制品的使用也需要谨慎。一些塑料制品在高温下会释放出有害物质,如双酚A等。因此,家长要尽量避免让孩子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并注意不要将塑料容器直接放在微波炉中加热。

      新衣服、玩具等儿童用品也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家长在购买时要注意查看产品标签,避免购买含有有害物质的儿童用品。

      总之,家长们要关注孩子的日常环境,避免让孩子接触有害物质,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

  • 厦门市近日在翔安区成功销毁了3.5吨含有塑化剂的有害产品,这些产品均是从台湾进口的食品,包括芦荟汁、果冻和固体饮料等。此次销毁行动标志着厦门市在打击食品安全问题上的决心,也为消费者提供了安全保障。

    塑化剂,又称增塑剂,是一种广泛用于塑料产品的化学物质。然而,近年来,塑化剂在食品中的滥用引发了广泛关注。塑化剂进入人体后,可能对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造成损害,甚至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

    厦门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卫生局和工商局等部门在台湾塑化剂事件曝光后,迅速采取行动,对市场进行严格检查,将疑似含有塑化剂的产品全部下架封存,并对已确认含有塑化剂的有害产品进行集中销毁。此次销毁的3.5吨产品,正是这一行动的成果。

    此次销毁行动不仅有助于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也提醒了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要提高警惕。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应注意查看产品标签,尽量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以确保食品的安全。

    此外,相关部门也呼吁广大消费者,如果发现含有塑化剂的有害产品,应积极向相关部门举报,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为了保障公众的健康,我国政府也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塑化剂的监管。例如,制定相关法规,限制塑化剂在食品中的使用,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等。这些举措有助于减少塑化剂对公众健康的危害。

  • 在现代生活中,家用电器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其中一些产品,如微波炉,却经常受到质疑和误解。其中,关于微波炉辐射致癌的传言尤为盛行。本文将从微波炉的工作原理入手,介绍微波炉的特点,并解析关于微波炉辐射的一些误区。

    微波炉的工作原理

    微波炉利用微波加热食物,其原理是将微波能量传递给食物中的水分子。水分子在微波的作用下,会进行剧烈的振动和摩擦,从而产生热量。这种加热方式具有快速、高效、卫生等优点。

    微波辐射与致癌

    关于微波辐射致癌的担忧主要源于微波是一种电磁辐射。然而,与X射线、γ射线等高能辐射不同,微波的能量较低,不足以对人体细胞造成伤害。世界卫生组织(WHO)也明确表示,微波辐射不会导致癌症。

    微波炉的安全性

    合格的微波炉产品都经过严格的安全检测,其辐射泄漏量远低于对人体造成伤害的阈值。因此,只要正确使用微波炉,就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微波炉的正确使用方法

    为了确保微波炉的安全使用,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

    • 使用合格的微波炉产品。
    • 不要将微波炉放在靠近头部的地方使用。
    • 不要将金属物品放入微波炉中。
    • 不要将密封的食物直接放入微波炉中加热。

    总之,微波炉是一种安全、方便的家用电器。只要正确使用,就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

  • 玩具,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亲密伙伴,常常带给他们无尽的欢乐。然而,父母们往往忽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玩具也可能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尤其在年节期间,如何为孩子挑选安全健康的玩具成为许多家长关注的焦点。

    小明的玩具自行车刹车闸把尺寸过大,导致小明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类似的事件并不少见,玩具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除了机械伤害,玩具中的有害物质也威胁着孩子的健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玩具安全隐患:

    1. 铅中毒

    铅是一种有害重金属,可导致儿童智力低下、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一些玩具表面涂漆可能含有铅,长期接触可能造成铅中毒。

    2. 噪音污染

    一些玩具声音过大,可能对孩子的听力造成损害。长期处于噪音环境中,可能导致孩子出现头痛、失眠、情绪不稳定等症状。

    3. 重金属污染

    一些玩具材料可能含有重金属,如铬、镉等,长期接触可能导致孩子出现皮肤过敏、呼吸道疾病等问题。

    4. 绒毛玩具中的细菌污染

    绒毛玩具容易滋生细菌,尤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可能导致孩子出现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等问题。

    那么,如何为孩子挑选安全健康的玩具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玩具,避免购买“三无”产品。

    2. 注意玩具材质,避免购买含有重金属、有害化学物质等材料制成的玩具。

    3. 选择声音适中、不会对孩子听力造成损害的玩具。

    4. 定期清洗和消毒玩具,特别是绒毛玩具。

    5. 注意玩具尺寸,避免孩子吞食或误吞玩具零件。

    6. 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玩具,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核能的利用日益广泛。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核安全问题,如核电站事故、核废水处理等。其中,核废水处理问题尤为引人关注。

    核废水处理是指将核电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安全排放标准。然而,近年来,一些核电站却因处理不当,将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水排放入海,引发了周边国家的强烈担忧。

    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为例,该电站曾于2021年4月向大海排放了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水,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周边国家的强烈关切。虽然东京电力公司解释称,所排为低污染水,但其并未透露其放射性浓度数值。这种做法无疑加剧了周边国家的担忧。

    事实上,福岛核电站事故并非个例。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发生多起核电站事故,如美国三里岛核事故、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等。这些事故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

    针对核废水处理问题,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加强核电站监管,确保核废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核废水处理问题等。

    除了核废水处理问题,核安全领域还存在着其他新型不安全因素,如新型生物制品的不确定副作用、化工厂的破坏性污染等。面对这些新型不安全因素,我们需要加强全球合作,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人类的健康和安全保驾护航。

  • 日本东京电力公司于近日宣布,结束向海中排放低辐射性污水的行为,并开始对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附近的高辐射性污水进行处理。这一决定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后,东京电力公司曾向海洋排放了大量含低浓度辐射物质的污水,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担忧。此次停止排放低辐射性污水,意味着东京电力公司开始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以减少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对于高辐射性污水,东京电力公司计划将其转移至核电站内部的一个容量约为3000吨的空置冷凝器中,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这一过程将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完成。

    除了福岛核电站的处理工作,东京电力公司还与美国专家合作,制定福岛核反应堆报废方案。日本东芝公司表示,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至4号反应堆可在10年内报废,这一时间比东芝公司1979年报废美国三里岛核电站缩短近三分之一。

    福岛核事故的影响不仅限于核电站本身,还波及到周边地区的民众生活。为了支援当地农户,近日,越来越多日本政府机构和民间企业开始购买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受影响地区出产的蔬菜。

    此外,日本政府和救援机构仍在努力寻找地震和海啸失踪者。据最新统计,截至4月10日上午10时,日本因地震海啸死亡的人数已经达到12985人,失踪者为14809人,两者合计为27794人。

    福岛核事故的处理和善后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