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维生素B1缺乏与糖尿病(图)

维生素B1缺乏与糖尿病(图)
发表人:医疗星辰探秘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它不仅影响血糖水平,还会对血管健康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科学家们研究发现,维生素B1缺乏可能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出现多种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原因。

维生素B1,也称为硫胺素,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对于维持正常的神经系统和心脏功能至关重要。然而,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维生素B1浓度往往偏低,这可能与糖尿病本身以及患者的生活方式有关。

研究表明,1型糖尿病患者血浆中维生素B1浓度下降了76%,2型糖尿病患者则下降了75%。这种缺乏可能导致血管损伤,从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肾病、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心脏病和中风等。

那么,为什么维生素B1缺乏会导致糖尿病患者的血管损伤呢?科学家们发现,维生素B1缺乏会影响血管细胞的功能,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进而引发动脉硬化等血管疾病。

此外,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维生素B1减少并不是因为食物摄取不足,而是因为维生素B1大量进入尿液。这提示我们,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可能存在某种功能障碍,导致维生素B1排泄异常。

为了进一步了解维生素B1缺乏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科学家们建议开展以下研究:

1. 研究其他国家和地区糖尿病人群的血液维生素B1水平。

2. 评估维生素B1和相关维生素衍生物在治疗和预防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方面的作用。

3. 确定大量维生素B1从血液进入尿液的具体机制。

总之,维生素B1缺乏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值得深入研究。通过了解这种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疾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血管损伤疾病介绍:
血管损伤是指动脉或者静脉损伤,由于暴力或者事故造成,目前医源性损伤也常见,比如插管、造影时造成血管损伤。主要表现为出血、休克、组织缺血、足背动脉消失等,主要好发于四肢、腹部、骨盆等部位。一般通过及时止血进行治疗,休克患者要立即抗休克,确保生命安全。预后良好。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血管损伤是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那么血管损伤能否自行恢复呢?答案是肯定的。血管损伤后,人体会启动自身的修复机制,促进血管愈合。

    术后恢复阶段,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

    2. 药物辅助:可以口服活血化瘀药物,如丹参、川芎等,帮助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管愈合。

    3. 饮食调理: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鸡蛋、牛奶、豆制品等,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

    4. 保暖:适当保暖受伤部位,避免受凉,有助于血管收缩,减少出血。

    5. 保持情绪稳定:情绪波动过大可能导致血管收缩或扩张,影响伤口愈合。

    血管损伤的症状分为局部和全身症状。局部症状包括出血、肿块、搏动等;全身症状包括失血性休克、剧烈疼痛、远处器官缺血等。若出现血管损伤,应及时就医,根据损伤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血管损伤的发生,如避免碰撞、摔倒等。一旦发生血管损伤,要保持冷静,及时采取止血措施,并尽快就医。

  • 孩子的听力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对噪音和外界刺激更为敏感。不当的行为和习惯可能会损害孩子的听力健康,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危害孩子听力的行为,以及如何保护孩子的听力。

    一、危害孩子听力的行为

    1. 噪音污染:长时间处于嘈杂的环境中,如交通噪音、工厂噪音等,会对孩子的听力造成损害。

    2. 强行灌药:捏着鼻子灌药,可能导致药液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3. 用力擤鼻涕:两侧鼻孔一起用力擤鼻涕,或用手指捏住鼻翼擤鼻涕,可能导致鼻涕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4. 掏耳朵:随意掏耳朵,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引发感染,甚至损伤鼓膜。

    5. 喂奶姿势不正确:宝宝平躺着喝奶,容易引起呛咳,奶液可能进入中耳。

    二、如何保护孩子的听力

    1. 避免噪音污染:尽量让孩子远离噪音污染源,如交通噪音、工厂噪音等。

    2. 正确喂药:避免捏着鼻子喂药,以免药液进入中耳。

    3. 正确擤鼻涕:轻轻擤鼻涕,避免用力过猛。

    4. 不要随意掏耳朵:耳屎有保护作用,无需人为清除。

    5. 正确喂奶姿势:宝宝喝奶时,应采取斜躺或半坐姿势。

    6. 定期检查:定期带孩子进行听力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听力问题。

    7.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有助于听力健康。

    8. 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对听力有害,应尽量避免。

    孩子的听力健康至关重要,家长应引起重视,采取积极措施保护孩子的听力。

  • 我还是纠结这个问题。上次的检查结果让我感到困惑,所以我决定去三甲医院复查一下。我在这家医院的检查结果不够让我放心,我想找一个更专业的医生再次确认一下我的病情。

    我在和医生交流的过程中,一直觉得自己的心情很焦虑。我希望医生能够理解我的心情,并给予我更多的支持和建议。我也希望医生能够耐心地解答我的疑惑,让我更加放心。

    经过和医生的交流,我决定去三甲医院复查一下。我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更专业、更权威的医生,确认我的病情。我相信三甲医院的医生会更加准确地诊断我的病情,让我更加放心。

    我感到很焦虑,希望医生能够多陪我聊聊,让我分散一下注意力。我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可以解除我焦虑的方法,让我心情更加轻松。

    我在找另一个主治医生复查之后,得到了正常的结果。我觉得我可以相信这个结果,不再纠结之前的检查结果了。我决定不再想这么多,相信专业的医生,让自己心情更加放松。

  •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在结肠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右结肠癌行淋巴结清扫术是否会影响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和生存率一直是临床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围绕这一话题,介绍一项名为RELARC的研究,探讨CME与D2切除术在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RELARC研究是一项在中国9个省17家医院开展的随机对照3期优势性试验。该研究招募了1072名年龄在18-75岁之间、组织学确诊为原发性右半结肠癌的患者。在腹腔镜右结肠切除术中,患者被随机分为CME组和D2组,分别接受CME或D2处理。主要研究终点为3年无病存活率,但该数据尚未成熟,因此本文仅报告了次要结果,包括术中并发症、术后30天内并发症、死亡率以及CME组的中心淋巴结转移率。

    研究结果显示,CME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D2组,但两组的术中失血量相似。CME组血管损伤的发生率略高于D2组。在术后30天内,CME组和D2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和22%,两组间Clavien-Dindo I-II级并发症发生率相似,但CME组的Clavien-Dindo III-IV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D2组。两组均无死亡病例。在CME组进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394位患者中,有13位(3%)检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

    综上,该研究证实,与D2切除术相比,虽然CME手术可能会增加术中血管损伤的风险,但对于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来说,CME似乎并不会增加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至于CME是否能更有利于患者的生存,则需要通过未来的无病生存期结果来证实。

  • 血管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疾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及时有效的处理对于挽救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一、血管损伤的类型及表现

    血管损伤可分为开放性损伤和闭合性损伤两大类。开放性损伤是指血管破裂,表现为喷射性出血或活动性涌血;闭合性损伤是指血管被挤压或撕裂,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搏动性肿块等。

    二、血管损伤的紧急处理

    1. 现场止血:血管损伤后,应立即进行现场止血。对于开放性损伤,可用手指压迫出血部位;对于闭合性损伤,可用冰袋或冷毛巾敷于损伤部位,以减轻肿胀和疼痛。

    2. 迅速就医:将患者迅速送往有条件的医院就诊,争取尽早进行血管修复重建。

    三、血管损伤的治疗方法

    1. 手术治疗:对于大血管损伤,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血管修补、血管移植、血管腔内隔绝等。

    2. 介入治疗:对于部分血管损伤,可采取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四、预防血管损伤的措施

    1. 注意安全,避免意外伤害。

    2.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3. 注意饮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 我是一名37岁的孕妇,怀孕27周,生活在哈尔滨市。最近几天,我经历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突然大出血。起初,我以为是流鼻血,但出血量太大,持续时间也太长,吓得我赶紧去医院检查。医生告诉我,血常规和凝血功能都正常,考虑可能是局部血管破裂引起的流血。他们建议我静养,避免剧烈活动,并且不要用药,因为孕期不能随意服用药物。

    在这之前,我从未有过流鼻血的历史,突然出现这种情况让我感到非常焦虑和无助。我开始频繁地在线上问诊平台咨询医生,希望能够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通过与多位医生的交流,我了解到这种情况可能与肾虚血瘀型证候有关。医生们都建议我进行鼻内镜下检查鼻腔出血点,并在必要时进行电凝止血治疗。

    我很感激这些医生,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耐心解答让我在这个困难时期感到了一丝安慰。然而,作为一个小说家,我也开始思考: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其他人身上,会有怎样的故事呢?比如,一个年轻的夫妻,他们正期待着宝宝的到来,但突然间妻子出现了这种情况。丈夫在外地工作,无法及时赶回,妻子只能独自面对这个问题。她开始在网上搜索各种信息,甚至包括一些不太靠谱的偏方。最终,她在京东健康上找到了一个可靠的医生,通过线上问诊,医生为她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并且在整个过程中给予了她极大的支持和鼓励。他们的爱情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了考验和升华。

    当然,这只是我的想象。回到现实,我会按照医生的建议,继续在家静养,观察出血情况。如果还出现出血,我会立即去医院住院治疗。同时,我也会更加关注自己的肝肾功能,避免因其他疾病引起的出血问题。希望我的经历能够帮助其他孕妇注意到这个问题,并且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 血管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诊断方法也较为复杂。本文将详细介绍血管损伤的常见症状、诊断方法以及如何预防和治疗。

    一、血管损伤的常见症状

    1. 出血:血管损伤后,血液会从伤口流出,表现为自伤口处流出新鲜血液。动脉损伤时,血液喷射性或搏动性流出;静脉损伤时,血液暗红色。需要注意的是,高速子弹或高速金属碎片撞击在骨骼上,尽管体表伤口较小,但内部损伤广泛,出血严重。

    2. 休克:血管损伤引起的休克原因是复杂的,创伤和疼痛都会加重休克。最基本的原因是出血造成的失血性休克。无论是钝性还是锐性损伤,无论是开放性或闭合性损伤,都可能造成失血性休克。

    3. 血肿:血管损伤后,血液会流向组织间隙形成血肿。血肿特点为张力高、坚实和边缘不清。如果血肿与血管裂孔相沟通形成交通性血肿,则具有膨胀性和搏动性。

    4. 组织缺血表现:肢体动脉断裂或内膜损伤会导致肢体远端发生明显的缺血现象,表现为“5P”表现: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远端肢体缺血疼痛、皮肤苍白、皮温降低、感觉麻木、肌肉麻痹。

    5. 震颤和杂音:当受伤部位出现交通性血肿以及动脉损伤部位有狭窄者,听诊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触诊时感到震颤。在外伤性动静脉瘘时可闻及血流来回性连续性杂音。

    二、血管损伤的诊断方法

    1. 体格检查:观察伤口出血情况、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

    2. 影像学检查: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血管损伤部位和程度。

    3. 血液检查: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等指标,了解失血情况。

    4. 动脉造影:动脉造影可以明确血管损伤部位、程度和侧支循环情况。

    三、血管损伤的预防和治疗

    1. 预防:加强安全意识,遵守交通规则,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2. 治疗:根据血管损伤的程度和部位,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血管吻合术、血管移植术、血管栓塞术等。

    3. 术后护理:术后加强观察,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

  •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近年来,科学家们对糖尿病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了许多有助于调节血糖的食物和生活方式。

    其中,白蘑菇作为一种常见的食用菌,近年来被发现具有调节血糖的潜力。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发现,食用白蘑菇可以改变肠道微生物的组成,生成更多的短链脂肪酸,从而改善肝脏中葡萄糖的调节。

    此外,运动也是调节血糖的重要手段。研究发现,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下降,从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除了饮食和运动,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关注心血管健康。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很高,一旦发生心血管并发症,预后也更差。

    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包括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控制体重、监测血糖等,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 血管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医疗紧急情况,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外伤、手术、血管疾病等。了解血管损伤的症状对于及时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血管损伤的症状主要分为局部症状和全身症状。

    1. 局部症状:喷射性出血是血管损伤最常见的局部症状之一,通常提示动脉或静脉损伤。闭合性损伤如肿块,尤其是搏动性肿块,也高度提示血管损伤。此外,局部肿胀、疼痛、皮肤温度降低、感觉异常等也是常见症状。

    2. 全身症状:血管损伤可能导致失血性休克,尤其是在胸腔和腹腔的血管损伤。失血性休克的表现包括血压下降、心率加快、意识模糊等。此外,远端供血障碍也是血管损伤的常见并发症,表现为远端肢体苍白、发凉、感觉异常等。

    血管损伤的治疗方法取决于损伤的类型和严重程度。治疗方法可能包括手术修复、血管内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等。

    预防血管损伤的关键在于避免危险行为,如吸烟、酗酒、药物滥用等。此外,定期体检和健康生活方式也有助于降低血管损伤的风险。

    血管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医疗紧急情况,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了解血管损伤的症状和预防措施对于保护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 标题:宝宝喂药捏鼻子硬灌不可取

    在家庭护理中,给宝宝喂药是件棘手的事情。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顺利服药,往往采取捏住鼻子硬灌的方式,这种做法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近日,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耳鼻喉中心梁国祥副主任医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捏住鼻子硬灌药物可能导致药物误入气管,引起剧烈呛咳,甚至窒息。此外,还可能损伤鼻腔黏膜,引发中耳炎。

    梁国祥副主任医师表示,目前常见的婴儿类药物主要分为药水类及片剂类。喂药时,家长应选择合适的方式,避免强行喂药。

    对于药水类,家长可以让孩子半躺或抱在怀里,使头部略侧向一边。使用滴管或针筒式喂药器,将药液顺口角慢慢流入口中。对于片剂类药物,家长应将其研成粉末,加水和糖调成稀汁后喂服。

    此外,梁国祥副主任医师还提醒家长,在喂药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反应,避免因哭闹等原因导致药物误入气管。如果孩子出现呛咳、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停止喂药,并及时就医。

    为了保障宝宝的健康,家长在喂药时一定要谨慎,避免采取捏鼻子硬灌的方式。同时,家长要学习正确的喂药方法,确保宝宝安全用药。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