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卒中治疗不增加华法林使用者的出血风险

卒中治疗不增加华法林使用者的出血风险
发表人:曹志国

近年来,卒中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在卒中治疗中,华法林和TPA溶栓是两种常见的治疗方法。然而,使用华法林常常要面对出血的风险。一项最新的研究显示,在合用华法林的患者中,静脉应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不会增加脑出血风险。

这项研究由北卡罗莱纳州杜克临床研究所的Ying Xian博士及其同事进行,受试者是美国心脏协会“遵循指南-卒中注册”系统收录的2009年4月~2011年6月在1,203家注册医院接受静脉TPA治疗的23,437例成人患者。

研究发现,华法林组患者的未校正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华法林患者,但在校正后,两组的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这表明,在合用华法林的患者中,TPA溶栓治疗不会增加出血风险。

这项研究为华法林使用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也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符合条件的患者,可以更加放心地选择TPA溶栓治疗。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华法林使用者可以随意使用TPA溶栓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仍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此外,这项研究也提醒我们,在使用华法林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出血风险,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对于INR偏高的患者,要更加注意观察出血情况,并及时就医。

总之,这项研究为华法林使用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也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TPA溶栓治疗在华法林使用者中的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出血症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它指的是人体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异常增多。根据临床分类,血小板增多症可分为原发性、特发性、继发性等不同类型。那么,什么是血小板增多症呢?本文将从中医、西医角度为您详细介绍。

    中医学认为,血小板增多症与毒、瘀、虚等因素有关。毒是致病的主要原因,毒邪侵袭骨髓,导致病情难以控制。瘀血则是因虚致瘀,是病情进展的标志。虚则是发病的根本原因,肾虚、肝虚等是常见的病因。

    西医认为,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骨髓增殖性疾病,其特征是出血倾向和血栓形成。血小板增多症可分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良性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部分患者可能演变为急性白血病。

    血小板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出血、血栓、脾大等。出血可表现为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等,血栓可发生在脑、心脏、肺部等部位。脾大是血小板增多症的常见体征,部分患者伴有肝大。

    血小板增多症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干细胞移植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降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等。手术治疗适用于部分难治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小板增多症的一种根治性方法。

    血小板增多症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劳累、熬夜等不良因素。同时,应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常见的非甾体抗炎药,在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阿司匹林并非适合所有人,因为其具有潜在的出血风险。为了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评估阿司匹林的利弊,近年来,一些研究开始关注阿司匹林的出血风险模型。

    阿司匹林的出血风险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出血和颅内出血。为了预测不同人群的出血风险,研究人员建立了阿司匹林出血风险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家族史、病史等多种因素,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个体发生出血事件的风险。

    研究表明,年龄较大、吸烟、糖尿病等人群的出血风险较高。对于这类人群,在使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时,需要更加谨慎,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此外,阿司匹林出血风险模型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个体是否适合使用阿司匹林,以及调整阿司匹林的剂量。

    为了更好地推广阿司匹林出血风险模型,研究人员正在开发相应的评估工具。这些工具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阿司匹林的利弊,从而做出更加明智的决策。

    总之,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心血管疾病预防药物,但其出血风险不容忽视。通过建立阿司匹林出血风险模型,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评估阿司匹林的利弊,从而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提供更加科学、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 鼻出血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干燥天气、鼻腔疾病、高血压等。了解鼻出血的家庭急救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紧急情况下进行初步处理,减轻患者不适。

    首先,要保持冷静,避免过度紧张。鼻出血时,患者应采取坐位或半卧位,避免仰卧,以免血液流入喉部引起呕吐。可以用手轻轻捏住两侧鼻翼,持续10-15分钟,同时用湿毛巾冷敷鼻梁和颈部,以收缩血管,减少出血。

    如果出血量较大,可以使用干净的纱布或棉花填塞鼻腔,压迫止血。注意,填塞物不要过深,以免影响呼吸。此外,可以尝试以下方法:将云南白药、田七或马勃粉末吹入鼻腔;用鲜生地、白茅根煎水饮用;或将制附子煎水泡脚,并用熟附块敷涌泉穴。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仅适用于家庭急救,对于长期反复鼻出血、出血量较大或伴有头晕、乏力等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就医过程中,要向医生详细描述出血情况,以便医生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

    预防鼻出血,应注意以下几点: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挖鼻孔、用力擤鼻涕等不良习惯;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保持血压稳定。

    总之,掌握鼻出血的家庭急救方法,对于保护我们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 胃部不适和大便黑色是常见的症状,可能与多种原因相关。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和相关建议:

    1. 饮食因素

    某些食物,如猪血、鸭血、动物肝脏和瘦肉,含有天然色素,可能导致大便变黑,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此外,过多摄入铁剂或食用富含铁的食物也可能导致黑便。

    2. 药物影响

    某些药物,如铁剂、抗凝血药物、中药等,可能导致大便变黑。这些药物通常在服用一段时间后会恢复正常。

    3. 胃肠道出血

    胃肠道出血是导致黑便的常见原因。出血可能来自胃、十二指肠或小肠。出血量较小时,大便可能呈黑色或柏油样;出血量较大时,可能出现呕血、便血等症状。

    4. 诊断方法

    如果出现黑便,建议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以下检查:

    • 血液检查:检查是否有贫血或血液凝固异常。
    • 粪便检查:检查粪便中是否有潜血。
    • 胃镜检查:检查胃、十二指肠是否有溃疡或出血。
    • 其他检查:如腹部超声、CT等。

    5. 治疗建议

    根据病因,医生可能会采取以下治疗措施:

    • 药物治疗:如胃酸抑制剂、抗凝血药物等。
    • 饮食调整: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粗糙食物。
    •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出血或溃疡,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总之,胃部不适和大便黑色可能与多种原因相关。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病因并获得适当的治疗。

  • 宫颈癌作为女性常见的妇科肿瘤之一,一直备受关注。为了早期发现和诊断宫颈癌,许多女性会定期进行宫颈活检。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宫颈活检术后出血的情况。

    一般来说,宫颈活检术后,患者可能会在术后第5天至第14天出现少量出血。这是由于手术创伤导致的,属于正常现象。同时,术后可能会有一些异味,但通常几天后会自行消失。

    术后,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饮食方面,应避免辛辣、海鲜等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证营养均衡。
    • 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避免感染。
    • 术后一个月内不要同房,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 术后4-6周内进行随访,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宫颈活检是一种通过取宫颈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的方法,是诊断宫颈癌最可靠的依据。除了宫颈癌,宫颈活检还可用于诊断宫颈炎、宫颈息肉等疾病。

    术后预防措施还包括:

    • 放射线照相后两周内禁止洗澡和性生活。
    • 必要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 注意观察阴道出血情况,如出血量超过月经量或有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
    • 避孕最好在放射线照相后的3个月内进行,以减少X光照射的影响。
    • 中医调理,注重卫生,避免炎症感染。

    总之,宫颈活检术后出血是正常现象,患者无需过于担心。但术后需要注意休息、饮食、卫生等方面,以免发生感染等并发症。

  • 肛周脓肿,作为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其发病原因复杂,主要与细菌感染、局部刺激、解剖结构等因素有关。常见的致病菌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这些细菌侵入肛周组织后,可引起局部炎症反应,最终形成脓肿。

    肛周脓肿的治疗通常需要住院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切开引流、括约肌保护等,具体方案需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判断而定。手术的目的是彻底清除脓液,防止感染扩散,同时尽量保护肛门括约肌的功能,避免术后出现肛门失禁等并发症。

    术后,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康复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术后换药:保持手术创面引流通畅,预防感染。

    2. 控制排便:术后3天内尽量不排便,有利于伤口愈合。

    3. 饮食调理:术后饮食以清淡为主,多吃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4. 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

    5. 定期复查:术后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除了手术治疗外,肛周脓肿的预防也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肛门周围清洁干燥,避免细菌滋生。

    2. 避免过度刺激:避免长时间久坐、久站,减少肛门局部压力。

    3. 增强体质: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4. 注意饮食:保持饮食均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肛周脓肿虽然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 宫颈息肉是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许多患者在早期可能并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容易被忽视。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宫颈息肉的治疗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宫颈息肉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炎症引起的宫颈息肉,而手术治疗则适用于息肉较大或反复发作的情况。

    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消炎药。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控制炎症,减轻症状。然而,药物治疗并不能彻底消除息肉,因此需要结合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治疗宫颈息肉的主要方法。手术方法包括电切术、激光手术和冷冻手术等。手术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后,患者需要遵循医嘱进行康复训练,以降低复发风险。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术后护理也非常重要。术后一个月内应避免性生活,以免感染。同时,患者应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预防感染。

    此外,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也是预防宫颈息肉复发的重要措施。如果发现息肉再次生长,应及时就医,以免病情加重。

    总之,宫颈息肉的治疗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术后护理。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做好术后护理,降低复发风险,保障身体健康。

  • 癌症的发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漫长的演变过程。正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许多癌症在初期可能只是‘一点癌’,却往往被忽视。研究表明,从‘一点癌’发展到明显的癌肿可能需要近10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过程中,40岁左右的中年人正处于癌症的高发期,尤其是乳腺癌。

    德国肿瘤专家的研究表明,40岁以上的女性应定期进行乳腺检查。通过对33000名40岁以上女性进行年度乳腺检查,发现168名乳腺癌患者,发病率为509/10万,其中8%的患者已有转移。因此,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尤其是癌症检查,对于40岁左右的中年人来说至关重要。

    ‘一点癌’处于癌症的早期阶段,通常局限于粘膜、表皮或腺体内,尚未侵犯深层组织,生长活力也不强。此时若能及时发现并治疗,几乎100%的患者都可以得到彻底根治。为了提高警惕,以下列举了10个癌症的‘危险信号’:

    1. 身体任何部位出现逐渐增大的肿块及经久不愈的溃疡。

    2. 妇女乳头有血性分泌物、不规则阴道流血及大量白带。男性乳房有硬块或泌乳,尤其是单侧出现者。

    3. 单侧鼻出血、单侧逐渐加重的头痛,伴有呕吐、复视。

    4. 突发性干咳、阵发性或痉挛性咳嗽,痰中带血丝,或持续性不明原因的声音嘶哑。

    5. 排便困难,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大便、小便带血及脓性粘液分泌物。

    6. 不明原因的久治不愈的消化不良、低热、食欲减退、胃部不适、消瘦、贫血。

    7. 皮肤黑痣突然增大或破溃、出血、疼痛、脱毛及颜色改变。

    8. 进食时,胸骨后闷胀、灼痛、异物感,或吞咽不顺利、发噎。

    9. 唇、舌、口腔、阴茎、阴唇、肛周有白斑、萎缩、出血,以及疣状突起伴奇痒。

    10. 重度子宫颈糜烂、接触性出血、包皮过长有反复发生积垢不适。

  • 慢性硬脑膜外血肿是一种较为罕见的颅脑损伤疾病,其发生原因复杂多样。

    首先,慢性硬脑膜外血肿的发生与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的致伤因素类似,例如暴力撞击头部、颅骨骨折等。然而,慢性硬脑膜外血肿与急性硬脑膜外血肿的区别在于,患者伤后能够耐受较长时间的血肿,并且临床症状表现较为迟缓。

    其次,慢性硬脑膜外血肿的发生可能与血肿的大小、形成速度、所在部位以及患者颅腔容积的代偿能力有关。例如,位于额顶部、颞顶部的硬脑膜外血肿,由于这些部位硬膜与颅骨结合较为紧密,不易短时间内迅速形成血肿。

    此外,慢性硬脑膜外血肿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存在多种观点。其中,“静脉出血”观点认为,脑膜中静脉的解剖位置比脑膜中动脉更易受损,从而造成慢性硬脑膜外血肿。而“出血源”观点则认为,慢性硬脑膜外血肿的发生与硬膜外出血源有关。

    慢性硬脑膜外血肿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血肿、降低颅内压、预防感染等。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保守治疗来控制病情。而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总之,慢性硬脑膜外血肿是一种较为复杂的颅脑损伤疾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于疑似患者,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 血管损伤预防与急救措施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血管损伤的情况,如割伤、撞击等。了解血管损伤的预防方法和急救措施,对于保护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血管损伤的预防方法

    1. 注意安全:在进行户外活动或操作机械时,要时刻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2. 加强锻炼: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血管的弹性,降低血管损伤的风险。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控制体重,避免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发生。

    4. 定期体检:通过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并治疗血管疾病,降低血管损伤的风险。

    5.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容易导致血管受到压迫,增加血管损伤的风险。

    二、血管损伤的急救措施

    1. 外伤出血的急救方法

    (1)指压止血法:在伤口的上方,即近心端,找到跳动的血管,用手指紧紧压住。这是紧急的临时止血法,与此同时,应准备材料换用其他止血方法。

    (2)加压包扎止血法:用消毒的纱布、棉花作成软垫放在伤口上,再用力加以包扎,以增大压力达到止血的目的。此法应用普遍,效果也佳。

    2. 内出血急救

    (1)安静休息,减少活动,相对固定怀疑内出血的部位,使血流速度降低,促进凝血,达到止血的目的。在急救人员到来之前,密切看护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畅通。

    (2)腹腔脏器出血:双下肢屈曲,膝下可垫高,减轻腹壁张力,协助止血。

    (3)胸腔内出血:用三角巾固定胸壁,可采取伤侧卧位。

    (4)骨盆骨折:用三角巾固定双下肢或用布单包裹臀部固定。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