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近年来,随着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化学品的广泛应用也带来了诸多健康问题。一项最新的研究揭示了教育程度与大脑对化学物质敏感性的关系,为人们保护大脑健康提供了新的思路。
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对超过4100名法国天然气及电力公司的员工进行了长期跟踪调查。这些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会长期暴露在氯化物溶剂、石油溶剂、含苯芳烃类溶剂以及不含苯的芳烃类溶剂等化学物质环境中。
研究发现,低学历人群在长期暴露于这些化学物质后,大脑认知能力受损的风险显著高于高学历人群。具体来说,未取得高中学历的人群中,有32%的人的大脑认知能力出现异常,而取得高中或以上学历的人群中,这一比例仅为16%。
研究还发现,不同类型的化学品对大脑的影响程度不同。长期暴露在氯化物溶剂和石油溶剂中,低学历人群认知能力受损的风险提高了14%;而长期暴露在含苯芳烃类溶剂中,这一风险则高达24%,不含苯的芳烃类溶剂带来的风险更是高达36%。
丽莎·伯克曼教授指出,高学历人群拥有更多的认知储备,这相当于一个缓冲器,能够在大脑受到损伤时仍能维持正常运作。而教育水平较高的个体,其大脑细胞之间的联系网络更加稠密,有助于抵御化学物质的侵害。
这项研究为我们揭示了教育对大脑健康的保护作用,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提高教育水平,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保护大脑健康、预防认知能力下降的重要途径。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高昂的油价已成为许多国家民众的负担。在过去两年中,美国普通汽油的平均价格从每加仑1.9美元飙升至3.5美元,加州更是突破4美元。这种情况下,人们对于新型绿色燃料替代传统化石燃料的渴望日益迫切。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系助理教授张嘉瑜及其团队,通过基因改造和替代酶的方式,成功从大肠杆菌中提取出可替代汽油和柴油的生物燃料——丁醇。这一突破性发现为人们提供了从加油站购买低成本绿色生物燃料的希望。
梭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土壤中的微生物,它能够自然产生丁醇。丁醇被誉为第二代生物燃料,在能量含量和挥发性方面优于乙醇。目前,许多学者和生物燃料公司正在通过基因改造梭菌、酵母菌或大肠杆菌来增强其丁醇产量。张嘉瑜的研究团队通过将梭菌合成丁醇的5个酶中的2个替换为其他细菌中的酶,成功提高了丁醇的产量。
与从粮食中提取的乙醇相比,丁醇的能量含量更高,挥发性更小。此外,丁醇的使用成本也低于乙醇。目前,美国汽油的乙醇添加量约为10%,而丁醇的使用将降低运输成本。
张嘉瑜及其团队正在努力提高丁醇的产量,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她表示,通过进一步改进,丁醇的产量有望提高2-3倍。
张嘉瑜出生于加州圣地亚哥,是第二代华裔。她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获得生化和法国文学学士学位,并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化学博士学位。她曾获得多个国家级奖项,包括2008年美国35岁以下青年发明家奖。
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手段,近年来备受关注。它通过将特定的基因导入患者体内,实现对疾病的精准治疗。与传统的药物治疗相比,基因治疗具有诸多优势。
首先,基因治疗针对的是疾病的根源,而非仅仅缓解症状。例如,血友病是一种由于基因缺陷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传统的药物治疗只能缓解出血症状,而基因治疗则可以直接修复缺陷基因,实现根治。
其次,基因治疗具有靶向性强、副作用小等优点。由于基因治疗的载体可以直接定位到病变部位,因此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较小,副作用也相对较小。
此外,基因治疗具有以下优势:
然而,基因治疗也存在一些挑战,如安全性、有效性、成本等问题。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这些问题将会得到解决,基因治疗将会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成立于1979年,是一家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综合性科技出版社。该社以医学出版为核心,涵盖科普、经济管理、生活、基础自然科学、工业技术、农业等多个领域,年出版新书近500种,重印书350种左右。
在医学领域,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致力于出版高品质、实用性强的医学图书。例如,《湖湘名医典籍精华》系列、《湖南药物志》系列、《医学临床“三基”训练》等图书,为医务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中国人心电图研究及临床应用》等图书,则引领了国内心电图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还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科技,出版了《爱因斯坦全集》、《临床心电信息学》等国际知名学者的著作,为国内读者提供了了解国际前沿科技的机会。
此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还关注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出版了《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人教育教材》、《实用专科护士丛书》等图书,为医学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持。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与海外50多家出版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引进和输出了大量优质图书,为推动国内外科技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寿命与疾病,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很多人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也会随之而来。然而,一项由美国艾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进行的研究却颠覆了这一观念。研究发现,长寿的老人并非更容易患病,反而,他们患病的年龄要晚于同龄人。
这项研究由该医学院的尼尔·巴兹莱博士领导,研究人员对比了3000名百岁老人和对照组老人的健康数据。结果显示,长寿的老人在癌症、心血管疾病、高血压、骨质疏松和中风等疾病方面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例如,在对照组中,67岁的男性有20%的人患有癌症,而在长寿老人中,这一比例要等到97岁才达到20%。
巴兹莱博士表示,长寿的老人并非不生病,而是在疾病发生的时间上比同龄人晚很多。他们通常在生命的最后几周或几个月才出现严重疾病。这也意味着,长寿的老人在生活质量上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这项研究为我们揭示了长寿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提醒我们,要关注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以下是一些针对老年人的健康建议: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
2.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疾病。
3.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
4. 与家人和朋友保持良好的沟通,享受亲情和友情带来的快乐。
5. 积极参加社区活动,丰富晚年生活。
2011年,中国科学院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经过严格的评审后,1名个人和9个研究集体荣获“2011年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其中,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张润志凭借其在害虫防治领域的卓越贡献,成为唯一获奖的个人。
张润志研究员与张广学院士共同提出的“相生植保”害虫防治思路,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他主持创制的利用棉田边缘苜蓿带作为害虫天敌自然繁殖库控制棉蚜的生态治理模式,有效降低了农药使用量,保护了生态环境。此外,他还参与了入侵害虫马铃薯甲虫的综合控制技术研究,为马铃薯等作物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除了张润志研究员,来自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拓扑绝缘体研究集体、大气物理研究所的沙尘暴发生发展机理及监测预测和灾害评估研究集体、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甲醇制烯烃技术研究集体、上海生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神经发育与可塑性研究集体、高能物理研究所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II)团队、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的上海光源团队,以及电子学研究所、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电技术研究所等3个专用研究集体也荣获了该奖项。
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自2002年设立以来,已连续颁发五届。该奖项旨在奖励在近5年内完成或产生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旨在激励科研人员勇攀科技高峰,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肥胖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寿命。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约有超过20亿人超重,其中超过6亿人肥胖。如何有效减肥成为许多人的关注焦点。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饭后两小时进行适当的行走,对于减肥具有显著效果。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坚持饭后两小时行走30分钟至1小时,2-3个月后即可看到明显的减肥效果。
行走被誉为21世纪最好的锻炼方法之一,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且行走速度可快可慢,从而达到不同的健身效果。以下是一些关于行走的减肥建议:
1. 速度要适中:可以选择以12分钟走1.5公里的速度走完4公里,再以正常的速度走10分钟,以此来恢复,然后再以这样的速度走完4公里,再以常速行走10分钟,如此反复。也可以维持30分钟至45分钟的快步行走姿势,或大步快走。速度保持在每分钟120步至140步左右。
2. 时间选择:对于想减肥的人来说,时间最好是在晚餐后两小时。因为这个时候的脂肪增加量到了最大,此时行走更容易减脂。
3. 距离保持:每次行走的距离在5至10公里左右为最佳。也可根据自身情况逐步达到此水平。速度越快效果越好,但要量力而为,可根据身体情况逐步提高要求和速度。注意量的增加,不要暴走。
4. 持之以恒:如果每天坚持这样的行走30分钟至1小时,2-3个月后你就可以看到效果。而且,根据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如果每天都这样走上30分钟可以达到减肥和延年益寿的神奇效果。
除了行走,以下方法也有助于减肥:
1. 饮食调整: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和粗粮的摄入。
2. 适量运动:除了行走,还可以进行其他有氧运动,如游泳、跑步、骑自行车等。
3. 充足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控制体重。
4.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积极的心态,有助于克服减肥过程中的困难。
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医学逐渐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北京医院作为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和老年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和老年医学研究。近日,北京医院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临床医学院,标志着我国老年医学教育事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北京医院始建于1905年,是一所集医、教、研、防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甲医院。医院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在老年医学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作为我国顶尖的研究型大学,在基础医学、生命科学等相关学科领域具有强大的科研实力和人才优势。
此次双方共建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临床医学院,旨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医学人才。双方将围绕卫生健康与生物医药领域重大战略需求,在平台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学术交流、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入的合作。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将采用“医、教、研融合”的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临床实践机会和前沿的科研平台。此外,学院还将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科学研究方面,学院将聚焦老年性疾病防治、老年健康管理、生物医学工程等前沿领域,努力突破关键技术,为我国老年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临床医学院的成立,将为我国老年医学教育和研究注入新的活力,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关于中医与《易经》结合的讨论日益激烈。一方面,有人认为《易经》的思维方式为中医提供了独特的理论基础,有助于中医的传承和发展;另一方面,也有人质疑《易经》的哲学思想与科学精神相悖,认为中医与《易经》的结合不利于中医的科学化发展。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理论体系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为基础,强调天人合一、辨证论治。而《易经》作为一部古老的哲学著作,其核心思想是阴阳变化、五行相生相克。从表面上看,两者似乎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然而,深入分析会发现,《易经》的哲学思想与科学精神存在一定的差异。首先,《易经》强调的是一种整体观和辩证观,而科学精神则更注重实证和逻辑推理。其次,《易经》的思维方式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而科学精神则追求精确性和可重复性。
在中医领域,有人认为《易经》的思维方式有助于中医的辨证论治,例如通过阴阳五行的理论可以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然而,这种解释往往缺乏科学依据,难以用现代科学方法验证。此外,将《易经》的思维方式应用于中医治疗,可能会导致治疗方法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在中医与《易经》结合的过程中,需要谨慎对待。一方面,可以借鉴《易经》的哲学思想,丰富中医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要坚持以科学精神为指导,对中医的治疗方法进行严谨的实证研究,确保中医的传承和发展。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药用动物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成为一项重要课题。四川省作为中医药大省,在药用动物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近日,由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大学、四川养麝研究所联合申请建立的“四川省药用动物工程技术中心”顺利通过专家评审,这也是四川省首家药用动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专家评审组由7位全国知名专家组成,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了全面评估。评审过程中,专家们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质询及讨论等方式,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评审组认为,该中心的建设将有助于整合四川省内药用动物培育、开发与研究力量,推动药用动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促进相关技术转化及产业发展。
四川省药用动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大学、四川养麝研究所等机构,近年来承担了多项科研课题,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中,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为“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四川省创新型企业”、“四川省高水平企业研发机构”,建有药用美洲大蠊四川省重点实验室、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创新工作站。公司还建立了药用动物美洲大蠊GAP认证养殖基地,以美洲大蠊为原料开发的好医生康复新液系列产品,先后获得“国家重点新产品”、“四川名牌产品”、“四川地方名优产品”等称号。
目前,国内药用动物研究机构相对较少,研究力量分散。四川省药用动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立,将为美洲大蠊、中华大蟾蜍、蛤蚧、林麝、黑熊等重要药用动物开展系统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养殖技术,明确其活性成分及药理机制,研发创新医药类新产品,对我国药用动物科研水平和医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省药用动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四川省药用动物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四川省在药用动物研究方面将取得更多突破,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近年来,我国医学界在疾病研究、治疗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医学专家。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学界在诺贝尔奖的获奖数量上仍有较大差距。这背后,既有科研环境、制度等方面的因素,也与科研人员的科研态度和价值观有关。
首先,我国科研环境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在科研经费、人才引进、科研设施等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导致我国科研人员在进行前沿性研究时,面临着诸多困难。
其次,我国科研评价体系存在一定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科研评价体系过于注重论文数量和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而忽视了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实际应用价值。这种评价体系导致部分科研人员过于追求短期成果,而忽视了长期科研积累。
此外,我国科研人员的科研态度和价值观也值得关注。部分科研人员过于追求名利,而忽视了科研的本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这种价值观导致部分科研人员在进行科研工作时,过于注重个人利益,而忽视了科研的公益性。
要想提高我国医学界在诺贝尔奖的获奖数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完善科研环境,加大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科研事业。
2. 改革科研评价体系,注重科研成果的质量和实际应用价值,鼓励科研人员进行长期科研积累。
3. 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倡导科研人员的科研精神,引导科研人员树立正确的科研价值观。
4. 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高我国医学研究的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