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健康大视野:精子会闻香识卵子

健康大视野:精子会闻香识卵子
发表人:健康解码专家

  在人类繁衍生息的过程中,精子与卵子的相遇至关重要。科学家们研究发现,精子竟然拥有“闻香识卵子”的能力,这究竟是何原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神秘的面纱。

  2003年,德国波鸿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在精子细胞上存在一种名为hOR17-4的嗅觉受体蛋白。这种蛋白能够在体外实验中识别并响应特定的化学物质,其中波吉洪醛的效果最为显著。波吉洪醛是一种具有铃兰香味的分子,常被用于调配香水。

  研究发现,当精子细胞接触到波吉洪醛时,会触发细胞内的钙离子通道,使精子游动速度加快,并朝着波吉洪醛浓度较高的方向游去。这一发现为精子寻找卵子提供了新的解释,即精子通过“闻香”来定位卵子的位置。

  那么,波吉洪醛是如何影响精子的呢?2011年,《自然》杂志上发表的研究发现,雌激素可以直接作用于精子细胞上的钙离子通道,使钙离子涌入精子,从而影响精子的活动。波吉洪醛与雌激素的作用机制相似,因此也能影响精子的运动。

  尽管波吉洪醛的效果比雌激素弱得多,但这一发现为避孕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如果能够找到一种药物来阻断精子细胞上的钙离子通道,或许能够实现新型避孕方法。

  此外,这项研究还揭示了精子在寻找卵子过程中的复杂机制。精子细胞上的嗅觉受体蛋白可能发挥着导向作用,帮助精子在漫长的旅程中找到卵子的位置。

  总之,精子“闻香识卵子”的研究为我们揭示了生殖过程中的奇妙现象,也为避孕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科学研究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科学研究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在医学领域,也存在着类似的二八定律,即20%的疾病占据了80%的医疗资源,而80%的疾病却只占据了20%的医疗资源。这种资源分配的不均衡,使得一些罕见的疾病难以得到足够的关注和治疗。

    例如,罕见病就是一种典型的例子。据统计,全球约有7000种罕见病,而中国有超过2000万罕见病患者。由于罕见病发病率低,患者人数少,因此很难引起公众的关注。这就导致了罕见病在医疗资源、药品研发、治疗技术等方面的不足。

    此外,一些常见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虽然患者人数众多,但由于治疗方法相对成熟,因此在医疗资源分配上相对公平。

    在药品研发方面,二八定律也表现得十分明显。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000个新药研发项目,但只有约10%的新药最终能够上市。这也就意味着,80%的药品研发项目都未能成功。这也说明了药品研发的高风险和高成本。

    在医疗技术方面,二八定律同样存在。一些高端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如PET-CT、基因检测等,由于价格昂贵,只有少数医院能够配备。而一些基础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如血压计、听诊器等,则几乎每个医院都配备。

    因此,了解二八定律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医疗资源分配、药品研发、医疗技术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近年来,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食物被发现具有抗癌功效。其中,豌豆作为一种常见的蔬菜,其抗癌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

    英国食品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男性每周食用两到三份豌豆,可以降低前列腺癌和原位癌扩散的风险。这项研究由理查德·米森教授主持,针对存在前列腺癌风险的男性进行了为期12个月的观察。研究人员在试验开始、第六个月和第十二个月分别从志愿者的前列腺中提取血液组织样本,并采用芯片技术测定了基因表达方式。

    研究结果令人惊喜:常吃豌豆的男性,其基因表达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降低了患前列腺癌的风险。研究人员认为,十字花科蔬菜(如豌豆)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改变细胞的信号通道,从而抑制癌细胞核的变异。

    除了豌豆,十字花科蔬菜还包括花椰菜、甘蓝、菜花、洋白菜、芝麻菜、豆瓣菜、萝卜、山葵和芥末等。这些蔬菜富含多种有益成分,如硫代葡萄糖苷、异硫氰酸酯等,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多种作用。

    那么,如何通过饮食预防癌症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多吃蔬菜和水果:蔬菜和水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预防癌症。

    2. 限制红肉摄入:红肉中的血红素铁和亚硝酸盐等成分可能增加癌症风险,建议适量摄入。

    3. 适量摄入十字花科蔬菜:十字花科蔬菜中的活性成分可以降低癌症风险。

    4.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适当锻炼,都有助于预防癌症。

    总之,饮食与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多吃蔬菜和水果,适量摄入十字花科蔬菜,可以有效降低癌症风险。

  •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一项由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进行的研究指出,老品种的水果和蔬菜在营养价值上可能比现代超市售卖的新品种更具优势。

    研究发现,老品种的水果和蔬菜含有更多具有防病功效的化合物,如水杨酸盐等,这些化合物具有消炎镇痛、抗癌等多种功效。以苹果为例,研究显示,19世纪中期的苹果品种(如艾格蒙特褐苹果)中所含的防病物质含量远高于现代品种,两者差距可达十倍之多。

    此外,老品种水果和蔬菜的种植方式也与现代有所不同。现代蔬果生产规模较大,部分蔬果会在仓库中冷冻贮藏数月后再上市,而冷冻过程会耗尽蔬果中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同时,超市倾向于将卖相较好的蔬果摆上货架,而实际上,表面有淤青的蔬果往往含有更多的营养物质。

    这项研究提醒我们,在选择水果和蔬菜时,应更加注重其营养价值而非外观。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老品种水果和蔬菜的种植和推广,让更多人受益于其健康益处。

    此外,为了保持健康,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 保持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2.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鱼、肉、蛋、奶等。

    3. 限制高糖、高盐、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4. 增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5.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

  • 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药物研发正迎来新的篇章。在药物开发的过程中,风险与回报并存。然而,缺乏与更广泛的利益群体之间的沟通,往往导致昂贵的重复努力。

    传统的药物研发模式往往具有线性、封闭的特点。药物的研发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包括药物的构想、开发和给药等。这种模式在提高研发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和成本。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药物研发面临着新的挑战。例如,摩尔定律与Eroom定律之间的矛盾、利润空间的压缩、信息量的增加等。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药物研发机构正在寻求新的合作模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药物研发机构开始开展合作,彼此之间分享观点、数据和工具。这种开放式的创新模式,不仅提高了研发效率,也降低了成本。

    开放式的创新模式包括多种形式,如开放资源、开放数据、开放存取、开放科学等。这些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创新模式,促进了知识的共享和技术的传播。

    开放式的创新模式为药物研发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总之,随着科技的发展,药物研发正迎来新的篇章。开放式的创新模式将推动药物研发的进步,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医疗器械行业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然而,国产医疗器械的创新之路却充满挑战。本文将探讨国产医疗器械创新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首先,创新氛围不足是制约国产医疗器械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国内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较高,一些监管手段甚至制约了创新。例如,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有效期过短,企业不得不将大量资源用于重新注册,从而影响了新产品的研发和上市。

    其次,科研院所对企业的支持不足。一些企业认为,借助大学、科研院所的力量,建立产、学、研一条龙是解决创新难题的关键。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研究方向与企业需求存在较大差异,产学研结合的效果并不理想。

    此外,医生在医疗器械创新中的作用也未被充分发挥。医生是医疗器械的最终使用者,他们对医疗器械的优劣有着深刻的体会,能够提供宝贵的建议。然而,由于体制限制,医生在医疗器械创新上很难获得经济上的认可。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 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简化监管流程,提高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有效期。

    2. 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充分发挥医生在医疗器械创新中的作用,鼓励医生参与技术创新。

    4.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建立人道性医疗器械注册豁免制度。

  •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器械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从整体来看,国产医疗器械在国内市场的份额仍然不足1/3,其中约三成医疗器械企业缺乏自主生产能力。这不禁让人思考,国内医疗器械行业该如何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首先,从产业规模来看,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存在企业规模小、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约有3000家左右,但大多规模较小,市场支配力有限。与此同时,我国保健器械行业同样面临类似问题,企业规模小,产品竞争力不足,导致国内品牌在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失意。

    其次,从研发创新角度来看,我国医疗器械企业普遍存在短期行为,习惯于在仿制中创新,缺乏原创技术。此外,高等院校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也存在障碍,导致专利转化率较低。这些因素都制约了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行业人士建议,政府应严格监管,打击假冒伪劣现象,并出台多方面政策鼓励创新。具体措施包括:

    1. 优化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竞争力。

    2.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进行原创性研发。

    3. 促进产学研结合,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4. 加强人才培养,为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总之,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充满好奇和求知欲的阶段。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对未知的事物充满探索欲望。这种求知欲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宝贵的财富,家长和教师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和培养。

      在医学领域,培养孩子的求知欲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医学知识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预防疾病,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以下是一些培养孩子医学求知欲的方法:

      1. 生动有趣的医学科普教育: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动画等形式,向孩子们介绍医学知识,激发他们的兴趣。

      2. 参观医院和诊所:带孩子参观医院和诊所,让他们了解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感受医学的神奇。

      3. 鼓励阅读医学书籍:为孩子选择适合年龄的医学书籍,鼓励他们阅读,拓展知识面。

      4. 开展医学实践活动:组织医学实验、模拟手术等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医学的魅力。

      5.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维护身体健康。

      重视和培养孩子的医学求知欲,不仅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也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为未来的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 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养生保健知识层出不穷,其中不乏一些“伪养生大师”利用各种噱头误导大众。那么,如何辨别他们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医学科普专家呢?以下八招或许能帮到你。

    1. 关注专家资质

    首先,要关注养生专家的资质背景。真正的医学科普专家通常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知识,持有相关执业证书。而“伪养生大师”往往缺乏从医资格,其提出的养生方法缺乏科学依据。

    2. 警惕绝对化言论

    “伪养生大师”常常使用绝对化的语言,如“包治百病”、“百分之百有效”等,这种说法往往缺乏科学依据。真正的医学专家会根据具体情况给出治疗方案,并说明其适用范围。

    3. 识别新名词

    一些“伪养生大师”会创造一些新名词来吸引眼球,如“掌纹治病”、“全息论”等。遇到这些新名词,要警惕其科学性,可以通过查阅专业文献来判断。

    4. 拆穿类比谬误

    “伪养生大师”经常使用类比的方法,如“因为生茄子吸油,所以常吃能降血脂”,这种类比缺乏逻辑依据,不能盲目相信。

    5. 培养批判性思维

    面对各种养生保健信息,要保持批判性思维,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轻易相信未经证实的说法。

    6. 警惕食品替代药品

    一些“伪养生大师”鼓吹食品可以替代药品,这种观点是错误的。食疗只能作为辅助手段,不能替代药物治疗。

    7. 选择专业出版社

    购买养生保健类书籍时,要选择专业出版社出版的书籍,这些书籍内容经过专业人士审核,更具可信度。

    8. 警惕误导性书名

    一些书名看似吸引人,实则误导消费者。购买书籍时要警惕书名,选择内容严谨、观点科学的书籍。

  • 近年来,医学研究不断揭示人体健康的奥秘。一项来自昆士兰大学的研究发现,疼痛可以减轻人们的内疚感,这一发现为心理健康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让自己感到内疚的事情。比如,无意中伤害了他人,或者做了违背自己价值观的事情。这时,我们往往会感到内心的愧疚和痛苦。那么,如何才能缓解这种内疚感呢?昆士兰大学的研究者们通过实验发现,疼痛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实验中,研究者将志愿者分为三组,让他们回忆自己曾经做过的错事,并填写内疚感量表。然后,其中一组志愿者将手浸入冰水中,另一组则将手浸入温水中。结果显示,浸入冰水组的志愿者感受到的内疚感明显低于浸入温水组的志愿者。

    那么,为什么疼痛可以减轻内疚感呢?研究者认为,疼痛可以激活大脑中的疼痛中枢,从而抑制内疚中枢的活动。此外,疼痛还可以促使人们采取行动,比如道歉、赔偿等,从而减轻内疚感。

    当然,缓解内疚感的方法远不止疼痛一种。除了向他人道歉、赔偿等方式外,还可以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来调整自己的情绪。此外,与朋友、家人分享自己的感受,也是一种很好的缓解内疚感的方式。

    内疚感是一种复杂的情感,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适度内疚可以促使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并采取行动改正。但过度的内疚则会损害我们的心理健康。因此,了解内疚感的本质,并采取适当的方法来缓解它,对于维护我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医药行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日,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中医药服务贸易重点项目、骨干企业(机构)和重点区域建设工作的通知》,旨在通过3年的努力,推动中医药服务贸易健康快速发展,让中医药走向世界。

    亚洲市场仍是中医药的主战场。今年上半年,我国中药进出口额达到19.8亿美元,同比增长23.94%。其中,出口额14.9亿美元,同比增长22.49%;进口额4.9亿美元,同比增长28.57%。亚洲地区是中药出口的主要市场,占比达到61.78%。

    美国市场一直是我国中药出口的重要目标市场,今年上半年,我国对美国出口中药2.07亿美元,同比增长26%。此外,欧洲市场也在不断发展,今年上半年中药出口额达到2.4亿美元,同比增长14.66%。

    然而,中医药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中药标准与国际标准存在差异,导致一些中药产品难以进入国际市场。为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建议,一方面要借鉴西方的技术标准,提升自身标准;另一方面,要探索建立具有中医药特点的自主标准。

    近年来,中医药行业积极探索全产业链模式,从最初的单一针灸医疗服务产品带动中药产品走出去,到向教育、科研、贸易和文化全产业链模式迈进。同仁堂、广安门医院等企业或机构,都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

    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医药的国际影响力,也有利于促进全球健康事业的发展。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