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陈群

精神脆弱与强大

精神脆弱与强大
门诊很久没有典型幻觉妄想患者,前天来诊一失眠同时伴大量幻听和被跟踪、被监视感5天、32岁女患者,来诊前一天,因此报警一次,精神生活与现实完全脱离。在父母陪伴下来诊,能意识到是幻觉扰乱了自己的精神状态,现实感部分恢复。
发病前自诉无明显诱因,患者家属一致表示幻听妄想突然出现。是什么原因击毁了精神结构呢?这些精神病性症状产生的原因、意义和功能是什么呢?
追溯病史,近半年,工作压力大,上班时间没时间吃饭、喝水,听起来不可思议,患者觉得的很有意义,每天也很开心️再回顾过去是否有相反状态,回答有!经常高兴不起来,觉得前途迷茫,不想恋爱。顿时拨云见月,看来非典型双相障碍可能性大。开药并安慰患者及家属,双相障碍患者都是高智商人群,患者和家属都很认同也很开心
 
接诊患者仔细全面采集病史是准确诊断、避免误诊的基本方法。方法简单,繁忙的门诊不容易做到!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怎样才能睡个好觉?

如果您睡不好,推荐北京安定医院李占江教授带领睡眠团队的新科普,本人荣幸为编者之一。附推荐前言: 随着社会节奏日益加快,生活和学习压力持续增加,睡眠障碍越来越成为一个普遍问题。据《2021运动与睡眠白皮书》公布,中国有超三亿人存在睡眠障碍。普通人往往由于缺乏正确的睡眠医学常识,或者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对于睡眠障碍导致的后果,要么十分轻视,要么过分重视,最终造成不必要的困扰。 本书分为四章,从对睡眠的认识开始,共71个问题及回答。针对各种睡眠障碍的识别,详细地列出了临床上和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重点介绍了最常见的失眠,尤其是失眠的自我调试方法,以及对睡眠生理的认识误区。作者从基本理论出发,结合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对既往案例的深度挖掘,将自己对睡眠障碍的专业理解、对相关问题的医学建议等以问题形式提出来,再将答案或深入浅出或简明扼要地展现出来,使读者可以直接从目录中查询相应问题,进而得到直接的明确的帮助。

陈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104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儿童焦虑:专家向家长提出六大建议

儿童与成人一样,也会不时担心和焦虑。有些孩子,甚至可能会过于焦虑,无法正常玩耍。 英国雷丁大学(Reading University)的克里斯维尔教授(Cathy Creswell)的最新研究显示,其实家长可以做些工作帮助孩子减轻焦虑的折磨。 克里斯维尔教授已经撰写过几本如何克服儿童焦虑症的书,并将针对儿童焦虑症所做研究中找到的六大实用、有效办法总结如下。 01. 不要说:别担心,这种事不会发生 承认孩子的恐惧, 告诉他们,恐惧不会一成不变, 要准备好面对不同时期的焦虑和害怕。 4 至8岁的儿童可能会怕鬼,对恶魔甚至日常动物感到害怕。年龄稍大些的儿童更容易担心害怕遭遇生活中确实存在却极少发生的事情,如谋杀、恐怖主义或核战争。 无论孩子多大,都不要简单地忽视他们的担心、焦虑和恐惧;简单地安慰他们这些事情都不会发生,或暗示他们这么想傻乎乎,都不能从根本上帮助孩子免于焦虑。 相反,家长真正应该做的,是正视和承认小孩的恐惧与担心,并对他们表示理解。 02. 不因孩子忧虑而改变日常 没有必要帮孩子想办法, 而是让他们自己想出解决办法, 如果他们要求帮忙才帮忙。 不要围绕孩子的担心害怕而改变日常生活,否则就让孩子没有机会学习到他们是可以应对生活当中让他们害怕的事情。 如果你的孩子怕狗,见到对面有狗过来,你可能想赶快带孩子避开。但是如果这么做,释放出的信息是,孩子对狗的恐惧是正确的。 不围绕孩子的恐惧而改变生活,并不是说逼迫孩子面对那些让他们恐惧万分的东西,相反应该支持他们一步步克服恐惧,直到可以坦然面对。 03. 不要帮他们找答案,而是耐心倾听 不要总是问“怎么了”, 而是观察孩子的行为, 得到更多的信息。 沟通是关键。 这要求家长不必总是询问孩子的感受,就能非常理解孩子在什么时候有怎样的感受。一定要确保自己仔细倾听发现孩子恐惧背后的原因。 家长通常很容易帮助孩子拿出解决方案,但是相反,家长应该让孩子解释他们到底害怕什么,仔细倾听,因为孩子害怕发生的事情可能是基于某个错误的认知。 克里斯维尔教授说,自己小时候很害怕坐高速火车。“我站在月台上看到火车呼啸而过,我以为坐在火车上就是这样的感受。” 你只有知道了孩子到底在担心害怕什么才能提供到位的帮助。 04. 提问帮助他们认识焦虑是多余的 例如,可以问他们以前曾发生过什么事情,让他们觉得害怕的事情可能会发生。 慢慢地帮助他们看到,他们因为某件事情而引发的担心,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发生,或者即便真的发生了,他们也完全有能力应对。 鼓励并帮助孩子形成心理上的战略战术,这样他们就能管理好自己的恐惧和担心。 例如,如果他们害怕上台表演,就让他们问自己: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 是害怕忘记台词呢?还是害怕在台上跌倒? 同时也让他们问自己:最好的情况又是什么?会不会表演得异常精彩,或是星探会上门让他们去演一部好莱坞大片? 而最大的可能是,既不会最糟糕,也不会最精彩,应该就是介于最好和最坏之间。 05. 慢慢检测他们的恐惧 帮助孩子学会应对策略,制定计划, 每完成一个步骤,就赞扬和奖励孩子。 赞扬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 雷丁大学正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教育家长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帮助孩子计划用10个步骤来做成他们害怕担心的事情。 这些都是家长对孩子所做努力的肯定,同时也鼓励他们面对棘手难题勇于去尝试。 06. 偶尔焦虑很正常 焦虑担心是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需要学的是如何应对。 生活并不是为了十全十美, 而是为了学会怎么让生活更美好。 但是,如果焦虑经常给孩子造成困扰,让他们躲避每天应该面对的事情,甚至错过某些重要的环节,那么就有必要寻求更多的专家建议。 家长可以阅读书籍,了解可以采取哪些策略或者与医生联系寻求帮助,开始认知行为治疗。有一点要记住,你不要指望消除孩子生活中的所有焦虑。 家长的终极目标是帮助孩子对生活当中的不确定因素习以为常,而不是要消除所有担心。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 当我们成年以后,会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担心和害怕,因为我们知道从什么角度去看问题,而且绝大部分的问题都是我们可以应对自如的。

陈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105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疫情期间,我们该如何与焦虑情绪相处?

1、接受它。如果我们有推开或逃离焦虑的冲动,这是正常也是很自然的反应,因为没有人能真正享受它。但如果我们坚持要推开它,那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所以在当前情况下,接受焦虑会更有效。当人们认为焦虑是不好的并试图驱散它,大脑会将焦虑误解为是个问题,我们只会吞下更多的抗压药,这样我们会更焦虑。所以提醒人们疫情当前出现焦虑情绪是大多数人都有的正常感受。虽然焦虑不好受,但是我们可以忍受它!我们能与焦虑在一起,接受它比试图让它消失更有效。虽然这有点违反直觉!这是一种非常矛盾的方法,但非常有效。如果我们能接受它,甚至欢迎它的到来,相信我能容忍它、我也能应付它。这是非常有效且强大的工具。我们能与它有效的相处。 2、相信自己本具处理问题面对压力的能力,我们可以忍受不确定性。生活中未知的事情太多了,未知产生巨大的恐惧,但是我们本具很好的精神力量,来忍受不确定性。比如我们可能每天都会坐车,不管作为乘客还是司机,我们常常什么都不用想,就这样上路了,这是我们每天都要面对的,其实坐车是不确定和最危险的事情之一。而我们再也不用去想它的危险性和不确定性,大家已经能够忍受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不确定性,这是事实!这有助于我们认识到我们已经拥有了能够适应当前情况的精神力量。 3、自我关怀,疫情期间,每个人都正经历着巨大的情绪波动,从恐惧、焦虑、愤怒、无助、内疚到悲伤,甚至不堪重负和压力,有些人可能因为自己有这些情绪,而责备自己,觉得自己不应该有这些情绪,认为自己应该更能控制自己,并且应该将一切处理的更好,但这会助长一种敌意的心理环境,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因为我们已经害怕了,因为害怕而自我耗竭。所以,更好的做法是自我同情,完全接受这些感觉、体验和情绪。然后说,我当然害怕,我当然有这些感受,每个人都有,我要让自己休息一下,我会照顾好我自己,就像照 顾我心爱的家庭成员一样。在这种情况下,我会让自己逐渐变得更好。这给自己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心理支持,从而更好地利用现有的工具。

陈群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962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