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胆道出血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主要分为医源性胆道出血和非医源性胆道出血两大类。
医源性胆道出血主要与医疗操作有关,如经皮肝穿刺活检、经皮经肝胆管造影及经皮肝胆道引流术、外科手术等。其中,经皮肝穿刺活检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胆道出血约占并发症的3%。经皮肝胆道引流术并发胆道出血的概率为2%~10%。外科手术中,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胆道出血相对多见,钳闭钛夹时损伤血管,或钛夹放置位置不当也是造成术后胆道出血的因素。
非医源性胆道出血主要与疾病有关,如胆石症、肝胆道感染等。胆石症可引起黏膜损伤,但出血量一般较少,症状不明显。胆石症也可以导致较大量的出血,结石长期嵌顿卡压导致局部胆管壁形成溃疡,继而穿破邻近血管,引起胆管-血管瘘,从而导致胆道出血。肝胆道感染是非医源性胆道出血的主要病因之一,其病理生理基础是胆道炎症致胆道高压、胆管黏膜糜烂、溃疡形成,并腐蚀管壁和周围血管而致出血。另外,炎症也可以使伴行动脉形成假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破裂时导致出血发生。
胆道出血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治疗原则为病因治疗、止血、抗感染等。病因治疗包括解除胆道梗阻、清除结石、控制感染等。止血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等。抗感染治疗包括使用抗生素等。
预防胆道出血,首先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如预防胆石症、肝胆道感染等。其次,在进行有创性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尽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