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肠系膜血管的狭窄或阻塞,导致肠道血流减少,引起肠道缺血。该病好发于老年人,且病情进展迅速,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血常规检查是诊断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观察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等指标。当白细胞计数超过15*10^9/L,或伴核左移,提示可能存在感染或炎症;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积升高,提示血液浓缩,可能存在失血。
血清酶学检查可以帮助判断肠道缺血的程度。当血清淀粉酶升高,血清中LDH、SGOT、SGPT、CPK升高时,提示可能存在肠道缺血和坏死。
血清电解质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电解质平衡情况。当血清磷升高时,提示可能存在高磷血症。
血气分析可以了解患者的酸碱平衡情况。当pH降低、SB下降、BE负值、二氧化碳结合力下降时,提示可能存在代谢性酸中毒。
早期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的X线腹部平片可能正常。晚期患者可出现肠梗阻、肠壁水肿、肠腔内积气等表现。
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是诊断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的金标准。可观察到肠系膜上动脉起始部狭窄、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扩张和收缩交替出现、肠系膜血管弓痉挛、血管内充盈缺损等影像学表现。
非闭塞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是一种严重的血管疾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通过上述检查方法,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