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体位性低血压,顾名思义,是指由于体位改变而引起的血压降低。当人体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或长时间站立时,可能会出现脑供血不足的情况,从而导致血压下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可以分为突发性低血压和继发性低血压两种。突发性低血压主要是由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导致血管调节功能失调所引起的。而继发性低血压则常见于脊髓疾病、急性传染病、内分泌紊乱、慢性营养不良等疾病,以及使用抗高血压药物、镇静剂等药物后。
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和儿童的常见病。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硬化可能会影响血管弹性,导致舒张压降低,从而增加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风险。因此,在改变姿势时,应注意动作轻柔,避免突然起身或长时间站立。一旦出现昏厥症状,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流通的位置,平躺休息,并给予吸氧,通常患者会很快恢复意识。如果症状持续,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进行对症治疗。
对于平时血压较低的患者,可以通过口服生脉口服液、增加饮食中盐分摄入等方式,提高血压水平,从而降低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风险。对于由药物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如高血压患者服用α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药物,应及时调整药物方案,以减少体位性低血压的发作。此外,患者还应穿弹力长袜,加强体育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和长时间站立,以改善病情。
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应关注以下方面:
总之,体位性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患者应引起重视,积极治疗,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改善生活质量。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