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一种常见的老年人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的症状是发作性眩晕,伴有恶心、呕吐、耳鸣及听力减退等。这种症状多在头颈部快速转动或体位改变时发生,表现为旋转性、浮动性或摇摆性,并伴有双下肢发软、站立不稳、地面移动或倾斜感。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视力障碍,如视力模糊、减退、复视、幻视或黑蒙。若脑干或小脑受损,还会出现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平衡障碍、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及交叉性瘫等症状。
此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还会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出现胃肠、呼吸及心血管系统症状,如颈项酸痛、后枕部痛、颈部活动受限等。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多很轻微,如水平性眼球震颤、轻度锥体束征(如肌力减退、腱反射活跃或亢进、腹壁反射不对称等)、Romberg征阳性、指鼻试验不准确、面部或肢体感觉减退等。
针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医生会进行一些检查,如屈颈试验、伸颈试验、转颈试验等,以帮助判断缺血灶的位置。
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抗凝药物、扩张血管药物等。物理治疗方面,如针灸、推拿等,可以帮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生活方式调整方面,如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运动等,都有助于改善症状。
总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并注意日常保养,以降低疾病复发率。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