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肝吸虫病,又称为华支睾吸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本文将详细介绍引起肝吸虫病的原因,包括病原体、传播途径、感染过程等。
一、病原体:华支睾吸虫
华支睾吸虫是一种雌雄同体的吸虫,其生活史复杂,包括成虫、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及幼虫等八个阶段。成虫寄生在宿主的肝内胆管系统,以组织液和黏液中的葡萄糖或蛋白质为营养。
二、传播途径
华支睾吸虫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食用未煮熟的含有囊蚴的淡水鱼或淡水虾。当人食用这些食物后,囊蚴在人体内脱囊发育为成虫,从而引起感染。
三、感染过程
1. 食入含有囊蚴的淡水鱼或淡水虾;
2. 囊蚴在胃酸和胰蛋白酶的作用下脱囊,幼虫逸出;
3. 幼虫进入胆管,发育为成虫;
4. 成虫在胆管内寄生,产卵;
5. 虫卵随胆汁进入肠道,排出体外。
四、临床表现
肝吸虫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消化系统症状、肝区肿痛、胆管炎等。当大量感染时,还可能引起阻塞性黄疸、肝硬化等严重并发症。
五、预防措施
1. 避免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鱼或淡水虾;
2.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含有囊蚴的水源;
3.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确保食品安全。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