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血液疾病,其发病原因主要与卟啉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有关。以下将详细解析该病的发病原因。
首先,尿卟啉原Ⅲ辅合成酶的缺陷是导致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酶缺陷会导致羟甲基胆色烷无法正常转化为尿卟啉原Ⅲ,进而导致尿卟啉原Ⅰ和粪卟啉原Ⅰ的生成过多,最终氧化成红色的粪卟啉Ⅰ,导致患者出现皮肤损害等症状。
其次,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疾病。尿卟啉原Ⅲ辅合成酶的基因位于第10号染色体的长臂,至少有7种以上不同位点的基因突变导致此酶活性的缺陷,其中以第217位点上的胞嘧啶(C)代替胸腺嘧啶(T)的突变型最为多见。
此外,尿卟啉Ⅰ和粪卟啉Ⅰ在波长400nm的紫外线照射下会发出红色荧光,并发生破坏性的光化学反应,这也是患者出现皮肤损害的原因之一。
发病机制方面,尿卟啉原Ⅲ合成酶基因位于染色体10q25.3-26.3,患者的基因缺陷类型包括点突变、插入和缺失。基因点突变类型多,国外报道在39个患者中发现22种不同点突变,发生率高的部位为:Cys73→Avg,达38.5%。纯合子等位基因突变者临床症状重,常出生后即发病,依赖输血。而杂合子或单一等位基因点突变者临床症状轻。
目前认为,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可能是一种综合征,需有两种缺陷才能临床发病:一为先天性酶缺陷,绝大多数为尿卟啉原Ⅲ合成酶缺乏;二为先天性或获得性病态造血。但这种观点极少与临床相符,因为两种缺陷在同一患者身上同时存在的几率很低。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