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拜登感染新冠需要了解两件事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康复之后是否还会再次感染是大家最关注的问题,这里告诉大家,康复以后还是能正常上班。但是很多人很悲观,因为听说有很多复阳或者是二次感染等。其实复阳和二次感染不是一回事,复阳是本身病毒没有清理干净,往往是清除病毒到了后期阶段出现的一种现象。但是二次感染是指2-3个月以后甚至更长时间,已经好了以后再次感染。而大量的科学数据,比如在北欧的研究,成千上万人的观察,以及包括香港的这些数据的观察,都看到90%以上的人不会再次感染。因为病毒对机体感染过一次以后,机体产生了抗体以及免疫。
新冠感染阳性之后的状况,恶心、呕吐、咳嗽比较厉害,应该如何处理比较好,此问题回答如下:情况如果严重,要对症处理,所说的恶心、呕吐甚至腹泻,以及闷气这种呼吸道的症状,实际上也是病毒引起的身体免疫和病毒做斗争的一种反应。每个人可能反应的症状不一样,当症状轻,可能靠自身来慢慢调节适应,但是症状重,一定要对症处理。比如每天拉肚子大于3次,甚至大于5次,应该要吃药来控制、收敛。否则老去拉肚子,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非常多,身体的内环境则出问题。
两个人都有新冠感染在家隔离时是否需要戴口罩,其实只要是阳了就应该采取隔离措施。而戴口罩的目的,第一是不被传染,第二是不传染给别人。所以从主动和被动的角度来说,戴口罩都是非常有意义。因此,如果家里面两个人都阳性要分别隔离。因为两人都阳性但其病程并不是同步的,可能一个进行的疾病过程早而另一个是晚的,并且两人的排毒状态也不一样,所以应该隔离开。不要认为自己也阳性就不怕,因为两人的疾病过程不一致、不同步,很可能交叉在一起会影响疾病的过程。
现在发现病毒的感染,表现还是相对来讲是多样化,包括有些患者表现会略有不同。有些人没有症状,或者偶尔有些很轻的症状,比如有些胃寒,可能1-2天很快症状就消失了,后面没有明显的症状,自己就不是很在意。但是有可能去测核酸,发现是阳性的,其实可能认为是无症状的感染者,针对这群人也不用太特别处理。当然,发现阳性后,首先能吃能喝时,一定要营养充足,保证好的抵抗力。第二,不要太劳累,因为最近还是发现转阴后太过劳累,抵抗力低,病毒有复阳的情况。
感染性疾病会诱发膀胱肿瘤发生?
阳性感染了能吃蛋糕。新冠阳性感染以后,大多数人是没胃口不想吃食物,其实只要有想吃的,尽量吃。而且平时在节食,特殊时期千万不要节食,碳水等高热量的食品不要像平时一样节食。如果感染阳性一定要吃,因为碳水是身体的能量,身体所有的能量几乎都来自碳水。在生病期间大家消耗非常大,尤其高热时或者体温高时,以及病毒感染,身体跟病毒做斗争炎症反应重时,摄入碳水保证充足的能量是维持身体各器官系统,维持正常运转非常重要的来源,所以在特殊的时期千万不要控制。
新冠感染了8个月的宝宝,现在也发烧38.6℃,这种情况也有可能是感染。当然,先不要紧张,现在是发烧38.6℃,可以给宝宝用一点退热栓,然后给宝宝多喝水、冰敷。如果孩子发烧没有精神的疲倦,没有不吃东西,大多数情况下问题不大。因为很多小朋友发烧到40℃,看到精神都非常好,这种情况下一般不需要特别的处理。再继续观察,如果是高烧超过39℃,或者孩子不愿意吃东西、精神疲倦等,就要赶紧去医院。
感染新冠后要对症处理。感染1-3天,症状都会比较缓解,反复发烧的也有,但是很少。广州这边大部分都是无症状的感染者,发烧的比较少。每个人症状不同,因为得的菌株不同,奥密克戎分很多菌株,不同的菌株致病率是不一样的。
【药师说药】克拉霉素是广谱抗菌药
本期话题:如何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
更新时间:每周1、3、5
视频来源:BTV【我是大医生】节目精选内容
骨结核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对于家里有骨结核患者的家庭,了解如何预防传染他人至关重要。
首先,要重视痰液管理。结核分枝杆菌主要通过痰液传播,因此患者应将痰液吐在含有84消毒剂的痰盂中,避免随地吐痰。痰液干燥后,其中的结核分枝杆菌会形成灰尘,增加空气传播的风险。
其次,定期使用消毒剂拖地,对地面进行消毒,可以有效减少地面上的结核分枝杆菌,降低空气传播的风险。
此外,保持室内通风也是预防骨结核传播的重要措施。咳嗽时尽量佩戴口罩,减少空气中结核分枝杆菌的含量。多开窗户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有助于降低感染概率。
对于患者的餐具,如碗筷等,应单独使用并经常进行煮沸消毒,以杀死可能存在的结核分枝杆菌,降低口腔感染的风险。
对于有肺结核患者的家庭,需要做好空气隔离,与患者密切接触时需要佩戴口罩。患者最好单独休息,避免与家人共用餐具和卧具。在治疗期间,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以促进病情恢复。
此外,对于患有骨结核的患者,应积极接受正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抗结核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总之,家里有骨结核患者的家庭,应采取多种措施预防传染他人,包括痰液管理、消毒、通风、餐具消毒等。同时,患者应积极接受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促进病情恢复。
皮下脂肪瘤,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常常让患者感到困扰。许多患者咨询,皮下脂肪瘤为什么会疼痛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首先,过度压迫是导致皮下脂肪瘤疼痛的常见原因。当脂肪瘤体积增大时,可能会对周围的神经造成压迫或牵拉皮肤,从而引起疼痛。这种疼痛通常在活动或压迫脂肪瘤时加剧。
其次,局部损伤也是导致疼痛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脂肪瘤受到外力打击或过度压迫,可能会导致局部损伤,从而引起疼痛。
此外,感染也是导致皮下脂肪瘤疼痛的一个重要原因。当脂肪瘤出现破口时,可能继发于细菌感染,严重感染后会引起疼痛,并伴有渗出、红肿等症状。
那么,如何治疗皮下脂肪瘤引起的疼痛呢?首先,如果疼痛是由于感染引起的,可以通过抗感染治疗来缓解疼痛。常用的抗感染药物包括头孢呋辛酯片、左氧氟沙星片等。其次,如果疼痛是由于脂肪瘤体积过大导致的压迫,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将脂肪瘤彻底切除,从而消除疼痛。
除了治疗外,日常保养也非常重要。皮下脂肪瘤患者可以多吃一些抗软组织肿瘤的食物,如苦菜、大叶菜、栗子、核桃、马兰头、紫菜、海带、羊脑等。此外,当有疼痛时,也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止痛作用的食物,如香菜、萝卜、丝瓜、南瓜等。需要注意的是,皮下脂肪瘤患者应避免饮酒,因为酒精可能会使脂肪瘤扩大,增加癌变风险。此外,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规律,避免高胆固醇食物,以降低脂肪瘤的发生和发展。
总之,皮下脂肪瘤引起的疼痛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患有皮下脂肪瘤并伴有疼痛,请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标题:输精管变粗怎么回事
输精管变粗是男性常见的生殖系统疾病,通常由输精管感染或输精管结核引起。
一、输精管感染
输精管感染是导致输精管变粗的常见原因之一。这种感染通常由普通细菌引起,患者主要表现为患侧阴囊坠胀不适,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和大腿根部。在检查患者阴囊时,可以触及到输精管增粗、变硬。触摸输精管时,疼痛症状较为明显。输精管感染可能继发于尿路感染或输精管结扎手术中消毒不规范导致。
二、输精管结核
输精管结核也是导致输精管变粗的原因之一。输精管结核表现为输精管增厚、变硬,并在输精管上形成多处结节,表现为串珠样改变。输精管结核可能难以自愈,需要及时治疗。
三、输精管炎
输精管炎是刺激输精管壁增厚,导致输精管变粗的疾病。输精管炎可能继发于生殖系统结核,结核杆菌逆行进入输精管,刺激输精管黏膜产生慢性增殖性改变,使得输精管变粗。体检中摸到输精管疙疙瘩瘩,被称为串珠样改变,这是输精管管腔发生的病变,很难自愈。
四、治疗建议
当发现输精管比以往变得粗大时,应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对于输精管结核,需要抗结核治疗。对于输精管炎,需要改善生活习惯,避免辛辣食物、熬夜、久坐、饮酒等不良习惯,增强身体抵抗力。
五、预防措施
预防输精管变粗的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生殖系统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及时治疗尿路感染等疾病。
泌尿系统感染是常见的健康问题,其发生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卫生习惯:不洁的卫生习惯会导致细菌和病毒在尿道口积聚,进而逆行感染尿道和膀胱,引发泌尿系统感染。
2. 生理结构:女性由于尿道较短较宽,靠近肛门,更容易滋生细菌。同时,外阴出汗较多,环境潮湿,也容易导致感染。
3. 憋尿:长时间憋尿会使尿液在膀胱中滞留,增加细菌繁殖的机会,从而导致感染。
4. 逆行感染:细菌从外部侵入尿道,并沿着尿道和输尿管上升,导致下尿路感染和上尿路感染。
5. 血源性感染: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灶通过血液传播细菌至泌尿道,引起感染。
除了以上原因,免疫力低下、糖尿病、尿路结石等因素也可能增加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
针对泌尿系统感染,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抗生素有头孢类、喹诺酮类等。生活方式调整方面,应注意个人卫生,多喝水,避免憋尿,保持尿道口清洁。
此外,定期体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措施。
在泌尿科,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常见的泌尿科检查项目包括尿液常规、尿培养、B超等。
幼儿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主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这种疾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身上,由于生理构造和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使得泌尿系统更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尿路感染按照感染部位可以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主要指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则包括膀胱炎和尿道炎。其中,上尿路感染危害较大,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幼儿尿路感染的途径主要有三种:生理性构造、病原菌感染、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生理性构造方面,男孩尿道较长,包皮垢容易存积,女孩尿道宽而短,更容易出现细菌逆行;病原菌感染方面,婴幼儿免疫力低下,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等,导致病原菌进入泌尿系统;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方面,如肾积水、肾结石等,都可能导致尿路感染。
针对幼儿尿路感染的治疗,首先应鼓励幼儿多喝水、多排尿,以冲洗尿道,减少细菌滋生。其次,根据病原菌类型选择敏感的药物治疗,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此外,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幼儿的个人卫生,避免过度疲劳,以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尿路感染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抗生素、止痛药等。抗生素如头孢类、青霉素类等,可以针对不同病原菌进行杀菌。止痛药如布洛芬等,可以缓解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在治疗幼儿尿路感染的过程中,家长和医生应密切配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应进行详细的检查,找出病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此外,预防幼儿尿路感染的关键在于加强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家长应教育幼儿勤洗手、勤换内衣,避免与患有尿路感染的人接触。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婴幼儿受凉感冒。
总之,幼儿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家长应引起重视。通过加强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就医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尿路感染,保障幼儿的健康。
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它主要分为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两种类型。
急性支气管炎通常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表现为咳嗽、咳痰、喉咙疼痛等症状。治疗急性支气管炎,医生会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并辅以止咳化痰药物缓解症状。
慢性支气管炎则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症状为持续的咳嗽、咳痰,并且痰液通常为黏液性或脓性。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较为复杂,需要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和日常保养。
药物治疗方面,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包括抗生素、止咳化痰药、解痉平喘药等。在急性发作期,患者需要积极治疗感染,并配合祛痰止咳药物,以缓解症状。在缓解期,患者需要坚持服药,并加强日常保养,预防病情复发。
日常保养方面,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此外,患者还应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
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过程中,患者应选择正规的医院和科室进行治疗。目前,许多医院设有呼吸内科,专门负责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以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总之,支气管炎的治疗需要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和日常保养。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加强日常保养,以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其治疗周期因个体差异而异,通常需要2~4周,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败血症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细菌或真菌等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血液系统,繁殖并产生毒素,导致全身炎症和组织损伤。常见病因包括严重创伤、感染、糖尿病和免疫功能低下等。
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高热、低体温、心率增快、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皮疹、皮肤粘膜出血等。治疗败血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抗生素治疗。通常需要使用敏感抗生素进行系统治疗,治疗周期可能超过两周。
预防败血症的关键在于提高自身免疫力,避免感染和创伤,以及注意饮食卫生。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皮肤清洁。
2. 避免与感染者接触,减少感染风险。
3. 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4. 控制血糖,保持血糖稳定。
5.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
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治疗。如果您出现败血症的疑似症状,请及时就医。
晚上突发高烧,让人倍感不适。此时,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您缓解症状。
首先,了解晚上发烧的原因非常重要。常见原因包括感染、免疫系统疾病、结缔组织疾病、代谢紊乱等。感染因素如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盆腔或妇科感染等都可能导致夜间发烧。免疫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病、类风湿关节炎等,以及甲状腺机能亢进、肾上腺皮质亢进等代谢紊乱疾病,也可能引发夜间发烧。
对于晚上发烧,首先应使用退烧药进行治疗。常见的退烧药包括布洛芬颗粒、复方锌颗粒、萘普生片、扑热息痛片等。这些药物可以缓解发热症状,帮助患者恢复舒适感。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退烧药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进行。
除了使用退烧药,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帮助降温:
如果发烧症状持续不退,或者出现其他并发症,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进行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按时服药,注意休息。
此外,预防发烧也很重要。以下是一些建议:
总之,晚上发烧时,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和预防措施非常重要。了解病因、正确用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远离发烧的困扰。
近期,不少朋友向我咨询关于白细胞低与疖肿之间关系的问题。有人反映自己反复感冒发烧,甚至出现疖肿,经过检查发现白细胞偏低。那么,白细胞低是否会引发疖肿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首先,我们要了解白细胞的作用。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抵抗各种病原体。当白细胞数量偏低时,人体免疫力会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包括感冒、疖肿等。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白细胞偏低可能引起的症状。临床上,白细胞偏低的患者通常会出现头晕、乏力、四肢酸软、食欲减退、低热、失眠等非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反复出现口腔溃疡、肺部感染或泌尿系感染。严重者还可能出现粒细胞缺乏症,表现为高热、寒战、头痛、疲乏或极度衰弱,甚至出现败血症或脓毒血症,危及生命。
为了避免白细胞偏低引发疖肿等疾病,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不洁食物,以免引起消化系统感染。
2. 避免去公共场所,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3. 避免接触可能造成骨髓损害的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
4. 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避免使用可能造成白细胞减少的药物。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如果发现自己白细胞偏低,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在治疗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嘱,积极配合治疗,切勿擅自用药。
艾滋病,一个让人闻之色变的名字。然而,由于缺乏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有些人会在性接触后过度担忧,甚至恐慌,迫切要求进行艾滋病检查。同时,有些人因为住宾馆、接触到不明宣传等因素,也担心自己可能感染艾滋病。那么,艾滋病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被检测出来呢?
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然而,抗体产生的时间往往在感染后4-12周才出现,这段时期被称为“窗口期”。在这段时间内,现有的检测方法很难检测出艾滋病病毒,因此被称为“窗口期”。不同的检测方法,其“窗口期”长短不同。一般来说,在接触感染后一个月再进行检测比较合适。
由于“窗口期”较长,这段时间是检测的盲区,为献血检查带来了难度。换句话说,一个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人,如果在“窗口期”献血,由于HIV抗体检测阴性,可能会将感染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源传递给他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在更先进的抗体和病毒检测方法可以将“窗口期”缩短到7-9天,但对于一般的临床检查,大约在接触感染后25天再进行检测比较合适。必要时,应进行定期随访观察。
除了血液标本外,HIV感染者的尿液、唾液、泪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均可检测到抗HIV抗体。由于艾滋病病毒离开体内存活的时间很短,如果没有破溃的伤口,感染的机会很小。尽管如此,我们也应该洁身自好,避免不洁性交,尽量避免输血,以免在“窗口期”感染艾滋病。
人们不必担心由于蚊子叮咬了HIV感染者而在叮咬下一位时将HIV在人际间传播。原因如下:
(1)HIV感染者血流中并非总有高水平的HIV病毒。
(2)昆虫的嘴器表面残留的血液量非常少。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公布的全球艾滋病最新报告显示,2002年,全世界已有300万人死于艾滋病,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约为500万。目前,世界上艾滋病发病最严重的地区仍是非洲,紧随其后的是亚洲和太平洋地区。报告称,亚太地区2002年有97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病毒携带者总数已达到720万,比2001年增长了10%。印度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达到397万,而且今后可能会大幅增长。
东欧和中亚地区是世界艾滋病增长最快的地区。2002年,这两个地区新感染的人数有25万,病毒携带者总数已达120万。波罗的海国家、俄罗斯和一些中亚国家艾滋病病毒的蔓延速度也在加快。
报告警告称,目前全球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已达到4200万人,如果不扩大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到2010年,世界126个中、低收入国家还将有450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其中40%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我国艾滋病疫情情况:
截至2002年,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0560例,比2001年底的累计数增长32%,其中艾滋病病人2639例,比2001年上升65.6%,死亡1047例。艾滋病的三种传播途径在我国都已存在。以经血途径传播为主,主要是吸毒,占63.7%;经性途径感染占8.1%;经采血(浆)途径占9.3%。
据专家估计,到2002年底,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数已达100余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