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耳朵声音一边大一边小正常吗?

耳朵声音一边大一边小正常吗?
发表人:医联媒体

耳朵声音一边大一边小可能是正常现象,也有可能是耵聍栓塞、外耳道炎、中耳炎等引起的,若是疾病引起的,需要配合医生采取治疗。

1.正常现象:可能是声音发出的位置比较靠近一侧耳朵,就会感觉一边声音大,无需特殊处理。

2.外耳道炎:由于外耳道内进水或免疫力下降等,导致细菌入侵引发炎症,外耳道黏膜会充血水肿,如果一侧外耳道发生炎症,会导致听力下降。可由医生指导局部涂抹抗生素药物治疗,例如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有抑菌消炎的作用。

3.中耳炎:当中耳腔内发生炎症时,可导致分泌物增多,对外耳道造成堵塞,影响到正常的声音传导。可由医生指导局部使用抗生素滴耳液,例如诺氟沙星滴耳液、妥布霉素滴耳液等。此外,也有可能和鼓膜破裂有关。如果反复出现这种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由医生查明原因并针对性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耵聍栓塞疾病介绍:
耵聍栓塞,就是耵聍在外耳道积聚过多,形成团块,堵塞外耳道。耵聍,又被称为耳油、耳蚕、耳垢、耳屎,是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内耵聍腺分泌的淡黄色粘稠液体,待其干燥后所形成的物质。耵聍并不是废物,它可以滋润外耳道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掏耳朵是大家都干过,也是比较喜欢干的一件事。那种越掏越痒,越痒越掏的酸爽感让人十分迷恋。甚至有人调侃道“吃饭、睡觉、上厕所、掏耳朵,是人生几大舒爽之事。”

     

    最近,家住河北某市的王女士碰到了一件让她哭笑不得的事。几日前的某个早晨,王女士耳朵总是痒痒的,准备找个挖耳勺掏一掏,找了一圈没有找到挖耳勺。面对着越来越痒的耳朵,王女士无奈之下用棉签伸进耳朵里掏了掏,但就是这个大家平时也都经常干过的一件事让王女士在接下来的一天里失聪了。

      

     

    掏完耳朵的王女士就去上班了,但是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发现了一件令她惊恐无比的事,她发现整个世界都变得“安静”了,平时让人讨厌的汽车鸣笛声也听不到了。就这样她忐忑的来到单位,同事跟她打招呼,她也只是礼貌性的笑一笑,因为她连同事说的什么都听不清楚。

     

    紧张了一天的王女士终于熬到了下班时间,然后马上奔向医院,来到医院耳鼻喉科找到正要下班的医生。医生通过内窥镜发现王女士耳朵被耳屎堵得死死的,难怪她以为把自己掏聋了。通过医生用盐水配置的软化剂的作用下并在耳内镜指引下成功从王女士耳朵里夹出一大块耳屎,让王女士又重新恢复了听力。

      
    耳屎在医学上称为耵聍,由外耳道软骨部位的耵聍腺分泌而来,有的会呈现干燥的薄片状,有的人则会呈现黏稠如油脂状(即“油耳朵”)。耵聍一般情况下会随着咀嚼、说话等动作自行排出耳道,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耵聍会自行聚集成团,时间久了或者像王女士一样用棉签掏耳朵反而会加重耵聍堵塞的情况,导致耵聍栓塞,引起耳鸣、头晕、听力下降,严重了直接会造成失聪。

     

     

    平时清理耵聍方法比较多

     

    第一,可以选择用小镊子将体积较大的耵聍夹出耳朵。

     

    第二,可以用耵聍钩钩取。

     

    第三,可在医生协助下用耳内镜吸取耵聍。

     

    第四,如果使用挖耳勺的话,一定要保证挖耳勺的清洁,并且在掏耳朵过程中保持动作轻柔,避免划伤耳道引起不必要的感染。

     

    第五,切勿使用棉签、火柴棒等掏耳朵,易在耳道内残留棉丝、木屑等。

      
    耵聍的存在有助于吸附进入耳朵内的灰尘、小飞虫,起到阻隔的作用。油脂丰富的耵聍还能保持耳道内的湿度和温度,起到保护鼓膜的作用。因此,不用经常掏耳朵,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 毛姆说

    阅读是一座

    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要我说

    耳机才是

     

    然而这种沉浸式的自嗨

    可能会逐步毁掉你的耳朵

     

     

    听力受损

    让你损而不自知

     

    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

    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显示

    听力损失

    影响全球超过15亿人

    约占全部总人口的五分之一

     

    经常戴耳机听音乐

    竟是听力下降的第一杀手

    音量每多加一格

    世上就少一只灵敏的耳朵

     

     

    如果把耳机当做避难所

    那耳机起的

    不过是雨天一把伞的功能

     

    听力受损

    是个 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除非受损非常严重

    否则没什么异常感觉

     

    一般人很难觉察到

    自己听力受损

    除非通过

    专业的听阈测试

    才能判断听力受损情况

     

     

    随着年龄的增长

    听力会下降得更快

    当完全听不到

    这个世界的声音时

    才能真正体会

    与世隔绝地的孤独

     

    一切要从声波说起……

     

    当你戴上耳机

    摁下播放键的那一刻

    声波就从耳机里传出来

     

    外耳道的沉沦

     

    首当其冲的

    就是外耳道

    在耳机的长期压迫下

    外耳道很容易血液循环不畅

    肿痛感随即而来

     

     

    长期反复刺激

    会导致耵聍腺分泌异常

    不认识耵聍腺不要紧

    只要知道它能分泌耳屎形成保护膜

    还能吸附外来物就可以啦

     

    一旦分泌过剩

    耳朵就会瘙痒难耐

    严重的还会造成耵聍塞

    引起强烈疼痛和耳鸣

     

    耳机一塞

    你两耳不闻窗外事

    耳朵却失去了唯一的呼吸口

    耳道潮湿闷热的环境

    给各种细菌提供了温床

     

     

    如果这个时候

    外耳道出现皮肤破损

    常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很有可能会直奔血液

    引起外耳道炎

     

    不可逆的伤害

     

    声波抵达中耳

    经过耳道引起鼓膜振动

    震动随着3块听小骨

    传入内耳

    再经由内耳的耳蜗

    接收这些震动

     

     

    说到耳蜗

    就不得不提听力毛细胞

    这个特别的细胞

    属于著名的神经细胞

    死一个便少一个

     

    它们能将震动转化为

    大脑可识别的神经信号

    听觉中枢的大力协助

    处理成我们能听到的声音

     

     

    如果声音过大

    听力毛细胞就会

    被震得失去原有的模样

     

    毛毛也一旦没了就真没了

    这意味着听力一旦受损

    便无法治愈

     

    长期戴耳机

    习惯性地调至最大音

    受伤的听力毛细胞就越多

    大脑就越难感知到声音的存在

     


     

    耳机党

    还是赶紧调低音量

    对毛细胞好一点

    保住听力要紧

     

    正确使用耳机

     

    坚持“60-60”原则

    就是戴耳机时

    音量最好不要

    超过最大音量的60%

    连续使用耳机的时间

    不宜超过60分钟

     

    另外

    每天戴耳机的时间

    不要超过3~4小时

    有种在开处方药的赶脚

     

    耳机只戴一边

    这个行为并不酷

    雨露均沾呀

    厚此薄彼的行为不可取

    睡觉的时候

    取下耳机

    让耳朵也歇歇吧

     

    耳机也是需要

    经常清理

    油脂耳屎等附着在耳机上

    滋生各种细菌

    再整出个外耳道炎

    就得不偿失了

     


     

    最后提醒大家

    如果耳机使用频率较高

    尤其是喜欢在公交地铁上

    戴耳机自嗨的注意啦

     

    尽量选择降噪耳机

    这样在嘈杂的环境下

    也可以使用较小的音量

    减少对耳朵的伤害

     

    不要在20岁的年纪

    坐拥50岁的听力

    ……

  • 外耳道炎反复发作需根据具体类型予以相应的处理方式。若是霉菌性外耳道炎,则需彻底清理霉菌;若是因分泌性中耳炎而致反复发作,则需积极治疗中耳炎,待病因控制后可减少外耳道炎的发作。

    1.霉菌性外耳道炎:若霉菌团块或霉菌丝定植于外耳道中未能被清理干净,可能会引起外耳道炎反复发作。此时需彻底将霉菌清理干净,可短期内反复用双氧水浸泡,并用碘伏消毒,进而达到彻底消除的目的。

    2.分泌性中耳炎:若分泌性中耳炎未及时治愈,常可致分泌物持续刺激外耳道,而使炎症反复发作。为避免反复发作,需积极治疗中耳炎,如应用麻黄滴鼻液、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泼尼松龙等药物,或选择鼓膜穿刺术、鼓膜切开术等。

    待病因解除后,外耳道炎发作可减少。若外耳道炎反复发作,建议及时就诊医院,查明病因后予以积极治疗。

  • 慢性外耳道炎是指外耳道黏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的疾病,其症状主要包括外耳道疼痛、分泌物增多、听力下降等,可以通过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进行合理治疗。

    1.症状:外耳道黏膜长期受到炎症的刺激,可导致外耳黏膜出现水肿、肿胀等不适,进而出现外耳道疼痛、灼热感以及刺痛感。同时还可出现黄色或脓性的分泌物,分泌物对外耳道皮肤的刺激,可引发瘙痒的现象。另外因为分泌物以及耳道肿胀等现象,可导致耳道堵塞,进而影响听力,导致听力下降。

    2.治疗方法:(1)一般治疗:定期清洁外耳道,使用温和的清洁剂清洗,避免过度清洁和刺激。保持外耳道干燥,避免水进入耳道。避免使用耳塞、耳机等刺激性物质,以免加重炎症。(2)药物治疗:对于真菌感染引起的,可采用外用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如硝酸咪康唑乳膏、盐酸特比萘芬软膏等;如果存在鼓膜穿孔,则避免使用。如果是细菌感染引起,可采用抗生素药物治疗,如环丙沙星溶液滴耳。其次也可采用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如氢化可的松乳膏、倍他米松乳膏等,可减少局部炎症和瘙痒。具体药物的使用,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合理选择。

  • 感冒耳朵堵住了可能是耵聍栓塞、咽鼓管堵塞、中耳炎等原因,通过耳道清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去处理。

    1.耵聍栓塞:感冒时鼻腔和咽喉分泌物会向下流,进入耳道与耳内耵聍混合,形成一种类似胶状物质堵塞耳道,患者会感觉耳朵堵住了,可以用碳酸氢钠软化和松解耵聍,而后再冲洗出来,必要时去耳鼻喉科做耳道的清洗,使耳朵通畅。

    2.咽鼓管堵塞:感冒后鼻咽部出现炎症,耳朵会通过咽鼓管与鼻咽部连接,炎症顺着咽鼓管蔓延到耳朵内,咽鼓管出现堵塞现象,内耳压力不正常,就会感觉耳朵堵住了。用手掌压在耳朵上以一压一松的方式缓解,遵医嘱用呋麻滴鼻液、桉柠蒎肠溶软胶囊等药物改善。

    3.中耳炎:感冒后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咽骨部黏膜充血、肿胀,有脓性分泌物渗出,可能会引发中耳炎,出现耳痛、耳闷等症状,会感觉耳朵堵住了。遵医嘱用青霉素、醋酸泼尼松片、硼酸冰片滴耳液等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行鼓膜穿刺术、化脓性中耳炎行乳突根治术等治疗。感冒耳朵堵住的原因比较多,严重者建议及时就医,及时去医院治疗,以上药物遵医嘱使用。

  • 晚上睡觉耳鸣嗡嗡的响考虑是耵聍栓塞、突发性耳聋、分泌性中耳炎等原因所致。

    1.耵聍栓塞:若外耳道内的耵聍分泌过多或耵聍排泄不畅,可致耵聍逐渐成团,进而堵塞外耳道。当耵聍在外耳道内稍微移动或是轻触鼓膜时,可能会引起声响,故可见晚上睡觉耳鸣嗡嗡响的情况。

    2.突发性耳聋:患者因病毒感染、循环障碍等原因而致患者突然出现听力下降、耳鸣、耳闷等表现。部分患者的首发症状为耳鸣,故部分患者可有晚上睡觉耳鸣嗡嗡响的表现。

    3.分泌性中耳炎:当咽鼓管因通气功能障碍而致咽鼓管黏膜将中耳内气体吸收时,中耳负压可导致中耳黏膜的静脉扩张,通透性增加,液体积于中耳,部分可对听觉神经造成压迫而出现耳鸣。部分患者日久形成鼓膜穿孔,也可出现耳鸣,故可见晚上睡觉耳鸣嗡嗡响的情况。当出现晚上睡觉耳鸣嗡嗡响的情况时,建议尽早就诊医院,查明病因后积极治疗。

  • 说出来可能大家不信,人生中第一个告诉我“人的耳屎会自行脱落,没必要掏耳朵”的人,是我的小学数学老师。我也不知道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数学老师竟然给我们科普起了这样的知识。那时候觉得老师说的所有话都是真理,因此坚信不疑,直到我长大后当了医生…

     

     

    是的,直到我长大后当了医生,才知道小学数学老师说的话,只对了一半!今天咱们谈谈到底有没有必要掏耳朵,以及如何正确地掏耳朵。

     

    耳屎贵如金

     

    我们俗称的耳屎,在医学上有个挺好听的名字,叫“耵聍”,是人体外耳道软骨部(外耳道的外1/3)的耵聍腺分泌出来的淡黄色黏稠物,干燥后呈薄片状,含有一定油脂。有趣的是,虽然我们把耵聍称为“耳屎”,但它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垃圾,反而能对耳朵起一定的保护作用:它能使外耳道保持润泽舒适,也能黏附部分侵入耳朵的微小异物。而且,据说耵聍的味道是苦的,当有些小虫子试图爬进耳朵时会知“苦”而退,因此民间有“耳屎贵如金”的说法。

     

     

    耳屎也会引起栓塞

     

    “耳屎能自行脱落”,这种说法是相对正确的。因为健康人耳内的耵聍,干燥以后会随着说话、咀嚼东西等下颌运动脱落并逐渐向外移动,在不知不觉间自行排出去。但是也有例外,耳鼻喉科常见一种叫做“耵聍栓塞”的病,就是耳屎堵塞外耳道无法排出的情况。笔者本人就有一个恶趣味,爱看耳科医生给人清理耵聍栓塞,每次掏出巨大块耳屎的时候,都有种说不出的快感!

     

    引起耵聍栓塞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主要有耵聍“分泌过多”和“排出障碍”两方面,其中外耳道炎症、湿疹、过度挖耳等都可能引起耵聍分泌过多,而外耳道狭窄、肿瘤、异物停留等则会在某种程度上造成耵聍排出障碍。有的家长因为怕给孩子掏耳朵造成听力损伤,一直没有太在意这件事,往往发现孩子听力受影响时已经是耵聍栓塞的情况了,这样的新闻报道并不少见。成年人的耵聍栓塞很多时候还是造成听力下降、耳鸣、头晕、头痛等多种疾病的罪魁祸首。

     

    多长时间清理一次耳道?

     

    说到这里,就知道“没必要掏耳朵”的说法是不恰当的了。适时对光检查外耳道,及时帮助耳屎排出、避免堵塞是有必要的。一般情况下,健康成年人2~3月清理一次外耳道较为合适,清理时应避免使用锐利器物,并注意挖耳工具的清洁消毒,操作时不宜用力过大以免损伤耳道。年龄较小的儿童可以去医院找耳科大夫帮助清理。

  • 弥漫性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的炎症,主要由感染、皮肤病变、外伤等因素导致。

    1.感染:可包括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等,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细菌感染,特别是由于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引起的感染。这种细菌通常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例如游泳池或浴缸。真菌感染也可以导致弥漫性外耳道炎,尤其是由念珠菌引起的感染。真菌感染通常与潮湿环境、长期使用抗生素或激素药物、免疫系统受损等因素有关。

    2.皮肤病变:某些皮肤病变,如湿疹、银屑病等,可以导致外耳道皮肤的炎症和瘙痒,从而促发弥漫性外耳道炎。

    3.外伤或划伤:外耳道的划伤、刺激或损伤可能会引起外耳道炎症的发生。

    导致弥漫性外耳道炎的原因比较多,可导致患者出现耳道瘙痒、耳道疼痛等不适,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

  • 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不一定非要手术治疗,需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合理选择。

    1.一般治疗:可以用热水袋或热毛巾轻轻敷在患耳上方,有助于缓解疼痛和促进炎症消退。其次睡觉时使用额外的枕头,使头部稍微抬高,有助于减轻中耳炎引起的耳朵堵塞感和疼痛。如果鼻腔分泌物较多,可以采用鼻腔冲洗器清洁鼻腔,帮助减少鼻腔分泌物对中耳的影响。

    2.药物治疗:如果中耳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可以口服或采用滴耳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如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等,可以消除感染的症状。如果耳痛比较明显,可以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物进行镇痛治疗,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3.手术治疗:对于复杂或反复发作的中耳炎,需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如鼓膜切开术(鼓膜切开并引流中耳积液)、鼓室置管术(在鼓膜上放置小型管道,以便引流积液和通气)等。具体的治疗方法,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选择。

  • 中耳炎一般可以用酒精擦,但只适合没有出现耳道皮肤以及黏膜破溃的情况,而且要避免酒精深入耳道。中耳炎是发生在中耳部位的炎症,通常和细菌以及病毒感染等有关,主要表现为耳痛以及耳道流水和听力下降等。中耳炎会导致鼓膜穿孔,使得耳朵分泌出脓性分泌物,如果患者没有出现耳道皮肤以及黏膜破损的情况,可以使用干棉签蘸取适量的酒精轻轻擦拭外耳道,能够起到消毒、除臭的作用。不过酒精具有刺激性,不能频繁的使用,以免损伤外耳道的皮肤组织,一般一天使用一次即可。在擦拭过程中也不能够太过深入耳道,以免酒精滴到鼓膜上损伤鼓膜。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出现黏膜撕裂的现象,不能用酒精来清理,以免刺激到鼓膜,导致疼痛加重。

    如果耳道中有大量的积液,也不适合使用酒精来清理,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双氧水来清洁。患有中耳炎要及时到医院就医,遵医嘱进行规范的治疗,减少疾病对身体造成的影响。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