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食道溃疡吃什么食物好?

食道溃疡吃什么食物好?
发表人:医联媒体

食道溃疡并不能明确的说吃什么食物好,一般只要是清淡易消化,并且富有营养的食物,都是比较好的,比如牛奶、鸡蛋、鱼类、新鲜水果和蔬菜等。食道溃疡是以食管黏膜破损为表现的一类消化系统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食管黏膜受损,发病原因主要有胃食管反流病、放射线照射、药物刺激、食管裂孔疝以及免疫能力下降和肿瘤等。患有食道溃疡饮食需要规律,不要暴饮暴食,而且需要细嚼慢咽,减少食物咀嚼不充分对食管内壁的损伤。患者需要避免吃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收缩功能的食物,比如咖啡、浓茶、巧克力以及肥肉等油腻的食物,也要避免吃刺激性的以及过烫的食物或大量的甜食。平时可适当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比如苹果、香蕉、猕猴桃、白菜、菠菜、西兰花等,也要注意补充优质蛋白质,比如鱼类、瘦肉、鸡蛋、牛奶等,吃这类食物可以为身体补充营养,有助于增强免疫能力,对疾病恢复会有帮助。患有食道溃疡要积极到医院就医,明确诊断遵,医嘱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以免延误病情。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黄芪是一种营养价值比较高的中药材,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喜欢将它拿来泡水喝,这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养生的作用。随着人们养生意识的增强,黄芪的用量逐渐增大,以至于到了每年的春秋季节,就会有大量的人开始采挖黄芪,因为春秋时节是采挖黄芪的最佳季节,但若是采用不合理的采挖方式,就会导致野生黄芪数量骤减,目前,它已经被列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在平日里,一些喝过黄芪水的朋友会感觉到自己越来越瘦,其实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大家不必过于担心,这主要是因为黄芪水具有利尿解毒的作用,若是在服用黄芪水期间,感觉到体重出现了明显的下降,那么有可能是黄芪水在帮助人体排出多余的毒素与垃圾。对于具有减肥需求的朋友来说,建议不要采用喝黄芪水的方式来减肥,因为长期饮用可能导致身体暴瘦,这对身体健康反而是不利的。

     

     

    黄芪水虽然具有一定的养生功效,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宜饮用的,一般来说,生活中有3类人不适合饮用黄芪水。

     

    黄芪具有温补效果,因此更适合体内寒湿较重的朋友饮用,对于体内火气比较旺盛的群体来说,若是经常大量饮用黄芪水,就可能导致身体出现喉咙干涩、咽喉肿痛等情况。

     

     

    虽然黄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体中的元气、增强身体免疫力,但当我们出现感冒或发烧的现象时,就会导致身体呈现出比较虚弱的状态,此时若是贸然饮用黄芪水,极有可能导致身体的负担加重,这对疾病的控制是不利的。在这里建议大家等感冒或发烧痊愈后再饮用黄芪水,这能够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同时达到养生的效果。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过敏原是不一样的,对于过敏体质的朋友来说,需要慎重饮用黄芪水,因为一旦对黄芪这种物质过敏,就会导致身体表现出一些不良症状,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威胁身体健康。

     

     

    同时,大家在饮用黄芪水的过程中,还要了解它的副作用,一般来说,若是经常使用黄芪泡水喝,就可能导致身体出现心烦意乱、头晕目眩、失眠多梦等症状,大家在饮用黄芪水的过程当中,若是发现身体出现了上述症状,一定要立即停止饮用,以免身体受到更加严重的伤害。

     

    同时,大家也不能过于依赖黄芪水,因为它并不是万能的,当我们感觉到身体出现不适时,应该立即去医院进行相关的检查而非饮用黄芪水。

  • 维生素B是我们人体最容易缺乏的维生素之一,也是能帮助我们身体能量代谢的重要营养素,缺乏维生素B可能是我们萎靡不振,影响日常的生活,还可能提高患病风险。那么B族维生素这么多,我到底该补充哪一个呢?下面就来看看B族维生素都有哪些成员吧。

     

    维生素B1——硫胺素

    它是负责糖类能量代谢的一员重要角色,缺乏了维生素B1就会导致糖类无法正常代谢,会引起疲劳、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下肢水肿、便秘等一系列问题。

     

    维他命B1可以从全麦类中获得,像是糙米、大麦、燕麦、玉米、小米、荞麦、小麦片、紫米等。全麦类就是未经脱壳处理的麦类,也就是保留了麦皮、胚芽和胚乳的麦物,一般我们吃的白米是经过加工把稻麦脱壳,糠层和胚芽都碾除,所以营养素只剩下淀粉为主。

     

    另外猪肉也富含维他命B1,可以适量补充。

    维生素——核糖黄素

    维生素B2是我们最常见的一个维生素了,它是维持身体机能、促进正常生长的重要物质,此外还可以帮助维持红血求与血红素的维持。如果平时不注意补充,容易造成口角炎、嘴唇干裂、鼻翼两侧有白色的油脂分泌物等。不过维生素B2的补充来源还是挺多的,比如奶类、乳制品、瘦肉(红肉)、动物肝脏、鸡蛋、坚果等等食物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平时烹饪时,微波炉和太阳光照射都容易破坏维生素B2,所以如果需要补充请尽量避免这两项。

    维生素B3——烟酸素

    烟酸素的功能其实也是维持身体中正常的代谢、维持消化道与皮肤的健康,缺乏了它容易感觉到疲惫、舌头发炎、晚上失眠等症状,最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引起癞皮病。食物来源是动物肝脏、牛肉、猪肉、鸡肉、还有奶制品,糙米、胚芽米、酵母菌、香菇、紫菜等,也可以摄入总够量的蛋白质由人体自然合成烟酸素。

     

     

    好了这几个就是我们日常中比较常见的三种B族维生素了,当然B族维生素可不止这几种,还有好多需要我们了解,所以我们要补充的时候尽量找一些三种维生素都有的食物来统一补充,这样既省时又省力。

  • 膳食纤维被称为人类的“第七大营养素”,从早年人们眼里一无是处的“粗纤维”,到现在炙手可热的营养圈明星,它不断地改变着大众的认知。

     

     

    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曾点名表扬膳食纤维,将它和人类的“长寿力”相关联。但随着人们追求口感、食物越做越精细,它的摄入量却频频告急。

     

    膳食纤维靠什么征服你的身体?怎样科学补足?《生命时报》邀请营养专家为你解读。

     

    受访专家

    解放军总医院原主任营养医师 刘庆春

    中国注册营养师   刘萍萍

    军事医学科学院食品与营养系博士 芮莉莉

     

    膳食纤维:人体的长寿营养素

     

    《柳叶刀》刊登的一项研究表明,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与人类长寿有关。

     

     

    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研究汇总了全球共185项流行病学研究及58项膳食纤维与健康的临床试验,发现:

     

    摄入足量膳食纤维能降低全因死亡率、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死亡率及包括糖尿病在内多种慢性疾病的发病率。

     

    简而言之,每日摄入25~29克膳食纤维利于长寿。

     

    那么问题来了,膳食纤维到底是什么?

     

    凭经验来说,膳食纤维就是植物性食物中质地较粗、不易咀嚼消化的部分,如粮食和水果的皮、蔬菜中的“筋”等。

     

    从科学的定义来讲,膳食纤维是指植物中不能被人体消化利用的糖类物质。

     

    其主要成分为非淀粉多糖,来自植物的细胞壁,进入人体后,既不能被胃肠道消化吸收,也不能产生能量。

     

    膳食纤维可分为不溶性和可溶性两类:

     

    • 不溶性

    主要包括纤维素、木质素和一部分半纤维素。

     

    可通过吸水增加食物体积,并在大肠中发酵,从而影响大肠功能。

     

    • 可溶性

    主要包括来自水果的果胶和存在于海藻、植物渗出液中的树胶、黏胶以及一部分半纤维素(葡聚糖)等。

     

    可对小肠内的葡萄糖和脂质吸收产生影响,具有凝胶性,可为食品增稠。

     

    4大优势让人青睐

     

    不能被吸收、也不提供能量的膳食纤维,靠哪些优势让人折服?

     

     

    缓解便秘,预防肠癌

     

    有人体试验证明吃水果和蔬菜或吃小麦(全麦)有缓解便秘的作用,因为这些食物中的纤维可以增加粪便的重量,使粪便更快排出,从而起到缓解便秘的作用,同时也减少了致癌物质在肠内被吸收的机会。

     

    另外,膳食纤维还可通过帮助黏附致癌物、改善大肠中的菌群等来预防肠癌。因此,膳食纤维又被称为“身体里的清洁工”

     

    防治肥胖

     

    关于膳食纤维与肥胖病的研究报道很多,20世纪80年代有试验证明,摄入一定量的膳食纤维可使体重减轻24%~36%。

     

    多项研究表明,补充膳食纤维可减少能量的摄入,尤其是对肥胖者来说。

     

    由此可见,膳食纤维对防治肥胖有一定作用,原因可能是膳食纤维可增加咀嚼时间和饱腹感,减少消化率。

     

    降低血糖

     

    许多研究证实,摄入膳食纤维补充剂或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可降低血糖。

     

    这一作用主要来自于可溶性膳食纤维,因为它可以在胃内形成很黏稠的物质,从而影响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使餐后血糖不会突然上升。


    1979年,美国糖尿病协会推荐将膳食纤维作为治疗糖尿病的方法之一。

     

    降低血胆固醇

     

    一系列文献报道显示,果胶和其他具有黏稠性的多糖可减少机体对膳食中胆固醇的吸收,从而对降低血胆固醇有一定作用。

     

    膳食纤维藏在哪些食物里

     

    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成人每天宜吃25~30克膳食纤维。而相关调查显示,我国人均膳食纤维摄入量只有10.8克,远远达不到标准。

     

     

    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主要有以下三大类:


    1. 全谷物、杂豆类、薯类


    如糙米、燕麦、鹰嘴豆、红小豆、绿豆等。

     

    每100克大米所含的膳食纤维仅为0.7克(主要指不溶性膳食纤维,下同),比鲜玉米(2.9克/100克)、莜麦面(4.6克/100克)、黑米(3.9克/100克)少很多。

     

    杂豆类和薯类也富含膳食纤维,比如红小豆(7.7克/100克)、绿豆(6.4克/100克)、红薯(1.6克/100克)。

     

    2. 蔬菜、水果类

     

    菌类优势明显,鲜香菇(3.3克/100克)、金针菇(2.7克/100克)、木耳(2.6克/100克)都是富含膳食纤维的佼佼者。

     

    鲜豆类表现也很出色,比如每100克鲜毛豆含4克膳食纤维,鲜蚕豆3.1克,鲜豌豆3克。蒜薹(2.5克/100克)、茭白(1.9克/100克)、芦笋(1.9克/100克)、菠菜(1.7克/100克)等也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有针对性地选择这些蔬菜,可更好地补充。

     

     

    水果中也有不少纤维高手,如库尔勒梨(6.7克/100克)、石榴(4.8克/100克)、桑葚(4.1克/100克)、猕猴桃(2.6克/100克)等。橙子、葡萄、桃子、草莓中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在1克/100克左右,也建议常吃。

     

    肠胃不好的老人或小孩可以把水果蒸熟后再吃,膳食纤维不会受到影响。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喜欢喝果汁,但榨汁时会把膳食纤维(果渣)滤出,让效果大打折扣。

     

    3. 坚果、大豆类

     

    大杏仁(18.5克/100克)、黑芝麻(14克/100克)、榛子(9.6克/100克)、松子(12.4克/100克)等都是坚果里的纤维王者。

     

    1两大豆中至少有5克膳食纤维,但大豆制品在加工过程中,大都需要经过水洗和过滤去渣等工艺,导致很多膳食纤维流失。

     

    不滤渣的豆浆则可以保留大部分膳食纤维,一杯200毫升的豆浆膳食纤维含量在1.5克左右。

     

    一个公式补足膳食纤维

     

    怎么才能补够膳食纤维?营养专家推荐了一个公式。

     

    太长不看版↓

     

    30克膳食纤维≈1~3两全谷杂豆+1斤蔬菜+半斤水果+10克坚果(仁)


    在此基础上,加些细粮、豆制品以及薯类等食物中的膳食纤维,很容易就能达到一天30克的推荐摄入量。

     


     

    举个例子:30克膳食纤维≈全谷物(50克玉米、50克燕麦)+杂豆类(50克红小豆)+蔬菜(250克菠菜、100克荷兰豆、100克胡萝卜、50克香菇)+水果(150克猕猴桃、100克苹果)+坚果(10克黑芝麻)。

     

    详细版↓

     

    ●主食杂一点

    现代生产工艺的进步,致使大米和面粉越来越精细,虽然做出来的食物口感更细腻,却流失了大量膳食纤维。

     

    建议每天摄入全谷物和杂豆50~150克、薯类50~100克。

     

    ●蔬菜多一些

    蔬菜是储藏膳食纤维的大户,很多蔬菜的膳食纤维含量都很高。建议每天吃300~500克蔬菜。

     

    ●水果天天吃

    水果酸甜多汁,增添食欲,天天吃水果是补充膳食纤维的好途径。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每天吃水果200~350克。胃肠不好的人可适量减少或将某些水果蒸熟食用。

     

    ●坚果来10克

    坚果中除了富含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外,也含有不少膳食纤维。


    大部分坚果的含油量高于40%,吃太多易造成能量过剩,所以,建议每天吃10克左右。

     

    补充避开3个误区

     

    膳食纤维种类复杂,摄入量也应适当,在补充过程中,人们常常有3个误解。

     



    误解1  口感越糙,纤维含量越多

     

    如果口感明显粗糙,只能说明其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较多,并不能说明其总的膳食纤维含量就高。

     

    像燕麦、梨、苹果、猕猴桃、菌藻类等,虽然口感不是那么粗糙,但除了含有一定的不溶性膳食纤维外,还含有大量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对降低血糖、血胆固醇有较好的功效。

     

    误解2  膳食纤维补充越多越好

     

    首先,大量摄入膳食纤维,尤其是不溶性膳食纤维,会加重胃肠道负担,造成腹胀、消化不良等问题。

     

    其次,过多摄入膳食纤维可能会影响机体对某些微量元素的吸收。

     

    再者,如果膳食纤维烹饪得不够软烂,其通过消化道时产生的机械摩擦会损伤消化道黏膜,增加罹患胃肠道疾病的风险。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

    • 成人每天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
    • 肠胃不好者,膳食纤维摄入量减半;
    • 老人、儿童等消化能力弱者,应将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煮至软烂。

     

    膳食纤维搭配肉蛋食用营养更佳,肉蛋中的蛋白质既可及时修复受损的胃黏膜,保护胃肠,又可弥补膳食纤维妨碍部分营养物质吸收的不足。

     

    误解3  煮熟后会破坏膳食纤维

     

    蔬菜、粗粮等在经过烹调、煮制之后会变得柔软,口感更好,但加热并不会影响其中的膳食纤维发挥功效。

     

    因此,大家不必为了获取膳食纤维而生吃蔬菜,按照自己喜欢的口感食用即可。

  • 三者都是来自蜜蜂的馈赠!都得益于勤劳的小蜜蜂们。要说区别,我们其实大可不可区分它们怎么来的,重点讲讲三者的营养价值、对人体的好处以及食用禁忌等方面的区别。

     

    蜂蜜

     

    蜂蜜是这三者里面是产量最大,也是食用范围最广的。主要来自采集的花蜜或分泌物,色泽和味道因花卉种类等会有所区别,也会有不同的功效。但就整体而言,蜂蜜营养价值确实很高。

     

     

     

    蜂蜜味甘性平,归脾、肺、心、胃、大肠经。具有润燥解毒、调理肠胃、缓解便秘、缓解疲劳、提高人体免疫力等诸多方面的优势。

     

    从营养成分方面分析一下蜂蜜的特点。绝大部分是果糖和葡萄糖,特别容易被人体吸收。蜂蜜含有丰富的有机酸,这些有机酸能刺激人消化液分泌,促进食欲。研究表明,蜂蜜的组成与人血清很相近,特别是矿物质种类和含量较为相近。活性酶是蜂蜜很重要的特点之一,比如丰富的淀粉酶、氧化酶、还原酶等多种酶类物质。越好的蜜,含酶量越多,但极易被温度破坏。所以蜂蜜最好用温开水冲泡,而非沸水。

     

    在三种蜂产品中,蜂蜜是适用人群范围最广的,一般人均可食用,特殊人群如糖尿病人,儿童则要注意控制食用的量。

     

    蜂王浆

     

    吃了蜂王浆的幼蜂,将来会发育成蜂王,而普通工蜂只能食用蜂蜜和花粉。可想而知蜂王浆强大的营养价值。蜂王浆来自于青壮年蜜蜂食用花粉后分泌的一种乳状物,所以蜂王浆中含有类似性激素的活性物质,调节人体激素,并能促进血管生成。此外,蜂王浆还具有预防动脉硬化、增强记忆力、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和调整内分泌的作用。

     

     

    蜂王浆中仍然主要是糖分为主,但含有极丰富的蛋白质,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均极易被人体吸收,几乎包含了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论特点,除了富含高活性蛋白以外,蜂王酸(癸烯酸10-HDA)算是蜂王浆的特色,主要在提高免疫能力方面发挥作用。含有乙酰胆碱,能使自律神经失调恢复正常,有助于神经恢复,助眠。因富含活性成分,所以蜂王浆对温度最为敏感,仍需要温开水送服,以早晚空腹服用效果最好。

     

    营养越强大,越有禁忌人群。蜂王浆较为适合年老体衰者,易疲劳人群以及睡眠不佳的人群,而儿童,孕妇等要避免食用,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量。蜂王浆不适合病后或术后使用,肠胃不适者也不建议使用。有报道称,蜂王浆会使血压降低。

     

    蜂胶

     

    由采集的树脂混合以蜜蜂的腺体分泌物组成的胶状物,有一定的粘性,抗菌消炎效果最佳,但是产量很少。蜂胶被誉为天然的广谱抗生素,并有强大的免疫活性,已被成功地运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疾病,例如我们常见的蜂胶口腔膜,成为治疗口腔溃疡的首选药物。

     

     

    从成分上来看,较为突出的是含有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槲皮素具有扩张冠状血管、降血脂、抗血栓、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的功效。蜂胶还含有对人非常重要的一些微量元素,如硒、锰、钴、钼等。

     

    适用人群方面,蜂胶对中老年朋友特别适合,尤其是有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的人群。蜂胶含糖量很低,所以糖尿病人是可以食用的。禁忌人群依然是孕妇、儿童、过敏体质等人群。

  • 春困秋乏夏打盹儿,睡不醒的冬三月……如果你一年四季总是感觉疲乏无力、打不起精神,那不仅仅是因为缺乏睡眠,你的饮食可能也出现了问题。

     

     

    《本草纲目》里说,“饮食者,人之命脉也。” 也就是说吃饭是保证生存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而不良饮食习惯不仅会加重身体的疲劳感,甚至可能带来诸多慢病。

     

    《生命时报》采访专家,为大家奉上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告诉你如何摆脱疲惫、一口一口“吃”出健康。

     

    受访专家

    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  阮光锋 

    中国注册营养师  韩冬梅

    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  谭桂军


    本文编辑丨赵子莹

     

    四种饮食习惯加重疲劳感

     

    如今,“累”越来越成为现代人挂在嘴边的高频词汇。除了繁重的工作、“贫瘠”的睡眠,以下这4种饮食习惯也会大大增加我们身体的疲劳感。

     

    1.爱吃甜食

     

    甜食中的糖大多是单糖或双糖,很快会被人体消化吸收进入血液。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的分泌就会增多,高胰岛素水平是导致人困倦的原因之一。除此之外,精白米面吃太多也会引起胰岛素水平升高,加重疲劳。

     

     

    建议减少吃甜食次数,每周不超过两次,并且限制食用量,例如蛋糕每次只吃2~3指宽。吃主食时,把至少1/3的精白米面用全谷物、杂豆代替,粗杂粮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能保持餐后血糖平稳缓慢地升高,避免胰岛素水平过高。

     

    2.主食吃太少 

     

    碳水化合物是我们的大脑、神经最主要的供能物质,如果主食吃太少,大脑、神经则缺乏充足的能量,就会让人容易疲劳、乏力。

     

     

    另外,主食吃太少,碳水化合物供能不足,体内储存的糖原被快速耗尽,会导致水分丢失,蛋白质、脂肪分解。而蛋白质的大量分解会造成肌肉严重损失,人就容易肌肉酸痛、疲劳;在碳水化合物不充足的时候,脂肪无法彻底分解,会产生大量酮体,容易造成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早期表现就是乏力。

     

    所以,每天一定要吃主食,大概每餐一拳头。尽量保持三餐主食食材的丰富程度。如整粒燕麦煮成黏黏的粥或饭,对控血脂有益处;红小豆、绿豆、花芸豆等淀粉豆类,血糖反应都很低,且富含延缓消化吸收的成分,加到主食中利于降血脂、控血压。

     

    3.不吃红肉

     

    红肉,也就是猪牛羊等畜肉,铁含量丰富,如果长期不吃红肉,很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这时候人就会感觉疲劳乏力、没有精神。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每日畜禽肉类的摄入量为40~75克。可以每天吃一点红肉,每次控制在1两左右,也可以每周吃3~5次,每次多吃一点,但是不要一次吃太多。

     

    平时可挑选一些新鲜的瘦肉,如牛腱子肉、里脊肉等,少吃肥牛、肥羊、五花肉等高脂肪的肉类,尤其是“三高”人群一定要少吃。

     

    4.吃得太油腻 

     

    大量脂肪进入小肠,会导致小肠分泌的胆囊收缩素增加,而胆囊收缩素能够促进睡意。

     

    建议少吃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每天食用油的摄入量最好不超过25~30克。每次高脂饮食后最好吃几天清淡的食物,避免油脂堆积,减轻身体各器官的负担。还可以换更健康的烹饪方式,比如将油炸、烧烤改为清炖、蒸煮等。

     

    对抗疲劳感的9种食物

     

    吃法不对可能招来疲惫,但正确的饮食也可以舒缓神经和身体。当你感到提不起精神时,不妨试试这些食物。

     

    坚果、深海鱼

     

    一件事挂在嘴边就是想不起来、提不起精神睁不开眼、心绪不安老想发脾气……这些表现都是大脑要“罢工”的前奏。

     

    核桃、开心果等坚果以及三文鱼、金枪鱼等深海鱼中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可以在疲劳时为大脑重新注入能量。

     

    ✦ 坚果含油量高,每天的摄入量控制在一小把以内;深海鱼最好清蒸,少放油盐,它可以代替瘦肉,一周吃2~3次。

     

    枸杞、肝脏

     

    用眼过度会出现眼睛干涩、视物不清等表现。

     

    枸杞富含β胡萝卜素,泡水喝就能发挥护眼功效;动物肝脏也富含维生素A,每周摄入20~50克对眼睛具有保护作用。

     

    小米

     

    工作繁多、吃饭不规律,胃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就会疲劳感,出现反酸、胀气等症状。

     

    小米是养胃法宝,经长时间熬制,特别便于消化。还能促进胃部血液循环,让胃更舒服。粥上浮着的“米油”,也能起到保护胃黏膜的功效。

     

    生姜、樱桃

     

    坐久了,难免浑身肌肉酸痛,这主要与乳酸和组胺的生成有关。

     

    肌肉累了,不妨含两片生姜或者喝点姜糖水,吃一些樱桃也是不错的选择。生姜具有消炎止痛的功效,能够缓解肌肉酸痛;而樱桃含有的花青素等生物素可促进血液循环。

     

    梨、白萝卜

     

    话说多了,嗓子干涩、喉咙沙哑,可以用梨和白萝卜“救驾”。

     

    梨柔软多汁,有清热化痰、生津止渴等功效,生吃或煮水都对咽喉干涩、痒痛、音哑、痰稠等有效;白萝卜有消炎的效果,切片煮水能释放出更多有益成分,可以缓解嗓子肿痛、嘶哑。

     

    健康饮食的6个“黄金法则”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健康饮食有助于预防多种疾病。如何才能吃得营养、吃出健康?营养专家总结出6条“黄金法则”:

     

    1.远离加工食品 

     

    避免食用火腿肠、方便面、奶茶等精加工食品,并尽量不采用煎炸等烹调方式,以免摄入过多的油、盐和反式脂肪。

     

     

    《英国医学杂志》发布研究称,每天进食4份以上超加工食品与每天进食少于2份的人相比,全因死亡风险要高6.2%。建议多食用果蔬、全谷物、坚果、鱼类等天然食物,烹调方式也尽量多以蒸煮为主。

     

    2.早餐要吃好 

     

    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研究发现,不吃早餐,大脑会释放出需要高热量的信号,导致午餐和晚餐摄取“垃圾食品”的几率大增。长期如此,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都会找上门来。

     

    一顿合格的早餐应该至少包括三类食物:面包、杂粮粥等淀粉类主食,鸡蛋、瘦肉等优质蛋白质类食物和新鲜果蔬。

     

    3.晚饭要吃早 

     

    晚饭早点吃不但有利于消化吸收,而且不影响睡眠。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全球卫生研究所一项研究显示,超过晚上9点吃晚餐,将增加罹患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风险。

     

    按照晚10点最佳睡觉时间计算,晚餐最好在晚6点左右吃,最迟不要超过晚7点。不得已吃得太晚,也不要马上睡觉,间隔至少2个小时后再入睡。

     

    4.进食先菜后饭 

     

    发表在《糖尿病、肥胖和代谢》上的研究显示,先吃蔬菜再吃肉,最后吃米饭、馒头等主食,有助降低餐后血糖峰值,减少血糖波动,并能预防低血糖,糖尿病患者特别适合这种吃法。

     

    5.慢点吃、认真吃 

     

    日本研究显示,吃饭快不仅让人容易变胖,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风险;而美国一项研究显示,与吃饭时常看电视的人相比,吃饭时从不看电视的人肥胖风险降低37%。

     

    慢点吃、认真吃,细嚼慢咽有利于更好地感知胃肠饥饱状态,也更利于营养成分吸收。

     

    6.在家做饭 

     

    美国华盛顿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人员发现,每周在家吃饭6次以上的人,不仅身体更健康,对生活的满意度更高,幸福感也更强。▲

  • 人们在寒冷的冬天会希望夏天早点到来,想象着抱着大西瓜吹空调的样子,但是等到夏天真正来临的时候,人们又因为太热想回到寒冷的冬天,满身的汗臭味,让自己很烦恼。可是奇怪的是,有些人在夏天却从来都不出汗,有些人在家里坐着都会一直出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随着夏天的到来,温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汗,有些人出去走一圈全身就会完全湿透,但是总有那么几个人,总是显得格外的不同,几乎从来不出汗,或者是很少出汗,和喜欢出汗的人相比差别会很大。那么到底是出汗好,还是不出汗好呢?是不是出汗太多的人就代表他的身体太虚了呢?

     

     

    其实没有多少人是喜欢出汗的感觉的,因为一出汗身上难免会有一股臭味,让人很难闻。但是在医学看来,出汗并不是一件坏事,而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我们人体的正常体温是维持在37摄氏度左右,在生活中,若是我们体内的热量不能够及时地排出,就会导致体内的温度过高,影响身体器官的正常运行,此时,出汗可以及时地帮助我们把体内多余的热量排出去,就不会导致体内的温度过高破坏器官。

     

    这就跟大家平时感冒发烧是一个道理,在感冒时吃完药以后睡一觉,然后盖上厚被子,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让身体出汗,而每一次出完汗以后,自己的感冒也就好了很多。其实这就是一个道理,出汗可以迅速地帮助身体降温,使身体的各个机能又恢复到正常状态。

     

     

    那么为什么有的人出汗很多,而有的人又出汗很少呢?其实这主要是因为每个人的汗腺有差异。人体的汗液主要是通过汗腺进行分泌的,正常人体内会有200万到400万个汗腺,正常情况下,汗腺越多就会更容易出汗。很多人都以为男性的汗腺要比女性的多,其实恰恰相反,但是女性的汗腺主要分布在胸部、腋窝以及肚脐周围,所以是看不到的,而男性的运动量要比女性大,所以出的汗也就相对来说更多。

     

    出汗的多少主要还和体内的存水量有很大的关系,想要大量的出汗,就要保证身体内有大量的水分,一般来说,喝水多的人,出汗的量会比不爱喝水的人要多。对于那些不爱喝水的人,若是进行大量的体育锻炼,是很危险的事,由于体内的水分不足,很容易出现脱水的状况,严重时甚至可能会危及生命。因此,我们每天都要保证有足够的水摄入到身体内,千万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去喝水。

  •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吃饱”慢慢地过渡到要“吃好”。尽管,我们总说“吃好、吃好”。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也慢慢地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它被人体吸收消化后,会作为一种原材料,在甲状腺内合成、制造甲状腺激素,这种激素可以促进人体的发育,特别是大脑的生长发育。但是,过度地摄入碘也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疾病,包括:甲状腺肿亢进、甲状腺癌症及儿童因食用碘过多而导致生育能力减弱等。

     

     

    然而,在市场上,不良商家常常会用加碘盐或者劣质盐、工业用盐假替碘盐,给居民们的健康带来隐患。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你知道该如何快速辨别碘盐吗?

     

    碘盐:

    即我们日常烹调中用于调味品的食盐,俗称加碘盐、碘化盐或碘盐,是一种在普通食盐中加入少量含碘盐类的食用盐。

     

    碘盐在人体中的作用:

     

    1. 促进能量的新陈代谢:促进物质的分解代谢,从而产生能量,维持基本生命活动;

    2. 维持垂体的生理功能;

    3. 促进儿童发育:促进儿童的身高、体重、骨骼、肌肉的增长和性发育都有依赖于甲状腺素,如果在这个阶段缺少碘,则会导致儿童发育不良;

    4. 促进大脑发育:婴儿如果过度缺少碘,则会导致婴儿的大脑发育落后,严重的在临床上面成为“呆小症”,将伴随其一生。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鉴别方法:

     

    1. 观看食盐的外包装

    在购买食盐的时候,应先“一看二查三挑选”,一看,精制碘盐用聚乙烯塑料包装袋,包装袋上印有食盐的生产地址、厂家、出厂日期以及包装袋上加印有“加碘”或“加碘盐”字样,二查阅食盐包装袋所提供的食品营养成分表内的营养成分标注;三挑选适合自己或家人最适宜的碘盐量。

     

    2. 观看碘盐色泽

    精致碘盐外观色泽洁白如晶,假冒碘盐外观有异色或淡黄色、或暗黑色,易潮湿。

     

    3. 凭手感

    精致碘盐颗粒均匀,外表疏松,用手捏易松散,假冒碘盐有小颗块状,易捏成团,不松散。

     

    4. 闻气味

    精致碘盐无味,假冒碘盐因掺杂有工业含碘废渣,带有硝酸铵等含铵物质,因而有铵味等气味。

     

    5. 用口尝

    精致碘盐无味,假冒碘盐因掺杂有工业含碘废渣,带有硝酸铵等含铵物质,因而有铵味等气味。

     

    6. 显色实验

     

    (1)原理:食盐中碘遇淀粉会变蓝色。

    (2)步骤:取一撮食盐集中放置于白纸上,慢慢地滴加上淀粉溶液,溶液立即与食盐中的碘剂发生化学反应,从无色变成蓝色,1min后可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

  • 进入三九,天气干冷无降水,有暖气的北方家里干燥,人们觉得口干鼻燥易上火,没有暖气的南方,人们则是遭受寒冷和干燥的双重侵袭,穿得厚,吃得热,也容易上火。

    一、干燥的冬天爱上火,为啥?

    首先是室内有取暖设备,门窗紧闭,空气不流通且干燥;其次人们为了驱寒,进食太多温热辛辣刺激的食物,比如有的人吃羊肉后会流鼻血,有人频繁吃麻辣火锅导致口干咽痛,大便干燥。

    二、冬天上火怎么办?

    一根“平民人参”解您忧烦!众所周知人参是贵重药材,平民人参是啥?就是白萝卜。说到萝卜,有白萝卜和胡萝卜之分,白萝卜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食用历史,在秦朝时的辞书《尔雅》中就有白萝卜的记载,当时称为之雹突。胡萝卜则是元朝时进入中国,迄今有700多年的历史。我们今天推荐的冬令佳品是白萝卜。

     

     

    俗语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之说,新鲜的白萝卜也被人称之为小人参。白萝卜可以消食化积,清热解毒,利大小便,止咳化痰,加之价格低廉易得,确实是冬日防上火的首选菜品。

    三、防上火为啥选白萝卜?

    因为白萝卜具备以下四个功效。

     

    首先白萝卜能健脾和胃消食积,冬季天气寒冷,人们为了抵御严寒,需要进食更多食物来产热。中国人素来又有冬令进补的习俗,吃得油腻荤辛,吃得多却动得少,难免产生积食,萝卜能很好地消食化积,预防积食引发的上火,尤其是对于孩子来说,冬天积食再加受寒容易感冒发烧,所以冬天平时给孩子吃点白萝卜可以很好地预防感冒。

     

     

    其次是白萝卜能清热解毒,萝卜性凉可以防上火。中药有寒热温凉的药性理论,始自《神农本草经》。其实食物也有温热和寒凉的性质,比如生姜温热,可以治疗受寒引起的感冒和腹痛,黄连寒凉,可以治疗胃火牙痛,口疮等病。萝卜性凉,可以清热解毒,古人用萝卜榨汁治疗热性的吐血和鼻出血,也用萝卜解酒毒,因为酒是湿热邪气。

     

    第三是白萝卜能利大小便。

     

    萝卜中含有的纤维素在肠道内不被吸收,且能增大粪便体积,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大便通畅则不会生热,典型的例子就是孩子发烧时,如果伴有大便不通,用肥皂水灌肠,保留五分钟后排出大便,体温很快就能降到正常。中医把这种治法称为之“釜底抽薪”。发烧就是锅中水沸,干结的大便则是下面燃烧的柴火,水开了不能扬汤止沸,而是要把柴火抽掉,水自然能凉。萝卜也有很好的利尿的作用,二便通畅,人体就不会生热上火。

     

    现代研究证实,白萝卜皮里含有大量木质素,不仅能通便,而且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萝卜皮里的黄酮类物质还能降压、降脂、降糖。所以吃白萝卜最好连皮吃。

     

    第四是白萝卜能化痰止咳。

     

    冬天室内空气干燥,人们容易上火咳嗽有痰。痰的生成,是由于体内的食积或水液停聚而成。萝卜能消食化积,并有良好的行气作用,气行则水行,故能化痰,痰消则咳嗽止。谈到化痰作用,萝卜的种子莱菔子的力量更强。明代韩懋《韩氏医通》中的三子养亲汤用到苏子、莱菔子、白芥子,用于老年人咳嗽痰多。如果冬天积食上火,咳嗽痰多,可以用梨与白萝卜熬水喝,能很好地消食润肺止咳。

     

    因为白萝卜性凉,脾胃虚弱及胃寒的人最好把萝卜煮熟后食用,并不宜一次进食过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宝宝到了该添加辅食的阶段

    对妈妈来说,这将是新一轮的战战兢兢

    担心辅食过敏,也害怕营养不够……

    哪个妈妈看了不得说一句:我太难了!

    想要给敏宝有效添加辅食,重视好这几个关键问题就可以啦!

     

    敏宝辅食添加时间要推迟吗?

    不需要!国内外权威组织均推荐,宝宝满4-6月龄就可以添加辅食,这对于食物过敏患儿也同样适用。辅食及时添加+多种食物引入,有助食物过敏患儿逐步建立口服耐受。即使敏宝也应及时合理的开始辅食添加,过早、过迟添加辅食均会造成不良影响。[1-3]

    盲目推迟添加辅食会造成宝宝营养摄入不足,体重增加困难,免疫功能也会相应变差,反而更容易得一些过敏性的疾病,甚至会影响宝宝的正常发育。

     

    先辅食OR 先转奶?

    建议先完成辅食添加,再从氨基酸配方粉转至深度水解配方粉。

    如果同时进行,敏宝一旦产生了过敏症状,会混淆不清是因为辅食添加造成的过敏反应,还是因为转奶后,敏宝可能对下一级配方仍不耐受而出现过敏症状反复。

    辅食添加丰富且顺利以后转奶成功的几率会更高。而且敏宝在添加辅食的过程中,能帮助建立了对多种不同食物的耐受性,对免疫系统的成熟有很大帮助。

    ² TIP:若敏宝食用氨基酸配方粉已满6个月,满足以下两大条件

    ü 过敏症状稳定无反复;

    ü 营养状况稳定,辅食添加顺利;

    可考虑降阶式营养管理进行转奶,建议转至深度水解配方持续喂养3个月,转奶步骤请参考下图。若转奶失败(即过敏症状复发)应继续喂氨基酸配方至少3个月,再次尝试。

      试.

     

    敏宝吃辅食需谨记哪些原则?

    添加辅食要循序渐进,遵循由少到多,从细到粗,由稀到稠,从单一到混合的原则。

    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并在添加后观察3-5天,确认该食物不会让宝宝过敏后再添加第二种食物。

    没必要毫无理由的屏蔽食物,除非尝试后确实发生异常状况,生命早期多元营养的摄入,才能更好的为宝贝成长打好健康基础。

     

    不同月龄敏宝的辅食清单推荐

    满6月龄

    ü 第一个选择纯大米米粉(麦米粉、燕麦米粉过敏的可能性稍大)

    ü 瘦肉(猪肉泥开始)

    ü 蛋黄(在医生指导下引入)

    ü 水果(首选香蕉)

    ü 蔬菜(胡萝卜)

    满7月龄

    ü 谷物(纯米粉、大米粥等)

    ü 瘦肉(猪肉或牛肉),每日15-50克

    ü 未鸡蛋过敏的宝宝,已经尝试蛋黄,达到每天1个蛋黄

    ü 2-3种水果(香蕉、苹果、猕猴桃等)

    ü 2-3种蔬菜(胡萝卜、土豆、番茄等)

    8-9月龄

    ü 从泥糊状过渡到颗粒状、块状

    ü 鼓励宝宝自己抓着食物吃,如啃啃香蕉、煮熟的土豆块等

    ü 尝试其他的动物性食物喝家里常吃的蔬菜

    10-12月龄

    ü 尝试米饭、面条、馒头

    ü 如果前期辅食添加顺利,满9个月后,宝宝应该尝试过其他动物性食物,如鱼、虾等

    ü 要求继续每天吃一个鸡蛋,50g左右的瘦肉,如果不能吃鸡蛋,瘦肉再增加25-30g

     

    摆脱致敏原困扰,敏宝辅食有效添加,

    营养均衡,科学摄入,我们是认真的!

  • 一大早排队等体检,好不容易轮到了,如果医生说需要空腹,或是尿憋得不够,得继续喝水,你会不会很闹心?

     

    体检前不清楚某些注意事项,可能会白跑一趟,甚至让检查结果失真。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告诉你体检前要注意的那些事。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医师  吴齐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  姚海延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博士  欧阳碧函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老年病科护师  王璐璐

     

    5类检查需要空腹

     

    “空腹”一般指8~14小时无热量摄入,比如吃主食、肉蛋、奶、水果等食物。如果上午检查,检查前一日建议18点吃晚餐,之后禁食,第二天早上8点左右做检查比较合适。

     

    至于能否喝水,要分情况看:

     

    • 完全不能喝水:胃肠镜检查需排空胃肠道,除了要做到“空腹”外,检查当日必须禁水。
    • 可以少喝点水:其他项目在检查当天可以喝一小杯水(大概200 毫升),最好在起床后饮用,但应限制含糖饮料。
    • 需要大量喝水:泌尿系超声、腹部妇科超声等检查,需要憋尿,一般需要大量喝水。

     

    临床上,需要空腹做的检查主要有以下几种:

     

    1.腹部超声、CT

     

    腹部的超声、CT、核磁要求空腹,是因为胆囊在充盈的状态下,才能清晰显示,进食后胆囊会出现萎缩、胆囊壁增厚,这会影响检查结果。

     

    腹部超声主要检查部位有胆囊、胆管、胰腺、肝脏、腹腔大血管等。检查前1~2天最好不吃产气较多的肉类、蛋类、豆类等食物。

     

    2.胃肠镜、钡餐等消化道检查

     

    胃肠镜检查是食管、胃、肠疾病诊断的首选手段,也是食管、胃、肠道早癌筛查的最佳方法。

     

    胃镜检查需借助一根纤细、柔软的管子(光导纤维+高清摄像头),伸入胃腔、十二指肠腔,观察黏膜、拍摄或治疗。

     

    食物残渣会遮挡溃疡面和黏膜,影响观察,而牛奶、咖啡、果汁等可能造成黏膜颜色发生改变。

     

    X线钡餐造影或CT,需要服用硫酸钡造影剂观察消化道,如果有食物遮挡,将影响医生的判断。

     

    3.某些生化检查

     

    血液检查中,包括空腹血糖、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各种感染标志物、肿瘤标志物、激素水平等。

     

     

    部分人进食后,血液呈现乳糜状,会影响检查结果。另外,空腹状态时,机体处于一个基础代谢状态,可以避免食物干扰化验结果。

     

    比如血糖、血脂这类指标,在进食后必然会升高;而胰岛素等一些指标,会因为进食引起波动,干扰检查结果。

     

    4.会刺激消化道的检查

     

    气管镜、喉镜等刺激咽喉部的检查,可能造成患者不适,引起恶心,所以最好空腹。

     

    5.需要强化的CT、核磁

     

    一些影像学检查,如增强 CT、增强磁共振,需要注射造影剂,可能引发呕吐,最好空腹。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检查都需要空腹,以下检查都不需要禁食禁水:

     

    • 各个部位的X光;
    • 无需强化且非腹部的核磁、CT;
    • 甲状腺、乳腺的超声、颈部及脑血管超声、上下肢动静脉超声、心脏超声、心电图等。

     

    体检前,你该做好7件事

     

    每到年末,各单位的体检高峰也如约而至。要想不让体检结果失真,体检前,要做好7件事:

     

    1.体检前3天,避免暴饮暴食

     

    进食大量油腻食物,可能影响肝功能检查的准确性。吃大量高蛋白食物,会使尿素氮、血肌酐升高,造成肾功能异常的假象。动物内脏、血液、菠菜等可能影响大便潜血试验。

     

    建议体检前3天保持饭菜清淡,不喝咖啡、浓茶,不吃冷饮,不吸烟。

     

    2.某些药停3天再体检

     

    如果正在服用抗生素、维生素C、减肥药、避孕药,应停药3天后再体检。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会干扰大多数基于“氧化还原反应”的项目。

     

    慢性病患者(如甲亢、高血压、糖尿病等)或接受术后抗凝治疗者,贸然停药或推迟服药会引起不良事件,应与医生沟通后再体检。

     

     

    3.体检前两天,不剧烈运动

     

    运动会导致肌红蛋白、肌酸激酶等升高,改变某些激素水平,引起血糖、游离脂肪酸、乳酸等升高。血压检测对“平静状态”有严格要求。

     

    建议体检前两天不剧烈运动,采血前1小时不做散步等活动,量血压前不要来回走动。

     

    4.体检前1天,不能饮酒

     

    饮酒可能影响甘油三酯、转氨酶、尿酸等的检查,还可促使血压改变,降低心电图、经颅多普勒超声、脑血管功能检查的准确性。

     

    体检前3天避免大量饮酒,前一天不要沾酒。

     

    5.月经前后,尽量别查肝功

     

    月经、怀孕等生理状况,均可影响血液检测结果,女性体检最好避开生理期,特别是妇科检查、血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肿瘤标志物等。

     

    但性激素检测,应选择月经第3天采血,才能反映卵泡初期各项指标的基础水平。

     

    6.检查当日适度空腹

     

    空腹要有限度,过长过短都不好。超过18小时未进食,机体处于轻度饥饿状态,与代谢、肝肾功能相关的血液成分改变,如血糖、血脂、血清蛋白、肌酐、尿酸等。

     

    7.采血最晚不超过11点

     

    正常人血清物质水平的参考范围,是以早上8点为基线来定义的。一般要求上午7点半至8点半采空腹血,最迟不宜超过11点。

     

    体检时别犯4种错

     

    体检时,一些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可能会让你错过揪出疾病的机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怕辐射不拍胸片

     

    很多人“谈 X 线色变”,体检不拍胸片,这其实是得不偿失的行为。

     

    拍胸片可大致了解胸部情况,发现部分支气管疾患、结核、肺癌等。

     

    拍一次胸片的辐射量很小,仅相当于7~10天自然辐射量,对普通人身体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孕妇或计划3个月内怀孕的女性可不拍胸片。

     

    嫌麻烦不验尿和便

     

    尿检是肾脏、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第一道风向标,且敏感性高。

     

    大便隐血试验可检测到肉眼看不见的胃肠道出血。若放弃大小便检查,极有可能错失早期发现疾病的良机。

     

    只重视心肝肺,忽视耳鼻眼口

     

    若体检时放弃五官科检查,可能错过发现很多疾病或癌前病变的机会。

     

    耳鼻喉科不仅可发现大部分急慢性炎症,还可筛查浅表肿瘤。

     

    眼科对青光眼、白内障、眼底出血等常见病检出率非常高。

     

    口腔科除了发现牙齿和牙周问题,更能发现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如黏膜白斑、纤维化等。

     

     

    看到检查呈“阳性”就害怕

     

    “肝功能异常”“高血脂”“甲状腺/乳腺/肺结节”……一本厚厚的体检报告可能会罗列几条甚至十几条“阳性发现”,很多人常被吓得寝食难安。

     

    个别结果偶尔一两次不在正常范围内,不见得就是疾病,最好咨询专科医生,必要时定期复查阳性指标。

     

    另外,建议留好近几年的报告,动态观察指标变化。特别是查出包块者,每年要观察其生长速度。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