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起病迅速或难治性支原体肺炎可以打地塞米松。支原体肺炎是感染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可有疲乏、无力、咳嗽、发热、头痛、咽喉痛等症状。地塞米松是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普通支原体肺炎一般使用阿奇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治疗。如果是起病迅速或难治性的支原体肺炎,为了有效控制病情,可打地塞米松。打地塞米松后可出现感染、恶心、呕吐、失眠、不安、体重增加、下肢浮肿等不良反应,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过敏、亚硝酸盐过敏、严重精神病史患者等人群禁用。支原体肺炎可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明确病因由医生指导治疗用药方案,不可盲目打地塞米松。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多地医院出现了较多的支原体肺炎感染情况,大多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
究竟什么是支原体肺炎?感染后应该注意什么?我们该如何有效应对呢?
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可引起人体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体积比细菌小、比病毒大,具备细菌的很多特征。
支原体肺炎通常会引起轻度到中度的呼吸道疾病,特点是逐渐出现咳嗽、发热和全身不适。
虽然初期症状类似于普通感冒或流感,如咳嗽、发热和头痛,但支原体肺炎感染往往表现为持续性干咳,且不易通过常规感冒药物缓解。
而流感病毒感染往往起病较快,高烧和身体疼痛感更为严重。
支原体肺炎主要经飞沫传染,一般潜伏期2~3周,大多数症状较轻,所以支原体肺炎又被称为「行走的肺炎」。
近期的报道中,经常会提到儿童患病数量增多,尤其是学龄前和学龄儿童。
这主要是因为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免疫系统和抵抗力都比较低下,更易被感染。
而且,在学校和幼儿园等集体环境中,密切接触和交叉感染的机会大大增加,致使儿童成为了支原体肺炎感染的高发人群。
除了集体环境之外,秋冬季节气候变化和空气的干燥也有助于病原体的存活和传播,家庭密闭空间或者不良的通风条件,也会增加支原体肺炎对人体的侵害几率。
因此,各位家长也要帮助孩子做好支原体肺炎的认知,减少孩子受到病毒侵害的可能。
及时就诊
一旦出现持续干咳、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通过临床症状和必要的检查,如血液检测、胸部X光,医生可以帮助确诊并区分支原体肺炎感染与其它呼吸道疾病。
当您有需要时,可以点击下图,科学防治呼吸道混合感染,京东医生为您在线指导,时刻守护您的健康,共同远离支原体肺炎的威胁。
谨慎用药
患支原体肺炎后,不应随意使用消炎药或抗生素。
由于支原体肺炎没有细胞壁,对某些常规抗生素不敏感,所以治疗支原体肺炎时,通常需要特定的抗生素,如大环内酯类药物,但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也可以参考「支原体肺炎防治指南」,帮助大家更好地选择药物。
注意休息
支原体肺炎感染之后,可能会给肺部的组织带来一定损伤,容易出现胸闷气短、呼吸急促等症状。
药物治疗后要多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否则可能会导致病情持续发展。
如前文图中所述,预防支原体肺炎,最重要的是保持个人卫生,并尽量避免与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密切接触。
日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减少感染几率:
勤洗手:尤其是在触摸公共物品或进食之前一定要洗手。
做好防护:近期出行要备好口罩,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臂弯遮住口鼻,避免手部直接接触口鼻。
保持空气流通:冬天天气寒冷干燥,要注意增加室内湿度和保持空气流通。
增强抵抗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均衡饮食、充足的休息和适量运动,能有效增强抵抗力,维护身体的良好状态。
近期,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例增多,引发人们的密切关注。什么是支原体肺炎?有什么症状?如何治疗有效?日常又要怎么预防?
关于支原体肺炎的问题,京东健康特邀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内科 副主任医师 胡洋大夫专门为您解答↓
支原体肺炎的症状
支原体是一种比较特殊病原体,在临床上称为非典型病原体,它一般感染上呼吸道,导致咳嗽发热。
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有可能感染支原体导致肺炎,称为支原体肺炎,相对于其它细菌和病毒,支原体对肺的损伤不是特别大,经过有效治疗后,大部分不会留下后遗症。
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症状并没有特异性,开始的症状多为类似于流感的症状,包括发热、乏力、肌肉酸痛等。
免疫力正常的患者可以在2-3天左右可自行缓解,发热时体温通常为中等度发热,较少出现高热;有些免疫功能低下的儿童发热可持续较长时间。
持续的发热是支原体肺炎的可能症状之一,另外还有持续的咳嗽症状,大部分是干咳少痰,少部分伴有其它细菌感染时可能出现咳浓痰症状,少部分症状较重的患者可出现胸闷胸痛,气喘等。
这些症状并不能把支原体肺炎和其它肺部疾病甚至上呼吸道感染区分开。
确诊支原体肺炎的方法
想要确诊支原体肺炎需要做一些检查,比如血液支原体抗体检测、胸部CT或者胸片等。
这两种是大部分医院可以实现的检查方式,其它的要求较高的检查比如从患者分泌物中或者痰液中分离出支原体、检测分泌物或者气管镜灌洗液当中支原体的核酸等。
像支原体培养这样要求更高的检测手段大部分只存在于实验室或者少部分治疗感染非常强的大型综合性教学医院中。
一些免疫力及其低下的人,可能反复感染支原体肺炎,或者一次支原体肺炎后再继发其它病原体感染。
这有可能破坏肺组织和支气管,治愈后留下一些后遗症,比如支气管扩张、肺部条索影,有些还可能留下肺部结节。
其中支气管扩张可能导致肺部反复感染,肺部条索影和结节则大部分没有明显症状,但需要长期随访观察。
所以支原体感染导致肺炎时,需要及时就诊并予以相应药物治疗,预防其它病原体感染,这样大部分可以根治病情,很少留下后遗症。
很多家长很头疼,孩子得了支原体肺炎该吃哪些药物,有的给孩子吃阿莫西林,有的给孩子吃头孢,最近又有说吃鲜竹沥,到底怎么治疗好?
先看支原体的结构,它是一种类似于细菌的病原体,但不等同于细菌,它没有普通细菌所具备的细胞壁。
所以一些针对细胞壁的抗生素是无效的,比如青霉素类的以及头孢类的抗生素,这两样同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主要作用是破坏细胞壁导致细胞内成分流出而死亡,显然他们对支原体无效。
对支原体有效的抗生素其实有不少,比如阿奇霉素、红霉素为代表的大环内酯类,以及左氧氟沙星以及莫西沙星为代表的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前者可用于儿童,后者因为会影响骨骼发育,仅用于未成年人。其它可选择还有四环素类药物,但有一些四环素药物可能导致四环素牙,所以要注意选择。
最近有人说吃鲜竹沥可以治疗支原体肺炎,鲜竹沥是一种中药,主要作用在于止咳化痰,它可以用于各种肺部疾病导致的痰液黏稠难以咳出的症状,但并非支原体针对性药物,无杀灭支原体疗效。
在这里提醒大家,在没有确诊支原体之前切勿自己盲目服药,最好到医院检查后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今年支原体肺炎无论是发病率还是严重程度都远超往年,大部分三甲医院儿科门诊都排起了长队,主要原因有这些:
感染的原因
● 初次感染
免疫不是重要原因,以往支原体肺炎的流行也有大小年,上一波是2019年,经过三年时间,大部分孩子对支原体的免疫能力都不高。
尤其是这三年出生的儿童,有些甚至没有感染过支原体,目前是放开后的第一个秋冬季,支原体大面积感染存在一定的客观条件。
● 人口流动
人口流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中秋国庆节,很多人外出旅行,大大加强了各地域之间病原体的交流。
这使得支原体成为今年继甲流之后又一个流行的病原体,之前没有接触过该病原体的地区人群,出现了迅速传播的现象。
● 免疫功能偏低
今年很多人免疫功能普遍偏低,这个问题体现在放开后各种病原体轮番小流行这一实际现象上,而不同的病原体感染反过来降低了人群的免疫功能,为支原体肺炎的流行提供了温床。
如何预防?
预防孩子感染支原体肺炎,首先要注意提高免疫力,要做到劳逸结合、营养充足、避免着凉、勤戴口罩。
如果班级里有人感染,要及时隔离,避免接触;在家里要搞好个人卫生、勤洗手,房间要多打扫通风。
家庭成员有咳嗽时要注意避开孩子,这样可以减少孩子感染的风险。
近日「支原体肺炎」频上热搜,全国多地出现多例感染,儿童和大人都有中招。
我们常听说细菌和病毒感染,那这个支原体是什么?支原体肺炎又该如何防治呢?
京东健康药师团队特别整理了以下科普供大家参考。
最近孩子发热咳嗽的比较多,特别是5岁以上大孩子,有可能是支原体肺炎。很多家长对于这个疾病比较陌生,那我就带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儿童支原体肺炎,刚好国家卫生健康委最近也发布了《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疗指南 (2023 年版)》,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
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儿科 主任医师 教授 宋红梅
支原体肺炎是指由于肺炎支原体感染而引起的肺部炎症,是我国5岁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社区获得性肺炎通俗理解就是在家里得的肺炎,是相对于医院内获得性感染而言的)。
那什么是肺炎支原体呢?
可以这样理解,支原体从大小和性能都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种微生物,也是可以独立存活(病毒不能离开宿主细胞独立存活)的最小微生物之一。
目前已经命名的支原体有120多种,但是造成人类疾病的只有4种,即肺炎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和解脲支原体;肺炎支原体对呼吸道黏膜上皮具有特有的亲和力。
有报告称支原体肺炎常发生于夏季和初秋(也就是现在的季节),我国北方地区也有冬春多发的情况,当然全年内均可以发病。
支原体肺炎多见于5岁及以上儿童(当然5岁以下也可以发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咳嗽,发热多为中低度,如高热持续不退表示可能病情较重;咳嗽也常常比较剧烈,有的病儿类似于百日咳,也可出现喘息,或咽痛、头痛、乏力等不适。病程早期肺部体征可不明显,就是说早期肺部听诊可能正常,随病情进展可出现呼吸音降低、干啰音、湿啰音等。
少数的病儿可以发展为重症或危重症,除了可以有胸腔积液、严重的支气管梗阻、支气管哮喘,还可以合并严重的肺外表现,例如:神经系统出现脑膜炎、脑炎(可引起抽风、昏迷等);心血管系统可导致心肌炎、心包炎、休克、血栓形成或高血压危象等;以及急性肾损伤、肝功能衰竭、急性胰腺炎、横纹肌溶解等;当然还可以合并其它病原体的感染(也就是混合感染)。
重症支原体肺炎是指符合下列表现中的任何一项:
(1) 持续高热(39℃以上)≥5天或发热≥7天,体温高峰无下降趋势;
(2) 出现喘息、气促、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之一;
(3) 出现肺外并发症,但还没有达到危重症标准(见下述);
(4) 静息状态下,不吸氧状态下手指脉氧饱和度≤93%;
(5) 影像学表现比较重(医生判断);
(6) 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影像学显示病变范 围在24~48h进展超过50%;
(7) 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D-二聚体之一明显升高者。
危重症支原体肺炎是指存在呼吸衰竭和(或)危及生命的严重肺外并发症,需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等。
早期识别出重症对治疗和预后非常重要,如果临床出现以下情况提示有发展为重症和危重症的风险:
(1) 治疗后72h持续高热不退;
(2) 存在感染中毒症状;
(3) 病情和影像学进展迅速,浸润多个肺叶;
(4) 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D-二聚体、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出现的时间越早,病情越重;
(5) 治疗后低氧血症和呼吸困难难以缓解甚至进展;
(6) 存在基础疾病,包括哮喘和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等;
(7) 抗支原体治疗药物(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延迟;
关于治疗,轻症病儿经抗肺炎支原体药物治疗病程多在 7~10天左右,一般不需要住院,预后良好,不遗留后遗症,当然充分休息,保证能量摄入以及水和电解质平衡也非常重要;重症患儿一般应住院在医护人员的观察下,采取综合治疗,包括抗感染、糖皮质激素(静脉或者雾化吸入)、抗凝治疗、必要时支气管镜、呼吸机支持等。
抗肺炎支原体治疗主要是应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包括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和乙酰吉他霉素(药物剂量需遵循医生的指导)。对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无反应(指经过正规治疗72小时仍持续发热,临床征象及肺部影像学无改善或呈进一步加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经过充分评估利弊并征得家长的知情同意后,选用新型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包括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8岁以下为超说明书用药),或者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如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妥舒沙星等,18岁以下为超说明书用药)。
对症治疗包括退热和止咳等,应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退热药和止咳药,咳喘严重者可应用雾化吸入、辅助排痰等;对于病情严重需要应用糖皮质激素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及时应用,听“激素色变”的家长应充分认识糖皮质激素在严重肺炎支原体感染或肺外症状明显病儿中的重要性。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传播是近距离接触具有感染性的呼吸道飞沫,潜伏期为3周左右。有报道家庭内的累积发病率接近90%,就是说一旦家庭中有人感染,可以累积感染90%的家庭成员。所以在流行期间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场所,必要时戴好口罩是很重要的预防措施(相信新冠流行以来所有家长对呼吸道疾病的预防都非常清楚了,所有的措施也适用于肺炎支原体感染);家中有病人后也要注意互相之间的隔离。
专家简介
宋红梅,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儿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儿科委员会常委、免疫学组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儿童健康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儿内科医师委员会常委;
中国药学会儿童药物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药师协会罕见病用药委员会主委;
北京医学会儿科学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风湿免疫学组组长;
《中华儿科杂志》副总编、《中国循证儿科杂志》执行副总编、《World Journal of Pediatrics》等多个专业杂志的编委。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专家,研究方向为儿童风湿免疫性疾病,特别是自身炎症性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近200篇,牵头制定了多个儿童风湿病的诊治建议和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