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脑积水术后多久能恢复?

脑积水术后多久能恢复?
发表人:医联媒体

脑积水术后的恢复时间,一般跟疾病的性质等因素有关,大概需要2周到2个月不等。

1.慢性脑积水:如果属于慢性脑积水,通过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治疗以后,一般在后期颅内压恢复速度比较快,大概2~3周就可以恢复正常。

2.急性脑积水:如果属于急性脑积水,一般需要进行脑室外穿刺引流手术或者第三脑室底造瘘手术治疗,恢复时间一般需要1~2个月不等。

此外,除了跟诱发脑积水的性质以外,患者是否积极配合专科医生进行治疗以及是否护理得当也会直接影响术后的恢复速度,建议积极配合专科医生做好各种护理工作。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脑积水疾病介绍:
脑积水就是颅腔中脑脊液过多,导致该病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包括先天发育不良、感染、外伤等。当脑脊液在颅腔中积聚过多时,通常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共济失调等,儿童多表现为头围增大、哭闹不止、眼睛“落日征”等。该疾病目前有较为成熟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通常可取得明显效果,但预后情况需要根据病情具体分析。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出现老年人大脑有积水的现象可能是脑梗死,也有可能是颅脑外伤或颅内感染等因素导致。

    1.脑梗死: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逐渐会出现脑萎缩,脑室随之扩张,从而导致脑积水的发生。

    2.颅脑外伤:若老年人不慎摔伤、撞击脑部而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从而可能会出现大脑有积水的现象。

    3.颅内感染:由于老年人免疫力低下或各种病原体微生物侵犯大脑引起的慢性炎症或非炎症性疾病,若出现颅内感染的状况时,也可造成脑脊液的分泌增多,继而出现大脑有积水的现象。

    除此之外,脑出血、脑肿瘤等也有可能导致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查明病因,以生命安全为主。

  • 确诊为胎儿脑积水,应积极就医。

    治疗方法要医生根据胎儿侧脑室宽度和胎儿脑积水情况进行确定。如果发现胎儿侧脑室宽度超过1cm甚至1.5cm,一般不用进行治疗,定期复查就可以,有可能会自行消失。如果侧脑室宽度持续增长并超过1cm,应及时进行更详细的神经系统和其他器官的检查,查看是否存在异常。如果侧脑室宽度超过2cm,医生一般会建议终止妊娠,因为这可能会导致大脑发育不良,智力发育迟缓等问题。

    如果胎儿期脑积水没有超过1cm,可以暂时不需要进行治疗,孕妇应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和胎儿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胎儿脑积水的变化。

    如果脑积水持续增长,并且超过1cm,需要及时进行检查和治疗。胎儿脑积水需要密切关注,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但是,具体情况需要医生的专业分析和判断。

  •  

    什么是老年痴呆?

     

    “他(她)忘记了很多,却从来没有忘记去爱你。”

     

    伴随着衰老,我们的记忆力也会逐渐减退,记不太清曾经发生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渐渐地,老年痴呆会让老人们生活不能自理,像一个无理取闹的孩子。小时候,爸妈照顾孩子,长大了,我们开始照顾爸妈。但在此之前,是不是需要带着记忆开始下降的父母去医院进行一次详细的诊断呢?

     

     

    也许正是这小小的举动,就会挽救老人的幸福。在大众的认知中,老年痴呆往往指的是阿尔兹海默症,是一种无法治愈、无法逆转的疾病。

     

    关于阿尔兹海默症,目前科学界和临床上对其发病原理和治疗的确在探索阶段。但实际上,阿尔兹海默症只是痴呆的一种类型。

     

    阿尔茨海默症

     

    并不是所有老年人出现的痴呆现象,都无法挽救!

     

     

    “爸,昨天给你买的新衣服还合身嘛?”亲切的问候在刘忠勇(化名)耳边响起。这位已经白发苍苍的老人颤颤巍巍地抬起了头:“啊,什么新衣服?”

     

    刘忠勇有些迷茫,他用昏花的双眼看着眼前的儿子,心中什么也想不起来。“儿子给我买了新衣服嘛,我怎么不记得了?我去找找……”他想站起来去找新衣服,却双腿颤抖。“爸,没事儿,你别动。”

     

    刘国富(化名)有些心酸地看着老父亲,安抚着他:“新衣服不就在您身上穿着的嘛?”刘忠勇看了看自己身上的衣服,呆滞了一会儿,才拍拍腿,笑呵呵地道:“是啊,是啊……”

     

    牵着父亲的手

     

    他呢喃着……坐在轮椅上,不知道在想着什么。刘国富背过身,这个被老父亲一点点养大,已经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忍不住偷偷抹了把泪。

     

    平时工作忙,他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但是,父亲怎么就在几个月内渐渐地变成这个样子了?是老了……还是病了?他走出房间,拨通了姐姐的电话:“姐,我们一定要带着爸去医院看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常在各个榜单上被列为华南第一,在全国享有盛名。

     

    受访医生:杨超

     

    在广州工作生活,国富没有过多犹豫,便和姐姐带着老父亲来到了中山一院,在推荐下找到了神经外科的杨超主任——杨超主任曾经参与过中国第一例“连头婴”分离手术,也曾主刀过高达93岁高龄老人的开颅手术,擅长各种神经疾病的诊治。

     

    国富和姐姐推着轮椅来到诊室,老父亲坐在轮椅上,有时候显得有些呆滞,有时候又不知所措。

     

    行医经验丰富的杨超主任,遇到刘忠勇时,详细询问其病史,但没有轻易下结论。为了验证他心中的猜想,杨超主任对刘忠勇道:“您抬一下左腿,放下,再抬抬右腿”,老人在轮椅上完成了动作。

     

    “老人家,你能够起来活动一下吗?”“好,好的,大夫。”刘忠勇虽然能抬起腿,但却无法自己站起来。

     

    两个孩子合力把爸爸搀扶起来,但是半天刘忠勇都迈不开腿,一步都走不出去。

     

    在医生看来,他的双下肢无力非常严重!不过,站立时的力量比平躺时的力量差很多,非常有特点。

     

     

    “老人家,你出现这种情况,大概有多久了?还能记得吗?”杨超主任让刘忠勇坐下来后,问道。刘忠勇挠了挠头说:“记不太清了。”国富估算着:“大概有几个月了吧。”

     

    “病人有没有憋不住小便?”“三个月前我爸上厕所开始出现问题,赶不及到厕所就尿裤子里了,现在要穿成人尿布。”

     

    眼神呆滞的患者

     

    杨超主任脑海中已经有了一个答案,他说:“我建议——可以住院再观察一下。”杨超主任虽然不能百分之百地确定,但是已经有了大致的答案。

     

    “如果我没有估计错的话,你父亲的症状或许可以通过外科手术治好。”杨超主任的话,令国富又惊又喜!“不过,不是说,痴呆不能恢复吗?”

     

     

    杨超主任为什么会这样说?他知道正常的阿尔兹海默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年痴呆,往往病情进展得比较缓慢,通常来说,该病所导致的记忆力下降,整个过程会持续好几年。

     

    换句话来说,阿尔兹海默症只会在记忆力下降较长时间后才出现运动障碍,这也是它晚期的表现之一。

     

    但是与阿尔兹海默症不同的是,刘忠勇在记忆力下降的早期,便出现了严重的运动障碍。

     

    这让杨超主任高度怀疑,刘忠勇是由于脑积水引起的痴呆!除了阿尔兹海默症之外,痴呆其实还包括额颞叶痴呆、路易体痴呆、脑积水以及由于脑血管因素引起的痴呆等类型。其中,脑积水引起的痴呆,所占的比例大概是5%。

     

    因为所占比例并不高,记忆力下降的症状又常常和阿尔兹海默症混淆,所以常常被人忽略。但脑积水引起的痴呆,通过及时的手术干预,是可以治愈的! 

     

     医生安抚患者

     

    果然,经过头部CT和腰椎穿刺等检查,刘忠勇很快便被确诊了患有正常压力脑积水!老年人的正常压力脑积水会引起记忆力下降等认知障碍,也会导致行走和平衡障碍。

     

    但正常压力脑积水不会引起颅内压增高,也就不会导致患者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典型症状,因此常常难以被人发现,反而经常被误认为是阿尔兹海默症,导致治疗延误。

     

    与国富沟通之后,杨超主任决定对刘忠勇进行手术。

     

     

    “爸,小心点!”国富小心翼翼地跟在刘忠勇身边。白发苍苍的老人,此刻正在开心的扶着墙进行走路训练,不再需要儿子和女儿的搀扶。这是手术后几天的场景。

     

    自从明确诊断以后,杨超主任对刘忠勇实行了“脑室—腹腔分流术”,将脑脊液改道引至腹腔,手术进行的很迅速也很顺利。实际上,手术治疗并不困难。关键,在于诊断。

     

     患者恢复健康状态

     

    过了两三个月,刘忠勇在康复中心,已经能十分自由地进行康复训练,行走基本没有障碍,记忆力也恢复了很多,很快就能恢复成一个健康老人状态。

     

    既能再次记住儿子、女儿、孙子、孙女的脸庞,又能自己行走、自理生活,对于老年人而言,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对此,杨超主任感到非常欣慰。

     

     

    大部分家庭常常会产生一种误区——老人记忆力下降、走路很慢、小便失禁等现象都是因为正常衰老导致,没有及时地去医院检查。但其实,在这些老年痴呆病人中,有一部分病人的发病可能因脑积水引起。

     

    当发现了家里老人出现了记忆力下降和运动障碍等表现时,千万不要忽略!

     

    好比小时候,只要我们有一点小病,爸妈就会紧张地守在我们身边,想尽办法带着我们去看病。现在我们长大了,父母病了,也请多花点心思关注他们......

     

     关注患病父母

     

    照顾痴呆老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能够有意识且及早带着老人来进行检查,就有可能大大节省日后的医疗费用,也能提高整个社会的医疗资源利用率。

     

    如果每个家庭都能及时地关注老人的健康状态,关注到老人近期的异常行为,及时来医院检查、确诊、手术,或许很多老人的晚年幸福就能够被拯救!

  • 阿尔茨海默症也称为老年痴呆,是一种发生于老年人,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表现为逐渐加重的记忆力障碍、执行能力障碍、性格改变、精神行为异常、失语、抽象思维和计算能力损害。由于这些症状的存在,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在生活中会面临许多困境。

     

    1.记忆减退。

     

    患者常常将日常生活中的人或者事物遗忘,比如刚刚把钥匙放在抽屉中,转过身之后,就忘记钥匙放在哪里了。患者有时候刚刚说了某件事,突然问,“哎,我刚刚说了什么?”。见到自己的亲人朋友,患者可能不认识对方,也记不得对方的名字。

     

    患者独自出门后,可能找不到回家的路线,也记不得电话号码。严重的患者记不清自己是谁,叫什么名字,经常性地会问:“我是谁,我叫什么名字,你是谁,你叫什么名字?”而且很容易把名字弄混。

     

    患者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减退,以往已经熟练掌握的知识或者技巧渐渐地遗忘。

     

     

    2.执行能力障碍。

     

    患者面对生疏或者是复杂的事情,容易出现疲乏、焦虑、厌倦等消极情绪,往往不愿意接受新的事物。

     

    3.性格改变。

     

    患者由于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和经常性地遗忘事物,变得烦躁易怒、多疑、不爱干净。有时候会无端地指责自己的配偶或者儿女,严重的患者甚至会怀疑自己的老伴有外遇。患者感觉自己不能与家人交流,不能够被家人接受,容易负气出走。

     

    4.精神行为异常。

     

    性格内向的患者突然变得兴奋异常,言语增多,且语言重复。原本性格外向的患者变得沉默寡言,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情感淡漠,哭笑无常。

     

    5.言语障碍。

     

    语言重复,毫无逻辑,吞吞吐吐,甚至失去说话的能力。

     

     

    6.思维异常。

     

    患者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减弱。

     

    7.生活不能自理。

     

    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大小便失禁,吞咽困难,四肢强直或者屈曲瘫痪,需要他人24小时照顾。有些老年人由于大小便失禁或失去生活的能力,内心变得羞愧自责,变得沉默寡言。

     

    阿尔茨海默病在治疗上面临重大难题,目前尚未存在能够彻底治愈的有效方法,只能通过药物治疗改善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轻护理人员的负担。

     

    阿尔茨海默病不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会给家人带来巨大的压力,所以要尽早预防阿尔茨海默症。研究表明,充分的睡眠,合理的饮食,良好的心境,健康的身体,充分的脑力活动都有助于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 小圆细胞肿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其具体预后和生存期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没有一个具体的数值。如癌症类型和分期、治疗方法和效果、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等。

    1.癌症类型和分期:不同类型的癌症有不同的生存率。早期诊断和治疗通常与较好的预后相关。癌症分期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早期分期(如I或II期)相对于晚期分期(如III或IV期)通常有更好的生存机会。

    2.治疗方法和效果: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疗、靶向治疗等。不同类型的肿瘤会有不同的推荐治疗方法。积极的多模式治疗往往能提高生存机会。治疗的效果也是影响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3.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包括年龄、性别、身体状况以及存在的其他疾病或病理情况等,都可能影响生存率。

    此外,治疗后的一个生活方式和保养方法,都可影响到患者的一个生存率。一旦出现小圆细胞肿瘤,需尽快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

  • 过敏性咳嗽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无痰的,表现为干咳。过敏性咳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接触了过敏性物质,诱发了过敏反应从而对支气管、气道引起相应的损伤,刺激位于支气管内的咳嗽感受器产生咳嗽动作。由于并不是感染性因素所导致,不会出现感染性炎症的特征,也就不会出现明显的炎性渗出,所以绝大多数表现为干咳,以阵发性干咳最为常见。

    但是在临床上也有极少部分合并有感染,特别是合并细菌感染时往往就容易出现咳痰症状。不同体质的过敏性咳嗽患者症状会不一样,具体需要通过医生的检查来判断并给予相应治疗。

  • 一天要上三次厕所,48岁的何女士担心自己罹患了大肠癌,所以来到医院想检查一下。


    医生告诉何女士,从你描述的情况来看,虽然一天有三次大便,但是排便习惯很规律,而且大便的性状和颜色也没有什么异常,所以罹患大肠癌的可能并不大。


    不过为了万无一失,何女士还是接受了肠镜检查,通过检查,最终排除了大肠癌。


    事实上,像何女士这样的患者不是很多,有些人,一天好几次大便,他们特别担心,担心自己是不是罹患了大肠癌,有些人,好几天才解一次大便,他们也担心自己是不是罹患了大肠癌,今天,我们就重点来说说,一天三次大便和三天一次大便,究竟哪个有异常。

     

     

    第一,一天三次大便,是腹泻吗?


    很多人觉得大便次数太多不好,因为是腹泻的信号,事实上,仅凭次数来判断是不是腹泻,其实并不正确,很多人虽然大便次数多,但是大便的颜色,外观都完全正常,腹泻,通常有大便性状的改变,大便呈稀水样或蛋花汤样,没有形状。
    单纯从大便的频率,并不能判断是不是大肠癌,还要看大便的性状,以及排便是否规律。


    第二,三天一次大便,是便秘吗?


    很多人想每一天都有大便,因为觉得大便里有很多毒素,及时排出才能更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可也有一些人,三天才解一次大便,他们担心,这么久才解一次大便,毒素会伤害肠道。

     


    事实上,是不是便秘,不能只看大便的次数,还需要看大便排出是否困难,大便是否干结,大便的颜色和性状是否正常。如果这些都很正常,那么问题也不是很大。


    每个人的排便习惯不同,有的人一天一次,有的人一天两次,有的人两天或三天才一次,但只要大便性状,颜色,排便习惯正常,那么,就无需担心。

     

    大肠癌多发生在中年以上的男性,以40~70岁最为多见,但20世纪末发现30岁以下者亦不少见。男女两性发病比例约为2:1。本病和其他恶性肿瘤一样,发病原因仍不清楚,可以发生在结肠或直肠的任何部位,但以直肠、乙状结肠最为多见,其余依次见于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癌瘤大多数为腺癌,少数为鳞状上皮癌及粘液癌。本病可以通过淋巴、血液循环及直接蔓延等途径,播散到其他组织和脏器。

  • 这段时间,身边“咳咳咳”的人越来越多,尤其婴幼儿容易中招。很多人都以为是感冒,其实很可能是“百日咳”。

    近日,国家疾控局发布的通告显示(图1),一种古老的传染性疾病——“百日咳”卷土重来,今年1-2月,全国报告百日咳32380例,是2023年同期(1421例)的近23倍,已致13例死亡[1]

    通告一发布,很多人担心起来:百日咳是什么病?怎么判断孩子的咳嗽是不是百日咳?怎么做才能保护自己和家人不受百日咳伤害呢?

    针对大家的问题,京东健康特别整理了一篇百日咳家庭防护和就医攻略。

     

    图1:国家疾控局发布的2024年1-2月百日咳发病数和死亡数

     

    Part 1:什么是百日咳?和感冒有什么区别?

    很多年轻家长对百日咳比较陌生,其实在百日咳疫苗问世之前,这种古老的传染病曾是导致6月龄以下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百日咳,它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从名字不难看出,这种疾病的咳嗽时间特别长,一般来说可持续2~3个月,很不好治。

    百日咳主要通过空气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特别是6月龄以下未及时接种疫苗的婴儿威胁最大。

    百日咳初期与感冒症状相似,容易混淆。两者的区别主要在后期。

    一般来说,感冒症状通常在一周内逐渐好转,而患了百日咳的婴幼儿一般经过7~10天左右,才会出现明显的阵发性、痉挛性剧咳。

    剧烈的痉挛性咳嗽常引起反射性呕吐,还可导致面部充血、毛细血管破裂,出现球结膜出血、面部皮肤出现出血点等表现。

    最后孩子可能咳出大量黏液,并由于大力吸气而出现犹如鸡鸣样吼声,昼轻夜重[2]。因此,在古代中医称其为“鸡咳”或“鹭鸶咳”。

    也有一部分百日咳患者痉咳期症状相对较轻,仅表现为持续2-4周的慢性咳嗽,特别是青少年或成人百日咳患者,常常没有典型痉咳,表现为阵发性咳嗽和暂时性缓解交替,持续 2 周以上。

    如果有以上症状,千万别掉以轻心,一定要去看医生。

    Part 2:百日咳为什么突然间增多?

    百日咳很早就被纳入了国家免疫规划,我国为3月龄婴幼儿免费接种百白破疫苗,自计划免疫实施后,百日咳的发生率已经大为减少。

    但近年来,不止我国,全球范围来看,很多疫苗覆盖率高的国家出现了“百日咳再现”。

    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因疫情导致了很多地区儿童没能按时、及时接种疫苗。

    根据我国百日咳发病数据来看,百日咳的发病患者群主要是以未接种或者未全程接种百日咳疫苗的婴幼儿为主。

    二是百日咳病毒近年来在不断变异。

    根据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百日咳鲍特菌MLVA型别变迁研究结果显示,2016—2022年,百日咳型别在不断变化:百日咳型由2016年的MT32型、27型到2022年主要转变为MT28型。MT28型在上海首次报道。

    MT28型毒力较强,引起小范围的扩散流行。MT28型红霉素耐药率超过80%,和原始的百日咳疫苗组发生免疫逃逸。

    监测结果提示:百日咳疫苗保护性抗体降低,现有百日咳疫苗对目前流行的百日咳菌株不耐受[3]

    人类和疾病的抗争是个漫长的过程,也不用过于担心,虽然患病病例有增多,但仍在可控范围内。

    Part 3:婴幼儿打了疫苗,为什么还会感染百日咳?

    前面提到,百日咳病毒近年来在不断变异,是一个重要原因。

    此外还有个客观事实:百日咳疫苗的免疫保护效果维持时间不够长,保护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

    目前我国使用的疫苗是白喉类毒素、无细胞百日咳苗、破伤风类毒素(DTaP)三联疫苗。

    接种时间为3月龄、4月龄、5月龄、18月龄时各接种1剂次。通常疫苗接种3~5 年后保护性抗体水平下降,12年后抗体几乎消失。

    由于婴幼儿预防接种时间间隔较长,没有全程接种疫苗的儿童,百日咳的发病率明显上升。

    完成首剂次百日咳疫苗的接种后,保护有效性只能达到45%,如果完成3剂次的基础免疫,保护有效性能提高到98%左右。

    建议所有适龄婴幼儿都应在免疫程序里尽早完成疫苗全程接种,以远离百日咳感染风险。如果有流行时易感人群仍需加强接种[2]

    需要警惕的是,百日咳不只是一种儿童疾病。

    在许多国家观察到的流行病学数据表明,由于青少年和成人的疫苗获得性免疫力已经减弱,导致大量未受保护的人群可能感染百日咳。

    百日咳的典型临床特征包括阵发性咳嗽和百日咳。但在成年人中,症状多少不太典型,难以识别,这大大增加了成年人传染给家庭成员的风险。

    Part 4:怎么防范百日咳?

    对于婴幼儿,最好的防护办法是及时全程接种百日咳疫苗。

    目前我国没有针对成年人的百日咳疫苗,也尚未推荐在成年人群进行加强免疫。

    为了保护自己,也避免家人感染,不管婴幼儿、青少年,还是成年人,都可以通过以下手段来防范百日咳。

    1.及早识别并就医

    婴幼儿、青少年、成年人感染百日咳后的症状不一,符合以下任一项条件者,应高度怀疑是百日咳,就请尽快到医院就诊,做百日咳鲍特菌等检查,以排查百日咳[2],然后根据医嘱服药:

    (1)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病程≥2 周;

    (2)婴儿有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窒息、发绀和心动过缓症状,或有间歇的阵发性咳嗽,有百日咳流行病学暴露史或者确诊病例接触史;

    (3)大龄儿童、青少年、成人持续 2 周以上咳嗽,不伴发热,无其他原因可解释,有百日咳流行病学暴露史或者确诊病例接触史。

    2.做好隔离

    百日咳经呼吸道飞沫传播,许多咳嗽的青少年及成年人,可能使隐性带菌者及不典型症状的患者,也有传染性。

    因此,需要对百日咳病人进行隔离,以保护婴幼儿等易感人群。

    3.日常防护

    稍微令人安心的是,百日咳杆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弱,无需消毒处理。

    日常防护需要注意的是:保持室内通风,让衣物在阳光下暴晒,对痰液及口鼻分泌物进行消毒处理,勤洗手,戴口罩。

    希望所有人远离百日咳,健健康康的享受春光~

     

    参考文献
    [1]2024年2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https://www.ndcpa.gov.cn/jbkzzx/yqxxxw/common/content/content_1769981713455947776.html
    [2]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百日咳诊疗方案(2023 年版).http://www.nhc.gov.cn/ylyjs/pqt/202312/75cfff021a484d0c9c200f85f2bf746b.shtml
    [3]王传清丨儿童新发再发传染病医院感染防控.https://mp.weixin.qq.com/s/ppAMnAvQkXyHHChu0ycjIg
  • 胆结石是临床中比价常见的一类疾病,尤其在中老年人中,胆结石是由于胆汁中胆固醇、胆红素含量增加,导致聚集形成结石,存在与胆囊中,称为胆结石。胆结石形成的原因有很多,胆结石的患者并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是由于多个因素长期的作用下,是一个慢性的过程。

     

     

    很多胆结石的患者平常可以没有任何症状,由于结石数量少,体积小,只有在体检的时候可能被发现。临床中常见的比较典型的症状为右上腹或者肋骨下的疼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消化系统的症状,并且在进食油腻的食物后会减重。因为脂肪的消化是在胆汁的作用下进行,结石的存在会导致胆汁的分泌受阻,所以进食油腻的食物后会出现症状。

      
    胆结石形成的原因中有一些不可改变的因素,例如遗传因素,家庭成员中有该患者,会使胆结石的患病率明显增加。年龄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年龄越大,胆结石的患病率越高,临床中胆结石的患者多为中老年人。由于老年人控制胆囊收缩的肌肉功能下降,或者激素的分泌失调,导致胆汁排泄不畅,从而使患病率增加。也有部分患者为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是由于先天的溶血性疾病或者黄疸导致胆结石的形成。

     

    据调查,胆结石的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2倍。女性患病率增加的原因与雌激素影响胆汁分泌有关系,女性体内雌激素明显高于男性。因此,患病率增加,另外在可控的影响因素中,饮食习惯占有重要地位,爱吃油腻食物。

     

    高热量食物的人容易的胆结石,由于血液中胆固醇是形成胆结石的主要成分,所以进食过多的胆固醇吸收入血后,增加了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胆固醇主要存在于胆汁中,胆汁中胆固醇的浓度增加所以容易沉积形成结石。由于胆汁的分泌是在食物的刺激下发动的,饮食不规律,不吃早餐,长期禁食,胆汁积聚在胆囊中,浓度增加,容易沉积,进而增加患病率。

     

     

    患有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代谢性疾病的人,由于物质代谢的紊乱,三大营养成分比例失调,胆固醇的排泄主要通过胆汁,所以代谢性紊乱的病人胆结石的患病率增加。吸烟、饮酒、熬夜,也是患病率增加的原因。妊娠期间的妇女,由于此时雌激素、黄体酮的增加,影响胆囊的收缩及胆汁的分泌,多次妊娠的妇女患病率明显增加。

     

    以上都是胆结石的患病原因,现在人们对健康的越来越重视,以及疾病一级预防的积极倡导下,很多人坚持每年进行体检,提高了疾病的早期检出率,在及时的治疗下,明显提高了疾病预后。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骨质疏松这个问题,它是不是容易引起骨折?为什么?

     

    其实结果是显而易见的,骨质疏松很明显是容易引起骨折的。

     

    骨质疏松实际上就是我们的骨量减少,骨微结构遭到了破坏,然后发生了骨质疏松,继而容易发生骨折的这种情况。骨质疏松在我们的数据统计中,多见于绝经后的女性,还有60岁之后的男性。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因为在绝经后,女性的雌激素下降,会导致对钙的吸收这方面出现一些问题,还有男性在60岁以后,他的身体的机能随着退变在下降,也会出现骨质疏松的情况。

     

    那好多人就会说:骨质疏松不就是补钙,补钙的话,吃点钙片,喝点补钙的口服液不就完了嘛。

     

    实际上,在女性绝经后,和男性60岁以后,大部分人补钙是吸收不了的,骨质疏松症的治疗,重在于钙的吸收,而不在于你补多少。因为咱们现在这个饮食,实际上是不缺钙的,你想想,过去人都吃不饱的时候,也没见以前的人骨质有多疏松的,而我们现在这些人,往往是营养过剩的,反倒出现了骨质疏松。那这是为什么?

     

     

    首先钙的吸收,它需要有太阳的作用,所以我们说要去经常晒太阳,但是往往我们现在人跟以前又不一样了。像我们平常可以看到很多女性朋友,她出门的时候往往要抹一些防晒的东西;还要带个帽子打个伞,要把这些胳膊,腿都遮住,就害怕晒太阳,害怕把她晒黑。那么这样的话,没有这个光合作用,钙就无法吸收,这是一方面。

     

    再一个方面,还要加强我们的运动,那我们现在人都是坐在办公室上班,平日里也懒的去运动,这种情况骨质就容易疏松,就容易发生退变。

     

     

    所以要预防骨质疏松,重在于去户外活动,去接触大自然,去晒太阳,我们整天说生命在于运动,而现在的情况是,大部分办公室一族就只剩下手指的运动了,在办公室里敲键盘,写报告等等。所以我建议大家还是经常要去跑跑步,健健身,去打篮球,踢足球,游泳之类的。

     

    当然还要适当的吃一些钙含量多的食物就行,我觉得不用刻意非得用钙片,或者用口服液之类的补钙这种形式。像我们平时吃的豆制品、牛奶等等,这些都含有大量的钙这些成分,那我们通过这个食补,其实能更好的、更利于钙的吸收和消化。

     

    关于骨质疏松的问题,我跟大家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 脑积水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会导致脑脊液在脑室内积聚,压迫脑组织,影响其正常功能。在治疗脑积水的过程中,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合理的饮食也是非常重要的辅助手段。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脑积水饮食的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康复。

    一、脑积水患者适宜的食物

    1. 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不饱和脂肪酸是脑细胞构成的主要成分,对脑部发育和功能至关重要。脑积水患者应多吃一些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类、坚果、橄榄油等。

    2. 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C可以增强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并有助于抗氧化。脑积水患者应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草莓、西红柿、菠菜等。

    3.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蛋白质是身体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脑部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脑积水患者应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肉、鱼肉、豆腐、鸡蛋等。

    4. 富含锌的食物: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维持脑部功能和免疫系统健康至关重要。脑积水患者应多吃一些富含锌的食物,如瘦肉、海鲜、坚果、全谷物等。

    二、脑积水患者应避免的食物

    1. 高脂肪食物:高脂肪食物会导致血脂升高,加重脑积水的症状。脑积水患者应避免食用油腻的食物,如油炸食品、奶油、奶酪等。

    2. 刺激性食物:刺激性食物会刺激胃肠道,影响食欲和消化。脑积水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3. 烟酒:烟酒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加重脑积水的症状。脑积水患者应戒除烟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4. 人工添加剂:人工添加剂会加重肾脏负担,影响脑积水的治疗。脑积水患者应避免食用含有人工添加剂的食物,如方便面、速冻食品等。

    总之,脑积水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营养均衡为原则。在饮食方面,患者应根据自己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饮食调整。

  • 脑积水,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早期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尽管脑积水的症状主要为颅内压增高的三主征——头痛、恶心、视乳头水肿,但在轻度或早期阶段,这些症状可能并不明显。

    在临床实践中,轻度脑积水患者可能会出现认知功能下降、大小便失禁、行走不稳等非特异性症状。然而,由于人体具有一定的代偿机制,这些早期症状可能不会立即引起患者的重视。随着脑脊液量的增多,颅内压力逐渐升高,头痛、恶心、视乳头水肿、视力下降等症状逐渐显现。

    脑积水的病因复杂多样,包括创伤性脑积水、相关性占位因素、耳源性因素、感染性因素以及出血后脑积水等。其中,创伤性脑积水由外伤导致,相关性占位因素则可能与颅内肿瘤有关。耳源性因素和感染性因素则分别与脑部静脉回流受阻和颅内感染有关。出血后脑积水则可能与颅内出血性病变有关。

    治疗脑积水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方面,乙酰唑胺和甘露醇是常用的药物。乙酰唑胺可以起到降压、抑制脑脊液分泌的作用,而甘露醇则可以增加体内水分的排出,间接减少脑脊液量,降低颅内压。手术治疗方面,导水管狭窄者可行导水管扩张术或置管术,第四脑室正中孔粘连可行粘连松解、切开成形术,枕大孔区畸形合并脑积水者行枕下减压及上颈椎减压术等。

    对于脑积水患者来说,日常保养同样重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等都有助于病情的恢复。此外,选择一家专业的医院和科室进行治疗也是至关重要的。

  • 我的线上医疗之旅

    那是一个平凡的下午,我像往常一样,打开了我的电脑,准备与***医生进行一次线上问诊。自从孩子脑积水术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智力和身体发育缓慢成了我们最关心的问题。

    在问诊的过程中,***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了我孩子的情况,从身高、体重到日常饮食,每一个细节都问得非常细致。当我提到孩子发育缓慢的问题时,***医生没有立即给出答案,而是告诉我需要进一步检查激素水平和甲状腺激素水平。

    我有些疑惑,但***医生解释说,只有明确了病因,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听到这里,我感到一丝希望,也决定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在等待检查结果的日子里,我时常想起***医生的话语,她总是那么耐心、细致,让我感受到了医者的温暖。终于,检查结果出来了,激素水平和甲状腺激素水平都在正常范围内。这让我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一些。

    虽然病因暂时没有找到,但至少排除了激素和甲状腺的问题。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决定继续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并定期复查。在这个过程中,***医生始终给予我们支持和鼓励,让我们感到非常温暖。

    通过与***医生的线上问诊,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疗的便利性。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无需奔波于医院,就能得到专业的医疗建议。同时,我也为遇到如此耐心、细致的医生而感到庆幸。我相信,在***医生的帮助下,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健康成长。

  • 交通性脑积水,一种由脑脊液循环通道吸收障碍引起的脑积水疾病,常常困扰着患者及其家人。经过手术治疗后,患者是否能够恢复到正常人的状态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交通性脑积水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恢复脑脊液的正常循环,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一般来说,手术后患者的症状会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也会有所提高,与正常人无异。然而,具体情况还需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来判断。

    手术方法通常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将多余的脑脊液引流至腹腔。术后,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体温监测:术后可能存在感染风险,需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2. 意识状态和认知功能:术后患者可能出现意识模糊、记忆力减退等症状,需定期进行评估,并根据情况调整压力水平。

    3. 营养状况:术后患者处于高消耗状态,需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促进康复。

    4. 定期复查:术后需定期复查,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术后患者的心理状态也需要关注。家属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总之,交通性脑积水手术后的恢复情况与患者个体差异和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护理,患者有望恢复到正常人的生活状态。

  • 脑水肿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急症,其引起的症状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神经系统症状:头疼、头晕是最常见的症状,往往伴随喷射性呕吐。此外,患者可能出现嗜睡甚至昏迷,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2. 眼部症状:脑水肿可能导致视力模糊、视野缩小甚至失明。

    3. 其他症状: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癫痫发作等。

    脑水肿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1. 脱水治疗:通过使用甘露醇、甘油果糖等药物降低颅内压。

    2. 手术治疗:针对病因进行手术,如脑室-腹腔分流术、脑脊液分流术等。

    3. 日常保养: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4. 医院科室:脑水肿的治疗需要神经外科、神经内科、眼科等多个科室的协同合作。

    总之,脑水肿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患者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 脑积水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它指的是大脑内部出现异常积液,导致颅内压力增高,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脑积水可以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类型。先天性脑积水通常与出生时的发育异常有关,如小脑畸形、脊柱裂等;后天性脑积水则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染、肿瘤、出血等。

    脑积水的症状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头痛、头晕、视力模糊、步态不稳、癫痫发作等。严重时,脑积水还可能导致智力障碍、瘫痪甚至死亡。

    脑积水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治疗方式则根据病因和病情而定,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脑室腹腔分流术等。

    药物治疗主要针对因感染或炎症引起的脑积水,如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手术治疗则适用于因肿瘤、出血等原因引起的脑积水,如肿瘤切除、血肿清除等。脑室腹腔分流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治疗方式,通过手术将脑脊液引流到体外,降低颅内压力。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日常保养也是脑积水患者需要注意的重要环节。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脑积水是一种需要引起重视的疾病。了解脑积水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患者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 脑积水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它会导致脑室内积聚过多的脑脊液,从而压迫脑组织,引起各种症状。那么,脑积水患者有哪些治疗方法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

    一、非手术治疗

    1. 利尿剂:乙酰唑胺、双氢克尿塞、速尿、甘露醇等利尿剂可以帮助减少脑脊液的产生,缓解脑积水症状。

    2. 穿刺放液:通过前囟或腰椎穿刺,将过多的脑脊液抽出,缓解颅内压。

    二、手术治疗

    1. 解除梗阻手术:针对引起脑积水的病因进行手术,如室间孔穿通术、导水管重建术等。

    2. 减少脑脊液形成:通过切除侧脑室脉络丛或电灼术等方式减少脑脊液的产生。

    3. 脑脊液分流术:将脑脊液引流到体外,常用的分流方式包括侧脑室与脑池分流、脑室腹腔分流等。

    三、术后并发症及护理

    1. 分流系统堵塞:是脑脊液分流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需要及时处理。

    2. 感染:感染可导致脑室炎或腹膜炎,需要加强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3. 分流过度或不足: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分流管的阀门压力,以避免分流过度或不足。

    4. 裂隙脑室综合征:是分流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四、预防与日常保养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2. 避免剧烈运动和头部受伤。

    3.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 脑积水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它是指脑室内或脑外积聚过多脑脊液,导致颅内压力增高,进而影响脑部发育和功能。

    脑积水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头部异常增大,尤其在婴儿期更为明显。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卤门扩大、张力增加、颈部无力、视力障碍、智力低下等表现。

    脑积水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如颅脑CT或MRI。治疗方面,可根据病情采取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两者的联合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针对症状进行缓解,如降低颅内压、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等。手术治疗则是治疗脑积水的主要手段,如脑室-腹腔分流术、脑室-心房分流术等。

    对于脑积水患者,日常保养同样重要。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剧烈运动和头部撞击,定期复查,遵循医生指导进行治疗。

    脑积水是一种可治疗的疾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关键。家长和医生应共同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治疗环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 脑外膜积液和脑积水是两种常见的脑部疾病,虽然它们都与脑脊液循环有关,但具体病因和临床表现却有所不同。

    脑外膜积液,又称为硬膜下积液,是指脑脊液在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积聚形成的一种情况。其病因可能包括头部外伤、感染、出血等。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癫痫发作。

    而脑积水是指由于脑脊液循环障碍,导致脑脊液在脑室内积聚过多,从而压迫脑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脑积水的病因包括先天性异常、感染、肿瘤等。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模糊、步态不稳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为了明确诊断,医生通常会进行头部CT或MRI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患有脑外膜积液还是脑积水,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面,脑外膜积液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硬膜下穿刺引流、硬膜下积液清除术等;非手术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脑积水治疗则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脑室-腹腔分流术等。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头部外伤,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此外,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调理,多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粗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深海鱼、坚果等,以增强身体抵抗力,促进康复。

    总之,了解脑外膜积液和脑积水的区别,有助于患者及时诊断和治疗,提高生活质量。

  • 正常颅压脑积水疾病病因

    一、发病原因

    正常颅压脑积水病因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 明确病因: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颅内肿瘤等。
    • 散发性病因: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感染、外伤等因素有关。

    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最常见的病因,约占正常颅压脑积水的50%以上。此外,颅内肿瘤、脑膜感染、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内手术出血流入蛛网膜下腔等也可导致正常颅压脑积水。

    二、发病机制

    正常颅压脑积水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

    1. 脑脊液动力学变化学说

    该学说认为,脑脊液在脑室系统和蛛网膜下腔流动阻力增加时,会导致脑室扩大,形成脑积水。具体机制包括:

    • 脑内压力梯度形成:脑室和脑皮质表面压力梯度形成,导致脑室扩大。
    • 脑脊液搏动压增高:脑脊液搏动压增高,使脑室扩大。
    • 密闭弹性容器原理:脑室扩大后,作用于脑壁的压力仍增加。

    2. 脑组织顺应性改变学说

    该学说认为,正常颅压脑积水是由于脑组织顺应性改变所表现的脑室扩大。具体机制包括:

    • 脑组织受压产生的脑血流减少。
    • 脑组织内神经生化物质异常,如胶质纤维蛋白增加和血管肠肽类的减少。
    • 继发性神经元损害。

    三、预防与治疗

    正常颅压脑积水的预防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 注意个人卫生,预防感染。
    • 避免头部外伤。
    • 积极治疗颅内肿瘤。

    正常颅压脑积水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 药物治疗:如利尿剂、脱水剂等。
    • 手术治疗:如脑室分流术等。
    • 其他治疗:如康复治疗、心理治疗等。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