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中药煎服及外敷方法

中药煎服及外敷方法
发表人:主任医师李军

中药煎服方法

 

1、煎煮中药最好用砂锅、陶器、瓦罐,也可用搪瓷器皿、不锈钢锅等,尽量避免使用铁器。

2、药物置于锅中,加冷水浸泡30分钟,然后加热煎煮。先用大火煮开,后转至小火煎煮20~25分钟,滤取第一次药液;然后加冷水适量,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煎煮35分钟,取第二次药液。将两次药液混匀,依医嘱服用。

3、月经期中药每次煎煮时间均应减少5分钟。

4、如有紫石英、龟板、鳖甲、磁石等先煎药物,先煎煮后30分钟再下其它药物。

5、需要后下的药物,宜在一般药物即将煎好时下,煎4~5分钟即可。

服药时间

 

早晚各一次,温服,早饭前,晚上睡前2小时,如果有胃病,可以饭后喝药。

 

中药外敷方法

 

1、将药物炒10分钟,或蒸20分钟,或煎煮的药渣,趁热拌入少许黄酒,使药物微潮。

2、将药物置于布袋中,布袋大小以覆盖整个小腹为宜,将口收紧。

3、外敷时隔一条毛巾防止烫伤,若感觉热度不够可将毛巾撤去,外敷时间持续20~30分钟。

4、下一次使用时,直接蒸热布袋即可,若药物已经干燥可再次添加适量黄酒,一剂中药可外敷3~5天。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许多妈妈会发现,宝宝周岁开始变得越来越难喂了,你拿勺子他抢勺子,你拿碗他非要把碗打翻不可,吃饭就像一场战役,战场通常都惨不忍睹。这个“坏习惯”是怎么回事呢?宝宝吃饭就不能老实点吗?

      2岁以内宝贝吃饭抢碗勺不是坏习惯

      1.吃饭抢碗勺是宝贝成长的必经阶段

      1岁左右的宝贝吃饭总是抢碗勺是对模仿成人的行为和自己动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不仅是这一阶段宝贝再正常不过的表现,也是训练宝贝自己吃饭的一个很好的时机,如果引导得当,宝贝就会渐渐学会自己用勺子吃饭,不仅能锻炼宝贝双手的技能,还有助于宝贝独立性的培养。

      2.学习吃饭可以锻炼宝贝的协调能力

      宝贝自己吃饭时,不仅可以训练双手的灵巧性,也可以加速他手臂肌肉的协调和平衡能力,有助于心智的发展。

      3.宝宝抢碗勺代表父母可以交他自己吃饭了 饭弄一地父母反而应鼓励

      初学时宝贝由于手的动作不太协调,容易把一切弄得脏乱不堪。很多妈妈为此会失去耐心,甚至对宝贝大吼大叫,或者当即没收给宝贝的这项特权。这样做的后果宝贝很可能学习吃饭的热情就这样被浇灭了。正确的做法是要耐心地帮助宝贝,教给宝贝拿勺的正确姿势,鼓励宝贝自己吃,以促进宝贝积极进食的情绪,尽快掌握自己吃饭的技能。

      宝贝满周岁后,手、眼协调能力迅速发展,父母不妨放手让宝贝自己尝试吃饭,享受自己动手的乐趣。即使宝贝把饭菜洒得一身一地,父母也不要进行批评和制止。因为宝贝锻炼宝贝独立吃饭,有利于培养宝贝的独立性和动手能力。

      循序渐进,让宝宝发现“我能自己吃”

      父母在适当的时机下,可以循序渐进地训练宝贝自己握奶瓶喝水、喝奶,自己用勺、筷、碗进餐,熟悉每一件餐具的用途,逐步养成独立进餐的习惯。同时,对宝贝来说,感到“我能自己吃”是很重要的。你需要鼓励他,这是他走向独立的第一步。

      因势利导,尊重宝贝独立进餐的意愿

      以因势利导为原则,不必因为宝贝的进步不快而着急,万不可强迫宝贝,否则就会产生一系列不良的心理问题。父母要善于营造就餐时的快乐气氛,让宝贝在自己的意愿下,逐步学习独立进餐。

      注意用餐安全!宝宝不能真“独立”

      1.避免异物入喉

      对于那些可能卡喉咙的东西,尽量不让宝贝吃。如果宝贝一定要吃,妈妈也要先仔细处理一下,弄掉里面的核、鱼刺等,再让宝贝食用。同时也要注意餐具的安全,不要让宝贝在吃饭时玩筷子、叉子等,以免刺伤。

      2.避免被食物烫伤

      那些带有汤水的食物最好远离宝贝,宝贝独立吃饭时,要注意食物的温度是否合适,避免烫伤宝贝。

      为宝贝“乱吃饭”做好万全的准备

      独立吃饭食物准备有技巧

      1.饭要做的香

      为宝贝准备食物最好色、香、味,这样更有助于宝贝胃口大开,爱上吃饭;除此外,妈妈最好将食物切成适合宝贝盛的块状。

      2.饭要给的少

      父母要注意,宝贝独立吃饭时,每次给予的食物量不要太多,因为容易吃完会增加宝贝吃饭的成就感。

      用餐环境的准备

      1.餐具的准备

      除了安全性外,颜色鲜艳也必不可少。因为颜色鲜艳的餐具宝贝更喜欢,会增加宝贝对吃饭的好感。

      2.儿童餐椅不可少

      父母最好给宝贝准备一个儿童餐椅,这样更有助于宝贝用餐习惯的培养。

      3.围嘴、罩衣很方便

      如果担心宝贝把饭吃得满地都是,可以在吃饭前,在宝贝座位周围的地上铺好报纸、给宝贝穿上罩衣、戴上围嘴,这样清理起来更方便。

      TIPS:学会独立吃饭要尽早

      从宝贝满五、六个月开始父母就可以有意识的让宝贝练习抓握。许多父母以为这个时期的宝贝还太小,实际上,宝贝由这个时期到约满九个月之间,是手部抓握能力的发展期,所以这段时间正是开始让宝贝学习正确的餐具握法的最佳时机!对奠定宝贝日后自己吃饭,会有相当的效果。

      宝贝餐具练习时间表

      1.汤匙――9个月

      一般在宝贝9个月时,就会开始对汤匙产生兴趣,甚至会伸手想要抢妈妈手中的汤匙。此时妈妈就应该让宝贝自己试着使用,以免错过最佳培训期。

      2.碗――10个

      宝贝10个月以后,妈妈就可以准备底部宽广的轻质碗让宝贝试着使用。因为宝贝的力气较小,所以装在碗里的东西不要超过三分之一;宝贝可能不懂一口一口地喝,妈妈也可以从旁协助,调整每一次的进食量。

      3.杯子――1岁左右

      宝贝1岁左右,妈妈就可以使用学习杯来教导宝贝使用杯子了。一开始应让宝贝两手扶在杯子三分之一的位置,再小心端起,以避免内容物洒出来。持之以恒,等到宝贝3岁左右,就可以非常自然地使用杯子了。

      4.筷子――2岁以后

      筷子的使用较为困难,属于精细动作,建议妈妈等宝贝2岁以后再尝试练习。宝贝要用专门小儿用的筷子,比较短而轻,宝贝容易掌握。宝贝学习使用筷子的过程一直会持续到6岁,所以妈妈完全没必要太过苛责。

  •   1.楼梯

      网友1:有次,他刚会走路,我带他去小区花园里的下沉式广场玩,他自己去爬楼梯了,结果一个倒栽葱,头顶着地就这么半空中倒立了几秒中,然后再翻落下来!我当时真担心会伤倒他的脖子和脊椎啊!

      网友2:记得一次我LG在出去,我儿子也要跟着去,比我LG还要快,我LG看到我儿子站在楼梯边就转身去关门,才知关好门儿子已经滚下楼梯了,还好没事。我是下了班才知道这事,吓的我都不知道怎么走路了。还好还好

      网友3:就在一小时前,我和女儿在楼上一边听音乐一边吃东西,两个人说说笑笑玩得很开心,我随口叫孩子去楼下拿个垃圾桶上来,女儿高兴地唱着歌下楼。可是……突然听到女儿的哭声,到楼梯口一看,原来孩子一高兴一脚踏空楼梯摔下去了,后悔ING。。。

      小编提示:宝宝走到楼梯旁边,如果宝宝还小,爸爸妈妈一定不要偷懒,要抱着宝宝上下楼梯,如果宝宝可以自己走了,也要提醒他不要玩得过于开心,一定看好脚下的路,别被绊倒或者踩空。

      2.抱着时候出危险

      网友1:有一次抱着宝宝从地下车库走出来,贪图方便没有走专门的楼梯通道。

      由于地面为了车子减速做了减速带。为了排水做了排水坑。我没有穿高跟鞋哦,也被绊了一下,脚陷到排水坑里去了。宝宝一下子被抛出去了,我吓地叫不出来了。宝宝躺在地上。不过万幸的是当时是冬天,宝宝衣服很厚,还带帽子的。哭了一歇就好了。

      我被LG骂死了。回家一看自己的腿全部是乌青(我还穿牛仔裤+棉毛裤)。不过宝宝没事就好。

      网友2:我家宝宝还是6个月时,LG把宝宝骑在肩膀上到处走,走到门框下,想把她举下来。只听到女儿哭了一下,还好碰得不是很疼吧。

      还有一个类似的,是听来的,有个爸爸喜欢把儿子往上一举坐在自己脖子上,可是,有一天,夏天,电风扇下,留下了终生遗憾。

      网友3:丫头2个月左右有一次,我抱着她看见厨房水斗旁地上有张废纸片,我蹲下去捡起来后就站起来了,突然她急哭,一看她的脑袋左侧就在我站起来的一瞬间,撞在了厨房台面的尖角上!

      我一下子呆住了,一边哄她一边自己也在哭,真希望时间倒流,只看见她的脑袋上出现了一条红的印子还有点肿,我的是又心疼又紧张,就怕脑子撞坏了,我和LG都试着撞了一下很疼,后来估计是被台面的尖角搽了一下,否则,现在还好没有什么。这件事我还不敢告诉4位长辈,要被骂死的。

      网友4:再说说我妈告诉我的一件事情,有一天我妈特地打电话给我,让我抱孩子的时候千万别穿高跟鞋,她说她们小区有个女的,居然穿了双细高跟的拖鞋抱着4个月左右的孩子在马路上散步,结果脚别了一下,整个人冲了出去,两手一松,把宝宝整个丢了老远,重重的摔在马路上了,当时那孩子给摔得闷掉了! 脸涨得通红,足足憋了几分钟后才开始哭的!!

      小编提示:爸爸妈妈在抱着宝宝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走稳了,而且要注意周围有没有什么尖锐、硬的物品,以免碰到宝宝,另外喜欢把宝宝举高高的爸爸除了让宝宝坐高高,开心的同时,千万看看好,不要碰到灯啦,门框啦,很危险的哦。

      3.家里烫伤

      网友1:女儿大概3岁的样子,去拉厨房里正在烧的电饭煲下面拖着的电线,结果电饭煲翻下来了,里面滚烫的水和米浇下来,全浇在脖子里。好了以后脖子这里都留下疤了,唯一幸运的事脸上没事。

      网友2:大家别用立式饮水机了,我的小外甥1岁多的时候来我家玩,就去直接扳热水的开关,还好没烫着,然后他又用力推饮水机,都被他推倒了。现在我宝宝也快1岁了,得赶紧换台式饮水机了。

      另外桌上放热汤,下面千万别垫报纸等容易被宝宝拽的东西,要不很有可能,宝宝拽东西就把热汤弄翻了,会烫着的。

      网友3:我小时候,在我爸爸部队里面探亲的时候。一个比我大6个月的小姑娘,外婆在做家务,她就晃悠过去看别人在下水饺,结果拉开锅盖,一股水蒸气把她的头皮全部烫坏了。。

      小编提示:家里有宝宝的家庭,在热水的使用上千万不能大意,烧伤在宝宝的意外伤害中也是很常见的。另外宝宝小时候在家给他洗澡的话,一定要确认盆里的水温在让宝宝进去,我们曾经也看到过很多忘记兑凉水就把宝宝放入,烫伤宝宝的事例。

      4.从床上掉下摔

      网友1:有一次大概1岁多点,宝宝睡在自己的小床上,外婆看他睡着了,就上厨房拿东西去了,也没让外公在边上看着,结果宝宝醒了,看没人,自己往床外面爬,一下子头朝地摔下来了,因为隔着护栏,高度很高的,摔下来额头先着地,哭得那个叫震耳欲聋,额头上肿了鸡蛋那么大一个包。后来赶紧去医院,医生说没摔到后脑勺就没事。

      网友2:因为睡觉时蚊帐全拉起来,我睡觉的时候就特别的放心,女儿比我醒的早,她会自己玩。没想到一天清晨,我还有睡觉,听到女儿急哭,我睁眼一看,她不在床上了,她自己拉开了她那边的拉链,玩的时候从那里滑了下去,摔到了地板上。我马上把她抱起来,发现在她的左眼角流了好多血,把我吓死了,马上冲到隔壁房间叫起她爸爸,二个人脸也没洗,牙也没刷,头发也没梳就冲到医院去了,血擦掉还是流下来,当时血蛮多的看不清伤口,我担心会伤到眼睛。到了医院,医生清理伤口的时候,女儿哭的那个叫惨呀,还好,没伤到眼睛,不过也就差一毫米,眼皮上有二个伤口,肉都往外翻出来了。

      天热了,提醒妈妈们一定要当心这样的事情,不要低估小小孩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她是看我每天拉上拉下,她才自己动手拉开蚊帐的。

      网友3:事情发生在宝宝不到2个月的一天晚上。只听到咚一声,宝宝就到地上去了,一开始哭得那个伤心啊,把她抱起来就开始对着你不停的笑。

      吓得我和老公还以为摔傻了呢。哈哈,建议大家不管宝宝多小晚上睡觉都要把小床“封闭”起来。

      小编提示:宝宝的成长过程中,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大人的照料。尤其是宝宝有了活动能力以后,在床上玩耍一定要远离床边,大人一定要在旁边照看好。如果短时间要离开,一定要拿大枕头一类的挡着床边的位置,防止宝宝从床上掉下。

      5.宝宝把门反锁

      网友:就上个月,儿子在卧室里玩,然后外婆到客厅里给他拿杯子喝水,结果就刚走出房门,就听咣一声,我妈赶紧反身往房间冲,还是没来得及,儿子把房门锁的小按钮按下去了,结果在里面锁了十分钟,把外婆给急的呀,打了110,还打了物业电话,后来保姆在厨房烧好饭,听见外面这么吵,才知道宝宝给锁在里面了,就拿了个薄的塑料片撬门,还好给撬开了。

      等110和物业来了,宝宝已经在外婆怀里死命哭了,真吓人呀,当时卧室窗开着,而且床就紧靠窗,万一宝宝不懂事往那个唯一的出口窗户外面爬可就惨了。

      小编提示:宝宝把自己锁在屋里的事情我们也听说过很多次,在这里好网小编要提醒各位爸爸妈妈,家中卧室的门,虽然钥匙不常用,但是一定要放好,如果宝宝淘气反锁屋门,大人也能第一时间打开,避免宝宝自己长时间在屋内,出现危险的情况。

      6.电梯

      网友:前几天中央台有个DV讲述的节目,放的是在武汉也不记得哪个城市,一位父亲带着儿子,大概2-3岁左右吧,在商厦的自动扶梯玩上下电梯,这是儿子第一次玩上下的自动扶梯,很开心就来来回回玩了几次,大人就在旁边看着,突然大人一个不注意,一孩子的一只手臂竟然被夹在两格电梯的踏板中间。

      然后电梯停了,但小孩子的手臂夹在里面拿不出来了,然后开始营救,先找人拆电梯,拆了40分钟才拆了一格踏板,发现这样拆下去时间来不及,就又找来了切割机,终于在一个多小时之后把踏板切开,小孩子的手拿出来的时候已经血肉模糊,不成样子了,我记得看电视的时候吓死了,不敢看。

      吓死人了。后来据说没伤到筋,只是中指和无名指不太灵活了。我和LG看得吓死了。

      小编提示:不知道爸爸妈妈们有没有印象,在前些时间有则新闻报道,在某商场中,有个小孩在扶手电梯出玩耍,头伸出扶手,不慎被双向电梯的夹角夹住,当场死亡。除了这么严重的事故,经常在扶手电梯上玩耍导致夹到手指或者不慎跌落的宝宝也不在少数,所以爸爸妈妈们一定要给宝宝做好安全教育,走到扶手电梯的时候一定要拉着或者抱着自己的宝宝,避免出现危险。

      爸爸妈妈们,宝宝就像是个瓷娃娃,可爱但是也容易受伤,作为父母,我们除了要给他好的生活条件、好的教育,在生活上,也一定要好好的照顾他,让他安全成长。

  • 相信有许多的餐饮界朋友们特别容易在工作中不小心烫伤,或者在我们日常做饭时操作失误而导致烫伤,或者是一些小意外都会导致烫伤。烫伤我们最关心的是如火快速恢复,最好是不留疤痕,烧伤的疤痕很难看,所有的患者都不希望留下这样的印记。

     

    第一点:烫伤的时候一定要保持镇静。

     

    在你被烫伤时不要做出太大的动作,一定要忍耐!停下你手上的工作。一般被烫伤的地点周围也会有很高温的物品,如果你忍不住乱动,一不小心接触到周围高温物品结果造成了二次伤害。再比如你被水烫到结果一不小心撒掉,还有可能烫伤周围的人,也是得不偿失。

     

    第二点:立刻冲冷水或者冰敷,持续至少30分钟以上。

     

    冰敷也是有方式方法的,一般原则是不直接接触冰块,选择冰袋里加水,防止皮肤被冰袋冻伤,造成二次伤害。但是可以视情况而定,如果你的皮肤在烫伤时伤口可以直接融化冰块,而且不会被冻伤可以直接接触皮肤降温,之后再处理。时间也是很重要,有些人知道立马降温,却不知道一定要达到30分钟时间,不达到时间冷却不到位,烫伤会继续往皮肤的深层去,最后就会起水泡。

     

     

    第三点:尽量使用白色的烫伤膏药,并且厚厚涂抹。

     

    可以使用清水或者食盐水清洗,不用带颜色的药水,或者让伤口疼痛的东西。其实用最单纯的烫伤膏药就可以很好的起到作用,一般烫伤膏药的保质期在三年左右,每次都到了过期也用不完,所以不要舍不得,厚厚的涂一层,效果达到最好。这样做的好处还可以让皮肤保湿,大部分的药膏有抑制发炎的效果,也可以有效的防止留疤。

     

    第四点:千万别碰水。

     

    大部分的水都不是完全干净的,里面多多少少会有细菌病毒,接触水后容易感染,但是一开始可以使用冷水冲洗,之后等水分完全干燥了以后再做上药处理。

     

    第五点:保持换药两周左右,多吃维C。

     

    一开始的时候可以多涂几次药,勤换着点药,但是不用每次都清理伤口,以免发炎感染。之后想要不留疤最好是一天两次换药,直到伤口消失。可以多吃维生素C防止发炎,内外同时调整才对伤口有最大的帮助下。有条件还可以吃点胶原蛋白,加速细胞恢复。

     

     

    这五点记住,烫伤不容易留疤,但是如果烧伤烫伤非常严重,而且面积特别大的情况下就别考虑疤痕不疤痕了,还是及时去医院就医为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假期,是儿童烧烫伤的高发时期。


    2020,特殊而漫长的假期,使得居家儿童烧烫伤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家本是避风港,为何却成为儿童烧烫伤的高发地?为何看护人就在身边,孩子还是会被烫伤?让孩子远离烧烫伤,父母能做些什么?

     

    以下三个内容,父母一定要学会!

     

    01 预防热液烫伤的12个知识

     

    被沸水、热汤、热油、热茶、洗澡水等烫伤的情况,都属于热液烫伤。

     

    热液烫伤是儿童烧烫伤的主要原因之一。

     

     

    02 有效看护三原则

     

     

    03 烫伤急救五步法:冲脱泡盖送

     

    烫伤后,采取正确急救方法,可以大大降低伤害,关键时刻,甚至可以挽救生命。

     

    储备知识,应急不慌!

     

     

    *本文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供稿。

  • 一杯热水、一碗热汤、一转身、多么痛的领悟……

     

    小瑞(化名)妈妈永远不会忘记那个触目惊心的日子,1岁三个月的孩子被暖瓶里的开水从头上浇下去,只听得一声惨叫,孩子就昏迷了。情急之下,妈妈端起一盆冷水泼在孩子头上,孩子头皮当即就脱了,慌乱中的妈妈来不及多想,抱起孩子就往医院跑。结果头颈部大面积烧伤,从重症监护室出来后,三个月的治疗中,孩子没说过一句话,一直沉浸在恐惧和疼痛的忧伤中。

     

    直到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小瑞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痒、我痒、我疼!”因为烧烫伤不仅在小瑞的面部和脖子留下难看的疤痕,而且又痒又疼,药一箱一箱的涂,依然无济于事。

     

    3岁以后,妈妈把小瑞送到幼儿园,在幼儿园小瑞总是一个人呆着,面对其他小朋友好奇的眼神和追问,小瑞只能躲闪。老师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合群,妈妈也担心这样下去,孩子心理创伤会越来越重,将来无法正常与人沟通、无法融入社会,甚至影响到今后像正常人一样升学、就业以及婚恋和家庭。

     

    疯狂的瘢痕,“不死的癌症

     

    比心理创伤更严重的是,很多人认为烧烫伤部位的创面愈合就代表着痊愈,殊不知,对于一部分患者来说,新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根据一般规律,烧烫伤深度一旦达到深二度以上,大部分患者会在创面愈合后开始出现持续性瘢痕增生,而每个患者因为个体差异,瘢痕增生期长度是不同的。部分患者瘢痕增生3-6个月后便停止了持续增生,瘢痕逐渐成熟。

     

    但是,如果患者属于特殊增生体质(“局域性过度修复体质”,也称为“瘢痕疙瘩体质”),那么瘢痕增生的时间便是无法预测的,每个人的体质不尽相同,短则一两年或三五年,长的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更有甚者瘢痕增生终身不会停止。这种特殊类型的瘢痕增生不但生长期无法确定,而且治疗后还容易复发。正是由于这些特点,这种特殊类型的瘢痕被有些医生称之为“不死的癌症”。

     

    头面颈部等身体裸露部位的瘢痕增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颜容损毁;跨关节的瘢痕增生,则造成身体运动功能障碍,甚至终生残疾。拿头面部来说,瘢痕增生不仅导致五观变形影响容貌,严重者尚可导致身体其它系统疾病。如:鼻孔闭塞长期呼吸困难导致鞍鼻畸形,眼睑外翻导致暴露性角膜炎引起失明,张口困难导致进食障碍引起身体发育不良等。

     

    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而年仅五岁的小瑞恰恰属于这种特殊增生体质,正在经历着这样一个不可预知的未来。

     

    听小瑞妈妈说,最近几个月的治疗又花掉了35万元,可孩子的瘢痕增生仍然没有被完全控制。因瘢痕康复属于医学美容范畴,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只能全部自费,这四年来的治疗,已花光家中所有积蓄。面对未来无法估量的高额医疗费用,不能报销医疗费,对于在小县城里靠一个小门脸维持生计的一家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谁也无法想象,一次不小心的烧烫伤事故,会让孩子患上“不死的癌症”,让整个家庭备受煎熬。

     

     这块“不以为然”的疤让他很揪心

     

    国家一级演员胡亚捷

     

    胡亚捷!便衣警察?

     

    没错,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因主演《便衣警察》而家喻户晓的那个“男神”!

     

    几十年的演艺生涯中,外表阳刚的他,塑造了许多警察、军人等铁血柔情般的“硬汉”形象。

     

    而生活中的胡亚捷,却是一个平和低调的人。也许大多数人还不了解,当年那个神一样存在的明星,还有一个身份,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创始人。和胡亚捷一起创立基金的还有瘢痕整形专家孙便友!

     

    瘢痕整形专家孙便友  

     

    一个医生,一个演员,原本两个不搭嘎的职业,是什么机缘巧合让他们走在了一起?

     

    原来,因为两家孩子是同班同学,同一宿舍,三年中学生活,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两个家庭也常来常往,于是,就有了胡亚捷和孙便友的第一次握手。

     

    “记得当初刚认识孙院长时,他说自己是一个瘢痕医生,说实话,这个领域我很陌生,在我的印象里,不就是个疤吗?”胡亚捷万万没想到,就是这块“不以为然”的疤,让他六年来为此奔走相告,忧心忡忡……
     
     

    有一次,胡亚捷应邀去孙便友的医院看看,当他走进医院大厅时,完全惊呆了!
     
     

    “我看到了触目惊心的一幕!在医院大厅里有很多患者,这里的大人、小孩,几乎每个人,从头到脸到脖子,身上腿上和手上,都长着不同程度的,红红的厚厚的肉,我不知道是什么?孙院长告诉我,这就是烧烫伤之后的瘢痕增生。”胡亚捷永远忘不了那一刻自己内心的感受。
     
     

    在医院的大厅里,大部分是家长陪护下的小孩,等待治疗的家长,紧紧捂住孩子双手,因为瘢痕增生会很痒,孩子受不了,但是不能挠,抓破了会给治疗带来更大的影响,家长只能用手在孩子身上不停的拍打。
     
     

    “当时我看着孩子们痛苦的眼神,特别揪心,怎么会成这个样子?”
     
     

    胡亚捷被这个场面触动了!
     
     

    孙便友告诉他,这种意外的烧烫伤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但是因为大多数人缺乏烧烫伤后第一时间的应急处理常识,更缺乏预防意识,才导致意外发生后引发无止境的伤害。

     

    在这间屋里,

    他们开始了最朴素、 甚至有些“狭隘”的公益路

     

    “从那以后,胡老师经常到我的医院,他想了解这个群体。因为一个孩子受伤往往连累几个家庭,连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可能都要拿出全部积蓄花在医药费上。因病返贫后,接下来的治疗就没有钱了。胡老师很心痛,他想尽一份力,拿点钱帮助一些患者。”孙便友说。

     

    “我之所以有这个想法,是因为孙院长的病人,大多来自偏远地区,因为贫穷治不起病,他每年减免医药费很多,这一点打动了我。在孙院长身上我看到了慈悲,看到了医者仁心,于是,我们决定一起做点什么。”胡亚捷指着孙便友的办公室说,“当时就是在这间屋里,我们萌生了一个最朴素、甚至有些“狭隘”的想法,我们想救助这些因为烧烫伤留下瘢痕的患者!”

     

    胡亚捷和孙便友携手创立“父母心,捷友情”瘢痕防治基金

     

    提出这个想法后,两位夫人非常支持,当即表示愿意全职投入。

     

    于是,他们一起找到了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的缪瑞兰秘书长,希望成立一个专门救助烧烫伤患者的基金。这个愿望和初衷,经过几次沟通后,终于在2014年9月22日,胡亚捷和孙便友共同出资,成立了“父母心,捷友情”瘢痕防治公益基金,(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的前身),主要救助因为烧烫伤留下瘢痕的患者。

     

    在六年的公益活动中,有过艰难,也曾面临危机,也有进退两难的时候,但他们坚持下来了!

     

    每年约有2600万人烧烫伤,

    死亡率仅次于交通事故

     

    瘢痕防治公益基金发起后,刚开始成功的救助了一些患者。但是,求助的人越来越多,基金对于救助者来说,完全是杯水车薪。

     

    “我们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了!痛定思痛后发现一个问题,几乎所有烧烫伤者都是意外伤害,是可以预防的。正因为缺少相关知识,缺少防护,才产生了这种伤害,如果从源头抓起,从科普宣教做起,就会逐渐减少这种灾难的发生,这不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儿吗?”这个新的方向令胡亚捷和孙便友很兴奋。

     

    做科普,说起来简单,内容从哪里来?怎样才能做出老百姓看得懂、听得懂的烧烫伤科普内容和载体。

     

    “到国内外去学习,香港、台湾、挪威、这些国家和地区做得都非常好!”胡亚捷带领他的团队,去学习,去取经,走访国内外烧烫伤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

     

    在调研中,他们发现一个惊人的数字,中国每年约有2600万人发生不同程度的烧烫伤,其中,0到12岁儿童烧烫伤占30%以上,烧烫伤死亡率仅此于交通事故。

     

    严重烧烫伤者上百万,对于个人,高致残率、毁容率导致的身心伤害将伴其一生,家庭将因病返贫面临困境。社会面临烧烫伤患友的医疗、教育、就业、婚姻等一系列社会支持体系建设等现实问题。
     
     

    而且,近年来,儿童烧烫伤事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预防烧烫伤工作刻不容缓。面临挑战,终其源头,既然烧烫伤作为意外伤害,是可以预防的,那就先从预防教育做起,从儿童做起!
     
     

    “我们的目的,就是想把医学常识和科普知识让更多人了解和熟知。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发现危险源、规避危险源,学会烧烫伤时应急处理方法,减少烧烫伤带来的伤害。希望在我们的努力下,中国烧烫伤发生率会逐渐下降,希望有一天烧烫伤医生会失业,这是我们的梦想!”作为发起人,胡亚捷的初心很简单。

     

    如果意外不能避免,怎么急救?

    第一时间往医院跑,毁了!

     

    烧烫伤是离我们最近的危险!发生的概率非常大,因为我们每天都被各种热源包围着。

     

    烧烫伤不分城市、乡村,不分富裕、贫穷,只要你不小心。

     

    河北固安县妇联主席,是烧烫伤基金最得力的公益人,因为她有过切身体验。她的女儿1岁时,不小心把手插在滚烫的羊汤里,幸好当时有一个医生,第一时间赶紧抱起孩子在水龙头上冲凉水,冲完后又把手按在凉水里浸,当时,在场的人都不理解,为什么不赶紧带孩子去医院?医生不顾所有人的反对,一直在凉水里泡,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常识,才没有让孩子手上留下瘢痕。

     

     

    孙便友介绍说,如果发生烫伤,只要记住五个步骤,“冲、脱、泡、盖、送”。

     

    • 冲:一旦烫伤,马上用15度到20度流动的冷水冲15到30分钟,可以减轻疼痛,将皮肤热度快速散去,降低对皮肤组织深层伤害。否则,所有的隐患就从这一刻开始了。
    • 脱:也就是脱掉衣服鞋子。注意不能真的“脱”,因为烫伤严重衣物会黏住皮肤,如果直接脱,很可能会把皮肤撕下来。一般要用剪刀剪开衣领、袖筒或袜子。要小心避免将伤口的水泡弄破。
    • 泡:继续浸泡于15度到20度的冷水中15到30分钟,可减轻疼痛感。
    • 盖:用清洁干净的毛巾或布单、沙布覆盖伤口,不要随意涂抹外用药物或牙膏等“民间偏方”。
    • 送:除面积小或程度比较轻的烫伤外,最好前往临近医院做进一步处理。

     

    然而,就是这简简单单的五个字,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慌乱中还是选择第一时间往医院跑。于是就有了数以万计、需要终生治疗的瘢痕患者。

     

    人人都要知道,冲、脱、泡、盖、送

     

    既然是给儿童做科普,就要站在儿童视角,为儿童设计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课程内容。

     

    为了让人人都知道,冲、脱、泡、盖、送!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围绕这五个关键词,找专家把关、找专业团队研究开发出了“远离烫烫小怪兽儿童系列课堂”。

     

    尝试用儿歌、故事形式,做成短视频、故事书、儿童玩具等科普载体,让孩子们快乐的学习,从小就记住“烫烫小怪兽”这个生动形象的卡通人物。同时,还针对学龄前孩子开发了儿童友好安全体验空间,“宝贝成长自护能力训练营”。

     

    听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秘书长张代玉介绍说,2016年12月13日,我们走进第一所乡村小学,为66名孩子上了第一节“远离烫烫小怪兽儿童课堂”。从此开始进社区、幼儿园、学校,面对2到12岁儿童、家长、老师,开展烧烫伤科普教育活动。截止2018年12月,已经走进了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幼儿园、学校、社区539所,培训了公益宣导老师2800名,儿童课堂受益人近十万人。

     

    但是这远远不够,希望有更多人了解预防烧烫伤教育的重要性,参与预防烧烫伤的传播。只有让孩子获得安全自护能力并传递给家庭、社区、下一代,我们的烧烫伤发生率才能有实质性的降低。

     

    对于这种“蚂蚁啃骨头”式的传播效率,胡亚捷也有同样的忧虑。

     

    他说:“我们希望烧烫伤教育进入学校、社区、幼儿园,每个孩子家长,甚至人人都要知道:冲、脱、泡、盖、送。在台湾,科普是地毯式“轰炸”,连停车场都有烧烫伤的公益宣传。”

     

    很显然,他们需要更多的力量,更多人参与进来!

     

    烧烫伤是一个医疗问题,也是一个安全问题

     

    从2014年9月救助第一位烧烫伤患友起,胡亚捷和孙便友带着他们的团队,完成了从初期救助到科普预防,再到通过调研数据做政策倡导,三个阶段的顺利转型。

     

    2018年5月21日,他们又干了一件大事。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发起了“全民预防烧烫伤教育工程”,这项以降低中国烧烫伤发生率为宗旨的公益事业,向公众推广普及烧烫伤知识和烧烫伤急救方法,填补了我国儿童预防烧烫伤科普系统化教育的空白。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认为,每年2600万人,30%是孩子,牵动多少万人的心啊!所以这个事情一定要做好。预防比什么都重要,要动员全社会都要参与。除了基金会去做,也要发动其他人,联合全社会来做。比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社区、村、镇、已退休干部为主体,就有1400万人。这个项目要到社区去给孩子讲,要去村镇做预防教育,也可以利用当地的一些资金来做,集资多一点,传播就广一点。

     

    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理事长戚学森坦言,烧烫伤是一个医疗问题,也是一个安全问题。在西方发达国家,发生率逐年下降,就是因为他们在儿童中普及烧烫伤的安全教育,让每一个家庭、父母、老师,都知道让孩子远离热源,防止烫伤。

     

    对于胡亚捷和孙便友来说,他们的愿望,不仅是呼吁人们积极投身公益事业中,将温暖心、爱无痕的公益理念,汇聚成强大的烧烫伤科普传播力量。更希望早日实现“少一个,再少一个烧烫伤者;多一个,再多一个幸福家庭”的终极目标!

     

    *本文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供稿。

  • 烫伤伤口痒肿需减少皮肤刺激、药物治疗等方法进行改善。

    1.减少皮肤刺激:烫伤伤口痒肿,如果没有出现明显发红等疤痕增生的情况,单纯涂抹润肤乳保湿即可,同时要避免抓挠患处。

    2.药物治疗:烫伤后恢复期如果瘙痒特别明显,可口服抗过敏药物进行治疗,如盐酸西替利嗪片等,同时外用激素类乳膏,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可以有助于缓解瘙痒的症状,肿胀可使用非处方的非甾体抗炎药物,如布洛芬等可以帮助缓解疼痛和减轻水肿。

    若患者的症状持续发展,需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在医生的诊断下,根据病情,积极配合治疗。

  • 手臂轻度烫伤,可通过日常护理、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病情。

    1. 日常护理:手臂轻度烫伤,患者应迅速脱离烫伤物质,将烫伤手臂的饰品应及时取下,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同时加强患处护理,保持烫伤局部皮肤清洁,尽量不要碰水,避免用手触摸或搔抓患处,以免引起感染,饮食以清淡为主,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2. 物理治疗:手臂在烫伤后,应该立即用冷水冲洗烫伤处,或者将患肢放入冷水中浸泡,一般时间控制在 20-30 分钟左右即可,尽量不要直接用冰水冲洗或冰块冷敷,以免造成冻伤,加重患处不适。

    3. 药物治疗:手臂被轻度烫伤后可遵医嘱使用聚维酮碘溶液对局部进行擦拭消毒,局部涂抹烫伤膏,如湿润烧伤膏、京万红烫伤膏等进行局部治疗,出现感染时可外用抗生素,如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进行治疗。建议患者严格遵照医嘱用药,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在生活中注意观察患处恢复情况,定期复查。

  • 我们人体的皮肤下面都会有神经细胞,当我们的身体发生破坏的时候,这些神经可以及时的将我们所遭受的情况传至大脑,从而产生一种痛觉的。人们在烫伤之后疼痛感往往是会在烫伤后的三到五秒才会产生。但是烫伤之后的痛感会维持非常的久,下面就为大家讲一下烫伤疼痛大概持续多久?

    1、烧烫伤若范围比较大,疼痛会持续一定的时间。烧烫伤初期的疼痛是最剧烈的,经过四到五个小时,或者是半天左右,疼痛会逐步缓解,这是烧烫伤后初期的疼痛表现。在烧烫伤的治疗过程中,随着创面的神经末梢的恢复,但皮肤组织又没有完全修复,这时可能还会感到疼痛。

    2、中度烫伤:即二度烫伤,伤及皮肤的中层,疼痛明显,皮肤红肿,有水泡,通常需要1-2周才能愈合。因个体差异及疫苗种类的不同,个别人在一周内可能出现注射部位的疼痛、痒感、轻度发热等不适症状(腋下体温38。5℃,多持续1-3天),均属正常反应,可局部进行热敷,多饮水,并注意休息,症状可自行缓解。宝宝被轻度烫伤或烧伤,局部发红,可用鸡蛋内膜敷于伤面,每日更换一次,其“生物敷料”的作用明显,且不感到疼痛,三五日即可愈合。

    3、被开水烫伤之后有疼痛是正常的,一般分为有水泡和无水泡两种情况。无水泡的为一度烫伤,好的比较快。如果有水泡的话,需要大概20天左右好。有水泡的情况最害怕发炎,发炎还会留下疤痕。除了使用烫伤膏药,可以用消毒的纱布包扎伤口,防止渗液渗出引起发炎。烫伤皮肤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和组织液渗出。现在,最重要的是避免水和防止皮肤继发感染。先在烫伤处涂上药膏:复方磺胺嘧啶锌胶或湿烫伤药膏,然后用干净的纱布包好。两天后,解开纱布,检查伤口。如果情况好转,继续涂抹一些药膏,然后包起来。一般烧伤可在两周内治愈。

  • 被油烫伤之后出现的黑印通常是由于色素沉着或疤痕形成引起的,可以尝试冷敷、使用药物治疗、避免刺激以及注意防晒等方式淡化黑印。

    1.冷敷:可以使用冰块或冷水浸湿的毛巾在受伤部位轻轻冷敷,以减少炎症和色素沉着;

    2.药物治疗:在医生或药剂师的指导下,使用含有美白成分(维生素 C、酸性果酸)的药物,如积雪苷霜软膏、氢醌霜、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维生素 E 软膏等,以帮助淡化黑印。也可以考虑使用含有淡化疤痕成分(如硅胶、洋甘菊等)的产品,如淡化疤痕膏、淡化疤痕精华等,以帮助减轻黑印;

    3.避免使用刺激性药物:避免使用刺激性物质或刺激性药膏处理受伤部位,以免加重伤害或引起过敏;

    4.注意防晒:油烫伤后的皮肤容易受到紫外线的刺激,因此在外出时要注意做好防晒措施,如佩戴帽子、使用防晒霜等,以防止黑印加深。如果被油烫伤黑印严重,建议进一步咨询皮肤科医生获取更专业的治疗建议。

  •  

    *本文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供稿。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