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生儿泌尿系感染如何处理?

新生儿泌尿系感染如何处理?
发表人:医联媒体

新生儿泌尿系感染需要积极进行治疗,以下是常见的处理步骤:确认诊断、抗生素治疗、尿培养、卫生护理和复查。

1.确认诊断:检查可能包括尿常规检查、尿培养和其他必要的检查,如超声检查等。

2.抗生素治疗:如果没有过敏史,首选的抗生素通常是头孢类的抗生素。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医生可能会选择口服或者静脉方式给药。

3.尿培养:在抗生素治疗之前或之后,医生会进行尿培养以了解感染的具体情况。

4.卫生护理:在治疗期间,医生会建议家长注意卫生,如及时清洗尿布或尿不湿,并从前往后清洗臀部,以避免大便污染尿道口。此外,家长还需要给孩子多喝水,以帮助冲洗尿道。

5.复查:在治疗结束后,医生会安排复查以评估治疗效果。如果治疗有效,孩子的尿路感染症状应该会在短时间内得到缓解。如果治疗无效或出现其他问题,医生可能会调整治疗方案或寻求进一步的治疗方法。

对于新生儿泌尿系感染,家长需要与医生密切配合,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作者:谢红霞 主任医师 国药同煤总医院 儿科

    对于新生儿来说,因为使用尿布,很容易就受到了感染,所以泌尿系统感染在新生儿中十分常见。对于新生儿泌尿系统感染来说,我们有许多的常用药。这里,针对不同的情况,简单的给大家介绍新生儿泌尿系统感染吃什么药比较好。

    1.一般治疗 急性感染时应卧床休息,多饮水,勤排尿,减少细菌在膀胱内停留时间。女孩应注意外阴部清洁,积极治疗蛲虫。

    2.抗菌疗法 应早期积极应用抗菌物治疗。药物选择一般根据:①感染部位:对肾盂肾炎应选择血浓度高的药物,而下尿路感染则应选择尿浓度高的药物如呋喃类或磺胺;②尿培养及药物敏感结果;③肾损害少的药物。急性初次感染经以下药物治疗,症状多于2~3天内好转、菌尿消失。如治疗2~3天症状仍不见好转或菌尿持续存在,多表明细菌对该药可能耐药,应及早调整,必要时可两种药物联合应用。

    (1)磺胺药:因其对大多数大肠杆菌有较强抑菌作用,尿中溶解度高,不易产生耐药性,价格便宜常为初次感染首选药物。常用制剂为磺胺甲基异恶唑(SME),多与增效剂甲氧苄氨嘧啶(TMP)联合应用(即复方新诺明SMZco)。其剂量为50mg/(kg?d)分2次服。一般疗程为1~2周。为防止在尿中形成结晶应多饮水,肾功能不全时慎用。

    (2)吡哌酸(pipemidic acid,PPA):对大肠杆菌引起的尿感,因其尿排出率高,疗效显著。适用于各种类型尿感。用量30~50mg/(kg?d),分3~4次口服。副作用少,可用轻度胃部不适。幼儿慎用。

    (3)呋喃坦啶:抑菌范围广,对大肠杆菌效果显著,不易产生耐药性。剂量为8~10mg/(kg?d),分3次口服。易致胃肠反应,农宜在饭后服用。亦可配合TMP使用。对顽固性感染需3~4个月连接治疗时更宜选用呋喃坦啶。

    (4)氟哌酸;为喹诺酮类全合成广谱抗菌药物,对革兰阴性、阳性菌增色有较强抗菌作用。剂量5~10mg/(kg?d),分3~4次口服。因其抗菌作用较强,长期应用可导致菌群失调,使用时应注意。一般不用于幼儿。

    (5)氨基苄青霉素、先蜂霉素:均为广谱抗生素,有较好抑菌作用,常用于尿感的治疗。卡那霉素、庆大霉素虽有较好抑菌作用,但因其肾霉性较大,且对听力也有不良影响,使用时应慎重。

    3.疗程问题 急性感染时如所选用抗生素对细菌敏感,一般10天疗程可使绝大多数病人感染得到控制,如不伴发热者5天疗程可能已足够。痊愈后应定期随访年或更长。因为多数再发是再感染所致,因此不主张对所有病人均采用长程疗法。具体建议如下:①对不经常再发者,再发后按急性处理;②反复再发者,急性症状控制后可用SMZco、呋喃坦啶、吡哌酸或氟哌酸中的一种小剂量(治疗量的1/3~1/4)每晚睡前服用1次,疗程可持续3~6个月。对反复多次感染或肾实质已有不同损害者,疗程可处长至1~2年。为防止耐药菌株产生,可采用联合用药或轮替用药,即每种药物用2~3周后轮换使用,以提高疗效。

    4.积极治疗尿路结构异常 小儿尿路感染约半数可伴有各种诱因,特别在慢性或反复再发的尿感多同时伴有尿路结构异常,必须积极查找,尽早治疗,防止肾实质损害。

    控制感染,对于积极预防和治疗新生儿泌尿系统感染十分的重要。所以,父母一定要注意对新生儿的清洁以及发现泌尿系统感染后的积极治疗。新生儿泌尿系统感染可能带来肾功能的损害,所以切勿不引起重视。

  •  

    宝宝消化不良有什么表现?

     

    1、腹泻

     

    单纯性消化不良的表现是一天腹泻10次以下,大便黄色或带绿色,水分不多,腹部胀气,偶有呕吐,有时发热,但不太高,食欲不振,但是精神尚可。

     

    2、大便恶臭

     

    吃进去的食物消化不良,不同成分产生不同气味和性状便便。

     

    如果是泡沫多,有灰白色的呈奶油状,表示脂肪消化不良,应减少油脂类食物;如果便便带腐败性酸味,泡沫多,说明糖类或淀粉类过多导致消化不良;便便臭味明显不成形,表示蛋白质过多导致消化不良。这个时候就需要减少奶量了。

     

    3、腹胀、厌食、有口气

     

    摄入过多会导致宝宝胃酸增多,食物在宝宝肠胃内不断发酵,产生气体,造成腹胀,有嗳气往上返,恶心厌食。

     

     

    4、夜晚哭闹出汗多

     

    晚上吃太多容易积滞在肠胃产生内热,翻来翻去睡不安稳,胃不和而卧不宁,入睡时出汗多。

     

    不易消化的食物常见黑榜:包子、饺子、粽子、卷饼、汤圆等等,都是常见的“积食制造犯。

     

    孩子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饮食结构应该符合科学的营养配比,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都是不可或缺的,只要喂养得当、排便正常,通常并不会发生积食。

     

    消化不良和积食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3个方面:

     

    1、食物的烹调方式

     

    选择合适的烹调方式对食物的吸收难易程度影响会很大,举个例子:同样是土豆,蒸土豆泥,炸土豆条和红烧土豆块,你选哪个?

     

    食物烹饪原则:少油少盐不爆炒不油炸,食物切碎剁细小口吃。

     

     

    2、食物搭配

     

    给孩子的食物里,肉类应尽量避免和面饼、糯米等混杂在一起,以免引起消化不良与积食。

     

    3、食物不耐受或过敏

     

    很多孩子对麦麸蛋白、河海鲜等食物不耐受,家长在喂养孩子过程中需要细心观察,特别是开始喂养辅食的阶段,孩子在吃了哪些食物后会出现熊爱华不良的症状,这种食物就不能再出现在宝宝的食谱中。

     

    促进消化的方法

     

    1、适用积食的儿童推拿与无痕刮痧手法:

     

    补脾经,清大肠,捏脊,摩腹,揉按足三里,运内八卦,退六腑,拿肚角

     

    2、还有日常饮食控制

     

    “三分治七分养”,想要避免孩子出现积食和消化不良,日常饮食控制是根本手段:

     

    • 控制进食量,选择易消化食物,不能只吃肉,还要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和粗纤维多的食物,像地瓜,也可以将粗粮与大米一起煮杂粮饭。
    • 进食时间要固定,尤其是晚上,给孩子养成在七点前吃完晚饭,之后就不能再进食了。
    • 注意运动量,饭后要带孩子散步,每天要有运动量。
    • 专心吃饭不说话,少喝水。边吃饭边喝水会稀释胃酸,消化能力会下降。
    • 少吃冰饮和零食。冰饮会刺激胃液的正常分泌,零食会打乱摄食规律,偶尔解馋可以,但千万不要给孩子养成吃零食的习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所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母爱之心,可见一般,母爱伴随着每一个宝宝的发育,成长,成才!

     

    一旦出现有助于宝宝发育的相关食物,很多母亲,就想把最好的给自己宝宝。

     

    如:DHA。提起它,很多人即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名字,陌生的是它有什么用?怎么补呢?今天就咱们就来探讨一下~

     

     

    一,DHA是什么?

     

    DHA,其实是一种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全称是二十二碳六烯酸,俗称脑黄金。

     

    说白了,就是组成脂肪的一种成分。

     

    脂肪又叫甘油三脂,是一个甘油拉着三个脂肪酸,就形成脂肪。DHA就是脂肪酸的一种。

     

    甘油只有一个,但是脂肪酸由于结构的不同,有多种。

     

    二,DHA有什么用?

     

    DHA对于人体来说,是很重要的,它是人的大脑发育、成长的重要物质之一。

     

     

    DHA是神经系统细胞生长及维持的一种主要营养物质,是大脑和视网膜的重要构成成分,

     

    研究表明,在人体大脑皮层中含量高达20%,在眼睛视网膜中所占比例最大,约占50%,因此,对胎婴儿智力和视力发育至关重要。

     

    总而言之,就是宝宝有没有一个正常,健康的大脑和眼睛就取决于它。

     

    三,DHA要不要补?

     

    肯定是要补的,特别是孕妇和0-3岁的宝宝,这段时间,属于宝宝的大脑生长发育期,非常关键。

     

    具体怎么补,这个要根据情况来定,不一定所有的宝宝都需要额外补充!

     

     

    四,怎么补DHA?

     

    研究显示,DHA存在于母乳中,存在于深海鱼类中,同时,现在很多奶粉中都有DHA,只是比例高低的问题。

     

    怎么知道自己够不够,宝宝需不需要补,看下面!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DHA推荐摄入量(最低摄入量):

     

    1. 一般成人:200mg/天

     

    2. 孕妇及哺乳妈妈:300mg/天

     

    3. 婴幼儿及儿童:100mg/天

     

    4. 美国儿科学会DHA推荐摄入量(最低摄入量)

     

    5. 体重不足1kg的早产儿:每千克体重每日DHA摄入量≥21mg

     

    6. 体重不足1.5kg的早产儿:每千克体重每日DHA摄入量≥18mg

     

    7. 母乳宝宝的妈妈:300mg/天

     

    9.奶粉宝宝:计算奶粉DHA含量判断是否达到100mg/天的需求

     

    不过,以调查来说,大多数都是需要补充的,

     

    2004年我国的调查提示,孕妈妈们每日摄入的DHA含量在11.83mg-55.30mg之间,沿海地区吃鱼较多的妈妈DHA摄入才在55.30mg每天,远远小于200mg每天。

     

    所以,建议各位家长,在宝宝发育期间,建议可以根据上述的补充量,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保证每日摄入量。

     

    除此之后,如果不方便,也可以选择一些DHA剂型补充。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找到避免宝宝过敏的好方法

    湿疹、荨麻疹、哮喘,对于这些症状妈妈们的内心备受煎熬。所以,现在有些准妈妈怕宝宝过敏,在怀孕期间就开始回避过敏原食物,希望能尽可能降低宝宝的过敏风险,那么是否真的有效呢?

     

    一、避免宝宝过敏,孕期食物回避,不靠谱

    其实,这样做是不但没有科学依据。


    而且孕妈盲目进行孕期饮食回避,长期以往食物摄入种类过少,可能会引起某些营养成分供应不足,影响孕妈和胎宝健康。

    二、妊娠期预防宝宝过敏,这3个建议最可靠

    1.孕期饮食均衡

     

    在孕期和哺乳期均衡营养,食物多样化,增加全谷物和根茎类食品的摄入。吃天然食物,减少油炸和加工食品。

     

    2.最好选择自然分娩

     

    自然分娩的宝宝可以通过妈妈的产道和外周微生物来增加益生菌定植率,从而促进宝宝免疫系统发育,有助于预防宝宝食物过敏。

     

    3.最好选择母乳喂养

     

    母乳是最适合新生宝宝的食物。母乳中含益生菌,可以提高宝宝免疫力,且母乳的分子量小,不易过敏。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三、养育期预防过敏?判断清楚后预防是关键

    1.谨慎选择配方奶粉

     

    对于能母乳喂养的宝宝们来说,要谨慎的选择配方奶粉。适度水解配方奶有助于预防牛奶蛋白过敏。深度水解配方奶有助于减轻过敏现象。如果妈妈们经医生评估为母乳不足,则应根据宝宝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婴儿配方奶粉。

     

    2.妈妈尽量延长母乳喂养时间

     

    母乳喂养至少1岁,最好到2岁,这将有助于宝宝产生免疫。当然实现这一点对大多数乳母来说,是很难的,毕竟很少有人能长期做全职妈妈。所以,我们可以选择第二种方法来预防缓解。

     

    3.适当选择益生菌

     

    最好有明确分类学定义的菌株,可用于婴幼儿配方食品中的菌种,包括鼠李糖乳杆菌LGG、动物双歧杆菌Bb-12。如不知道如何选择,可以使用纽曼思益生菌。相较药物而言,优质益生菌能在无任何副作用前提下,防治婴幼儿过敏、湿疹、便秘等常见疾病。

     

    4.记录饮食日记

     

    辅食添加时,家长要学会记饮食日记。记录下宝宝添加食物前,后表现,自己排便,睡眠等情况。每一种新食物的添加要从少量开始,尝试2-3天后,再逐渐增加至适合量。如:知道一种食物过敏后,根据过敏症状轻重,持续时间等情况,需要完全避免这种食物1-3个月时间不等。最好能够结合医生的建议。这样可避免宝宝对这种食物的终身过敏,确保他均衡营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提及流感,会让大家不自觉的出现恐惧感。流感是指发热(腋下体温超过38度),并伴有咳嗽或咽痛症状,实验室检查不能明确为何种疾病,临床表现是急性起病,发热、咳嗽、咽痛、全身不适并伴有乏力、头痛等症状。专家共识提出一旦发病即要进行抗病毒感染,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该病死亡率的关键。

     

    需要预防流感的人群

     

    1、儿童作为易感人群,患病的几率在30%左右,家长必须重视。

     

     

    2、60岁以上的老年人。

     

    3、有基础疾病的人,比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肝病、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等;

     

    4、孕妇。

     

    5、肥胖者。

     

    如何预防流感?

     

    1、大家都知道流感预防的首要措施就是要进行流感疫苗的接种,可以显著降低患病的风险及并发症,对于老年人、儿童、孕妇等高危人群应每年优先接种,要于流行前2、3个月进行接种。

     

    2、流感主要是流感患者通过咳嗽、喷嚏排出的分泌物和飞沫将病毒传染给周围的人,所以在流感好发时期,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空气不好的封闭场所。如果必须出去,一定要带口罩,避免与流感患者的接触被感染。

     

     

    3、在生活中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随便吐痰,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纸巾遮住口鼻;要注意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尽量用流动的水洗,时间最好30秒以上,家里要保持常通风,以保证室内空气清新。

     

    4、要注意饮食平衡,不要偏食,营养要均衡,瓜果蔬菜要多吃,要按时吃饭,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

     

    5、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平时可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来改善我们的体质,增强自身免疫力,不受外来病菌的威胁。但在运动后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6、避免加班熬夜、吸烟、喝酒,睡前可以喝牛奶帮助睡眠,防止降低个人免疫功能。.

     

    7、我们还要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还要保持一个愉悦的心情,要知道很多疾病与情绪是息息相关的。

     

    最重要的是,当出现上述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 孩子根据生长发育,和不同阶段的特点,可分为5个时期:  

     

    胎儿期:从受精卵到胎儿娩出,,约40周  新生儿期:从脐带结扎到出生后满28日。 

     

    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  

     

    幼儿期:自满1周岁-3周岁  学龄前期:3周岁-入小学前(6-7岁)。 

     

    学龄期:入小学起到进入青春期12-14岁。

     

    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女孩(11-12至17-18岁),男孩(13-14至18-20岁)  

     

     

    除此之外,爸爸妈妈们也一定要记住以下知识点!

     

    1、 计算小儿的体重:  1-6个月:体重=出生时的体重+月龄×0.7(㎏)  7-12个月:体重=6+月龄×0.25㎏  

     

    2岁-青春期前:体重=年龄×2+8㎏  衡量小儿营养状况最常用的指标是体重,  

     

    2、 计算小儿的身高:身高=年龄×7+70厘米  正常小儿12个月龄的体重、身长、头围分别为:9㎏、75厘米、46厘米。  

     

    正常小儿2周岁,体重约为出生时的4倍。  

     

    3、 出生时新生儿的头围约33-34厘米,头围测量在2岁前最有价值。1周岁时,胸围与头围相等,约46厘米。  

     

    上部量和下部量相等,中点恰在耻骨联合上缘的年龄在12岁。

     

    出生后小儿发育最晚的系统是生殖系统,发育最早的是神经系统。  

     

    体重的第一个增长高峰是生后第一年。 小儿能较好控制自己注意力的阶段是5-6岁 小儿味觉发育的关键时期是4-6个月。 

     

     

    4、 人的一生,总共有20颗乳牙,恒牙32颗,出生后4-10个月开始长牙,2.岁半乳牙出齐,6岁开始长恒牙,12个月未长牙,称为乳牙萌出延迟。  

     

    小儿乳牙最先长出的恒牙是第一磨牙。  前囟门一般在出生后1-1岁半闭合,后囟门一般在出生时已闭合,最迟生后6-8周闭合。 

     

    9个月小儿听感知发育:区别语言的意义4岁听觉发育完善。

     

    3-4个月:区别好闻和难闻的气味。3个月:抬头较稳。

     

    4月能抬头自由转动4个月会翻身6个月能独坐8个月能坐稳并翻身,  8-9个月能爬,能站,11个月能独站片刻,15个月能走稳月 ,24个月双足跳。

     

    7-8个月能发爸爸、妈妈等语音,10个月就能叫爸爸妈妈。小儿6个月能辨认陌生人,9-12个月时对母亲依恋达高峰。

     

    最后要记住,小儿生长发育顺序遵循的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 一般人常说的"过敏",其实是很笼统的称呼。

     

     

    过敏会因发生的部位不同,以及症状的差异,在临床上有不同的病名。例如:过敏经常会发生在胃肠道、皮肤、鼻子、眼睛,以及肺脏这些器官。如果发生在皮肤可能是:异位性皮炎、荨麻疹、湿疹、牛皮癣;发生在鼻子的就是过敏性鼻炎、鼻窦炎;发生在眼睛的是过敏性结膜炎;发生在耳朵,就是过敏性中耳炎;发生在肺脏的是哮喘。至于胃肠道的过敏,则是食物过敏,会引起肠胃不适的种种症状(如:腹胀、腹痛、腹泻、便秘)。这些症状有可能在吃下该食物的当下立刻发生(属于急性过敏),也有可能延迟了两三天甚至几天才发生(属于慢性过敏)。

     

    过敏对身体而言都是一种未预期的压力,所以不管你的过敏是发生在身体的哪一部位,都会引发一些身体或心理上的不适感。

     

    宝宝过敏了,他由于不适可能出现烦躁、易激惹、爱哭闹。请爸爸妈妈们记得找到原因,帮助宝宝消除不适。

     

    其实宝宝容易过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生活环境的改变

     

    越干净的家庭环境,宝宝过敏发生几率就越高。因为长期处于过于卫生的环境,宝宝的身体得不到接触细菌的机会,免疫能力得不到训练,体质就会越来越敏感。家中经常使用消毒水、空气清新剂都会增加宝宝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2.家庭遗传因素

     

    研究显示:如果父母双方都有过敏史,宝宝发生过敏的几率是60-80%,即使只有父母一方有过敏史,宝宝的过敏几率也有20-40%。大量调查分析的结果显示:没有过敏家族史的宝宝,过敏风险相对较低(我们称这些宝宝为低过敏风险儿),但过敏几率也会高达15%左右。

     

    3.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

     

    宝宝的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两个方向,一个是免疫保护的方向,一个是容易引起过敏的方向。成熟的免疫系统,这两个方向是平衡的。而婴儿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平衡,天生容易往引起过敏的方向倾斜,一旦受到牛奶、鸡蛋等大分子异性食物蛋白的刺激就容易出现过敏。

     

    4.肠道屏障功能不完善

     

    婴儿期肠道发育不成熟,肠粘膜是婴儿抵御外界有害物质侵害的天然屏障,成熟的肠道粘膜上皮细胞排列紧密,就像没有任何缝隙的"墙壁",但小婴儿肠粘膜上皮细胞排列不紧密,存在间隙,一些食物颗粒如牛奶蛋白分子很容易通过这一屏障,从肠腔进入血液,从而导致过敏。

  • 相信不少人都听说过微量元素检查,实际上微量元素检查在2013年的时候,就已经被叫停了,不过现在不知道为什么还存在,这种检查方法没有太多的科学依据,不过存在就是合理的,我们也只能够接纳它的存在。


    但是,为什么微量元素检查到现在还存在呢?其实,有部分原因是因为家长们不懂得如何科学地判断孩子是否缺少微量元素,而微量元素又无法很明显地能够现量见到,那究竟我们不查微量元素,怎样能够判断出孩子是否缺少微量元素,或者微量元素过剩的情况呢?


     

    一般孩子经常会出现的情况是缺锌,缺铁,缺钙,这三种,微量元素检测分两种,一种是抽血,一种是查头发,抽血那种是在小婴儿时期会有免费的,当然血液里面的情况比较不容易发生变化,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并不等于这个参考就是绝对正确的。
    剪头发检测的微量元素,相对来说就不太建议大家花费这个钱,因为我们也有一些相对应的方法可以看到孩子是否缺少微量元素,下面我们一一来说,主要说的内容是常见的三种微量元素,一般来说,生长中的孩子比较容易缺这三种元素,或者缺其中之一。
     

    缺锌


    通常缺锌的孩子,头发比较黄,不爱吃饭,但是并不是符合这两项就是缺锌了,我们要看孩子平常的饮食,如果孩子健康,并且没有其他基础病,饮食也不太挑,饮食中有猪肉,牛羊肉,牛奶,豆类,坚果这些食物,一般来说不会严重缺锌,如果孩子偏食,那就另当别论。


    我们不要上纲上线地孩子偶尔胃口不好,以为缺锌就给孩子大补,实际上,孩子如果身高体重在合理的范围内,一般来说不会是严重地缺乏微量元素,是需要饮食当中做出调整就可以了。

     

    缺铁


    缺铁我们比较建议医院那种血液查询的微量元素检测,这里面关于缺铁的这一项还是比较有参考价值的,缺铁一定要重视,不能忽视,因为孩子缺铁会发生疲倦,苍白,食欲差等等的不良症状,而且缺铁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我们国家缺铁的儿童比例也是比较高的,缺铁的孩子比较容易生病,妈妈省不了心。

     

     

    预防孩子缺铁主要需要饮食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因为维生素C是能够很好地促进铁的吸收,比如柠檬,橙子,西红柿等等,都是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平常可以多给孩子吃一些。
     

    缺钙


    只要孩子正常吃奶,正常饮食,正常长身体,一般来说都不会缺钙,一般牛奶,奶酪产品里面会有钙,不过现在医院在孩子体检的时候会建议服用维生素D3,维生素D3或者AD液都是促进钙的吸收,如果孩子吃奶的量适合标准,再加上D3或者那个AD滴液,一般来说,都不会缺钙的。


    所以,喂养方式正常的孩子,或者是喂养方式正常的儿童,一般来说,都不会缺以上的三种微量元素,我们也不需要另外作为补充。


     
    其实,最科学的方法还是让孩子均衡饮食,多喝奶,这才是正道,不过对于缺铁这一块,还是需要提起重视,其他那两项,哪怕是缺,一般来说也不会缺太多,对于维生素C的食物,需要补充,如果孩子在体检的时候,检测出缺铁的情况,也可以买一些补铁的产品饮用,这也是可行的方案。

  • 其实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对孩子是利大于弊。既能阻止异物吸入,又可将气管当中的分泌物或者异物排出体外,防止分泌物积聚,从而避免呼吸道继发感染。所以宝宝偶尔咳嗽几声,妈妈们并不需要太过担心。但长期咳嗽或较严重的咳嗽会影响宝宝休息,增加体力消耗,引起呼吸道粘膜水肿充血,损伤肺功能,就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了。所以宝宝咳嗽不要怕,查明“真相”最重要。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宝宝咳嗽的原因有哪些。

     

     

    1. 过敏性咳嗽。

     

    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多有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支气管哮喘患儿可见明显的喘息、气促,症状典型;咳嗽变异性哮喘则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临床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但存在气道高反应性,表现为刺激性干咳,咳嗽较剧烈,夜间及凌晨咳嗽较重,当接触过敏原或冷空气、灰尘、油烟等会诱发或加重咳嗽。

     

    2. 咽炎引起。

     

    如慢性咽炎、慢性喉炎、慢性扁桃体炎等,除了咳嗽症状常伴咽痒、咽后黏液附着、咽喉不适感,患儿很多时候有清嗓动作或伴声音沙哑。因鼻腔疾病使鼻涕倒流滴漏到鼻后和咽部,直接或间接刺激咳嗽感受器而引起咳嗽。

     

    3. 上、下呼吸道的感染

     

    如病毒性感冒、咽炎、喉炎、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感冒引起的咳嗽,一般伴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如流鼻涕、喷嚏、鼻塞、咽痒、咽痛等不适,其中普通感冒全身症状少见,流行性感冒可伴发热、肌肉酸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如上感伴全身症状之后咳嗽逐渐加剧,伴或不伴咳痰,要考虑急性气管或支气管炎,较小婴儿及全身症状较重的不能排除肺炎;急性咽炎除咳嗽外主要表现为咽干、咽痛、咽部异物感,可伴有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急性喉炎也可因上呼吸道感染引起,但病情较重,表现为典型的犬吠样咳声,伴有声音嘶哑甚至呼吸困难。

     

    4. 异物吸入。

     

    小儿自我保护性差,有时在吃东西时会有食物等其他东西误吸入气道,引起小儿反复咳嗽,此外,小婴儿溢奶也很容易误吸引起咳嗽;

     

     

    5. 其他少见疾病。

     

    如慢性肺间质病变、肺含铁血黄素沉积、嗜酸性肉芽肿、肺内肿物压迫气管、胃食管反流等。

     

    因此,宝宝出现咳嗽时,不要盲目口服止咳药,应先弄清楚咳嗽的原因,对症用药,才能安全有效。

  • 我发现孩子尿液中有黄色的黏液状物,心里总是有些担心,于是决定在互联网医院进行线上问诊。医生很快接诊了我,他非常耐心地询问了孩子最近的情况,并提醒我一些注意事项。我向医生描述了孩子最近的症状,医生听后给出了专业的建议。我对孩子的湿疹状况也向医生咨询了,医生给予了详细的回答并提供了合理的治疗方案。在问诊过程中,医生一直以友善的态度和我交流,让我感到非常舒心。最后,医生还为我解答了一些其他的疑问,让我对孩子的病情有了更清晰的了解。我非常感谢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这次线上问诊让我收获了很多。

  • 今天早上,我带着孩子在网上找了一位医生进行了咨询,孩子的生殖器感觉有点水肿,一直喊疼。我描述了孩子的症状后,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了孩子的病情,并给出了专业的建议。经过详细的沟通,医生推测可能是泌尿系感染,建议使用康复新液外喷和头孢克肟抗感染,同时注意局部消毒和内裤清洁。医生还提醒我,如果用药效果不好,需要去泌尿外科检查一下。我非常感谢医生的细心和专业,孩子用药后情况明显好转,疼痛感减轻,消肿明显减轻,我对医生的建议非常满意。

    昨天用药后,孩子的症状有了很大改善,我感到非常欣慰。医生还提醒我坚持用药至少三天,我会严格按照医嘱进行。虽然在网上咨询,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让我感受到了医生的真诚和关怀,让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充满了信心。

    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但医生的专业和认真让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充满了信心,如果需要诊疗,我会前往医院就诊。

  • 新生儿时期,由于身体各器官尚未完全发育,各种疾病风险较高。其中,尿床问题虽然常见,但若忽视,可能引发更严重的泌尿系统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又称尿路感染,是指细菌侵入尿路引起的炎症。据调查,尿路感染是小儿常见病之一,占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8.5%,尤其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中发病率更高。女孩的发病率是男孩的3-4倍,而婴儿期男孩的发病率则略高于女孩。

    新生儿容易发生尿路感染的原因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 尿路结构特点:婴幼儿的尿道较短,括约肌功能较弱,细菌容易逆行至膀胱和肾脏。

    2. 免疫力低下: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细菌侵袭。

    3. 环境因素:尿布、衣物等不洁物品可能导致细菌滋生,进而引起感染。

    新生儿尿路感染的症状并不明显,常常被误诊或忽视。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的症状:

    1. 哭闹、拒哺、烦躁不安:可能是尿道不适或疼痛的表现。

    2. 尿布更换频繁,排尿量减少:可能是尿频、尿急的表现。

    3. 尿布疹、尿布有异味:可能是尿路感染的特征。

    4. 发烧:可能是尿路感染的一种表现,但容易被忽视。

    发现新生儿尿路感染后,应及时就医。治疗主要包括:

    1. 抗菌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如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等。

    2. 日常护理:保持外阴部清洁,勤换尿布,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洗液。

    3. 健康饮食:多饮水,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预防新生儿尿路感染的关键是:

    1.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部清洁。

    2. 定期更换尿布,避免尿布过湿。

    3.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感染。

    4. 如有尿路畸形,应及时矫治。

  • 近年来,随着婴幼儿用品市场的蓬勃发展,尿不湿作为一款方便实用的产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然而,近期却有一位妈妈在使用“好奇”牌尿不湿时,发现其中竟然爬出了活虫,这不禁让人担忧尿不湿的安全性。

    据了解,这位妈妈在给刚出生未满一个月的宝宝换尿不湿时,竟然在尿不湿中发现了一条条活虫,这让妈妈感到十分恶心和担忧。经过仔细检查,她发现尿不湿的包装袋内也爬出了多条虫子,这让妈妈怀疑尿不湿是否存在质量问题。

    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这位妈妈与乐购超市和“好奇”牌尿不湿的厂家取得了联系。厂家工作人员表示,已经将问题样本快递到北京进行检测,具体结果还需要等待。

    事实上,这并非第一次出现尿不湿中出现虫子的情况。去年11月,一位绍兴市民也曾在使用“好奇”牌尿不湿时,发现其中爬出了白色活体虫子。这不禁让人质疑尿不湿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

    那么,尿不湿中为何会出现虫子呢?一方面,可能与生产过程中的卫生条件有关。如果生产车间存在虫卵,那么尿不湿在生产过程中就可能被污染。另一方面,也可能与使用过程中不注意卫生有关。例如,使用过的尿不湿如果没有及时清洗和晾晒,就可能成为虫子的滋生地。

    针对这一问题,建议消费者在选择尿不湿时,要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并注意查看产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同时,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尿不湿的清洁卫生,避免虫子滋生。

    此外,家长在给宝宝换尿不湿时,也要注意观察尿不湿的表面是否干净、是否有异味,以及宝宝的皮肤是否出现过敏反应。一旦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更换尿不湿,并咨询医生。

  •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作为国家儿科学重点学科,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完善的设施,为我国儿童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医院年门诊量超过220万人次,其中多数为全国各地转诊而来的急危重症、疑难杂症患儿。2013年,医院承办了世界儿科领域顶级会议“第十六届国际儿科肾脏病大会”,标志着我国儿科事业迈向世界舞台。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拥有45个临床医技科室,床位710张,医师1475人,高级职称人员118人。医院重点学科包括新生儿、外科、心血管、传染病等专业,其中新生儿科是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儿科学是上海市重中之重重点学科,小儿外科是上海市小儿外科疑难重症临床医学中心,呼吸急救专业是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

    医院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以“建树医学典范,呵护儿童健康”为使命,致力于为儿童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医院积极开展医疗创新服务,连续多年开展的“患儿体验部”深受小朋友喜爱。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医护团队,其中包括顾静安、翟力平、李鸿仁、王晓川等全国知名专家。医院还与多个国际知名医学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为患者提供更广阔的治疗选择。

    医院高度重视医德医风建设,连续七次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并获得了第三届全国医院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卫生部思研会卫生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将继续秉承“团结、奋进、严谨、创新”的院训,为我国儿童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 进入秋季,天气依然炎热,许多家长为了方便和凉爽,会给孩子穿开裆裤。然而,这种做法却存在一些潜在的危害,家长们需要引起重视。

    一、户外穿开裆裤容易受伤

    开裆裤会让宝宝的生殖器和臀部暴露在外,容易在爬行、蹒跚学步或玩耍时碰撞或摩擦到生殖器,造成损伤。此外,户外环境复杂,蚊虫叮咬、细菌感染等风险也较高。

    二、开裆裤不卫生,易引发感染

    公共场合和户外环境细菌较多,宝宝爱坐爱爬,容易接触污秽和细菌。开裆裤不卫生,宝宝的尿道口和肛门容易感染细菌病毒,引发尿道炎、膀胱炎等疾病,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肾炎和败血症。

    三、开裆裤易引发宝宝对生殖器的兴趣

    开裆裤让宝宝的生殖器裸露在外,容易引起宝宝的好奇心,进而“探索”。长期如此,可能会影响宝宝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发育。

    四、如何正确护理穿开裆裤的宝宝

    1. 尽量避免在户外穿开裆裤,尤其在公共场合。

    2. 如果需要穿开裆裤,最好先在宝宝的小屁屁上垫上纸尿裤,再穿开裆裤。

    3. 保持宝宝的小屁屁清洁干燥,每天清洗,避免细菌感染。

    4. 关注宝宝的生殖器,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 我在一家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向医生咨询了孩子晚上尿床的问题。医生在了解了孩子的病情后,给予了专业的建议和治疗方案,让我感到非常满意。

    在问诊开始时,医生提醒我需要完整提供孩子的病例资料,并确认了监护人和专业医师的陪伴情况。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了孩子的病情,了解到孩子是一个八岁的女孩,尿床的频率大概是每周两三次,尿床的情况通常发生在晚饭后吃水果后以及晚上踹被子后。

    医生还询问了孩子的尿常规、B超和尾椎片的检查结果,确认都是正常的。在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医生建议孩子吃点中药,并询问了孩子的平时情况,得知孩子是着凉后容易尿床。

    在了解了孩子的病情后,医生为孩子开具了合适的处方,并告知了用药的注意事项和注意事项。我决定先购买三盒试试看,并询问了每天早晚吃两次是否可以。医生告知可以,并为我开具了处方,我顺利购药,感到非常方便。

    整个问诊过程非常顺利,医生的建议和服务让我感到非常满意。我会按照医生的处方用药,并预约复诊观察情况。非常感谢这位医生的专业和耐心。

  • 小儿复方磺胺甲噁唑颗粒是一种常用的抗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儿童尿路感染。这种感染通常由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奇异变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和摩根菌属等细菌引起。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并发症。

    小儿复方磺胺甲噁唑颗粒中的主要成分是磺胺甲噁唑(SMZ)和甲氧苄啶(TMP)。这两种成分具有协同抗菌作用,能够有效杀灭致病菌。SMZ和TMP口服后吸收良好,血药浓度较高,可达到治疗浓度。此外,这两种成分在尿液中的浓度也较高,有利于在尿路感染的治疗中发挥作用。

    小儿复方磺胺甲噁唑颗粒与磺吡酮合用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磺吡酮是一种利尿剂,可能会影响SMZ和TMP的排泄,导致血药浓度升高,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因此,在使用这两种药物时,应谨慎考虑合用的可能性。

    在使用小儿复方磺胺甲噁唑颗粒的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药疹、光敏反应、药物热、关节及肌肉疼痛等。如果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除了药物治疗外,尿路感染的治疗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患者应多饮水,保持尿路通畅,避免憋尿。同时,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

    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及时治疗和日常保养对于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小儿复方磺胺甲噁唑颗粒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药物,但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 新生儿的排泄情况是家长关注的重点之一。一般来说,新生儿出生后12小时内开始排出胎粪,颜色为深绿色、棕黑色或黑色,呈粘糊状,无臭味。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无需过多担心。

    随着婴儿逐渐适应外界环境,胎粪会在3-4天内排尽,随后大便颜色逐渐变淡,转为正常的黄色。这个过程反映了婴儿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

    除了大便,新生儿的排尿情况也需要关注。大多数婴儿出生后第一天就开始排尿,但尿量较少。随着婴儿摄入水分的增加,尿量会逐渐增多,颜色也逐渐变淡。

    然而,有些异常情况也需要引起家长的注意。例如,如果婴儿出生后24小时后仍未排出胎粪,需要检查是否患有消化道先天异常。此外,如果婴儿出生后24小时后仍未排尿,也需要及时就医,检查是否患有泌尿道先天异常。

    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婴儿,其排泄情况也有所不同。母乳喂养的婴儿排便次数较多,颜色呈黄色,而人工喂养的婴儿排便次数相对较少,颜色呈黄绿色。

    在观察婴儿排泄情况的同时,家长还需要关注婴儿的整体健康状况。如果婴儿出现食欲不振、呕吐、腹泻、便秘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

    总之,新生儿的排泄情况是反映其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就医。

  • 时间:9月27日

    我带着孩子在网上找了一家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通过文字交流的方式向医生咨询了孩子的身体状况。医生给人一种亲切友善的感觉,非常耐心地询问了孩子之前的过敏、慢性病史等情况,并在得知孩子有时会说肚子疼、头晕后,及时进行了分析和建议。

    医生非常专业地解释了孩子尿常规化验的结果,告诉我要注意给孩子清洗外阴后再进行复查,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虽然我有些担心,但医生的耐心和专业让我感到踏实。

    在结束问诊后,医生还提供了便捷复诊服务,让我觉得非常贴心。我深深感受到了医生的责任心和关怀,对互联网医院的印象也变得更加好了。

    我决定按照医生的建议给孩子进行复查,也会继续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感谢医生的专业建议和关心,让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信任。

    如果您也需要医疗咨询,我非常推荐这家互联网医院,他们的医生真的很负责,服务也很好。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