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小孩吃糖丸注意事项

小孩吃糖丸注意事项
发表人:蒲柏仲

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严重传染病。这种病毒主要通过口途径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对儿童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脊髓灰质炎疫苗,又称糖丸,是预防小儿麻痹症最有力的工具。那么,宝宝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需要注意什么呢?

1. 接种时机:脊髓灰质炎疫苗分为三剂,分别在出生后2、3、4月龄接种。家长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按时带宝宝接种疫苗。

2. 接种注意事项:接种前,家长需要向医生如实告知宝宝的健康状况,如有过敏史、免疫缺陷等特殊情况,需提前告知。接种后,观察宝宝是否有发热、皮疹等异常反应,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3. 饮食禁忌: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前后半小时内,宝宝不宜进食,以免影响疫苗吸收。接种后,家长可以为宝宝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条等。

4. 免疫效果:脊髓灰质炎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可以有效预防小儿麻痹症。但接种后,仍需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接触病毒。

5. 免疫监测:家长需要定期带宝宝进行免疫监测,确保宝宝获得足够的免疫力。

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小儿麻痹症的重要手段,家长要重视宝宝的疫苗接种,按时带宝宝接种疫苗,为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急性麻痹性脊髓灰质炎,与接种有关的疾病介绍:
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是一种人体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后侵犯脊髓前角细胞,引发肢体肌肉麻痹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很强,但我国现在已无本土新增病例。常见的症状有发热、咽痛、肢体疼痛、不对称性肌群无力(骨骼肌无力,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严重可致瘫痪、肢体畸形。目前尚无药物可控制脊髓灰质炎的自然病程,主要治疗方式为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总体来说,病情较轻的患者多数预后较好,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瘫痪严重的患者预后较差,几乎不可能完全康复,且多数留有持久性瘫痪、肢体畸形的后遗症[1]。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该病毒属于肠道病毒属,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感染人群以婴幼儿为主。

    脊髓灰质炎病毒具有高度的传染性,主要通过感染者的粪便污染食物、饮水或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传播。病毒进入人体后,首先在肠道内繁殖,然后侵入血液,引发病毒血症。病毒可通过血液传播到中枢神经系统,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麻痹和瘫痪。

    脊髓灰质炎病毒可分为三个血清型,分别对应三个不同的病毒株。不同血清型病毒引起的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有所不同。脊髓灰质炎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轻型: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仅表现为发热、咳嗽、呕吐、腹泻等,一般预后良好。

    2. 顿挫型:部分患者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但很快恢复,不留后遗症。

    3. 轻型瘫痪型:患者出现肢体无力、肌肉萎缩等症状,但多数可自行恢复。

    4. 重型瘫痪型:患者出现严重的肢体瘫痪,甚至呼吸肌瘫痪,预后不良。

    脊髓灰质炎病毒对多种消毒剂敏感,但耐寒、耐干燥。病毒在寒冷、干燥的环境中可存活数年。因此,预防脊髓灰质炎的关键是加强卫生教育,提高个人卫生意识,避免接触病毒污染的食物、饮水和呼吸道分泌物。

    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该病最有效的方法。脊髓灰质炎疫苗分为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两种。灭活疫苗通过灭活病毒制备,安全性高,但免疫效果较差。减毒活疫苗通过减毒病毒制备,免疫效果好,但存在极小概率引起不良反应。我国目前主要推荐使用减毒活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此外,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也是预防脊髓灰质炎的重要措施。

  • 小儿麻痹症,又称脊髓灰质炎,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这种病毒主要通过粪口传播,主要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肌肉麻痹和肢体瘫痪。小儿麻痹症的早期症状并不典型,可能表现为发热、食欲不振、多汗、烦躁、头痛、咽喉痛、鼻炎、咳嗽和腹泻等。这些症状通常持续1至4天,容易被误诊。

    当病情进一步发展,进入瘫痪前期时,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头痛、颈背四肢活动异常,以及吻膝试验阳性、头下垂征和三脚架征等典型症状。此时,小儿麻痹的诊断相对容易。

    若病情继续恶化,进入瘫痪期,患者会出现四肢瘫痪,甚至终身残疾。因此,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预防小儿麻痹症的主要措施是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全球范围内,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接种率不断提高,小儿麻痹症的发病率也随之下降。对于未接种疫苗的患者,一旦出现早期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被动免疫治疗。

    除了疫苗接种,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以预防小儿麻痹症:

    1. 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 饮食要卫生,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食物。

    3.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4. 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5. 一旦出现疑似症状,及时就医。

  • 小儿麻痹症,又称脊髓灰质炎,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影响儿童神经系统,尤其是脊髓的前角细胞。该疾病主要症状表现为肢体麻痹、肌无力、肌张力降低,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肢体瘫痪、截瘫等后遗症。

    小儿麻痹症的典型症状包括:

    • 肢体麻痹:患者最初会感到肢体无力、麻木,逐渐发展为完全瘫痪。
    • 肌无力:患者肌肉力量逐渐减弱,无法进行正常活动。
    • 肌张力降低:患者肌肉松弛,无法保持正常姿势。
    • 偏瘫、截瘫:严重病例可能导致一侧或双侧肢体瘫痪,甚至全身瘫痪。
    • 发热、意识改变: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头痛、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

    诊断小儿麻痹症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脑脊液检查。脑脊液检查可见白细胞增多,病原学检查可见病毒核酸异常。治疗方面,主要采用支持疗法,如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并发症等。

    预防小儿麻痹症的关键在于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目前,我国已实现了脊髓灰质炎的消灭目标,但仍需保持警惕,做好预防工作。

    除了疫苗接种,以下措施也有助于预防小儿麻痹症:

    •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病毒。
    • 加强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
    • 避免接触患病者,减少传播风险。
    •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

    小儿麻痹症患者在接受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按时服药。
    • 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加强康复训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 注意饮食,保持营养均衡。
    • 定期复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

    总之,小儿麻痹症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通过疫苗接种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发病率,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   马桶,人们每天都要使用,却往往忽视了其潜在的卫生隐患。

      研究表明,马桶是家中细菌滋生的重灾区。如果冲水时马桶盖打开,马桶内的瞬间气旋可以将病菌或微生物带到6米高的空中,并悬浮在空气中长达几小时,进而落在墙壁和物品上。因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至关重要。

      

      1. 冲水时盖上马桶盖

      这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卫生习惯。冲水时,马桶内的水花四溅,细菌随之飞散。因此,每次冲水前,请务必盖上马桶盖。

      

      2. 定期清洁马桶

      马桶是细菌滋生的温床,定期清洁至关重要。可以使用稀释的家用消毒液擦拭马桶内外,包括马桶圈、水箱、马桶底座等。

      

      3. 避免使用布制马桶圈

      布制马桶圈容易吸附、滞留排泄污染物,传播疾病的可能性更大。建议使用具有抗菌功能和防溅设计的座便器。

      

      4. 不要在马桶边放置废纸篓

      废纸篓容易成为细菌的滋生地。建议将厕纸丢进马桶内冲走,无需设置废纸篓。

      

      5. 保持马桶刷清洁干燥

      马桶刷是清洁马桶的利器,但如果不注意清洁和干燥,也会成为污染源。每次使用后,请将马桶刷清洗干净,并放在通风处晾干。

      

      除了上述习惯,以下是一些额外的建议:

      

      1. 使用马桶盖垫圈

      马桶盖垫圈可以减少与马桶圈的直接接触,降低细菌传播的风险。

      

      2. 定期更换马桶刷

      马桶刷使用一段时间后,请及时更换,避免细菌滋生。

      

      3. 使用马桶盖消毒剂

      市面上有各种马桶盖消毒剂,可以定期对马桶盖进行消毒。

      

      4. 保持卫生间通风

      保持卫生间通风,可以降低细菌滋生的风险。

      

      5. 定期检查马桶

      定期检查马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细菌滋生。

      

  •   生理特点:

      18个月大的宝宝,体重正常均值为10.33-10.88公斤,身长正常均值为80.4-81.6厘米,出牙数为10-16颗。这个时期的宝宝更加好动,走路更加稳健,甚至有时会想要奔跑,尤其是在户外环境中。

      发育指标:

      1岁半的宝宝在运动能力方面有了显著提升,他们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进行跑跳等动作。此外,宝宝的大脑发育也在这个时期有了新的进展,他们的记忆力和想象力得到了增强。在这个年龄段,宝宝开始能够理解和记忆那些不在眼前的事物,这是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

      养育指南:

      对于还未开始使用便盆的宝宝,家长应该开始进行大小便训练。这个时期的宝宝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可以在大小便前发出信号,这时就可以引导他们使用便盆。此外,宝宝可能会有一些特别的生活习惯,比如喜欢携带一个玩具,或者吸吮手指等,这些都是宝宝心理需求的一种体现,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可以适当引导。

      免疫计划:

      在1岁半到2岁之间,宝宝需要接种百白破疫苗(加强)和脊髓灰质炎糖丸(部分)。这些疫苗可以有效预防相应的疾病,保护宝宝的健康。

      育儿提示:

      对于还未开始使用便盆的宝宝,家长应该开始进行大小便训练。这个时期的宝宝已经有了一定的自控能力,可以在大小便前发出信号,这时就可以引导他们使用便盆。家长应该耐心引导,不要强迫宝宝,以免造成宝宝的抵触情绪。

      此外,家长还应该关注宝宝的饮食健康,保证宝宝摄入足够的营养。在这个时期,宝宝可以逐渐尝试更多的食物,但要注意食物的质地和口感,避免宝宝吞咽困难。

      对于1岁半到2岁的宝宝,家长还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这个时期的宝宝开始有了更多的情感需求,家长应该多与宝宝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

      在带宝宝进行户外活动时,家长要注意安全防护,避免宝宝受到意外伤害。同时,家长还可以利用户外环境,引导宝宝进行简单的运动和游戏,促进宝宝的身心发展。

      在1岁半到2岁之间,宝宝的语言能力也在不断发展。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方式,激发宝宝的语言兴趣,促进他们的语言能力。

      此外,家长还应该关注宝宝的社交能力。这个时期的宝宝开始有了更多的社交需求,家长可以引导宝宝与其他小朋友互动,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总之,1岁半到2岁的宝宝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家长需要关注他们的生理、心理、认知和社交等方面的发展,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 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病毒性疾病。了解脊髓灰质炎的检查项目,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详细介绍脊髓灰质炎的检查项目,帮助家长们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

    一、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是诊断脊髓灰质炎的基本检查项目之一。大多数脊髓灰质炎患者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大多正常。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等异常情况。

    二、脑脊液检查

    脑脊液检查是诊断脊髓灰质炎的重要手段。瘫痪前期及瘫痪早期,患者脑脊液中细胞数增多(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增加不明显,呈现细胞蛋白分离现象。至瘫痪第3周,细胞数多已恢复正常,而蛋白质仍继续增高,4~6周后方可恢复正常。

    三、病毒分离

    病毒分离是诊断脊髓灰质炎的金标准。在发病一周内,可从咽部及粪便内分离出病毒。采集标本时,可用咽拭子及肛门拭子采集标本,间隔24~48小时收集双份标本(重量>5g),及时冷藏4℃以下送检,多次送检可增加阳性率。

    四、血清学检查

    血清学检查是诊断脊髓灰质炎的重要手段。近期未服用过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患者,发病1个月内可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LISA法)检测患者血液及脑脊液中抗脊髓灰质炎病毒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有助于早期诊断。恢复期患者血清中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有4倍以上增高,具有诊断意义。

    五、鉴别诊断

    脊髓灰质炎出现典型瘫痪症状时,诊断并不困难。瘫痪出现前多不易诊断,需与其他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相鉴别,如吉兰巴雷综合征、家族性瘫痪、周围神经炎、假性瘫痪等。

    预防脊髓灰质炎的关键在于接种疫苗。目前我国已广泛开展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工作,有效降低了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一旦出现疑似脊髓灰质炎症状,请及时就医,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 我还记得那天,我的宝宝刚满两个月大,正在为他接种脊灰灭活疫苗而焦虑。作为新手父母,我们总是担心孩子的健康问题。接种疫苗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我们对不同类型的疫苗和接种计划知之甚少。幸运的是,我找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在线问诊服务,通过与一位专业的医生进行图文问诊,我的疑虑得到了解答。

    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了解到脊灰灭活疫苗和二价脊灰疫苗可以替换使用,但建议使用同一种疫苗完成接种计划。医生还提醒我,四联疫苗是脊髓灰质炎的灭活疫苗,不能与二价脊灰疫苗混用。同时,口服轮状疫苗、二价脊灰疫苗、麻腮风和乙脑减毒活疫苗之间也需要间隔一段时间接种,以避免不良反应。

    通过这次在线问诊,我不仅解决了宝宝接种疫苗的问题,也学到了很多关于疫苗接种的知识。现在,我更加自信地面对宝宝的健康问题,并且知道在需要时可以随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脊髓灰质炎就医指南 脊髓灰质炎就医指南 脊髓灰质炎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儿童。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肉无力等。易感人群为未接种过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儿童和成人。 推荐科室 儿科、传染病科 调理要点 1. 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该疾病的最有效方法。 2. 在接种疫苗时,应按照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的疫苗类型和接种计划。 3.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接种的疫苗类型和时间。 4. 对于已经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人,应及时就医并接受相应的治疗。 5.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与病毒携带者接触。

  • 艾滋病,这一困扰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其起源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研究人员在灵长类动物身上找到了许多线索,揭示了艾滋病与灵长类动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研究发现,HIV-1和HIV-2病毒分别起源于非洲的黑猩猩和黑白眉猴。黑猩猩可能通过捕食红冠白脸猴和大斑鼻猴而感染了两种SIV病毒,并在体内发生重组,产生了新的SIV病毒。人类在猎食黑猩猩的过程中,可能感染了这种病毒,最终演化成了HIV-1。

    至于HIV-2,可能直接来源于西非一种猴子身上的SIV病毒。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艾滋病病毒在人类社会中传播,与输血、性交易等因素密切相关。

    了解艾滋病的起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这一疾病。通过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改善卫生条件、推广安全性行为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艾滋病的传播风险。

    艾滋病病毒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一疾病的起源,也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提供了重要线索。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艾滋病,为人类的健康保驾护航。

  • 小儿麻痹症,又称脊髓灰质炎,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袭儿童神经系统,尤其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瘫痪。

    该疾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其中3岁以下儿童发病比例高达88%。其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全身不适、肢体疼痛等,严重时可能导致肌肉弛缓性瘫痪,甚至终身残疾。

    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粪-口途径,患者和带病毒者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此外,病毒也可通过飞沫传播,但传播时间较短。隐性感染者和轻型患者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目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该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一旦感染,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采用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如卧床休息、营养支持、康复训练等。

    为了预防小儿麻痹症,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 给孩子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
    • 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
    • 不要让孩子接触患有脊髓灰质炎的患者。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孩子感染病毒。

    如发现孩子出现发热、肢体疼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 小儿麻痹症,即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婴幼儿,尤其是6个月至5岁的儿童。

    关于得过小儿麻痹症的成人是否会传染,答案是:不会。这是因为,人体在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后,会产生持久的免疫力,即使病毒已经消失,人体也能抵御病毒的再次入侵。

    小儿麻痹症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因此,预防措施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预防小儿麻痹症的方法:

    1. 勤洗手:饭前便后要洗手,避免用脏手触摸口、鼻、眼等部位。

    2. 注意饮食卫生:食物要煮熟煮透,避免食用生冷食物。

    3. 儿童玩具要定期消毒:避免儿童使用未消毒的玩具。

    4. 避免与疑似患者接触:如果身边有人出现疑似症状,应尽量避免与其接触。

    5. 接种疫苗:按时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是预防小儿麻痹症最有效的方法。

    此外,对于小儿麻痹症患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1. 早期麻痹的小儿麻痹症儿童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2. 疼痛消失后,可以通过按摩和针灸治疗。

    3. 肌力差的患者可以进行被动运动,如伸展和弯曲、外展和内收。

    4. 在疫情季节,不要将小儿麻痹症患者带到公共场所的儿童面前。

    5. 按时服用口服减毒活疫苗糖丸,预防小儿麻痹症。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