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油罐车运输食用油危害有多大?还能放心吃油吗?

油罐车运输食用油危害有多大?还能放心吃油吗?
发表人:健康帮帮忙

 

菜籽油、花生油、大豆油、橄榄油……各种食用油在我们的美食中发挥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最近有媒体曝光,国内许多普货罐车运输的液体并不固定,既承接糖浆、大豆油等可食用液体,也运送煤制油等化工类液体。

为了节省开支,有的罐车先运输煤制油,卸完后并未清洗储存罐,就直接来装上食用大豆油继续运输。

油罐车运输食用油危害有多大?还能放心吃油吗?

一、煤制油,有多大危害?

看到这个新闻,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煤制油的成分是啥,有什么危害物,到底有多大危害?

实际上,煤制油根本不能食用。因为不是人食用的物质,就不应该给人吃,也不应该混入食用油中。

所谓煤制油就是把煤转变成汽油和柴油的一项化工技术,主要成分是由烷烃、环烷烃及芳香烃组成,是作为燃料使用的。而我们吃的食用油,主要成分是脂肪,也就是甘油三酯。可见,煤制油和食用油的成分是完全不同的,煤制油也根本不是食用原料。

此次油罐车装了煤制油再装食用油,它的问题实质是“用非食品级容器盛装了食品原料”。这种“装过非食品级原料”的违规,不管原料成分是什么,也不管它的毒性有多大,都是违规行为,需要依法追究相关企业及人员责任、召回所有相关产品、严格整改等。

所以,其实不用讨论它有什么成分、有什么毒性,它就不是食用物质。

 

二、正确食用油运输应该怎么做?

此次事件爆出后,互联网上的讨论最多的就是,为什么他们会用油罐车装食用油,食用油运输没有食品安全标准要求吗?

其实,目前我国在食用油运输方面是有相关标准规定。目前,我国国标《GB/T 30354-2013 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规范》对食用油的运输均有相应的规定 [1]

比如,这个标准要求要求:运输散装食用植物油应使用专用车辆,不得使用非食用植物油罐车或容器运输;容器应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食品卫生有关规定的材料制成。

标准还要求,应定期对运输容器进行清洁,尤其要将容器内底部积存的沉淀物(如油脚)清理干净,避免混入下一批运输的食用油脂中。

如果运输容器用于运输毛油或其他种类油脂之后再用于高等级食用油的运输,应先将容器内的残油清除干净,并对容器进行清洁。

如果用蒸汽和水进行清洗,在装油之前,容器应完全干燥。如果使用清洁剂或碱性物质对运输容器进行清洁,应当用水对与清洁剂接触的所有表面进行彻底清洗,以保证无残留物。

还规定,装入油脂之前,应认真检查运输容器是否符合第4章的固定,即:是否为专用容器以及容器是否清洁、干燥等。

总之,目前我国对食用油的运输是有相应的标准规定的。只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是可以保证食品安全要求的。

不过,这个标准是推荐性国家标准,并非强制的。大企业通常会按照这个标准来执行要求,而且,在执行时,通常会制订企业标准,,企业标准通常只会比这个标准更严格,一般来说不能低于这个标准。但是,不排除一些小企业可能不按此标准执行,这就可能埋下食品安全隐患。

三、闻、看能辨别出食用油中含煤制油?

其实,我们很难靠自己的五官准确判断食用油里是否有煤制油。

首先,即使这个油罐车之前装过煤制油,它也是倒完后再装其他油,这就意味着,它倒完后的残留非常少,再装满食用油,残留在其中的煤制油就非常少了,相当于是稀释了。

其次,油罐车运输的多半是毛油,并不是我们直接吃的食用油,它运输到工厂后还要进行精炼,很多残留也会剔除。

所以,一般不会有什么气味或者味道,也就很难靠五官分辨了。

四、煤制油少量长期服用对身体有何危害?

大家最关心的就是是否对身体有危害,还能放心吃油吗?

其实,从目前的信息来看,我们很难说具体有什么危害、有多大危害。

因为目前根本没什么评估数据,我们不知道有多少油是这样运输的,不知道残留物质有啥,既不知道残留多少,也不知道残留的东西里面有啥残留。

而且,罐车运输的多半是毛油,还要再精炼,很多残留也会剔除。而食品安全评估的基础就是明确物质和剂量水平。所以,目前我们无法判断这个油罐车运输食用油的事情,到底对人体有多大危害、有何危害。

那么,通过对储存煤制油容器进行清洗能不能完全消除风险呢?其实也不能。

只能说能有效降低风险,但不能完全消除。实际上,食品安全没有零风险。风险有大小,关键在于控制。食品安全管理是将风险控制在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不可能完全消除。

希望通过此次事件,举一反三,消除食用油运输中可能存在的漏洞,明确各方责任,推动食品安全的相关法规和标准完善。我们希望:只要曝光了问题,全社会一起努力,一定能想出办法解决问题,让消费者吃得越来越放心。

作者: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委员阮光锋

 

参考文献

1.《GB/T 30354-2013 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规范》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