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症状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症状
发表人:健康一点通

作者:王玉凤 主治医师 淄博市第一医院 消化内科

记得小时候经常会听到大人说,某某人得了肝炎,会传染,要离他远点,特别是不要吃他吃过的东西,不要用他用过的东西,弄得我们心里很恐惧。长大了,知道了大人说的并不是没有道理,这种病确实会传染。等到成年后,知道了更多关于肝炎的知识,其实,大人们所说的具有传染性的肝炎就是乙型病毒性肝炎,也就是乙肝。

那么,对于得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人来说,应该怎么样进行治疗呢?其实,对于治疗慢性乙肝病人来说,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抗病毒治疗,根据慢性乙肝病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药物,如对于乙型肝炎病毒已经出现被复制的病人,用抗病毒药物。对于有免疫功能紊乱的病人,用调整免疫功能的药物。对于有肝细胞损伤的病人,用保护肝细胞的药物。对于有肝脏微循环障碍的病人,用活跃微循环的药物。不管是用什么样的药物,在病人用药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休息和营养,只有在保证休息、营养的基础上,才能发挥药物作用。

在所有的肝炎当中最严重的就是乙型肝炎,那么,对于得了这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人来说,都会出现哪些症状呢?首先就是全身症状,乙肝病人常感到体力不支,容易疲劳,打不起精神等。其次就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再就是会引起眼睛、皮肤黄疸,严重时黄疸会引起皮肤瘙痒。还有就是肝区出现闷疼、隐痛、不适等症状。病人出现蜘蛛痣,男病人会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对称或不对称性的乳腺增生、肿痛等。女病人出现月经失调、闭经、性欲减退等症状。

总之,对于得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人来说,虽然是很严重,但是只要是治疗及时,并且能够坚持治疗,就有可能被治愈。所以说,得了肝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肝炎疾病的认识的无知和恐惧。而且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加强我们身体素质的锻炼,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抵抗力,才能让所有的疾病不侵害我们的身体。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目前,我国乙型肝炎患者以达到几千万,其中有四成患者由于没有经过正规的治疗最终发展成肝癌,慢性乙肝患者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生命周期,平安度过一生十分关键。

     

    在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中,抗病毒治疗十分重要,以下是对慢性乙型肝炎为何需要抗病毒治疗进行简要介绍,希望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提供合理参考。

     

     

    01慢性乙型肝炎概念

     

    慢性乙型病毒肝炎简称慢性乙肝,指慢性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具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比如身体乏力、恶心、腹胀等症状。

     

    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在体检时肝功能可能会持续异常。

     

    在这里要说明一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虽然乙肝病毒检测为阳性,但时并无明显慢性乙型肝炎症状,而且在一年内的多次检查中,血清ALT 和 AST 并没有异常现象,彩超的肝组织检查也是正常。

     

    在 2017 年,世界权威卫生组织将乙型肝炎病毒列入到致癌物清单中。


    02慢性乙型肝炎主要病因

     

    说到慢性乙型肝炎,主要是病人受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其传染方式主要是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及性传播。

     

    人在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受到外界及自身多种因素的影响,一般 会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和结局。

     

    患者最终发展成慢性乙型肝炎通常有以下几种主要原因:

     

    家族性遗传导致

     

    家族遗传主要是以母婴传播为主,如果母亲是乙肝抗原阳性,并且子女并没有注射乙肝疫苗,则子女很有可能成为乙肝病毒携带者。

     

    而男人精液中如果检出乙型肝炎病毒,则可通过性传播传染给女方,这也是造成家庭乙肝集中聚集的主要原因。

     

    病人没有足够的预防意识

     

    由于我国居民以往经济条件的制约,加之居民没有足够的预防意识,因此,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实施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无法有效阻止乙型肝炎的发生,最终导致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数量逐渐增多。

     

    漏诊导致发展成慢性乙型肝炎

     

    急性隐匿的无黄疸型肝炎的患者很容易发展成慢性乙型肝炎,其主要原因是患有无黄疸型肝炎的病人很多没有能即使诊断,由于出现漏诊或误诊的现象,从而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生。


    病人免疫功能低下导致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生。

     

    如果病人患有肾病、白血病及艾滋病等,很容易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病毒。

     

    乙肝病人发作的急性期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很容易破坏病人的免疫系统,导致患者由急性肝炎转变成慢性肝炎。


    三、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原因

     

    实质上,慢性乙肝是一种进展性疾病,而慢性乙肝病毒复制是导致慢性乙肝疾病产持续发展重要原因。

     

    通过实际研究发现,如果慢性乙肝病毒 DAN 含量越高,慢性乙肝患者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几率也就越高,反之,慢性乙肝病毒 DNA 含量越低,乙肝表面纤维化发生率也越低,肝纤维化评分越好,肝硬化和肝癌发生几率也就越低。

     

    有关机构曾经对 11893 名台湾慢性乙肝患者进行长时间调查,发现慢性乙肝患者中 HBeAg和 HBsAg为阳性的患者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几率要明显高于 HBeAg 和 HBsAg 为阴性的人群。
    有关科研机构经过研究发现,慢性乙肝患者如果 HBV DAN 含量超过 105,患者几乎肯定会发生癌变。
    因此,我国目前慢性乙肝的治疗主要是以限制病毒 DAN 含量为主,尽可能做到清楚慢性乙肝病毒,进而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发生率和肝硬化发生率有效降低,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命周期。


    四、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措施

     

    1.传统的治疗措施

     

    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肝。到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是干扰素,而干扰素主要是普通干扰素、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及核苷类的药物。

     

    干扰素:采用干扰素进行抗病毒治疗,具有明显效果,其持久效果率可达到 20%-40%,有效减少乙肝纤维化发生几率,并且用药时间也比较固定。

     

    所以,直到现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仍然以药物为主,特别是聚乙二醇化干扰素,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使血液浓度更加稳定。

     

    但是需要注意,干扰素治疗副作用比较明显,同时干扰素价格及用药禁忌使干扰素的应用受到严格限制。


    核苷类的药物:如今市场上已经批准的核苷类的药物主要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等。

     

    其共同特征都是 DNA 四个碱基类的衍生物,在进入肝脏细胞后会转化成三磷酸化合物,进而抑制病毒反转录酶和聚合酶,抑制慢性乙肝病毒的 DNA 链的延伸,最终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

     

    口服核苷类不会产生的药物过多的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适合较大范围使用。

     

    但是核苷类的药物对 e 表面抗原血清的转换率作用不是很明显,停药一段时间后容易复发,容易产生耐药性。上述原因都是在治疗中应该考虑的问题。

     

    五、小结

     

    我国慢性乙肝患者数量庞大,这主要是由人们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导致,其主要传播途径主要是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及性传播。

     
    实质上,慢性乙肝治疗原则是清除病原体,然而,在慢性乙肝患者实际治疗中,只有不到 20%的患者接受正规的抗病毒治疗。

     

    因此, 正确认识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十分关键,患者只有接受抗病毒治疗,才能保证治疗效果。

  • 作者 | 王素娜
    文章首发于 | 感染科王素娜微博

     

    关于乙肝的口服药抗病毒治疗,大家顾虑最多的就是:是不是吃上药就不能停了,要吃一辈子? 

     

    对于已经肝硬化的乙肝患者,确实是这样的,必须长期吃药,吃一辈子。

     

    你可以这样想象,一个马上就要添加辅食的宝宝问妈妈:妈妈,是不是一旦我开始吃饭,就停不下来了,必须吃一辈子饭?妈妈说:是的,我的孩子,你必须每天吃饭,吃一辈子饭,才能活下去。 

     

    同样,对于慢乙肝患者来说,并不是药不能停,而是乙肝病毒难以根除

     

     

    恩替卡韦(ETV),丙酚替诺福韦(TAF)和替诺福韦酯(TDF)等药物只能扼住乙肝病毒的咽喉,让它动弹不得,不能再为所欲为的搞破坏,却无法干脆利落的彻底杀死所有的病毒。

     

    一旦停止抗病毒治疗,曾经被死死扼住咽喉的乙肝病毒缓过气来,就会旧态复萌,继续在肝脏内搞破坏,甚至变本加厉。 

     

    而已经肝硬化的肝脏,是经不起这样的打击和折腾的。

     

    停药后肝炎的复发可能导致代偿期肝硬化迅速发展成失代偿期肝硬化,甚至直接发展成肝衰竭而危及生命。所以,肝硬化患者绝不能冒这个险,绝不能随便停止抗病毒药,必须长期服用,吃一辈子。 

     

    那么,没有肝硬化,只是慢性乙型肝炎呢?何时可以停药?

     

    我们把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目标分为三个等级:金牌,银牌和铜牌。

     

    金牌,也叫做理想的治疗终点,是指乙肝表面抗原转阴,乙肝表面抗体阴性或者阳性。

     

    银牌,又叫做满意的治疗终点,是指大三阳(HBeAg阳性)患者经过治疗转为小三阳(HBeAb阳性),停药后HBV DNA依然维持阴性,谷丙转氨酶持续正常。对于小三阳患者,银牌就是停药后HBV DNA始终维持阴性,谷丙转氨酶持续正常。

     

    铜牌,叫做基本的治疗终点,指的是抗病毒治疗期间HBV DNA始终维持阴性。

     

    对于没有肝硬化的患者,最理想的停药标准就是拿到了金牌。

     

    但能不能拿到金牌,拼的是运气。也就是说,决定一个人是否能拿到金牌的,是许多无法控制的因素。比如乙肝病毒的基因型,初次感染乙肝病毒的年龄,本人的遗传背景等。 

     

    而绝大多数人是拿不到金牌的。

     

    想要停药的话,在小三阳抗病毒治疗4年以后,或者大三阳转成小三阳3年以后,可以考虑尝试停药。

     

    尝试的意思是,停药后密切检测,如果停药后HBV DNA依然维持阴性,谷丙转氨酶持续正常,这样就可以放心的停药,以后定期复查就好了。

     

    但有相当比例的人停药后会出现HBV DNA的升高,甚至谷丙转氨酶明显升高,也就是停药失败,这种情况就需要再次抗病毒治疗了。

     


    特别提示:停药有肝炎复发的风险,必须在医生的监控下进行。

     

    停药后可能出现HBV DNA的升高,谷丙转氨酶的升高,甚至直接发展成肝衰竭。而肝衰竭,除了肝移植,尚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办法,死亡率极高。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难点就在于,当HBV侵入肝细胞后,部分双链环状HBV DNA在细胞核内以负链DNA为模板延长正链,以修补正链中的裂隙区,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cccDNA半衰期较长,难以从体内彻底清除,在cccDNA彻底清除之前,乙肝病毒都有再激活的可能。

     

    而现有的治疗手段,还无法保证彻底清除cccDNA,所以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疗程长短是个未知数。 

     

    可以肯定的是,现有的一线口服核苷(酸)类似物,包括恩替卡韦(ETV),丙酚替诺福韦(TAF)和替诺福韦酯(TDF),都可以长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衰竭、肝硬化失代偿、肝癌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换句话说,对于乙肝病毒持续搞破坏,谷丙转氨酶反复持续升高的慢乙肝患者来说,每天吃一片抗病毒药,与每天都要吃饭一样,是同等重要的事情。


    参考文献:

     

    1.《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


    2. 2018年美国肝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治疗机制:抗病毒活性
    ● 初期: 细胞基因组产生抗病毒蛋白
    ● 不同病例对IFNα的敏感性不同
    ● 不同毒株对IFNα的敏感性不同
        初期效应(血清病毒↓>1 log10)
        与最后疗效相关
    治疗机制:免疫调节
    ● IFNα通过诱导IFNγ调节免疫应答
    ● 能否充分激发免疫水平?
    病人基础免疫状况决定可能激发的免疫水平
    ·  不同感染状态对IFNα的敏感性不同CHB炎症活跃时高效应, 无炎症时低效
    ·  不同免疫状态对IFNα的敏感性不同免疫抑制状态时低效应
    ● 是否已充分激发免疫水平?
    经 IFNα激发的免疫水平决定疗效和稳定性
    ·  疗程         · 频度         ·  剂量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难度和必要性
    ● 难度
    ● 慢性HBV感染难清
    · 婴幼儿期感染, 免疫耐受性
    ● HBV cccDNA难消失
    ·  cccDNA 与肝细胞“共存亡”
    · 只要cccDNA存在, 复制不会停止
    ·  IFNα可能持续抑制复制
    ● 必要性
    ● 慢性肝炎30%肝硬化, 肝硬化20-50%肝癌
    ● 慢性肝炎最终40%死于肝衰竭或肝癌
    治疗方案
    ● IFNα 500万单位 3/周 皮下至少6个月
    ●  抗病毒部分效应病例
       延长疗程能提高持续效应率
    ● 不推荐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同时、序贯)
    ● 对IFNα治疗不顺利的病例
       按个体化原则, 加用或换用拉米夫定
    联合治疗文献 1
    ● 抗HBe(+)/HBV DNA(+) 29例
         LMV0.15 + IFNα 6MU 52周
        ● 治疗结束时
           · HBV DNA和ALT效应 93%
           · 肝组织学进步(HAI降低≧2)46%
        ● 随访52周时
          持续效应率14%
     Tatulli I, et al. J Hepatol 2001; 35:805
    ● 点评
    联合治疗文献 2
    ● 多中心随机试验
         · LMV 52周 +IFNα 24周76例 · LMV 52周 75例
    ● 治疗结束时的效应率
        · 联合组35%(27/76)        · LMV组19%(14/75)
                                        p=0.042
    ● 随访48周持续效应率(HBeAg和病毒阴转)
        · 联合组33%(25/76)       · LMV组15%(11/75)   
                                                      p=0.021
    Barbbaro G, et al. J Hepatol, 2001;35:406
    ● 点评

    解疑答惑,请进肝病论坛>>

  •   五年前,之所以有我国首部《乙肝防治指南》的问世,五年后又锻造出新版指南这样的精品,就是因为在这个领域中拥有一批理论及经验丰富的、以推动乙肝防治事业前进为己任的一支专家队伍的悉心耕耘,今天才能有我们新版《乙肝防治指南》的诞生。

      在12月10日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发布会上,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副理事长王钊表示:“指南发布五年,在我们对乙肝的认识不断的深化,与乙肝艰难而顽强抗争的长河中,只是相对短暂的一瞬,但是它的形成、推广、应用,却开创了乙肝防治,尤其是临床诊断诊疗的新局面。由于指南的解读、培训、引导使广大医务人员在治疗理念上日益明确坚定,诊疗行为有所遵循,日益规范,抗病毒治疗的比例和水平、治疗效果有明显的提高,由于指南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乙肝患者获得科学的规范化的治疗,病情有效控制好转,提高了患者战胜乙肝的信心。使他们重回健康生活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由于指南的出台、推广,乙肝防治知识得到了一次大宣传、大普及的机会,使当时极为嚣张的治疗乙肝的虚假现象受到了致命打击,真正的科学权威的声音起到了震慑伪科学言论行为、净化社会舆论环境的重要作用,这些都是指南对全国乙肝防治工作做出的贡献,也为以后工作的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做好了充分的技术准备,提高了专业技术队伍的素质,并且探索总结出了一整套推广落实的宝贵经验。

      修改后的《指南》在学术水平上,可以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指南》比肩,在技术应用上又切合我国乙肝的特点和防治实际,所以相信新版《指南》也会在指导带动全国,谱写抗击乙肝新的篇章。

        

  • 作者 | 王素娜
    文章首发于 | 感染科王素娜微博

     

    乙肝分为急性乙肝和慢性乙肝,临床上通常见到的是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急性乙肝很少见。那么,急性乙肝需要抗病毒治疗吗?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指征是什么?

     

    对于急性乙肝患者,通常不需要抗病毒治疗,因为免疫功能正常的成人患者即使感染乙肝也绝大多数也可以自愈,具体来说,超过95%的成人急性乙肝可自发缓解,也就是可以自发的实现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到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的转换,故急性乙肝通常不需要抗病毒治疗。

     

    但必须有证据证明是急性乙肝,比如既往每年体检乙肝全阴性。经常有患者说以前没得过乙肝,但事实上是从来没有过肝炎的症状,也没有检查过,并不清楚以前是否为乙肝携带者。

     

    乙肝表面抗原持续阳性超过半年就是慢性乙肝病毒感染了。

     

    超过一半的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终身不需要治疗。尤其是乙肝e抗原阴性(比如HBsAg,HBeAb,HBcAb阳性的小三阳),HBV DNA小于2000 IU/ml,并且谷丙转氨酶正常的患者,绝大多数终身不需要治疗,只要定期复查监测有没有变化就好。

     

    特别注明:谷丙转氨酶的正常范围 女性≤25 IU/ml,男性≤35 IU/ml。

     

     

    需要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包括

     

    1.乙肝e抗原阳性(大三阳),谷丙转氨酶持续升高达到或超过2倍正常上限(女性≥50 IU/ml,男性≥70 IU/ml),观察3-6月后没有自发的转成小三阳。

     

    2.乙肝e抗原阴性(多数指小三阳),HBV DNA≥2000 IU/ml,谷丙转氨酶升高达到或超过2倍正常上限,持续3-6月。

     

    3.对于HBV DNA≥2000 IU/ml,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没有达到上述治疗标准的患者,建议进一步评估肝组织学病变程度。有创的检查是肝组织活检。无创的检查推荐肝脏弹性检测或者肝纤维化扫描,如果无创检测提示肝纤维化≥F2,则推荐抗病毒治疗。

     

    4.如果HBV DNA小于2000 IU/ml,谷丙转氨酶升高,建议首先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转氨酶升高,比如丙肝病毒感染,非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5.乙肝免疫耐受期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可以参考之前的文章《乙肝免疫耐受期,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随着恩替卡韦(ETV),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的相继上市,乙肝的抗病毒治疗也进入了强效低耐药时代,抗病毒治疗也让越来越多的慢乙肝患者受益。

     

    但是,不确定甚至无限的疗程让很多人望而生畏,甚至误会抗病毒药有依赖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已经有不少乙肝的治愈性药物在研发中。

     

    所以,希望该抗病毒的患者能够遵医嘱按时用药,这样才能等到治愈性药物上市的那一天,不会因为肝硬化甚至肝衰竭而徒留遗憾。

     

    参考文献:


    1.2018年美国肝病学会: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教育项目(CCHEP)”在历经6个月,覆盖全国25个城市的继续教育会议后,于2006年12月22日圆满结束。该项目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共同主办,宗旨是向社会普及乙型肝炎防止相关医学知识,规范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高慢性乙肝及相关疾病的认识和防治水平。

      2006年,CCHEP项目先后在全国25个省会城市举行了《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巡回继续教育会议,对我国出台的第一个《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进行了系统、科学的解读。该项目邀请了参与《指南》制定和编写的近20位全国知名专家教授进行授课120余次,另有各地专家教授40余人参与了会议的主持和答疑,解答问题700多个。以下是慢性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要点:

    慢性乙肝防治
    查看更多肝病预防知识》》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乙肝疫苗接种后保护率可达90%以上,保护效果可持续12年。我国卫生部于1992年将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自2005年6月日起对新生儿免费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哪些人需要接种乙肝疫苗?

      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和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的人员、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器官移植患者、经常接受输血或血液制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易发生外伤者、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男性同性恋或有多个性伴侣和静脉内注射毒品者等)。

      哪些人不适宜注射乙肝疫苗?

      患病毒性肝炎及急性传染病的病人;发热,或有严重心脏病、肾脏病、活动性结核病、重度高血压病人。

      什么是乙肝疫苗“0、1、6免疫方案”?乙型肝炎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针后,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2及第3针疫苗。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越早越好,要求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

      抗病毒治疗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最好的治疗手段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和对症治疗,其中抗病毒治疗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最好的治疗手段,只要有适应症,且条件允许,就应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

      哪些乙肝病人需要接受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的一般适应症包括:

      ●乙肝病毒DNA≥100000拷贝/ml(HBeAg阴性者为≥10000),且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ULN;
      ●乙肝病毒DNA≥100000拷贝/ml(HBeAg阴性者为≥10000),且ALT<2×ULN;,肝组织学显示KnodellHAI≥4,或≥G2炎症坏死;
      ●乙肝病毒DNA持续阳性,且ALT异常;
      ●乙肝病毒阳性同时合并有肝硬化。

      抗乙肝病毒的药物有哪些,如何选择?

      目前目前国内外公认有效的抗乙肝病毒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并各有优缺点。

      干扰素的优点是疗程相对固定,HBeAg血清学转换率较高,疗效相对持久,耐药变异较少,其缺点是需要注射给药,不良反应较明显,不适于肝功能失代偿者。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在我国已被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核苷(酸)类似物的优点是口服给药,抑制病毒作用强,不良反应少而轻微,可用于肝功能失代偿者,其缺点是疗程相对不固定,HBeAg血清学转换率低,疗效不够持久,长期应用可产生耐药变异,停药后可出现病情恶化等。已被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核苷(酸)类似物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

      中医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国应用广泛,但多数药物缺乏严格随机对照研究,其抗病毒疗效尚需进一步验证。

      具体使用哪种药物,需要综合考虑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及其个人意愿,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确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教育项目组供稿)

      编辑推荐



                                                                  

  • 作者 | 杨明博
    文章首发于 | 肝博士杨明博大夫微博

     

    1、劳逸结合,预防过劳

     

    轻度慢性乙型肝炎无需绝对卧床休息,宜采取动静结合的调养措施。

     

    当处于中重度炎症活动期时,应以住院治疗、卧床静养为主,有利于肝脏增加供血,促进炎症修复;处于病情稳定期时,可以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

     

    肝功能正常3个月以上者,可恢复原来的工作。

     

     

    运动要适当,不要做剧烈运动,在运动时要随时关注自身病情,一旦出现持续疲乏,食欲下降,或尿黄,眼黄,皮肤黄等,要及时尽早就医。

     

    乙肝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不熬夜,一般而言,每天至少保证6~8小时睡眠时间。

     

    2、调畅情志,合理饮食

     

    肝属木,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保持心情开朗,使气机调畅,气血和调,则肝脏疏泄功能正常。

     

    因此,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适时做好情志护理,最大程度地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影响,改善临床症状。

     

    3、注重饮食调养,平衡膳食

     

    饥饱失常或嗜酒过度,皆能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功能失职,湿浊内生,郁而化热,熏蒸肝胆而发病。

     

    故饮食宜新鲜、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避免高糖、高热量饮食。

     

     

    患者可以多选择一些对肝脏有好处的食物,新鲜水果、豆制品,蔬菜、瘦肉、淡水鱼类等,这些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

     

    慢性肝炎的肝细胞对酒精很敏感,容易受损害而导致肝功能恶化,因此患者需做到戒酒。

     

    4、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尤其是口服核苷类似物的患者,一定要按时服药,以免耐药和病情反弹。

     

    对于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肥胖,或经常饮酒,或长期服用多种药物的患者,不论是西药或者中药治疗、肝功能正常或者肝炎病毒携带者,都必须进行专科门诊随访,每3~6个月定期复查体检,以早期发现慢性乙型肝炎的发展及变化。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可二次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有问题,可联系jdh-hezuo@jd.com。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作者:黄刚 副主任医师 吉林市化工医院 消化内科

    肝炎疾病一直都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而慢性病毒性肝炎就是其中的一种,患者患有了这种疾病之后就会出现一些比较明显的症状,这个时候就需要患者及时的进行治疗,这样才可以避免一些并发症出现,而且患者在积极进行治疗的同时,还应该注意日常的护理,这样对患者疾病的治疗才会有所帮助。那么慢性病毒性肝炎护理措施都有哪些呢?

    1、患者在患有了慢性病毒性肝炎之后就应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一定要消除一些不良的情绪,如当患者出现了焦虑、恐惧以及抑郁等不良的情绪之后,作为家属就应该多对病人做一些开导,让患者尽量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之后再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这样才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2、患者在患有了慢性病毒性肝炎之后还应该多了解一些疾病传播的知识,因为这种疾病的病毒是可以通过患者的粪便以及唾液当中排出的,一旦这种病毒传出就很容易会导致其他正常人受到感染,所以对于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使用过的物品等都应该及时的进行消除,这样才可以避免会偶感染他人的情况发生。

    3、患者在患有了慢性病毒性肝炎之后还应该多注意休息,可以适当的进行一些运动,但要注意劳逸结合,而且患者在日常饮食的时候还应该多吃一些含有丰富营养的食物,尤其是要注意一些丰富维生素和纤维素食物的摄入,这些食物在摄入之后是有助于患者免疫力增高的,当患者的免疫力提高之后也就有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了。

    上述这些内容就是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注意的护理措施,相信通过上述的内容大家对慢性病毒性肝炎这种疾病的护理就有一定的了解了,那么在对这些了解了之后,在日常生活中患有一旦患有了此病,就应该在积极治疗的同时还应该做好护理,这样才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