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刚出生的宝宝有黄疸怎么办

刚出生的宝宝有黄疸怎么办
发表人:洪安兴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生理现象,但由于其症状表现与一些疾病相似,因此需要家长引起重视。本文将围绕新生儿黄疸展开,从病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日常护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新生儿黄疸,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新生儿黄疸的病因

新生儿黄疸主要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种。生理性黄疸是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代谢不完善导致的,一般在出生后2-3天内出现,7-10天内自然消退。病理性黄疸则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如新生儿溶血、肝胆道畸形、感染等,需要及时治疗。

二、新生儿黄疸的症状

新生儿黄疸的主要症状是皮肤、黏膜发黄,严重时还会出现眼睛发黄、尿色加深、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等症状。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宝宝的肤色、尿色以及精神状态来判断是否患有黄疸。

三、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方法

1. 生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治疗,家长只需保持宝宝充足的母乳喂养,避免过度喂养,保持室内通风,避免宝宝受到寒冷刺激即可。

2. 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需要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应的治疗。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光照疗法、换血疗法等。

四、新生儿黄疸的日常护理

1. 保持充足的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有助于促进宝宝胆红素的代谢,减轻黄疸症状。

2. 注意宝宝的保暖:避免宝宝受到寒冷刺激,以免加重黄疸症状。

3. 保持室内通风:室内空气流通有助于降低宝宝感染的风险。

4. 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若宝宝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黄疸病疾病介绍:
黄疸是指血清胆红素(serumbilirubin,SB)增高致使巩膜、皮肤、黏膜以及其他组织和体液发生黄染(颜色变黄)的现象,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和体征。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17μmol/L,当胆红素在17.1~34.2μmol/L(1~2mg/dl)时,肉眼难以发现,称为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清胆红素超过34.2μmol/L(2mg/dl)时,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称为显性黄疸,即临床上常说的黄疸。黄疸的治疗需要在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受原发病严重程度影响,预后也会有所不同[1,3]。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巩膜黄染。根据胆红素代谢异常的程度,黄疸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出生后常见的现象,一般出现在出生后2-3天,7-10天自然消退。生理性黄疸的原因主要是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完善,无法有效代谢血液中的胆红素。

    病理性黄疸是指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或黄疸持续加深、加重或消退,甚至持续数周。病理性黄疸的原因可能是新生儿溶血、感染、先天性代谢缺陷等。

    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晒太阳:晒太阳可以帮助新生儿体内的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胆红素,从而降低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每天让新生儿晒太阳1-2次,每次30分钟左右,主要晒手、脚、背部等部位。

    2. 光疗:光疗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方法,通过使用蓝光或白光照射新生儿,使胆红素转化为水溶性胆红素,然后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3. 药物治疗:对于部分病理性黄疸,可能需要使用药物治疗,如苯巴比妥等。

    4. 其他治疗:如输血、换血等。

    除了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也很重要。孕妇在孕期要注意营养均衡,避免感染,减少新生儿溶血的风险。新生儿出生后,要注意观察黄疸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 肝炎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其中低烧是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除了低烧,肝炎患者还可能出现厌食、黄疸、大便变白、浑身无力等症状。

    在肝炎发病早期,患者可能会出现厌食的情况,尤其是油腻食物。此外,皮肤、巩膜和尿液也可能出现黄疸症状。同时,大便颜色可能会变白,患者会感到虚弱、精神不好、无精打采。

    厌食是肝炎的早期信号之一。平时食欲很好的人,如果最近食欲明显下降,尤其是油腻食物,应该警惕是否有肝炎的可能。黄疸是肝炎的另一个常见症状。如果皮肤、巩膜和尿液出现黄疸,也需要引起重视。大便变白也是肝炎的早期症状之一。当食欲下降时,大便颜色可能会变白,这可能是消化不良的表现。浑身无力是肝炎的另一个常见症状。患者会感到虚弱,不愿意移动,稍微动一下就会感到筋疲力尽、精神贫乏。

    对于肝炎患者,控制或治疗肝炎的病因至关重要。例如,病毒性肝炎患者可以服用抗病毒药物;酒精性肝炎患者需要戒酒并接受适当的营养支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应注意控制血脂和减肥;寄生虫性肝炎患者可以服用驱虫药。

    在控制病因的基础上,患者还应在日常生活和饮食中休养。严格禁酒、避免吸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肝炎的治疗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饮食方面,应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低盐的食物,多吃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如鱼、虾、豆制品、鸡蛋等。同时,应避免辛辣和刺激性食物,以及油炸、腌制、烧烤和油炸食物。

    肝炎的治疗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病因、病情、患者体质等。因此,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自我保健。

  • 儿童期肝脏疾病的病因多样,包括感染性疾病、非感染性疾病以及遗传代谢性疾病。其中,病毒性肝炎是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而丁型病毒性肝炎(HDV)则是其中一种较为严重的类型。为了准确诊断和鉴别小儿丁型病毒性肝炎,以下几种常见疾病的鉴别要点值得关注。

    一、巨细胞病毒性肝炎

    巨细胞病毒性肝炎(CMV肝炎)是婴儿肝炎综合征中最常见的病原之一。它通常表现为急性起病,出现黄疸、肝大、肝功能损害等症状。CMV肝炎与乙型肝炎在临床表现上较为相似,但CMV肝炎的肝脏肿大更为明显,且常伴有脾脏肿大。通过检测血清CMV DNA或抗CMV IgM,可以明确诊断。

    二、中毒性肝炎和肝脓肿

    中毒性肝炎和肝脓肿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肝脏疾病。其主要症状为高热、中毒面容、毒血症或败血症等。血液检查可见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通过血培养可以明确病原菌,从而确诊。

    三、川崎病肝损害

    川崎病是一种儿童期常见的血管炎性疾病,可引起肝脏损害。其临床表现与急性乙型肝炎重症早期相似,包括黄疸、肝脏肿大、肝功能损害等。但川崎病还伴有发热、球结合膜充血、口唇潮红、草莓舌、咽部充血、手足硬性水肿等特征性症状。血液检查可见血小板计数升高。

    四、肝病型-肝豆状核变性病

    肝病型-肝豆状核变性病是一种遗传代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肝脏损害。其主要症状包括肝脾肿大、肝区压痛、胃肠道反应、黄疸、出血倾向等。通过检测血清铜蓝蛋白和24小时尿铜,可以明确诊断。

    五、胆总管梗阻

    胆总管梗阻是儿童期常见的肝脏疾病之一,常见原因包括胆总管狭窄和胆总管积石。其主要症状为黄疸、肝功能损害等。通过B型超声检查、99Tc核素扫描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 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现象,但黄疸指数过高时,家长往往会担心孩子的健康。那么,当新生儿出现黄疸高的情况时,是否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呢?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是指由于母乳中某些成分的代谢产物导致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黄疸。大多数情况下,母乳性黄疸对孩子的健康并没有较大影响,可以继续母乳喂养。

    那么,如何判断是否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呢?以下是一些判断标准:

    1. 黄疸指数:如果黄疸指数在15mg/dL以下,通常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如果黄疸指数升高到18mg/dL以上,则需要停止母乳喂养,并进行蓝光照射治疗。

    2. 儿童状况:如果孩子精神反应良好、睡眠正常、吃奶好、大小便正常、生长发育以及体重增加都完全正常,那么可以继续母乳喂养。

    除了母乳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还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

    1. 生理性黄疸:新生儿出生后,由于胆红素代谢尚未完善,会出现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1-2周内自行消退。

    2. 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出生后,如果黄疸指数持续升高,或者出现其他症状,如嗜睡、反应差、吸吮困难等,则需要警惕病理性黄疸的可能。

    对于病理性黄疸,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例如,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需要进行蓝光照射治疗;胆汁淤积性黄疸需要改善胆汁淤积现象,使用熊去氧胆酸、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如果是乙型肝炎病毒或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还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总之,当新生儿出现黄疸高的情况时,家长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如果不确定,可以咨询医生的意见。

  • 黄疸是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临床表现,表现为皮肤、巩膜、粘膜等部位发黄。成年人也可能出现黄疸症状,尤其在肝胆疾病、急性传染病、代谢性疾病、血液病等情况下。那么,如何在家初步判断自己是否患有黄疸呢?以下是一些简单的方法:

    1. 观察皮肤和巩膜:将手背放在白纸上,观察皮肤颜色是否出现异常。若巩膜(眼球白色部分)发黄,则可能是黄疸症状。

    2. 注意消化系统症状:黄疸患者常伴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若出现这些症状,应考虑是否患有黄疸。

    3. 注意尿液颜色:黄疸患者的尿液颜色通常呈深黄色或茶色,与正常尿液相比颜色更深。

    4. 注意粪便颜色:黄疸患者的粪便颜色可能变浅,甚至呈灰白色,这是由于胆红素代谢紊乱所致。

    5. 注意全身症状:黄疸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发热、皮疹等症状。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只能初步判断是否患有黄疸,不能确诊。若怀疑自己患有黄疸,应及时就医,以便进行专业检查和诊断。

    以下是一些与黄疸相关的疾病、药品、治疗建议、日常保养等方面的知识,供您参考:

    1. 疾病:肝胆疾病、急性传染病、代谢性疾病、血液病、先天性疾病等。

    2. 药品:退黄药、保肝药、抗病毒药等。

    3. 治疗建议: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4. 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戒烟限酒,合理饮食,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

    5. 医院科室:肝病科、感染科、血液科、儿科等。

  • 那天阳光明媚,我带着宝宝去了京东互联网医院。宝宝出生后不久就因为黄疸住院,照了蓝光治疗。回家后,我发现宝宝的皮肤上出现了一些大片的褐色斑块,心里不禁有些担心。

    在互联网医院,我通过视频与一位皮肤科医生进行了交流。医生非常耐心,首先询问了我宝宝的症状,包括斑块出现的时间、位置以及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我详细描述了宝宝的情况,医生也认真倾听,没有打断我。

    医生建议我拍照上传,以便更直观地了解宝宝的情况。我按照医生的建议在光线好的地方拍照,然后从手机平台上发送了过去。医生仔细观察了照片,并询问了我一些细节问题,如斑块的颜色、边缘是否清晰等。

    经过医生的诊断,宝宝皮肤上的褐色斑块可能是黄疸后留下的色素沉着。医生告诉我,这种情况通常不会影响宝宝的身体健康,只是影响美观。他建议我保持观察,并注意防晒。

    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他没有给我任何压力,只是以最平和的方式告诉我宝宝的情况,并给出了合理的建议。这让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感到非常满意。

    最后,医生还提醒我,如果我对他的服务满意,可以在问诊记录中发起复诊。这让我感到非常贴心,也让我对互联网医院的服务更加放心。

  • 那天,我的孩子刚刚满54天,黄疸值一直在9左右,这让我十分担忧。在西安儿童医院,我通过互联网医院平台联系了一位医生,开始了我们的线上问诊之旅。

    医生首先耐心地询问了我的孩子的详细情况,包括黄疸的具体表现和孩子的整体状况。虽然我没有亲自见到医生,但从他的回复中我能感受到他的专业和细致。医生告诉我,孩子需要服用退黄颗粒,并且详细解释了用药的剂量和频率。

    当我提出关于药物副作用的疑问时,医生没有回避,而是详细地解释了药物可能的副作用,并告诉我短时间内服用不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影响。这让我感到非常安心。

    在讨论是否需要停母乳的问题上,医生给出了建议,但并没有强迫我做出决定。他告诉我,不建议停母乳,因为这对孩子来说可能更有益。这种尊重患者的意见和选择的做法,让我对医生的专业素养更加敬佩。

    此外,医生还提醒我要定期复查孩子的黄疸情况,并根据情况调整治疗方案。这种细致入微的关怀,让我感到无比温暖。

    虽然只是通过屏幕进行交流,但我能感受到医生的专业和真诚。他的建议让我对孩子的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让我在焦虑中找到了一丝安慰。我相信,通过医生的专业治疗和我的细心护理,孩子一定会战胜黄疸,健康成长。

  • 黄疸,这种在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病症,主要表现为血清中胆红素升高,导致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它不仅多发于新生儿和孕妇,还可能由肝脏病、胆囊病和血液病等因素引发。因此,了解黄疸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针对黄疸的治疗,主要应针对病因,消除病因后,黄疸才能减轻或消退。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 治疗性试验:激素治疗试验、苯巴比妥治疗试验、熊去氧胆酸治疗等,通过药物干预,帮助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2. 针对病因的治疗:如溶血性黄疸,需积极消除引起溶血的病因;肝细胞变性、坏死所致者,进行护肝治疗;肝外梗阻性黄疸,及时行手术治疗或放置引流管。

    3.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泼尼松、苯巴比妥、熊去氧胆酸、甘利欣、门冬氨酸钾镁等,以及中药茵栀黄、苦参或苦黄等。

    4. 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清淡,作息规律,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

    总之,治疗黄疸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既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也要注意日常保养,才能有效改善症状,恢复健康。

  • 胆道出血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其典型症状包括局部疼痛、胃肠道出血和黄疸。针对这一疾病,我们今天将详细介绍其特点、治疗方法以及日常保养等方面。

    一、胆道出血的特点

    1. 局部疼痛:胆道出血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疼痛,尤其是在右上腹或中上腹区域。当肝内血肿扩大,血肿被拉到肝包膜时,会出现隐痛症状;出血量大时,疼痛会放射到右肩和背部;胆管内压力显著增加时,还会出现胆绞痛,使患者难以忍受。

    2. 胃肠道出血:胆道出血一段时间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继发性胃肠道出血。出血量小时,可能只有血便表现;出血量大时,会出现吐血和黑便。

    3. 黄疸:胆道出血后,可能会出现血块。当血凝块阻塞胆总管时,会影响胆汁的排出,导致黄疸。患者会出现皮肤和巩膜颜色变黄、尿液变黄、皮肤瘙痒等症状。

    二、胆道出血的治疗方法

    1. 非手术治疗:胆道出血患者应先静脉输注血浆、葡萄糖、生理盐水等液体,以补充血容量,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之后,可以使用安替罗辛和依他氨酸等药物进行止血治疗;适当的肝动脉栓塞也可以实现止血。

    2. 手术治疗:如果非手术治疗的效果不显著,则需要手术治疗。一般来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引流术、肝动脉结扎或部分肝切除术等手术方法。

    三、胆道出血的日常保养

    1. 饮食:胆道出血患者应多吃营养丰富的食物,如蔬菜、蘑菇、木耳等。避免高脂肪、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肥肉、辣椒和冰淇淋。

    2. 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兴奋或紧张。

  • 胆管癌是一种起源于肝外胆管的恶性肿瘤,其病变部位涵盖了从左右肝管汇合部至胆总管下端的整个肝外胆管。由于胆管癌早期症状不明显,许多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因此了解胆管癌晚期的症状对于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胆管癌晚期的主要症状包括:

    1. 黄疸:黄疸是胆管癌晚期的典型症状,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程度逐渐加重。由于胆管癌导致胆汁排泄受阻,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从而引发黄疸。

    2. 腹痛:腹痛是胆管癌晚期的常见症状,通常表现为右上腹部胀痛或不适。疼痛程度可轻可重,部分患者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3. 皮肤瘙痒:皮肤瘙痒是胆管癌晚期的另一个常见症状,可能与胆红素水平升高有关。患者可能会感到皮肤发痒、干燥,甚至出现抓痕。

    4. 消瘦、乏力:胆管癌晚期患者往往会出现消瘦、乏力等症状,这可能与肿瘤消耗、代谢紊乱等因素有关。

    5. 肝脏肿大、腹水:胆管癌晚期可能引发肝脏肿大、腹水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胆管癌晚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1. 放疗:放疗可以杀灭癌细胞,缓解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

    2. 化疗:化疗药物可以杀灭癌细胞,但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

    3. 手术治疗:对于部分患者,手术切除肿瘤仍然是可行的治疗方法。

    4. 中医药治疗:中医药可以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