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健康科普】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多动症?

【健康科普】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多动症?
发表人:周佳鹤

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多动症,这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的问题。

首先,可以观察孩子的注意力表现。多动症孩子往往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即使是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也难以保持专注。他们在课堂上可能经常分心,无法认真听讲,做作业时也常常心不在焉。

其次,观察孩子的行为模式也很重要。多动症孩子通常会有过度活跃、冲动控制力差的表现。他们可能无法安静地坐着,总是动个不停,手脚不停歇,甚至在需要保持安静的场合也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此外,他们可能常常打断别人的谈话,无法耐心等待。

再者,情绪稳定性也是判断的一个方面。多动症孩子往往情绪容易波动,容易烦躁、易怒,对挫折的容忍度较低。

当然,以上只是初步的判断依据,并不能作为确诊的标准。如果家长怀疑孩子可能患有多动症,应该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诊断。医生会根据孩子的症状、行为表现以及必要的医学检查,来确定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并给出相应的治疗建议。

如果家长们怀疑孩子可能患有多动症,最明智的做法是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心理评估以及必要的医学检查来全面评估孩子的状况。根据评估结果,医生会给出明确的诊断,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可能包括药物治疗、行为疗法、心理教育等多个方面。药物治疗可以帮助缓解症状,提高孩子的生活质量;行为疗法则可以帮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心理教育则可以帮助家长和孩子更好地理解多动症,增强应对能力。

【健康科普】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多动症?判断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注意力表现、行为模式、情绪稳定性、学业表现、社交互动以及身体方面的迹象等。如果家长们有疑虑,应该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以确保孩子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多动性障碍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风湿性关节炎病情的严重程度因人而异,根据关节受累程度、炎症程度、并发症等判断患者病情是否严重。

    1.关节受累程度:风湿性关节炎可影响多个关节,一般是对称性的,比如手指、手腕、膝盖、脚踝等,关节受累的范围小且数量少,病情严重程度相对较低,关节受累的范围大且数量多,说明病情比较严重。

    2.炎症程度:风湿性关节炎炎症的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炎症可能导致关节红肿、疼痛、运动受限,疼痛轻微且不限制日常活动和工作能力,说明病情程度比较轻,疼痛剧烈且限制日常活动和工作能力,说明病情程度比较严重。

    3.并发症:风湿性关节炎长期未得到有效控制可能导致关节破坏和畸形,甚至影响到其他器官,比如心脏、肺部、眼睛等,说明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

    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疾病,其严重程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患病后及时就医,尽量控制病情,减少影响。

  • 风湿性关节炎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关节炎症反应性疾病。临床上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等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患者主要表现为关节局部呈红、肿、热、痛,反复发作。患者注意保暖,避免潮湿和受寒,风湿热活动期必须卧床休息。

    2.药物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原则是清除链球菌感染灶,去除诱因,抗风湿治疗,控制临床症状,处理并发症。患者可遵医嘱应用罗红霉素注射液、林可霉素注射液、苄星青霉素注射液等药物抗感染治疗,同时应用塞来昔布胶囊、醋酸泼尼松片等药物抗风湿治疗。

    3.物理疗法: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根据疼痛部位也可以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或者熏洗等物理疗法来辅助治疗,缓解症状。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避免居住在潮湿阴冷的环境,饮食上要营养均衡,如患者症状较重,建议及时就医检查,遵医嘱规范治疗。

  • 近几年,血脂高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很多年轻人也患上了高血脂,很多35岁左右人群也患上了高血脂,高血脂不再是老年疾病了。如果患上了高血脂,对生活影响很大,还会引发多种心血管疾病,危及健康。

     

    为什么血脂会升高?和日常饮食是分不开的,很多人认为血脂升高跟炒菜太油有关,确实是有一定关系的,而且有些人很喜欢用猪油炒菜,大量食用猪油会导致血脂升高,但是只要适量摄入,影响较小。

      


    此外,生活中这3种食物是血脂加速器,大量食用很伤身,所以要尽早忌嘴。

     

    油炸食物

     

    油炸食物一直受到人们的喜欢,尤其是小孩和年轻人,比较喜欢吃薯条,这些食物含有大量的油脂,会使体重增加。并且这些食物经过高温油炸,会产生对身体有害的物质,吃多了还会使血液中的脂肪增加,造成血脂升高,影响血管的健康。

     

    腌制食物

     

    生活质量越来越高,有一些朋友反而喜欢吃一些腌制的食物,比如咸菜,泡菜等,这两种经常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虽然很下饭,但是也不能多吃。因为含有大量的盐分,常吃会使血管变得僵硬,弹性下降,很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还会增加患高血脂的风险。

      
    甜品

     

    有些朋友特别喜欢吃糖,几乎每天都要吃甜品,例如甜甜圈,蛋糕,奶茶等,这些甜品中含有较高的糖分,大量摄入会形成脂肪堆积在身体中,使增加血液浓度,很容易堵塞血管。因此,在饮食上要控制糖分,尽量少吃甜食。

     

    保护血管降低血脂,这5件事要坚持做好。

     

    坚持运动

     

    运动是身体活力的来源,有助于增强体质。现在很多人都不注意运动,逐渐放弃了运动,久坐不动成为了很多人的一种生活状态,但是长期如此,会影响血液的流动,导致体内的脂肪大量堆积,会给身体带来很大危害。

      
    因此,要督促自己坚持运动,可以帮助身体消耗脂肪,减少体内的毒素堆积,使血管更健康,有助于减少高血脂的发生。

     

    坚持多喝水

     

    身体内的水分不够也会导致血脂升高,所以在日常中要多喝水,加速体内毒素的分解,使血液的流动性更强,能缓解血液黏稠的情况,减少高血脂的出现。

     

    坚持早睡早起

     

    早睡早起是一个很简单的作息习惯,但是很少人能做到这点,很多人都喜欢熬夜,这会影响肝脏正常工作,也很容易引起血压波动,造成血脂升高。

      
    控制健康的体重

     

    很多疾病都是因为过于肥胖引起的,尤其是一些心血管疾病更是与肥胖有密切的关系,肥胖的人更容易患脂肪肝,高血脂等疾病。所以我们要控制自己的体重,保持合理,健康的饮食,不仅可以维持身材,还可以预防高血脂的出现。

     

     

    改变饮食

     

    想要使血脂降低,必须在饮食上做出改变,比如多吃这2物

     

    1.空心菜

     

    血脂过高,日常饮食中可以多吃一些空心菜,不仅烹饪简单,还能补充营养。并且空心菜对治疗高血脂有很大的帮助,还有助于治疗糖尿病。

      
    2.冬瓜

     

    在冬季吃一些冬瓜是非常好的,因为冬瓜中含有多种元素,常吃冬瓜可以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并且冬瓜还有利尿的功效,如果身体经常出现浮肿的情况,也可以吃一些冬瓜。

     

    总之,油炸食物,甜食,腌制食物,想要降低血脂,要坚持做好以上5件事。

  • 夜间的黑暗环境往往可以让人更快进入睡眠状态,所以晚上睡觉大家都会把灯关掉。但是有的人却更习惯在黑夜中点一盏灯,就着灯火入眠。

     

    我们尊重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但是夜间把灯打开了睡觉真的对身体好吗?会不会影响到睡觉的质量而产生一些其他的后果呢?

      

     

    其实是会的!


    首先,开灯睡觉可能会带来身体免疫力的下降。这是因为,在正常情况下,人在黑暗中会主动分泌出一种褪黑激素,它与人体的免疫力有着很大的关系,并且只会在黑夜中产生。如果晚上睡觉的时候身旁亮着一盏灯,就会影响到这类激素的分泌,长期下去就会导致身体免疫力的相对下降。

     

    其次,开灯睡觉对睡眠质量是有很大的影响的!因为灯光的原因,人不仅很难进入深度睡眠的状态,还会很容易被惊醒。长期下去就会导致身体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引起进一步的失眠或者其它的问题。

     

     

    开灯睡觉对于孩子的影响其实是最大的。孩子在小时候往往会比较怕黑,有的父母可能会因为心疼孩子而为孩子留灯,其实这样是错误的。

     

    开灯睡觉对孩子的主要影响在视力。对于年纪很小的儿童来说,视网膜、眼睑都还没有发育完全,尽管睡觉闭上眼睛,但是夜间的灯光还是会透过薄薄的眼睑进入眼内,这样眼睛其实一直能感觉到光源,无法得到休息和放松,严重地还会直接影响到视网膜,导致视力下降甚至是其它眼部疾病。

     

     

    除了影响到视力,上面所说的褪黑激素分泌、睡眠质量的影响等都会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长期开灯睡觉可能会带来孩子的免疫力不高、长不高,甚至是性早熟等。

     

    最新的研究还提出了开灯睡觉有可能会造成肥胖。这是因为睡眠环境中,如果光线过于明亮,会使人昼夜节律被打乱,导致一种负责体重调节和糖脂代谢的激素分泌减少,进而就会带来肥胖的出现。

     

    诸如上面所说,开灯睡觉其实带给人的不是安全感,更多的是健康的隐患。而有些人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开灯就会睡不着,这也可能是对外界十分敏感,一点的光和声响都会影响到睡眠的状态,这样其实也是一种不好的休息状态,会容易在睡着后被惊醒和打扰,从而带来睡眠质量的减低。

     

    一直以为夜间睡觉开关灯是一个哲学生活问题,没想到却是一个科学健康问题,开灯睡觉的危害,你get到了吗?

  • 打嗝是我们生活中常碰到的一个生理现象,由横膈膜痉挛收缩引起的,多与饮食有关,特别是饮食过快、过饱,摄入很热或很冷的食物、饮料、酒等,一般不是疾病。但是经常打嗝,甚至打嗝不止那么就要注意了。中医称打嗝为“呃逆”,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胃失和降,气逆上冲动膈,膈间气机不利,而成呃逆。中药当中有一味药物专门治疗打嗝,那就是——柿蒂,今天就给大家好好介绍它。

     

    柿蒂,味苦、涩,性平。《本草求真》记载柿蒂能入肺、胃经。具有降气止呃的功效,主要也是治疗呃逆证。煎服一般5-10g。柿蒂药性平和,在临床上治疗呕吐呃逆、嗳气等胃气上逆证,不论寒热虚实,都可以搭配使用。

     

     

    有趣的是在中药学的分类当中柿蒂是分类在理气药当中的行气剂里面,但是柿蒂却没有行气的作用,也没有消除胀满止痛的作用,它的唯一作用就是降胃气,由于中药并没有专列降胃气的药物,所以从分类上看柿蒂不归属任何一类,但是从理气剂的作用看,理气应当包含降气,而柿蒂止呃的作用就是通过降胃气实现的,所以不得已将它放在了行气剂的行列当中。

     

     

    柿蒂可治疗胃寒饮食不消化,饱满咳逆不止,《严氏济生方》记载柿蒂汤,用柿蒂同丁香搭配,煎煮时加入生姜,去滓热服效果较好。治疗脾胃虚寒的呃逆,配伍健脾益气的人参,与温中降逆的丁香配伍使用,如《洁古家珍》记载的柿钱散,用柿蒂、丁香、人参等分研末,煎水饭后服用,对于这一证型效果不错。

     

    《圣济总录》还记载了一个柿蒂汤,专门治疗治伤寒呕哕不止,用干柿蒂七枚,白梅三枚搭配,将两味药研成粗末后煎煮,去滓温服,不拘时。用柿蒂治疗呃逆不止也是完全可以的,《村居救急方》记载用将柿蒂烧灰存性后,研成粉末,用黄酒调服,或用姜汁、砂糖等分调和均匀,炖热后慢慢服用,也有一定效果。治疗痰湿壅滞的呃逆,可以用柿蒂与燥湿化痰的半夏,消痰下气的旋复花等药物搭配使用。

     

     

    从柿蒂的归经上看,柿蒂其实还能归入肺经。可见对于肺气上逆的咳嗽有一定效果。《江西中医药》当中记载了一个用柿蒂治疗百日咳的方子,组成十分简单,用阴干的柿蒂四钱、乌梅核中之白仁十个,加如白糖三钱。用水煎煮后,连续服数日可有一定能够效果。由于柿蒂的降气作用很好,所以对于有气虚下陷证的患者就不能够使用了。

  •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关于“补钙”的各种说法越来越多,鱼龙混杂,有正确的,有错误的,其中一个流传比较广,就是“补钙能止住骨痛”!

     

    本文今天就针对这种情况来做一个科普~

     

    某些广告上说“吃了5片钙片,骨头不痛了,路又能走了”,其实是一种误区。

     

    补钙不可能止住骨痛! 为什么呢?

     

      

    因为足量钙的摄入对骨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钙剂对维持老龄化有关的皮质骨量,使其丢失相对地减少有一定的作用。

     

    但是,补钙其一不具有镇痛作用。

     

    其二,吸收后存在于血浆中,构成“血钙”,但必须在维生素D、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雌激素或雄激素等的帮助下,进入和沉积于骨骼中,以羟基磷灰石及无定形胶体磷酸钙的形式分布于有机基质中,才能增加骨骼的强度。

     

    其三,钙在体内的吸收随着钙的摄入量增加而增加,但达到某一阈值后,摄入量增加,钙的吸收并不同步增加,人体对钙的需求量因年龄、性别、种族的不同而有差异。

     

    所以,按照机理来说,补钙并不能止痛!那为什么有些人缺钙就关节痛,补钙时,关节就没那么痛呢?

     

    缺钙的确有几率会引起关节疼痛,因为当人体缺钙,钙流失以后就会使得关节部位表现得非常的脆弱。

     

    当关节部位较弱时,关节活动过度频繁或超出本身的承受能力等就会容易引起关节的疼痛。

     

    而这种原因引起的暂时性关节疼,并没有产生病理性变化,可以通过有效的、正确的补钙方式使关节变强,从而间接缓解疼痛!

     

    上述所说的关节疼,常见于老年人骨质疏松导致的全身多关节疼痛。

     

    而发生骨痛,目前临床常见疼痛病因有外因,例如:软组织损伤、韧带、关节囊或者膝关节的半月板等损伤;还可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系统红斑狼疮累及关节等导致疼痛。

     

     

    所以,能靠补钙改善的疾病是骨质疏松,而不是关节炎之类的疾病!

     

    单靠补钙是不可能止住骨痛的!接下来给大家提供一些补钙小建议。

     

    目前临床上,钙剂+维生素D是骨质疏松的基础治疗方案,市场上钙剂的品种繁多,可以根据人体需求而选择。

     

    大致分为无机钙,有机钙,天然生物钙3类,常见的有以下两类:

     

    无机钙:

     

    钙尔奇D,凯思立D等,主要是糖酸钙,碳酸氢钙等+维生素D的制剂;

     

    有机钙:

     

    葡萄糖酸钙片,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等,主要是醋酸钙,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的制剂。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惊蛰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处于冬春过渡时期,气温变化大,易引发各种传染病,提高免疫力十分重要,饮食的均衡、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好习惯的培养都有助于免疫力的提升。

     

    同时,根据气温变化合理的着装也很重要,既要有风度也要有温度,切不可过早的就把厚重的衣服抛之脑后。

     

    每年按时来报道的“好学生”——流感

    关于流感,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它属于呼吸道飞沫传播疾病。通常,被感染的患者会出现持续高热,体温高达39℃至40℃,这在后疫情时代尤为重要,很可能会引起大家心里上的恐慌、同时伴有畏寒、头痛、咽痛、咳嗽、咳痰、肌肉酸痛、明显疲乏等,病程持续发展,可诱发肺炎、心肌炎、肾炎等其他重大疾病。

     

    所以,“小感冒”却也不可轻视,不要觉得感冒只是一种小病,从而抱有不用管他的侥幸心理。尤其是老人、儿童以及有慢性病的人群,必须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对症下药,避免延误病情,引起严重后果。

     

    搅动小孩子生活的魔头——流脑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脑膜炎奈瑟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婴幼儿发病最高,其次为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小孩子们不仅仅是家里的掌上明珠还是祖国的未来,可见这个病毒是多么的可恨。该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急性发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颈强直、畏光、皮肤瘀斑等。该病一般可分为普通型和暴发型。其中,普通型最常见,占全部病例的90%以上,临床上可分四期:前驱期(上呼吸道感染期)、败血症期、脑膜炎期、恢复期。但也存在少数为暴发型。此型病人起病急骤,病势凶险,病死率高,如不及时诊治24小时内可危及生命。此外,还会存在非典型表现者,发病前有一定的潜伏期。

     

    吓人神器--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一般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或由直接接触患者的口、鼻、眼的分泌物传播。潜伏期14-21天。有低热或中度发热,轻微咳嗽,乏力、食欲差和眼发红等症状。通常在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24小时蔓延全身,一般在3天内迅速消退。

     

    春天,这是属于小心肝的季节

    目前正值初春,春天在五行中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是属木,因而春气通肝。

     

    中医认为,春天肝火旺盛而升发,趁势养肝可避免暑期的阴虚,而过于补肝又怕肝火过旺,如果肝气升发太过或是肝气郁结,都易损伤肝脏。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那我到底应该怎么调理身体呢?请继续往后看。

     

    养生讲究天时人和

    要随着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调整生活,顺应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养生原则,调理起居时间、规律饮食、按时睡眠。还要结合一日十二时辰脏腑循行规律养生。比如11:00-13:00 是午时,也是心经最旺的时候,心属火,此时出去走圈,不仅仅是为了运动,更多的是为了吸收天地之阳气。

     

    适当的再辅以艾灸。艾灸主要靠对人体局部的温热刺激发挥作用,能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艾灸产生的温度或者是烟对人体的刺激使人进入一种特定的应激状态,调动激发人体潜能,激活免疫系统,从而提高人体免疫力。

     

    参考文献:
    [1]陈晨,刘国恩,曾光.中国流感疾病负担现状、问题与挑战及应对策略[J].中国公共卫生,2022,38(11):1494-1498.
    [2]徐颖华,徐苗,叶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趋势变化与其疫苗接种[J].实用预防医学,2022,29(08):1015-1019.
    [3]梁灵芝.风疹及防控策略研究概述[J].内科,2020,15(04):452-455.
    [4]高健,倪红梅.中医养生理论研究进展及思考[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8,24(02):278-281.
    本文作者:冷梦希
  • 低血压是指血压低于正常范围。

    如果低血压没有引起严重的症状或并发症,一般情况下并不需要药物治疗,但如果患者低血压出现低灌注表现甚至出现休克,一般需要静脉使用药物,口服药物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因此没有吃什么药好的最快的说法。

    低血压是指收缩压低于 90mmHg 和/或舒张压低于 60mmHg,部分患者血压略低于正常值,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属生理性低血压,此时密切关注血压情况即可,无需进行特殊处理。

    部分低血压患者可能会出现靶器官灌注不足的表现,比如脑灌注不足的患者可出现头晕等症状,此时患者可适当进行补液扩充血容量,有助于提升血压改善症状,必要时可静脉使用多巴胺等药物升高血压。部分患者由于感染、过敏等原因出现休克的表现时,需要立刻使用升压药物进行治疗,比如感染性休克患者可使用肾上腺素进行治疗,过敏性休克患者可选择去甲肾上腺素进行治疗。

    当出现血压低的情况时,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血压变化,必要时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 目前没有可靠的证据证明“缺乏维生素D易感染甲型流感”,但是缺维生素D,会导致抵抗力下降,引起甲型流感等各类疾病的发病率上升。

    甲型流感是由于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部分患者可以出现肺部感染等症状,缺乏维生素D和甲型流感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缺乏维生素D患者可以出现佝偻病、骨质疏松等较为严重并发症,也会影响机体抵抗力,从而容易继发各种感染,包括甲型流感。

    在甲型流感感染期也需要注意个人防护,一旦出现甲型流感症状,需要及时就医,避免擅自使用药物,耽误治疗。

  •  

     

    在精神心理科门诊,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育龄女性患者前来咨询:“医生,我有抑郁症,可以怀孕吗?我的病会遗传吗?如果要备孕,我应该怎么办?”

     

    一谈到精神障碍是否会遗传这个问题,大家都有一种谈虎色变的感觉,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谈论这样一个话题会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希望自己罹患的精神障碍会遗传给下一代!可能正是因为如此,这个话题被有意无意地回避了,反而导致了我们对精神障碍的遗传风险认识不足,甚至产生了偏差。最常见的错误的观点是:得了精神障碍,会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不能生育!真的是这样吗?

     

    为了明确精神障碍和遗传之间的关系,我们必须要搞清楚几个概念。

     

     

    遗传究竟具体指的是什么

     

     

    英国学者Bateson在1909年提出遗传学的概念,指的是一门研究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遗传”指的是生物在繁殖的过程中,总是产生和自己相类似的后代,就是我们俗话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变异”指的是生物所产生的后代并不完全同自己一样,例如,父母和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都必然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差异。

     

    这种“变”和“不变”的平衡,正是生物得以延续,不断进化的奥秘所在。试想,如果没有遗传(相似),鸡生下来的是鸭子,牛生下了马,那就乱套了!反过来,如果没有变异(不同),父母亲和子女之间完全一样,这个世界是何等的单调!

     

    因此,遗传和变异之间的矛盾和统一(平衡)是遗传学的核心涵义。

     

     

    生物体通过什么物质实现遗传和变异

     

    科学家通过研究证实:基因(DNA或者RNA)是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生物体将遗传信息储存在基因中,并将DNA或者RNA传递给下一代,这种传递是通过复制实现的,这保证了遗传(不变),而当生物体的DNA或者RNA发生的突变,就会导致遗传信息发生改变, 产生变异(变)。

     

     

     

     

    基因和环境在遗传和变异中的作用

     

    生物体的特征通常都是由多基因编码(多基因遗传),若干个作用微小并且有累积效应基因决定了某种生物特征的遗传易感性。这些特征包括:身高,体重,血压,情绪,性格,智商等等。目前学界普遍认为: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生物体特征是纯粹由遗传基因或者纯粹由外界环境因素单独决定的,生物体的某种特定特征,通常都是通过基因和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决定的。也就是说,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疾病(生物特征)的易患性。

     

    遗传学的这个核心概念: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生物体的某种特征,正如我国宋代的《三字经》中所记载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句古语一语中的地揭示了先天气质和后天环境对性格的影响作用。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早在宋代,就已经从哲学的高度指明了“性格是先天的,但同时也是后天!”,当今的科学家从遗传学的角度有力地证实了这一点。

     

     

     

    疾病有遗传风险与遗传度的含义

     

    通过上述逐层递进的讲解,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否!某种疾病有遗传风险绝不意味该疾病100%会遗传给下一代!

     

    遗传度决定遗传因素在某个疾病发生中所起的作用大小,当遗传度为0时,遗传因素在疾病的发生中不起作用,患者一级亲属的患病率和普通人群无差异。当遗传度达到100%时,这个疾病的发生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如果一个疾病的遗传度高达70-80%,说明遗传因素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起的作用较大,环境因素相对起到次要作用,如果一个疾病的遗传度只有30-40%,相反,说明环境因素起到重要作用,而遗传因素只是起到了次要作用,该疾病通常不会出现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

     

    那么,临床常见的主要精神障碍的遗传度是多少?遗传因素在精神障碍患病中的作用大小可能因为不同疾病,而有所不同。例如:双相障碍遗传度约为30%左右,抑郁症的遗传度可以达到37%,而精神分裂症的遗传度,不同的研究结果报道并不一致,约为50%-81%。

     

    总体而言,上述几种重性精神障碍的遗传度约为30%-81%,说明了遗传因素的确在精神障碍发病中起到了作用,但也从反方面证明,环境因素在精神障碍的患病机制中同样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那么,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分别会起到什么作用?

     

     

    基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是什么

     

    简单地说,基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可以概括为:环境因素可以调控基因的表达(如:蛋白形成),从而影响生物体某种特定特征。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关于身高和环境的关系,据统计在1985-2019这35年间,中国男性平均身高增加了9厘米,这与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获得较好的营养(肉蛋奶)有关,这得力于我国国力的强盛,这一点充分说明了环境对基因表达产物的调控作用:即充分的营养供给能够促使影响身高的多个微小基因更好地表达。

     

    基因和环境交互作用最著名的例子是:携带5-羟色胺转运体短等位基因的个体,当遭遇较严重社会心理应激(包括应激生活事件和童年期创伤)的时候,患抑郁症风险显著高于携带5-羟色胺转运体长等位基因的个体,提示在特定的易感基因在和特定的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才会最终决定精神障碍的易患性!

     

     

    再举一个例子:心理韧性是个体面对生活逆境、创伤、威胁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能力及从重大生活压力中尽快恢复的心理反弹力。科学研究证实,通过环境因素可以塑造良好的心理韧性,而良好的心理韧性可以起到降低精神分裂症的患病风险的作用!!!

     

    上述科学证据提示:尽管精神障碍存在遗传风险,但是通过控制环境因素,包括减少社会心理应激,增加社会支持,培养和塑造心理韧性,可以有效降低精神障碍的患病风险!

     

     

    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的提示?有何临床实际意义

     

    科学研究发现:基因仅仅决定生物体某个特征的易感性,基因和环境交互作用最终影响生物体某个特征的易患性。这个重要的科学发现提示我们:疾病通常并不是100%由基因决定的,环境因素在疾病起病的过程中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

     

    因此,现在我们可以正确回答患者关于抑郁症是否会遗传的问题了。所谓遗传风险只是一种概率,并不代表必然。就像降水概率一样,只是代表发生降水这件事情可能性的大小,并不代表必然的结果。

     

    其实,不只是精神疾病,很多内科疾病同样存在遗传风险,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类风湿、肿瘤等等疾病。遗传因素同样也只是增加了患者罹患上述疾病的易感性,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在于尽最大可能避免让机体暴露于不健康的环境因素(疾病的风险因素),尽可能阻断基因表达的通路。举例来说,如果你的父母亲中有人患糖尿病,那么你患有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及早避免让自己暴露于糖尿病患的风险因素能够有效降低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包括:避免不健康的饮食模式,适当的运动,避免静坐的生活方式、避免体重超标等等,这样的道理同样适用于精神障碍!

     

     

    如果你有精神分裂症或者抑郁症家族史,我们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间接调控精神分裂症或者抑郁症易感基因表达,最终降低精神障碍的发病风险,具体包括:给儿童提供良好的营养物质(保证身体和神经系统的发育)、融洽的亲子关系(安全的依恋关系),让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促进神经可塑性top-down模式),坚持体育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促进神经可塑性,bottom-up模式),提供良好社会支持,减少社会心理应激等等措施,培养个体坚毅的品格,增强心理韧性,从而降低后代罹患精神障碍的风险!

     

    所以,讲到这里,希望能够阐明一个简单而又非常重要的道理:和其他内外科疾病一样,精神障碍是先天的,同时也是后天的!对于先天的遗传因素(基因),我们无法也不能进行干预,但是我们可以针对后天因素实施有效干预措施,那就是: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养育环境,包括营养支持和心理养育,让儿童接受良好的教育,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保持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状态,这样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其罹患精神障碍的风险!

     

    这一点,正是心理卫生健康工作的意义所在,因为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罹患重性精神障碍的风险就越低!

     

    参考文献

    1. CONVERGE consortium Sparse whole-genome sequencing identifies two loci for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Nature. 2015;523(7562):588–591. doi: 10.1038/nature14659.

    2. Genetic epidemiology of major depression: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ullivan PF, Neale MC, Kendler KS. Am J Psychiatry. 2000; 157(10):1552-62.

    3. Karayiorgou M, Gogos JA. A turning point in schizophrenia genetics. Neuron. 997;19:967–979. doi: 10.1016/s0896-6273(00)80390-6.

    4. Navrady LB, Zeng Y, Clarke TK, Adams MJ, Howard DM, Deary IJ, McIntosh AM. 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contributions to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and coping. WellcomeOpenRes.2018,doi:10.12688/wellcomeopenres.13854.1.

    5. Hess JL, Tylee DS, Mattheisen M; Schizophrenia Working Group of the Psychiatric Genomics Consortium; Lundbeck Foundation Initiative for Integrative Psychiatric Research (iPSYCH), Børglum AD, Als TD, Grove J, Werge T, Mortensen PB, Mors O, Nordentoft M, Hougaard DM, Byberg-Grauholm J, Bækvad-Hansen M, Greenwood TA, Tsuang MT, Curtis D, Steinberg S, Sigurdsson E, Stefánsson H, Stefánsson K, Edenberg HJ, Holmans P, Faraone SV, Glatt SJ. A polygenic resilience score moderates the genetic risk for schizophrenia. Mol Psychiatry. 2021;26(3):800-815. doi: 10.1038/s41380-019-0463-8.

  • 我是一位八岁男孩的家长,最近我发现孩子的行为有些异常。他的注意力不集中,总是肢体好动,甚至在上课写字时也不能安静下来。更让我担忧的是,他经常做出一些奇怪的面部表情,像是在拌鬼脸一样。这些症状已经持续了一年多,自从他开始上学后就越来越明显了。

    起初,我以为这只是孩子的调皮捣蛋,或者是他对学习不感兴趣的表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行为变得越来越频繁和严重。我开始感到焦虑和无助,不知道该如何帮助他改善这种情况。

    在一位朋友的建议下,我决定带孩子去看医生。我们来到了当地的一家医院,找到了专门治疗儿童行为问题的医生。医生听完了我的描述后,告诉我孩子可能患有多动症,并建议我们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

    经过一系列的测试和观察,医生最终确诊了孩子的多动症。他们给我们开了一些药物,并提供了一些行为干预的建议。起初,我对这些治疗方法持怀疑态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看到孩子的症状逐渐减轻,他的注意力也开始集中起来。

    我很感激医生和他们的团队,他们不仅帮助了我的孩子,还给了我很多关于如何管理和支持他的建议。现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变得更加顺利和愉快了。

    多动症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社交和日常生活。 推荐科室 儿童神经科或儿童心理科 调理要点 1.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甲基苯丙胺(Ritalin)和阿莫西林(Adderall)等,能够帮助改善注意力和行为问题。 2. 行为干预:通过训练和指导,帮助孩子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3. 家庭支持:家长可以提供稳定和支持性的环境,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我管理技能。 4. 教育干预:学校和老师可以采取一些特殊的教育策略和方法,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 5. 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CBT)等,可以帮助孩子改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 多动症,通常称为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可能由遗传或环境因素引起。患者可能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冲动任性等症状。治疗多动症通常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包括行为认知疗法和感觉统合训练,而药物治疗如盐酸托莫西汀胶囊和盐酸安非他酮片可以缓解症状。此外,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也是可能的处理方式。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合理的饮食。

  • 多动症,又称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多动症患儿常常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和冲动行为等症状。这些症状不仅影响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对其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在福州夏季,由于高温和潮湿的气候特点,家庭预防和治疗多动症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 家庭预防措施:
    (1)保持室内通风,降低室内温度,避免儿童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
    (2)鼓励户外活动,提高儿童的运动量,有助于缓解多动症症状。
    (3)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儿童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高注意力。
    (4)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量摄入糖分和咖啡因等刺激性食物。
    (5)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关注儿童在学校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2. 治疗策略:
    (1)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使用药物治疗,如中枢兴奋剂等。
    (2)心理治疗:通过心理疏导、行为矫正等方法,帮助儿童改善注意力、情绪和行为问题。
    (3)家庭治疗:加强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与理解,共同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4)教育干预:关注儿童的学习需求,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通过以上家庭预防和治疗策略,有助于改善多动症患儿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包括缺锌、缺铁性贫血、多动症、睡眠障碍和脑功能发育迟缓等。这些因素可能影响大脑的神经递质平衡、血红蛋白水平、神经系统兴奋性以及睡眠质量,从而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治疗时应根据具体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如补充锌元素、纠正贫血、使用兴奋剂治疗多动症、改善睡眠状况以及进行康复训练等。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 儿童心理疾病是指儿童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在广州夏季,由于高温潮湿的气候特点,儿童心理疾病的发生率可能会增加。以下是一些关于儿童心理疾病的介绍以及相关的家庭预防和治疗策略。

    一、疾病介绍
    儿童心理疾病主要包括焦虑症、抑郁症、多动症、自闭症等。这些疾病可能会影响儿童的学习、社交和情绪发展,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一定的负担。

    二、家庭预防策略
    1.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保持家庭和谐,避免家庭暴力,为孩子提供温暖、关爱和支持。
    2. 关注儿童心理发展:定期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发现异常行为时及时沟通,寻求专业帮助。
    3.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睡眠,鼓励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4. 加强亲子沟通:多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增强心理素质:通过游戏、绘画、音乐等活动,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

    三、治疗策略
    1. 心理治疗:通过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手段,帮助孩子调整心态,改善心理状态。
    2.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焦虑、抗抑郁等药物,辅助治疗。
    3. 教育训练:通过特殊教育、行为训练等手段,帮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和学习能力。
    4. 家庭支持:鼓励家长积极参与治疗过程,共同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

    四、广州夏季预防措施
    1. 注意防晒:夏季气温高,紫外线强烈,家长要给孩子做好防晒措施。
    2. 保持室内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室内温度,避免孩子中暑。
    3. 注意饮食卫生:夏季食物易变质,家长要确保孩子的饮食卫生,预防肠道疾病。
    4. 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夏季气温适宜,家长可以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五、总结
    儿童心理疾病需要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通过家庭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降低儿童心理疾病的发生率,保障儿童的身心健康。

  • 多动症的治疗措施包括心理行为疗法、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心理行为疗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治疗,旨在改善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家庭环境。药物治疗如哌甲酯、托莫西汀等中枢兴奋剂,用于调节神经递质平衡,减轻症状。物理治疗如运动疗法、生物反馈训练,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和动作协调性。家长的支持和规律生活作息对患者的康复也至关重要。

  • 我曾经是一位焦虑的父母,我的儿子8岁了,但他的语言发育却远远落后于同龄人。他的表达能力差,经常说不完整的句子,虽然他很爱说话,外向并且喜欢和陌生人打招呼。我们注意到他在沉浸自己世界的时候会对我们的呼唤反应迟钝,需要多次叫唤才能得到回应。他的学习也受到了影响,虽然他能背诵乘除表和拼音,但在遇到有文字应用题时就无法识字。我们带他去看了医生,医生告诉我们他可能存在智力发育迟缓和多动症的风险,并且建议我们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和评估。

    经过一番折腾,我们终于在一家互联网医院找到了合适的医生。通过线上问诊,医生详细询问了我们儿子的情况,并给出了专业的建议。医生指出,智力发育迟缓、多动症和孤独症都是发育性障碍,需要通过量表评估和注意力测评来确定具体的诊断。医生还建议我们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生物反馈和注意力训练,并在必要时使用改善注意力的药物。我们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了干预和训练,虽然过程中有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我们始终坚持下来。

    现在,我的儿子已经9岁了,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学习成绩也逐渐稳定。我们深知,这一切都离不开医生的专业指导和我们的坚持。我们非常感激互联网医院和线上问诊的便利性和高效性,它们让我们在家就能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避免了繁琐的挂号和等待过程。

    智力发育迟缓、多动症和孤独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 常见症状 智力发育迟缓、多动症和孤独症的常见症状包括语言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社交交往困难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日常生活。 推荐科室 儿科、神经科、心理科等相关科室都可以进行诊断和治疗。 调理要点 1. 进行量表评估和注意力测评来确定具体的诊断。 2. 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生物反馈和注意力训练来改善症状。 3. 在必要时使用改善注意力的药物,如盐酸托莫西汀胶囊等。 4. 家长和老师的支持和理解也非常重要,需要共同努力帮助孩子克服困难。 5. 定期复查和评估,调整治疗方案,确保孩子的健康发展。

  • 儿童心理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尤其在冬季,由于气候寒冷、日照时间缩短,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突出。以下是对儿童心理疾病的介绍以及天津地区冬季的家庭预防及治疗策略。
    一、疾病介绍
    儿童心理疾病主要包括焦虑症、抑郁症、多动症、自闭症等。这些疾病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遗传、环境、家庭因素等。症状可能表现为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社交困难等。
    二、天津地区冬季家庭预防策略
    1. 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家长应多与孩子沟通,关心孩子的心理需求,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
    2. 适度户外活动:冬季天气寒冷,但家长应鼓励孩子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如滑冰、滑雪等,以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
    3. 营养均衡的饮食:保证孩子摄入足够的营养,增强抵抗力,预防疾病。
    4. 良好的作息习惯: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高心理素质。
    5.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家长应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避免过度压力,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三、天津地区冬季家庭治疗策略
    1. 寻求专业帮助: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家长应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进行诊断和治疗。
    2. 家庭支持: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鼓励孩子勇敢面对困难。
    3. 行为疗法:通过行为疗法,帮助孩子纠正不良行为,提高心理素质。
    4. 心理疏导:家长和孩子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
    5.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缓解症状。

  • 那是一个闷热的夏日午后,我坐在京东互联网医院的线上咨询室里,心情如同这天气一样烦躁。我的手心、脚心总是湿漉漉的,就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样,这让我在炎热的夏天都感到不适。

    “请问您有什么需要咨询的医学问题?”医生的声音透过屏幕传来,温和而专业。

    “我最近手脚多汗,已经好几年了,一年四季都这样。”我回答,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

    “那比较严重了,这种情况医学上称做为‘局限性多汗症’,多发生在情绪波动幅度较大的青壮年身上。”医生的话让我心头一紧,我没想到这个问题还有这么专业的名称。

    “最近几天穿凉拖鞋都出汗,拖鞋都臭了。”我补充道,心里充满了无奈。

    “因为根治需要靠手术。如果不是很严重可以用药物控制缓解,中药也有不错效果。”医生的建议让我看到了一丝希望。

    “有推荐缓解的药嘛?”我迫不及待地问道。

    “最近几个月有事,谷维素和维生素B1可以用。”医生的话让我松了一口气,这两种药我听说过。

    “是同时服用的嘛?”我继续追问。

    “是的,可以同时配合中药包括中药颗粒剂。”医生的回答让我感到一丝安心。

    “哪些啊?”我好奇地问。

    “可以根据你的情况开方。”医生的话让我有些失望,我以为会有具体的药名。

    “中药是要线下取药嘛?”我问道。

    “可以快递的。”医生的话让我感到惊喜,没想到这么方便。

    “嗷,”我回应道,心里充满了感激。

    “还要哪些信息的呀?”医生问道。

    “你是指?”我疑惑地问道。

    “开药方的话,舌苔照片和症状。”医生的话让我有些尴尬,舌苔照片怎么拍?

    “哈哈,不太方便,那后面忙过了再看看。”我尴尬地笑了笑。

    “那两个药不用处方吧?”我问道。

    “嗯的。”医生回答。

    “谢谢啦,”我感激地说道。

    “不客气的。”医生礼貌地回应。

    结束了咨询,我感到心情轻松了许多。虽然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但至少我找到了一条可能的治疗途径。我想,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我会战胜这个困扰我的问题。

    想问问大家有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啊?如果有的话,你们都是怎么解决的?

    局限性多汗症就医指南 常见症状 局限性多汗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发生在情绪波动幅度较大的青壮年身上。主要表现为手脚多汗,甚至在穿凉拖鞋的情况下也会出汗,导致鞋子发臭。这种症状可能会持续多年,且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 推荐科室 皮肤科或神经内科 调理要点 1. 使用维生素B1、谷维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2. 如果汗出很多,可以适当服用阿托品或普鲁本辛等抗乙酰胆碱药; 3. 中药也有一定效果,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开方; 4. 如果症状严重,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5. 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

  • 多动症,也称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主要症状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行为。在武汉秋季这个特殊季节,由于气候的变化,儿童多动症的症状可能会加重,因此了解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症状介绍
    多动症的症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做事虎头蛇尾、多动、冲动行为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到儿童的学习、生活和社交。
    二、家庭预防策略
    1. 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保持家庭环境的整洁和有序,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和休息环境。
    2.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3. 增强体质锻炼:鼓励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4. 营养均衡:保证孩子摄入充足的营养,避免过多摄入高糖、高脂肪的食物。
    5. 重视心理健康: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并解决心理问题。
    三、治疗策略
    1. 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药物治疗。
    2. 行为治疗:通过行为训练,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3. 家庭教育: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4. 心理咨询: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应对多动症带来的困扰。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