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预防并发症需定期检查什么

预防并发症需定期检查什么
发表人:董静杰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并发症众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预防并发症,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一系列检查。

首先,血糖监测是必不可少的。血糖监测可以实时了解患者的血糖水平,有助于医生调整治疗方案。血糖监测的频率根据病情而定,一般包括早餐前、早餐后2小时、午餐前、午餐后2小时、晚餐前、晚餐后2小时、睡前以及夜间3:00等8个监测点。

其次,血压和体重监测也是非常重要的。高血压和肥胖是糖尿病并发症的高危因素,定期监测血压和体重有助于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尿检,包括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尿常规、尿蛋白/肌酐比值检查等。这些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

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等检查可以反映患者近期的血糖控制情况,有助于医生评估治疗效果。

血生化指标监测包括肝功、肾功、血脂全项、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有助于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眼底检查和心电图检查可以评估糖尿病对视网膜和心脏的影响。

足部并发症筛查可以早期发现足部病变,预防足部感染和溃疡。

除了上述检查,患者还需要进行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动态血糖监测等,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

总之,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多种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糖尿病的特殊筛查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糖尿病的特殊筛查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与遗传、生活方式、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了解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对于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一、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 空腹血糖(FBG)

    正常空腹血糖范围为3.9~6.1mmol/L。若空腹血糖≥7.0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2. 糖耐量试验(OGTT)

    在禁食8-12小时后,口服葡萄糖75g,2小时后血糖≥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3.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正常HbA1c范围为4%~6%。若HbA1c≥6.5%,可诊断为糖尿病。

    二、糖尿病的早期症状

    1. 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

    2. 疲劳、无力、视力模糊

    3. 感染频繁,伤口愈合缓慢

    4. 皮肤瘙痒、下肢麻木

    三、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

    1. 健康饮食:控制热量摄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选择低糖、低脂食物。

    2.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3.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

    4. 定期监测: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高于正常范围。空腹血糖检测是诊断糖尿病和平常血糖监测的重要手段。对于正在接受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患者来说,血糖监测更加重要,建议每周至少进行两次空腹及三餐后两小时血糖,以及睡前血糖检测。病情稳定后,可以改为每周一次检测,或者根据病情延长检查时间。

    在进行空腹血糖检测时,患者需要保证从前一日晚餐后至次日清晨做检查时空腹8-12小时。最佳检查时间为清晨6-8时。超过10时以后的“超空腹”状态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可靠性。如果检查的目的是了解平常血糖控制情况、观察用药效果,前日晚上的降糖药仍需服用,早上的药可以在抽血后再服用。同时,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进食过多或情绪激动、过于剧烈的活动,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血糖升高。

    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是观察治疗效果的一个指标。检查时,患者应按平时的饮食习惯吃饭,餐前降糖药照常服用。抽血时间从吃饭第一口开始计算,2小时后进行抽血。专家调查发现,有60%的患者检查前停用了降糖药,或计算检查时间错误。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主要观察空腹及葡萄糖负荷后,各时点血糖的动态变化,从而了解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和耐受情况。检查方法为先采血测定空腹血糖,然后立即饮用75克葡萄糖溶液,必须在5分钟内喝完。从第一口开始计时。之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3小时分别采血测定血糖。检查前8-12个小时停止进食,可以适当饮水(不能喝茶和其他饮料),于晨6-8点采血。试验前最好静坐或卧床半小时,并停用可能影响血糖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避孕药、利尿剂、氨茶碱等)。在发烧期间暂不做此项检查。

    馒头餐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患者除以上注意事项外,还应该注意,馒头必须是生面50克做成的馒头,在5-10分钟内吃完,从吃馒头第一口开始计时。检查当日要停用降糖药或胰岛素,注射胰岛素都可C肽释放试验。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高于正常值。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血糖检测,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除了传统的血糖检测方法,糖耐量试验(OGTT)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糖耐量试验,即口服一定量的葡萄糖后,观察血糖水平的变化。正常人在摄入葡萄糖后,血糖水平会暂时升高,但很快会恢复到正常水平。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血糖水平在摄入葡萄糖后无法恢复正常。

    那么,哪些人群需要做糖耐量试验呢?以下是一些常见情况:

    1. 空腹血糖高于正常范围,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人群。

    2. 空腹血糖正常,但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的人群。

    3. 有糖尿病家族史,但血糖水平正常的人群。

    4. 怀孕妇女怀疑有妊娠糖尿病的人群。

    5. 有其他代谢综合征症状,如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的人群。

    糖耐量试验的具体操作如下:

    1. 试验前3天,保持正常饮食,每天摄入250-300克碳水化合物。

    2. 试验前夜空腹8-14小时。

    3. 试验当天,早晨8点前抽取空腹血糖。

    4. 5分钟内饮用含75克葡萄糖的水300毫升。

    5. 分别在饮糖水后1小时、2小时、3小时各抽取一次血液,检测血糖水平。

    糖耐量试验的结果解读如下:

    1. 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为糖耐量正常。

    2. 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为糖尿病。

    3. 空腹血糖<7.0mmol/L且餐后2小时血糖介于7.8-11.1mmol/L之间,为糖耐量低减。

    4. 空腹血糖介于6.1-7.0mmol/L且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

    糖耐量试验的影响因素包括:

    1. 饮食:试验前过度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会导致糖耐量异常。

    2. 体力活动:剧烈运动可导致血糖升高。

    3. 精神因素:情绪激动可导致血糖升高。

    4. 疾病和创伤:如急性心肌梗塞、脑血管病等。

    5. 药物:糖皮质激素、某些降压药等。

  • 我是一名患有糖尿病的患者,最近在互联网医院咨询了一位内分泌科的医生。医生非常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病情,并根据我的病史和症状给出了详细的建议。

    在问诊中,医生提醒我需要保护个人隐私,同时也告诉我互联网医院不得开具特殊管理药品的处方,这让我觉得医生非常负责任。

    医生给我的处方审核通过后,我可以一键预约药品,用药期间如有不适还可以及时线下就诊。医生还特别关心我注射剂量的问题,让我按照原来的剂量打,并嘱咐我注意随访血糖。这让我感受到了医生的细心和关怀。

    整个问诊过程非常顺利,医生的专业知识和良好沟通能力让我感到非常满意。如果需要诊疗,我一定会前往医院就诊。

  •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这种疾病的发生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一旦患上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会持续升高,给胰岛细胞带来严重的损害。因此,及时治疗和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对于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糖尿病的确诊主要依靠血糖检查和糖基化血红蛋白检测。血糖检查是诊断糖尿病的唯一标准,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糖含量来判断是否患有糖尿病。糖基化血红蛋白检测则可以反映患者近两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有助于进一步确诊糖尿病并制定治疗方案。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合理用药和日常保养至关重要。那么,糖尿病人能吃维生素C片吗?事实上,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容易与血糖、尿糖试剂发生反应,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异常。因此,糖尿病患者应慎重服用维生素C片。如果出现足部溃疡、牙龈出血等问题,可以通过食物摄入维生素C来补充。

    预防糖尿病的关键在于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首先,要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其次,加强体育运动,提高身体素质,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降低血糖水平。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也是预防糖尿病的重要措施。

    糖尿病的发生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还容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因此,预防糖尿病至关重要。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除了积极治疗和保养外,还可以适当服用一些保健品,如鱼油,以辅助降低血糖、改善病情。

  •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老年人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许多老年人担心自己的血糖水平突然升高,从而被糖尿病困扰。事实上,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健康杀手,其并发症更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自我血糖监测对于糖尿病的综合治疗至关重要,及早发现并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的诊断标准,糖尿病的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指标:

    1. 空腹血糖浓度≥7mmol/L

    2.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浆葡萄糖浓度≥11.1mmol/L

    3. 随机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11.1mmol/L

    4. 糖化血红蛋白≥6.5%

    以上四项指标中,只要有一项异常,即可诊断为血糖异常。需要注意的是,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排除应激情况,如急性感染、外伤等,以免误诊。

    除了血糖指标外,监测尿糖也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患者可以通过购买尿糖试纸,在家中自行检测尿糖水平。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 准备一个干净的塑料杯

    2. 将尿液倒入塑料杯中,约半杯即可

    3. 将尿糖试纸插入尿液中,等待片刻

    4. 取出试纸,观察颜色变化,并与试纸盒上的颜色对照

    除了监测血糖和尿糖外,老年人还应该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一些常见的症状,如口渴、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信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应保持警惕,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合理用药,控制饮食,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此外,定期复查血糖、尿糖等指标,也是监测病情的重要手段。

    总之,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需要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通过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血糖的监测对于患者来说至关重要。那么,糖尿病患者究竟应该何时检测血糖,一天中检测几次最为合适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首先,糖尿病专家指出,下午检测血糖往往不准确,其检测率明显下降。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在清晨进行血糖检测。根据《美国医学协会杂志》的研究,早晨从患者处得到的血液样品检查结果更能准确反映患者的血糖水平。

    其次,人体血糖的变化规律是凌晨3时血糖值最低,然后逐渐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一般测空腹血糖最好在清晨6时-8时取血,8时以后血糖值会越来越高,不能真实反映治疗效果。

    针对不同情况的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频率也有所不同。对于新诊断、血糖波动大、更换药物、调整药物剂量或病情较重的糖友,最好每天监测4~7次,必要时增加监测次数,直到血糖得到控制。对于口服降糖药或生活方式干预的糖友,血糖控制达标后,每周监测2~4次即可。对于使用胰岛素的糖友,血糖监测频率需要适当增加,开始可以每天监测5~8次,血糖达到治疗目标后可以减少次数。

    除了监测频率,如何做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也非常重要。测空腹血糖的前一天不要过分节食甚至不吃晚餐,禁食时间内尽量不要大量喝水,测空腹血糖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情绪激动、过于剧烈的活动等。此外,若测定空腹血糖有困难,可选择糖化血红蛋白检测,以反映近3个月血糖平均水平。

  • 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血糖监测对于控制病情至关重要。然而,指尖采血测血糖常常让患者感到疼痛不适。本文将介绍8个减少血糖监测疼痛的方法,帮助糖尿病患者轻松应对血糖监测。

    一、温水泡手1分钟

    在采血前,用温水泡手1分钟,可以保持手部清洁、温暖,促进手指末梢血液循环,保证采血时出血量充足,从而减轻疼痛。

    二、酒精干后再采血

    采血前用75%的酒精消毒,待酒精完全干燥后再进行采血,避免残留乙醇加重疼痛感。

    三、巧按摩加速血液循环

    采血前,轻轻按摩手指根部至指尖,或将手臂悬垂于身体一侧1分钟,有助于促进手指血液循环,提高采血成功率,减轻疼痛。

    四、根据皮肤厚薄选择进针角度

    不同人的皮肤厚度不同,进针角度应有所不同。皮肤较厚者建议垂直进针,皮肤较薄者可采取60-80度的进针角度,降低疼痛感。

    五、选择手指两侧采血

    手指两侧的疼痛感相对较轻,尤其是无名指尺侧(靠近小手指一侧),疼痛感最轻。因此,可优先选择无名指尺侧进行采血。

    六、多手指轮班采血

    频繁在同一部位采血会导致局部皮肤淤血、血液循环不良,加重疼痛感。建议让手指轮班采血,每个手指负责两次,为皮肤预留足够的恢复时间。

    七、采血针每次更换

    重复使用采血针会导致针头磨损,增加疼痛感。建议每次采血都更换新的采血针。

    八、选择合适的采血针

    不同品牌的血糖仪配备的采血针直径和长度不同,建议选择较小直径和长度的采血针,根据皮肤厚度控制合适的采血深度,减轻疼痛感。

  • 在一个普通的下午,我收到了一份来自医生的诊断,告诉我血糖高的消息。这让我感到有些惊讶,因为之前的体检结果都很正常。医生询问了我的病史,了解到我并没有糖尿病的家族史,而这次的空腹血糖值达到了14,让他怀疑我可能患上了糖尿病。

    医生建议我去做糖耐量检查,以明确诊断。他告诉我,如果是初发糖尿病,空腹血糖≥11的话,最好选择短期胰岛素强化降糖治疗。他还提醒我,胰岛素治疗可能会诱发糖尿病蜜月期,所以需要及时就医。

    在结束问诊后,医生再次强调了我的病情,建议我尽快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我决定听从医生的建议,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以确保自己的健康。

  • 测血糖前不洗手可能导致的血糖数值偏差

    测血糖前不洗手可能导致的血糖数值偏差

    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然而,测血糖的过程中,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问题可能会对监测结果产生影响。例如,测血糖前是否洗手,就可能会造成血糖数值的偏差。

    张先生是一位糖尿病患者,他最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加餐后测血糖时,数值总是比平时高很多。起初,他以为是加餐的食物影响了血糖值,但仔细回想后,他发现自己在吃葡萄后没有洗手就进行了血糖检测。于是,他决定在洗手后再次测血糖,结果血糖值很快就回到了正常范围。这让他意识到,测血糖前洗手的重要性。

    事实上,测血糖前不洗手确实可能导致血糖数值的偏差。这是因为手上可能残留的食物残渣、汗液等物质,会干扰血糖试纸的反应,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为了保证血糖监测的准确性,测血糖前一定要彻底清洁双手。

    除了洗手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可能会影响血糖监测结果。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干扰因素:

    • 药物:一些药物可能会对血糖检测结果产生影响,如非葡萄糖糖类物质、维生素C等。
    • 环境:pH值、温度、湿度和海拔高度等环境因素也会对血糖仪的工作状态产生影响。
    • 操作:操作不当,如试纸过期、采血部位不清洁等,都可能导致血糖监测结果不准确。

    为了确保血糖监测的准确性,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使用合格的血糖试纸。
    • 在检测前清洁双手。
    • 按照说明书要求正确操作血糖仪。
    • 定期检查血糖仪的性能。
    • 在必要时咨询医生或专业医护人员。

    总之,测血糖前不洗手只是影响血糖监测结果的一个因素。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才能确保血糖监测的准确性,从而更好地控制病情。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