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使用银屑病药物时出现的过敏症状有哪些

使用银屑病药物时出现的过敏症状有哪些
发表人:程斌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在治疗银屑病的过程中,药物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然而,由于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休克死亡。本文将详细介绍银屑病患者在使用药物时可能出现的过敏症状,帮助患者及家属提高警惕,及时采取措施。

一、银屑病患者药物过敏的症状

1. 皮肤症状:常见的皮肤症状包括皮肤潮红、瘙痒、皮疹等。皮疹形态多样,可能表现为固定性红斑、麻疹样红斑、猩红热样红斑、荨麻疹样、多形红斑样、紫瘢样、玫瑰糠疹样、大疱性表皮松解形或剥脱性皮炎型等。

2. 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休克或死亡。

3. 粘膜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口腔溃疡、结膜炎等症状。

二、银屑病患者常见过敏药物

1. 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非那西丁等。

2. 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土霉素等。

3. 镇静药与抗癫痫药。

4. 异种血清制剂及疫苗:如破伤风抗毒素、蛇毒免疫血清、狂犬病疫苗等。

三、如何预防银屑病患者药物过敏

1. 在使用药物前,患者应详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等信息。

2. 在用药过程中,患者应密切观察自身症状,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3. 患者在用药前应咨询专业医生,根据自身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4. 患者应避免自行购买药物,以免误用导致过敏反应。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阿司匹林过敏疾病介绍:
药物过敏反应即为药物过敏,是药物的反应性代谢物作为抗原,与细胞性巨分子共价结合引起的一种变态反应。该反应的发生,不受药物剂量、药理影响,只要该药物进入人体,并被免疫系统识别,即可发生。因此,药物过敏的发生主要与遗传基因、个人体质有关,且受到药物杂质、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药物过敏临床常见皮肤瘙痒、脱屑、红斑、丘疹、风团、水疱、高热、呼吸困难、胸闷、咽喉发紧、咳嗽、喘息等症状。药物过敏与个人体质有关,一般无法治愈。该疾病急性发作时,应立即停用疑似过敏原的药物,然后予以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治疗,多数患者可减轻临床症状,迅速度过危险期。但若延误治疗,可能会危及患者生命。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药物在治疗疾病、缓解症状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药物并非万能,使用不当或个体差异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药物过敏反应。那么,如何正确鉴别药物过敏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药物过敏的识别方法和预防措施。

    首先,了解常见的致敏药物是鉴别药物过敏的关键。常见的致敏药物包括抗生素、磺胺类药物、解热镇痛药、催眠镇静药、抗癫痫药、疫苗以及中药等。在用药过程中,如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其次,了解药物过敏的潜伏期有助于早期发现。首次用药过敏多在4~20天内发生,而重复用药则可能在24小时内发生。因此,在用药过程中,如出现不适症状,应提高警惕,及时就医。

    药物过敏的症状和体征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皮疹、瘙痒、呼吸困难、发热、畏寒等。皮疹形态多样,包括固定性红斑、麻疹样红斑、荨麻疹样、多形红斑样、紫瘢样、玫瑰糠疹样、大疱性表皮松解形或剥脱性皮炎型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预防药物过敏的关键在于合理用药和谨慎选择药物。在用药前,应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成分和不良反应。如有过敏史,应告知医生,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也有助于降低药物过敏的发生率。

    总之,正确鉴别药物过敏对于保障患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在用药过程中,我们要提高警惕,关注自身症状,并及时就医。同时,了解药物过敏的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药物过敏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肠胃是消化和吸收食物的重要器官。因此,保持肠胃健康至关重要。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生病时选择中药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曾经难以治愈的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然而,一些疾病使用西药治疗效果不佳,甚至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这时,中药治疗成为了一种选择。

    然而,有些人在服用中药后会出现大便发黑且拉稀的情况,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以下将为您详细解析。

    首先,一些中药成分可能会刺激肠胃,导致肠胃不适,进而引起拉肚子。此外,如果大便发黑,还需要考虑是否是消化道出血导致的。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

    其次,为了改善大便发黑和拉稀的症状,可以适当使用一些止泻药物,如蒙脱石散等。但为了安全起见,最好先去医院进行检查,排除细菌或病毒感染等肠胃疾病。尽早治疗是关键。

    此外,在服用中药期间,饮食调理也很重要。建议保持清淡饮食,适当摄入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馄饨皮等,以保护肠胃健康。

    对于不经常服用中药的人来说,出现肠胃不适是正常的。只要症状很快消失,不必过于担心。在服用中药期间,要注重营养补充,避免身体虚弱。

    总之,中药治疗在改善身体健康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然而,在服用中药时,要注意观察身体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才能让中药发挥最大功效。

  •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身体有些疲惫,但更多的是疑惑。我注意到我的脚踝和小腿上出现了不少红点,而且脚有些浮肿。想起前一天晚上,我因为发烧服用了布洛芬和连花清瘟两种药,心里不禁有些担心。

    第二天早上,我决定向我的医生助理咨询一下。我是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预约了***医生的线上问诊。助理很热情,耐心地询问了我的病情,并告诉我医生正在忙,稍后会回复我。

    不久后,***医生回复了我。她详细询问了我服用的药物剂量、用药时间以及目前的症状。得知我之前身体一直很好,很少吃药后,她建议我停药并观察症状是否会有所缓解。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每天都会监测体温和症状。令我欣慰的是,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红点和浮肿也有所消退。期间,***医生也一直关注我的病情,给我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建议和安慰。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深刻感受到了互联网医疗的便利。不仅节省了去医院的时间和精力,还能得到专业医生的及时指导和帮助。更重要的是,***医生的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让我倍感温暖。

  • 儿童由于其独特的生理特点,对药物的反应与成人存在差异。药物变态反应作为一种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在儿童中尤为多见。本文将详细介绍小儿药物变态反应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预防措施。

    一、病因

    1. 药物进入途径:药物进入体内的途径会影响变态反应的发生。局部用药比口服或静脉用药更容易引起过敏反应。例如,局部使用含有乙二胺的药物后,再口服或静脉使用含有乙二胺的药物,可能导致全身性皮炎。

    2. 药物处理频度:药物使用频率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发生变态反应的风险就越大。间断治疗比持续治疗更容易引起过敏反应。

    3. 其他因素: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也可能增加药物变态反应的风险。

    二、发病机制

    1. IgE介导的变态反应:表现为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哮喘等,严重者可出现气道阻塞、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2. 细胞毒性反应:药物直接与组织发生反应,造成组织损伤。例如,青霉素、奎宁等药物可引起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3. 免疫复合物反应:血清病是一种全身性免疫反应,可导致发热、荨麻疹、淋巴结肿大、关节炎等症状。

    4. 细胞介导的超敏反应:局部用药如抗组胺药物、苯佐卡因等可引起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三、预防措施

    1. 严格掌握药物适应症和禁忌症。

    2. 仔细询问病史和过敏史。

    3. 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

    4. 加强对药物的监测和评估。

    5. 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系统。

  • 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发展,药物在治疗疾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药物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其中药物过敏就是最常见且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之一。

    药物过敏,又称药物变态反应,是指人体对某些药物产生的过度免疫反应。这种反应可能导致皮肤瘙痒、皮疹、荨麻疹等皮肤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心慌、气短、哮喘、休克等危及生命的症状。

    药物过敏的发生与个体体质有关,不同人对同一药物的过敏反应可能存在差异。据研究,药物过敏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抗过敏药等是常见的过敏原。

    为了预防药物过敏,医生在开具处方时会仔细询问患者的用药史和过敏史。对于一些容易引起过敏的药物,如青霉素、阿司匹林等,医生会建议患者进行皮肤过敏试验,以确保用药安全。

    除了医生的专业判断,患者自身也需要提高对药物过敏的认识。在用药过程中,患者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成分、适应症、禁忌症等信息。如果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此外,以下措施也有助于预防药物过敏:

    1. 建立个人药物过敏档案,记录药物过敏史和过敏反应症状。

    2. 注意观察药物使用后的身体反应,一旦出现不适,应及时就医。

    3. 遵循医嘱,不要擅自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

    4. 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减少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5. 在家中常备抗过敏药物,如苯海拉明、马来酸氯苯那敏等。

  •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对于中药的新鲜度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中药如同蔬菜,越新鲜越好。那么,中药到底是新鲜的好,还是陈的好呢?本文将为您解答这一疑问。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并非所有药物都适合新鲜。对于一些普通的药物来说,新鲜的药物确实具有更好的药效。这是因为新鲜的药材中,药物成分保留得更为完整,药效更为明显。例如,新鲜的芦荟叶与芦荟干叶相比,其药效更为温和,且富含超氧化物歧化酶和多聚糖,能够提高人体生理机能、促进人体健康、提高免疫功能。

    然而,对于需要炮制的中药材来说,新鲜度并不是越高越好。这是因为炮制过程可以降低药物的毒性,便于保存,并改变药物疗效的方向。例如,半夏、天南星、相思豆等有毒性的药物,必须经过炮制才能使用。而且,炮制后的陈药比新鲜药材更便于存放,这也是陈药比较普遍的原因之一。

    此外,中药的炮制过程还可以改变药性,例如酒炙法可以改变药性,引药上行,提高疗效。因此,对于不同的药物和不同的治疗目的,吃药的方法也不同。到底是吃新鲜的还是陈的,要掌握一定的药学知识,应该听从医嘱用药。

    总之,中药的新鲜度并不是衡量药效的唯一标准。在用药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并结合医嘱进行治疗。

  • 药物过敏,我们并不陌生,它指的是人们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过敏反应。这种反应可能是由于药物本身或药物代谢产物引起的,也可能与个体的免疫系统异常有关。药物过敏不仅会导致皮肤潮红、瘙痒、皮疹等不适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常见的药物过敏原包括抗生素、磺胺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其中,抗生素是引起药物过敏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药物过敏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那么,如何预防和应对药物过敏呢?首先,在使用药物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和不良反应。其次,如有过敏史,应避免使用已知过敏的药物。此外,在用药过程中,若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寻求医生的帮助。

    除了药物治疗,日常生活中的保养也非常重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有助于预防药物过敏的发生。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合理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2. 适度运动:适量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3. 充足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免疫力提升。

    4. 避免接触过敏原:了解自己的过敏原,尽量避免接触。

    5. 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自我用药的频率也随之增加。然而,药物过敏作为一种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却常常被人忽视。药物过敏并非药物本身的问题,而是与人的过敏体质密切相关。

    药物过敏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或特异体质有关。例如,林先生因咽喉痛自行服用“新癀片”后,出现了脸面浮肿、全身发痒的症状,经医生诊断,发现他之前对“拜阿司匹林”也出现过类似过敏反应。这是因为“新癀片”中含有非甾体类抗炎药吲哚美辛,而吲哚美辛与“拜阿司匹林”属于同一类药物,因此林先生对吲哚美辛也出现了过敏反应。

    药物过敏的发生与药物成分或化学结构有关。青霉素类抗生素、含碘造影剂、中成药注射剂等药物容易成为致敏原,导致药物过敏。

    药物过敏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休克、呼吸困难、寒战、发热、皮疹、出血、肿胀等症状。若在用药后30小时以内出现上述症状,或在给药后数天或更长时间出现皮肤瘙痒、皮疹、肝肾功能损害等症状,应高度怀疑发生了药物过敏。

    为了避免药物过敏,市民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记住药物过敏史,避免再次使用相同或相似的药物。

    2. 安全用药,合理用药,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用药注意事项和用药禁忌。

    3. 避免药物交叉过敏,了解常见可引起交叉过敏的药物。

    4. 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用药后要注意身体变化,出现过敏征兆时,应尽快就医。

    5. 药品存放要得当,避免潮湿、高温环境,避光、密封保存。

    6. 一旦出现药物过敏症状,应立即停用可疑的致敏药物,并及时就医。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因与发病机制揭秘

    一、病因探秘:原发性与继发性TTP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系统疾病,其病因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TTP可分为原发性(又称特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1. 原发性TTP: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免疫异常、感染等因素有关。
    2. 继发性TTP:由药物、感染、妊娠、肿瘤化疗等因素引发。
    常见的继发性TTP病因包括:
    • 药物:抗生素(如青霉素类、磺胺药)、非那西丁、阿司匹林等。
    • 感染:细菌、立克次体、病毒等。
    • 妊娠后期、肿瘤化疗、服用雌激素及孕酮、注射疫苗等。
    • 免疫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二、发病机制:多因素相互作用

    TTP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TTP发病的关键因素之一。损伤的内皮细胞会释放多种促凝物质,导致血小板在血管内聚集形成血栓。

    2. 血小板异常

    TTP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异常,易于聚集形成血栓。此外,血小板表面表达的某些蛋白水平异常,也可能导致血小板在血管内聚集。

    3. 凝血系统异常

    TTP患者的凝血系统功能异常,导致血液凝固性增加,易于形成血栓。

    4. 纤溶系统异常

    TTP患者的纤溶系统功能异常,导致血栓难以溶解,易于加重病情。

    三、总结:了解TTP,预防疾病

    了解TTP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该疾病。对于有TTP高危因素的人群,如服用某些药物、患有免疫性疾病等,应加强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
  • 扁桃体发炎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许多患者会选择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进行治疗。然而,近日却发生了一起因青霉素过敏反应差点危及生命的案例。

    老王因扁桃体发炎接受了青霉素注射,但在注射后第二天,他却在饮酒时出现了过敏反应,表现为面色发青、口唇发紫,甚至人事不省。幸亏及时得到了急救中心的抢救,才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南京军区175中心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杜青云教授指出,青霉素皮试阴性后一般不会引起过敏反应,但饮酒会加速人体内的酶促反应,导致肝脏内酶大量增加,从而诱发过敏反应。目前,青霉素引发过敏反应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建议在使用青霉素后,最好适当休息,并在3天内避免饮酒。

    除了青霉素,其他“沙星类”喹诺酮抗菌素,如诺氟沙星等,也存在类似的风险。因此,在使用抗菌素后,应避免饮酒,以免发生意外。

    如果在饮酒后出现头昏、恶心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并选择经验丰富、急救措施齐全的医院进行治疗。

    为了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我们应充分了解药物与饮酒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