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慢性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

慢性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
发表人:癌症防治先锋

慢性糖尿病,这个名字看似平常,实则隐藏着诸多健康隐患。这种疾病主要发生在那些饮食不均衡、饮食习惯不良的人群中。近年来,慢性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了解慢性糖尿病的并发症,对于我们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以下将详细介绍慢性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

1. 感染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升高,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2. 酮症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主要发生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中。由于胰岛素不足,导致脂肪分解加速,产生大量酮体,引发酮症酸中毒。

3.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慢性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主要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

4. 心脏病变

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3倍,常见的心脏病变包括冠心病、心力衰竭、心绞痛等。

5. 神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慢性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四肢麻木、疼痛、感觉减退等症状。

6. 眼部病变

糖尿病眼部病变是慢性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视力模糊、视网膜病变等。

总之,慢性糖尿病的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因此,糖尿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糖,定期进行体检,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1型糖尿病性低血糖症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诸多困扰。然而,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优化。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

    一、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胰岛素、磺脲类药物、二甲双胍等。其中,胰岛素用于控制血糖水平,磺脲类药物可刺激胰岛素分泌,二甲双胍则能降低肝脏糖原输出。

    二、饮食治疗

    合理的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环节。患者应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避免过多摄入高热量食物。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确保营养均衡。

    三、运动治疗

    运动有助于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四、生活方式调整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糖尿病的治疗至关重要。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戒烟限酒,避免熬夜,保持心情舒畅。

    五、定期检查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血糖、血脂、血压等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总之,糖尿病的治疗需要综合运用药物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法。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许多糖尿病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会对中药产生兴趣,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且能根治糖尿病。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老陈是一位糖尿病患者,他曾经尝试过口服降糖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后来,他听信了某医疗单位在电台举办的“健康讲座”,认为中药没有副作用且能根治糖尿病,于是开始服用该单位自制的降糖中药。然而,最近他的血糖控制并不理想,这让老陈陷入了迷茫。

    事实上,目前医学界公认的观点是,中药无论是单方还是复方制剂,其降糖作用都十分有限,更不可能根治糖尿病。中医中药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作用,主要是通过滋阴、活血、补肾等方法来改善症状和防治慢性并发症。因此,中药不能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主导药物,而只能是起辅助治疗作用。

    例如,大家比较熟悉的消渴丸,并非纯中药,其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主要来自于其中所加的西药成分——格列本脲。因此,如果经济条件允许,或者有一些慢性并发症,可以选用一些中药,但必须选用“国药准字”中成药,或经相关部门批准注册的正规医院的制剂。如果经济条件有限,还是应当把有限的钱花在有明确降糖作用的西药上。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或不法诊所为了吸引患者,会往其所谓的“纯中药制剂”或保健食品中,添加价格低廉的西药降糖药成分,蒙骗患者。这些药物或保健食品中的西药成分是非法添加,配制者、生产者当然不会把其含量等问题写在说明书上或告诉患者。这样,患者要么会使血糖降得过低,出现严重低血糖;要么血糖降不下来,出现酮症酸中毒等危险症状。

    因此,患者应在糖尿病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疗效肯定的降糖西药或者胰岛素进行降血糖,而不要盲目相信“纯中药制剂”或保健食品降血糖、“根治”糖尿病的不实宣传。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病情较重的糖尿病患者,单纯的饮食和运动控制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血糖水平,这时就需要借助药物治疗。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降糖药物及其作用原理,供患者参考。

    一、口服降糖药

    1. **磺脲类药物**: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适用于轻至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

    2. **双胍类药物**:抑制肝脏葡萄糖生成,增加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适用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

    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适用于餐后血糖升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

    4. **胰岛素增敏剂**: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适用于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患者。

    5. **胰岛素促分泌剂**: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适用于餐后血糖升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

    二、胰岛素治疗

    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是必要的手段。胰岛素的种类繁多,包括短效、中效、长效和预混胰岛素等。患者需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胰岛素种类和剂量。

    三、注意事项

    1. **遵医嘱用药**: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切勿自行调整。

    2. **合理饮食**:糖尿病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控制总热量摄入,避免高糖、高脂食物。

    3. **适量运动**:运动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4. **定期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5. **保持良好心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血糖控制。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核心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高血糖不仅会导致多种并发症,还会增加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严格控制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然而,血糖管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逐步调整。美国内分泌医师协会和美国糖尿病学会联合发布的《住院患者血糖管理共识》以及美国内科医师协会发布的《住院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管理指南》为血糖管理提供了参考标准。但在我国,由于患者病情差异大,这些标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童南伟指出,我国住院患者病情轻者比例高,新诊断糖尿病患者也常需住院治疗,因此血糖管理要注重个体化原则。他强调,无论是高血糖还是低血糖,都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和住院时间,因此血糖管理不能急于求成。

    严重低血糖会增加死亡风险。研究表明,严重的低血糖可显著增加死亡风险。因此,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发布的《中国成人2型糖尿病HbA1c控制目标专家共识》建议,糖尿病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设定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避免低血糖风险。

    针对不同病情的患者,童南伟主任提出了以下血糖控制目标建议:

    1. 非妊娠、非手术住院患者:新诊断、病程较短、无并发症和严重伴发疾病的非老年糖尿病患者,在确保治疗安全的前提下,可采取严格的血糖控制标准。

    2. 重症监护单元(ICU)患者:采用宽松的血糖控制标准。

    3. 围手术期高血糖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采用宽松的血糖控制标准。

    4. 妊娠期高血糖患者:根据妊娠阶段和病情设定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

    总之,血糖管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 那是2024年的一个清晨,我,一个来自山东临沂的患者,像往常一样,拿着血糖监测仪的数据,准备向远在北京的医生咨询我的糖尿病问题。

    医生,他是一位内分泌科的专家,通过京东互联网医院这个平台,让我足不出户就能得到专业的医疗建议。他总是那么耐心,尽管我们从未见过面,但他的专业和温暖让我感到安心。

    那天,我向他描述了我的病情,包括每天按时注射门冬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但血糖控制并不理想,有时还会出现低血糖的情况。他仔细分析了我的病例,然后给出了调整胰岛素剂量的建议。虽然只是简单的调整,但让我感受到了他的细致和用心。

    后来,我的家人因为肺炎住院,我的病情也受到了影响。我又一次向医生咨询,他告诉我,尽管我换成了降糖药,但考虑到家人的情况,我可能需要继续注射胰岛素。他的话让我感到一丝安慰,我知道,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会给我最合适的建议。

    在医生的指导下,我的病情得到了控制,生活也恢复了正常。我深深感谢这位来自北京的医生,是他让我感受到了医者的仁心和关爱。

    通过这次线上问诊,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医院的优势。它不仅让我节省了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让我得到了专业的医疗服务。我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医院将会越来越普及,为更多人带来便利和希望。

  • 血糖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维持着人体各项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然而,当血糖浓度超出正常范围时,就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糖尿病。

    那么,血糖高到多少算是糖尿病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正常人的血糖水平。一般来说,正常人在清晨空腹血糖浓度为80-120毫克%。如果空腹血糖浓度超过130毫克%,则称为高血糖。

    除了空腹血糖,随机血糖也是衡量血糖水平的重要指标。如果随机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即可确诊为糖尿病。此外,如果两次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同样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除了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也是衡量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糖化血红蛋白<6.2%被认为是理想的血糖控制目标。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控制血糖至关重要。除了药物治疗,饮食和运动也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以下是一些建议:

    1. 计算每日摄入热量,保持正常体重。

    2. 控制三大营养素的比例,保证营养均衡。

    3. 选择合适的主副食品,保持饮食稳定。

    4. 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

    5. 积极参加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 那天,阳光明媚,我带着孩子来到了京东互联网医院。孩子是一名一型糖尿病患者,长期反复的低血糖让他备受困扰。医生助理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详细了解了孩子的病情。

    医生通过线上问诊,仔细询问了孩子的症状、用药情况以及既往病史。他耐心地听着,不时地点头,并在了解完情况后给出了专业的建议。

    医生告诉我,孩子长期低血糖对神经系统有影响,需要调整治疗方案。他建议我们多监测血糖,并建议我们去医院进行综合诊疗。在医生的建议下,我们为孩子做了头部CT和耳鼻喉检查,发现了一些潜在的问题。

    医生还告诉我们,除了药物治疗,饮食和运动也需要调整。他建议我们规律进餐,并考虑使用胰岛素泵。虽然孩子不愿意带泵,但我们在医生的指导下,慢慢地找到了适合他的饮食和运动规律。

    在京东互联网医院,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和耐心。他们不仅给出了治疗方案,还给予了我很大的心理支持。现在,孩子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他也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了解如何鉴别糖尿病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正常人的血糖范围。一般来说,空腹血糖在70-110毫克/升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在140毫克/升以下,都属于正常范围。如果空腹血糖超过140毫克/升,就需要警惕糖尿病的可能。

    除了血糖值,临床上还会观察到一些典型症状,如多饮、多食、多尿、容易疲劳、突然消瘦等。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并伴随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显示餐后两小时血糖值连续两次超过200毫克/升,那么就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情况也会出现血糖升高,但并非糖尿病,如乳糖不耐症、果糖和戊糖不耐症等。此外,还有一些非糖尿病性葡萄糖尿,如饥饿性糖尿、食后糖尿、肾性糖尿和神经性糖尿等。这些情况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检查和鉴别诊断来区分。

    为了预防糖尿病,我们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定期进行体检,特别是中老年人应该更加重视体检,及时发现并控制血糖水平。

    此外,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和药物治疗。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患者应该遵循医生的建议,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运动疗法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血糖控制。药物治疗则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注射等,具体用药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总之,了解如何鉴别糖尿病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我们应该关注自身健康,积极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科学治疗。

  • 那天,我通过互联网医院预约了一位内分泌科的医生。虽然我们在网上见面,但我能感受到医生的温暖和专业。

    医生询问了我的病情,我详细地描述了以前使用甘精来得时的剂量以及现在的困惑。医生耐心地为我解释了药物调整的方法,并告诉我如何根据血糖情况调整剂量。

    医生不仅关注我的病情,还关心我的生活习惯。当我提到我的父亲血糖控制不佳时,医生给予了更多的建议和关怀。

    在与医生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医生的专业、耐心和关爱。即使是在网络上,医生也能给予我如同面对面交流的体验。

    感谢医生的专业建议,让我对病情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未来的治疗充满了信心。

  • 在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管理中,血糖监测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然而,血糖仪的使用结果与医院化验室的结果经常存在差异,这让许多患者对血糖仪的准确性产生了疑问。本文将探讨血糖仪与化验室检测结果不一致的原因,并提供一些使用血糖仪的注意事项。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血糖仪与化验室检测结果的不一致并不一定是血糖仪本身的问题。根据国际规定,血糖仪与化验室大生化检测的结果正负相差不得超过20%。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同时排除了操作和试纸等方面的问题,那么就应考虑血糖仪可能存在质量问题。

    除了血糖仪本身的问题,以下因素也可能导致血糖仪检测结果与化验室结果不一致:

    1. 血糖波动:血糖水平受到饮食、运动、药物和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天之内血糖水平会有波动,因此同一天内不同时间点的血糖值可能会有所不同。

    2. 血糖仪和试纸不匹配:不同型号的血糖仪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类型的试纸,因此,确保使用与血糖仪相匹配的试纸是非常重要的。

    3. 未正确校准:使用新试纸时,需要将血糖仪的代码调整为试纸代码,否则会影响测试结果。

    4. 清洁消毒不当:采血前应确保双手清洁,并使用75%医用酒精消毒皮肤,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5. 采血进针深度不够:采血进针深度不够会导致出血量不足,进而影响血糖值。

    6. 操作方法不当:使用血糖仪时,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结果不准确。

    7. 试纸存放不当或过期:试纸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避光处,避免受潮、污染或过期。

    8. 血糖仪未及时校准、清洁和保养:定期对血糖仪进行校准和清洁保养,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9. 血糖仪电池电力不足:电池电量不足会影响血糖仪的正常工作,应及时更换电池。

    10. 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血液中某些物质的影响、药物的影响等。

    总之,血糖仪与化验室检测结果的不一致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使用血糖仪时,应注意以上因素,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