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散光表

散光表
发表人:主治医师裘凯凯

哪个方位线条最黑,乘以30就是散光axial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作者:卢洪娥 副主任医师 滨州市人民医院 眼科综合

    散光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引起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是由于眼球在不同方向上对光线的曲折能力不一样而引起的,患者会出现视力模糊、视力疲劳等症状,发现这些症状一定要及时到眼科医院检查,如果患有散光要及时的治疗。目前治疗散光方式比较多,可以采用佩戴眼镜来矫正,也可以采用角膜屈光手术治疗,患者要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治疗,这样才能有效的治疗散光。下面介绍保护视力的9种锻炼方法。

    1、平时要懂得爱护眼睛,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不要用手去揉眼睛,也不要让眼睛接触化学物品,这样可以有效的保护视力。

    2、平时要留心观察自己的情况,如果出现视力下降,一定要及时到眼科医院检查,如果患有散光要及时的治疗,一般都是佩戴眼镜来矫正。

    3、散光的形成是很难发现的,所以每年要到医院做两次检查,随时关注眼睛的健康,特别是青少年一定要多去医院检查。

    4、不要玩危险的游戏和玩具,避免眼睛受到外伤,特别是儿童一定要十分的重视,家长要随时关注儿童的情况。

    5、看书的时候要保持良好的姿势,不要离书本太近,也不要在光线昏暗的地方看书,看半个小时就要休息一下。

    6、不要在车上看书和玩手机,很多人都喜欢在车上看书,所以一定要十分的重视。

    7、看书的字体大小要合适,不要太大,也不要太小,光线也要明亮,不要在光线暗淡的地方看书。

    8、看电视或玩手机的时候要保持一个好的角度,电视放的位置要适当,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

    9、每天用眼一定要适当,一般玩电脑或手机都在半个小时左右就要休息一下。

    综上所述,散光对患者的身心危害很大,发现患有散光一定要及时的治疗,目前主要采用佩戴眼镜矫正,也可以采用手术治疗,患者要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这样才能有效的治疗散光。要定期到医院检查,随时关注眼睛的健康。

  • 一般来说,散光度数在 100 度以上被认为是高度散光。因此,200 度散光被认为是高度散光的范畴。高度散光能否恢复正常视力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散光的程度、个体的眼球结构、年龄等,一般可以通过矫正视力、屈光手术、视觉训练等方法进行视力恢复。高度散光是一种屈光异常,也被称为远视的一种。散光是由于眼球的某些结构造成的,导致入射光无法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导致视物模糊。

    1. 矫正视力:通过佩戴适当的眼镜或隐形眼镜来矫正散光,这种方法可以在近视或远视的基础上添加散光矫正,以使视物清晰。对于一些轻度到中度的高度散光,矫正视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视力。

    2. 屈光手术:对于符合条件的患者,屈光手术(如 LASIK)可以用来改变角膜的形状,以纠正散光。但对于一些非常高度的散光,手术可能无法完全恢复正常视力,或者手术风险较大。

    3. 视觉训练:视觉训练是一种非手术的方法,通过一系列的眼部锻炼和训练来改善视觉功能,包括散光。这种方法需要在医生或视觉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对于一些轻度到中度的高度散光可能会有一定的改善效果。

    需注意,由于每个患者的眼球结构都是不同的,高度散光的恢复方法应根据个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确定。

  • 角膜形状从年轻时的横椭球形逐渐向成年时纵椭球形演变,故儿童和青少年期的眼散光大多为循规性散光。角膜散光有很长时间的稳定,至成年人和老年大部分逐渐转向为逆规性散光(70%以上)。资料报告2D以内循规性散光,青少年占90%,到老年时占14.3%。而逆规性散光,青少年占7.62%,老年时占85.7%。儿童、曾患有角膜疾病、存在近视或远视、有眼部角膜手术史可增加散光发生的风险。

     

     

    一、散光主要表现有哪些症状?

     

    散光以视力模糊及视力疲劳为主要症状。低度散光一般不受影响,中、高度散光则远、近视力均不好。散光患者常出现眼痛、头痛,尤以前额部明显,有重影、近距离工作不能持久。

     

    1.视物模糊:轻度散光患者一般视力正常,但若长期在某一距离内视物,有可能会出现视物模糊、眼疲劳重度散光患者视力一般不正常,平时便会出现视物模糊。在长时间近距离视物后,可能会出现眼睛不适、视物重影、阅读串行,甚至可出现头痛。

     

    2.视力疲劳:视力疲劳是散光眼常出现的症状,表现为眼痛、流泪、重影、视力不稳定、近距离工作不能持久、头痛等视疲劳症状。散光眼无论看远与看近均朦胧不清,常借助调节功能缩短与注视物的距离以达到自我矫正,因而常出现调节性视疲劳,常见于远视散光眼。

     

    3.并发症:散光持续进展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神经衰弱、头痛、头晕等。

     

    二、出现哪些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呢?

     

     

    如发现散光,建议患者尽早到医院进行矫治,以防视力持续下降造成患者困扰。轻度散光患者可选择眼镜矫正,高度近视者可根据情况选择手术治疗达到矫治效果。当出现视力下降、模糊、重影等现象的患者应及时就医。新生儿以及有家族史的儿童,应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查。已存在散光的患者出现症状加重时应及时就医。建议患者出现视力下降、模糊等症状时,优先到眼科进行检查,如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可同神经内科一起会诊。

     

    三、散光与远视有什么区别?

     

    当眼睛调节放松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睛的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后,这种情况就是远视,典型的远视眼看远处看不清楚,看近处更看不清楚。当远视度数比较低时,患者可以利用其调节能力增加眼的屈光度,将光线聚集在视网膜上,从而获得清晰的视力。但是由于频繁使用过度调节,远视眼的人视疲劳症状会比较明显。散光是指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可以由角膜或者晶状体产生散光,可以是近视散光,也可以是远视散光,包括规则散光不规则散光,根据散光的轴位还分为顺规散光,逆规散光,还有斜向散光。

  • 一、散光需要做哪些检查?

     

     

    散光检查主要分主观检查、客观检查。

     

    1.主观检查:包括散光表检查、主观试镜验光。

     

    散光眼的主观检查可用散光表观察,初步了解被检眼的散光子午线在视网膜上朦胧的物像形状。主观试镜验光一般都是在客观验光之后进行,对单眼矫正镜片的准确性进行主观确定,Jackson交叉圆柱镜校正散光轴向和散光度,达到既有最佳视力又有最舒适的视觉效果。双眼视觉平衡试验,包括对普通视标、红绿色视标等的双眼视试验,达到比较良好的双眼视觉效果。

     

    2.客观检查:包括角膜散光检查、眼散光检查。通过角膜散光检查,得到角度等全面结果。眼散光检查客观测量即为眼屈光不正的测量,即所谓的客观验光。临床上最为普遍使用的客观验光为电脑验光仪验光和散瞳验光及检影镜检影验光。

     

    二、如何确诊散光?

     

    患者出现视力模糊、重影等症状,经过主客观检查进行验光,确诊是否存在散光。同时结合患者病史以及临床表现,即出现视力下降、视觉疲劳、重影等,初步确诊为散光。结合病史、主客观检查进行验光,可初步判断是否散光以及类型等。结合病史及视力检查、散光表观察、屈光度检查(文章中提到的检查)可确定散光的具体情况。

     

    三、散光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散光临床多见先天性,若父母有一方有散光,为避免弱视的形成,需在出生后及时进行眼部检查。若经常出现眼部不适、视物模糊等症状,应及时至眼科就诊。

     

    1.保守治疗:散光的光学矫正主要是指眼镜矫正,包括框架散光镜矫正和接触镜矫正。

     

    框架散光镜矫正应是散光治疗的首选,尤其是儿童、青少年的眼散光配戴接触镜的适应性尚不成熟。散光镜片含有柱镜成分,当双眼散光矫正时,两散光镜片的柱镜会产生双眼空间视觉效果。当两柱轴均在斜轴位时,就会产生物像空间变形效果,戴镜者会感到地面倾斜、物体扭曲变形等现象,不能接受矫正。故处方前一定要进行足够的试镜调整,原则上是散光度适宜不能过矫,否则容易引起视觉疲劳,乃至严重的神经精神性症状,儿童、青少年易影响学习。
    接触镜矫正眼散光其矫正的原理就是利用接触镜与角膜表面的接触。由于泪液填充了角膜表面的角膜散光,而镜片表面无散光,从而达到眼散光矫正的效果。这种镜片矫正散光效果甚好,尤其是斜轴散光或高度散光,可明显消除双眼视觉的空间变形问题。


    2.手术治疗

     

    目前主流屈光不正矫正手术术式有角膜激光类手术及人工晶体类手术两大术式:角膜激光手术包括全飞秒、半飞秒及准分子激光,可以矫正500~600度以内的散光。人工晶体类手术包括有晶体眼或人工晶体植入术(ICL),通过人工晶体植入能矫正屈光不正及散光。

  • 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患有眼睛散光,100度以内的散光很常见,50度以内的散光都属正常。 散光的形成跟眼球长得不够“圆”有关。我们的眼球不可能保证从生下来就一直保持着完美的圆形,所以眼球在不同方向上有着不同的屈光力,导致平行光线经过眼球折射后,无法在视网膜上聚焦于同一个点。散光是临床常见疾病,病理状态下患者可出现视力下降、视力疲劳,严重者可出现眼痛、头痛等症状。进行规范治疗后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

     

     

    一、散光有哪些分类呢?

     

    1.单纯近视散光:一主子午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另一主子午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前。

    2.单纯远视散光:一主子午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另一主子午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后。

    3.复合近视散光:两互相垂直的主子午线均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但聚焦位置前后不同。

    4.复合远视散光:两互相垂直的主子午线均聚焦在视网膜之后,但聚焦位置前后不同。

    5.混合散光:一主子午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另一主子午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后。


    二、散光的原因有哪些?


    散光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弯曲性散光及指数性散光,另外,角膜疾病、角膜退行性病变、白内障及角膜手术等也可导致散光。

     

    1.遗传:遗传是散光产生的主要因素,根据临床数据统计显示,父母中任意一方有散光的未成年出现散光的概率,远高于父母双方正常的未成年出现散光的概率。

    2.不良习惯:长期保持不良的用眼习惯,如躺着看书,经常揉眼、眯眼,容易压迫到角膜,使角膜形状发生改变,进而导致散光的产生。

    3.疾病:某些眼部疾病患者治愈后也可出现散光,如圆锥角膜、角膜溃疡、角膜炎、翼状胬肉等。

    4.外伤及手术:当发生角膜损伤,和部分眼部手术操作失误时,均可能引起圆锥角膜,进而产生散光。

     

     

    三、散光的诱发因素有哪些?

     

    1.高龄:随年龄增大出现散光的概率明显增加,可能与人体自然衰老有关,一般多见于65岁以上老年人。

    2.营养不良:当人体营养不良时,角膜的坚硬程度会显著下降,出现角膜散光的风险增加。

    3.肥胖:相关研究统计,临床散光患者中,肥胖未成年明显多于体型正常未成年。

  •   夏天让孩子戴太阳镜,不仅起不到护眼的效果,还可能会伤害眼睛。近日,记者从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获悉,儿童太阳镜风险监测显示,市场上销售的部分儿童太阳镜存在着安全风险。

      儿童太阳镜风险监测是国家质检总局2016年第一批重点产品风险监测的项目之一,由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与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武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共同承担风险监测任务。目前,风险监测已进展过半。监测显示,儿童太阳镜透射比超标、顶焦度偏差不达标的现象比较突出,容易伤害孩子的眼睛。

      ■紫外线透射比

      实验:最高超标45个百分点

      记者在市场上购买了三副儿童太阳镜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三副儿童太阳镜的价格分别是39元、99元、248元。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针对儿童太阳镜的产品质量标准,检测人员参照了成人太阳镜的国家标准,用光谱透过率分析仪对样品逐一进行了检测。

      根据成人太阳镜的国家标准,太阳镜镜片的紫外线透过比最高不得超过5%。“儿童太阳镜的紫外线透射比最好比这个标准更低。”检测人员说,如果儿童太阳镜的紫外线透射比为0,紫外线就可以全部被镜片遮挡,保护孩子眼睛不受紫外线伤害。

      然而,实验结果发现,三副儿童太阳镜的紫外线透射比均超过了5%,最高达到了50%,最低也超过了10%。

      风险:眼睛更容易受紫外线伤害

      重庆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轻工中心的专家表示,此次儿童太阳镜风险监测,紫外线透射比超标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紫外线透射比体现的是紫外线透过镜片进入眼睛的能力,数值越小越好。

      儿童太阳镜紫外线透射比超标,会存在怎样的安全风险呢?“简单来说,就是戴上太阳镜进入孩子眼睛里的紫外线,比不戴时更多。”专家解释说,孩子戴上太阳镜后,因为镜片的遮挡,孩子的瞳孔比不戴太阳镜时更大。这时,如果太阳镜不能阻挡紫外线,眼睛就更容易受到紫外线的伤害。

      提醒:买浅色太阳镜或遮阳镜

      市面上存在安全风险的儿童太阳镜,不少都是“三无产品”。因此,专家提醒家长,在给孩子购买儿童太阳镜时,一定要看清吊牌信息,尤其是儿童太阳镜执行的相关标准。

      据了解,太阳镜按QB 2457-1999《太阳镜》分为浅色太阳镜、遮阳镜和特殊用途太阳镜,按GB 10810.3-2006《眼镜镜片及相关眼镜产品 第3部分:透射比规范及测量方法》依据可见光透射比分类可以分为1类、2类、3类和4类。根据儿童视觉发育需要,专家建议家长给孩子选择浅色太阳镜或遮阳镜,或者光透射比分类为1类、2类和3类的太阳镜。

      镜片颜色以灰色、茶色、黄绿色为好,纯黑、粉红、大红、明黄或过于鲜艳的颜色不建议购买。

      ■顶焦度偏差

      实验:三副太阳镜两副镜片有度数

      检测人员参照成人太阳镜的国家标准,对记者送检的三副儿童太阳镜进行了顶焦度偏差检测,也就是检测太阳镜的镜片是否有近视度数。

      根据儿童视觉发育需要,儿童太阳镜最好是平光镜,度数应该为0。但是实验结果显示,三副儿童太阳镜,有两副太阳镜的镜片都有度数,而且近视度数均超过了10度。度数最高的一副,近视为18度,散光为15度。

      风险:可能诱发近视

      顶焦度偏差不达标也是此次风险监测发现的一大安全风险,这样的太阳镜可能诱发孩子成为近视眼。

      “戴这样的太阳镜,就如同给孩子戴了一副近视眼镜。”专家说,儿童如果长时间佩戴有度数的太阳镜,很容易导致视力模糊、眼睛疲劳等症状,影响孩子视力。

      提醒:看竖直物体会变得扭曲

      如何判断一副儿童太阳镜是否有度数?专家介绍了一个简单的方法——拿着太阳镜对着远处的竖直物体进行观看,如果物体变形扭曲,就说明太阳镜带有一定的屈光度数。同时,专家建议儿童佩戴太阳镜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一旦处于室内或者阴暗环境应立刻摘掉太阳镜。

  • 轻度散光可通过光学矫正帮助患者矫正视力,缓解视力模糊、疲劳、重影等现象。高度散光多数可通过手术得到治愈,但需根据自身情况判定。散光患者可通过眼镜得以矫正,也可进行手术治疗,多数可治愈。配戴眼镜矫正患者建议3~6个月进行复查,手术治疗患者需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一、散光患者的饮食调理

     

    散光患者饮食上大部分没有禁忌,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可在日常生活中多补充含有维生素A且对眼睛有益的食物。进行手术的患者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类食物,海鲜类食物也应尽量避免,以防伤口受到刺激,妨碍愈合。手术恢复期患者可适量食用含有维生素A的水果、蔬菜,以及高蛋白质食物。除手术期散光患者,其他患者日常饮食可按照喜好进行食用,无绝对禁忌。

     

    二、散光患者的日常护理

     

    散光患者应着重注意用眼护理以及眼部卫生、合理用眼,避免长时间用眼以及不良用眼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避免加重病情。日常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用手揉搓眼部,以防感染细菌引起眼部疾病。注意用眼时间,避免用眼过长,定时休息眼睛。避免昏暗情况下用眼,避免长时间看手机、电脑,以防导致视力下降。配戴眼镜矫正的患者需要注意眼睛的变化,如感到配戴不适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调整。患者可定期检测视力,出现视力下降等症状可及时就医。

     

    三、如何预防散光的发生?

     

    散光的发病原因不同、发病率居高,具有家族史以及曾有眼部疾病或手术的人群需注意散光的发生,以日常眼部护理为主要措施,需注意保护眼睛。

     

    1.早期筛查

     

    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可在早期进行检测,并定期进行检查。出现视力下降、视力疲劳、重影的人群,需要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测。曾有过眼部疾病以及眼部手术史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检查。

     

    2.预防措施

     

    改正不良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看电子产品,可在30~40分钟左右时进行眼部休息。存在危险因素的人群应定期检测,以防出现病情变化。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用手揉搓眼睛,例如游泳等运动需配戴泳镜,防止引起眼部疾病。保证看书时间和姿势合理,距离保持在30~40cm之间。

     

     

    四、孩子散光如何配镜?

     

    1、散光在100度以内,度数不高,并且双眼裸眼视力也在同龄人正常视力范围之内,可以不戴镜;

    2、散光在100度以内,但孩子的双眼裸眼视力相比同龄孩子差很多,低于该年龄段的正常视力范围,则要戴镜;

    3、散光高于150度,则不论孩子裸眼视力好坏,一般建议要戴镜,以免散光度数过高影响视力发育甚至导致弱视;

    4、散光超过200度,更建议长期戴镜,度数越高越应长期戴镜。

  • 引起胃病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有一个容易被忽视——幽门螺杆菌。

     

     

    我们的胃是一个高酸环境,一般情况下细菌很难在里面生存,但幽门螺杆菌是个例外,它能顽强地待在胃中,给身体捣乱,还会通过餐具、食物等进行传播。

     

    除了让你的胃受伤,一项新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还会悄悄影响血压。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为你解读幽门螺杆菌是如何影响健康的,并教你科学防住它。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成虹

    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杨爱明

    重庆市肿瘤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陈伟庆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胃肠肿瘤外科副教授 孙凌宇

     

    幽门螺杆菌与高血压相关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联合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与高血压相关[1]

     

     

    研究共纳入17100名受试者,他们全部接受了尿素呼吸试验和常规健康检查。结果发现,受试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7.75%。

     

    在校正了年龄、性别、高血压家族史、吸烟和饮酒状态、体重指数、血脂、肝肾功能、空腹血糖、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因素后,研究人员发现:

     

    • 未感染幽门螺杆菌者和感染者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55.1%和57.5%;
    • 高血压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8.8%,高于非高血压人群(46.4%);
    • 与未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相比,感染人群出现高血压的风险增加11.7%,平均舒张压高0.9毫米汞柱。

     

    研究还发现,幽门螺杆菌呈阳性的成年人血压明显高于呈阴性者;幽门螺杆菌感染还与较高的舒张压有关,与收缩压、平均动脉压无关。

     

    近一半国人被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其进入人胃内酸性环境后生长繁殖,会引起组织损伤,诱导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

     

    感染后,大多数人无明显症状,有的会因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表现就诊,症状包括腹痛、腹胀、反酸、嗳气等。

     

     

    幽门螺杆菌在人群中的感染率很高,目前我国人群感染率在40%~50%,多数患者在儿童期就被感染了。

     

    我国由于感染因素导致的癌症负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的癌症占45%,其感染者发生胃癌的风险增加4~6倍。

     

    人体一旦感染幽门螺杆菌,正常的胃黏膜会产生炎症,即发生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有数据表明,90%以上的慢性胃炎都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

     

    如不经治疗,部分患者会慢慢演变直至胃癌。

     

    感染后,胃黏膜细胞会发生一系列变化: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它既可以在人的胃内生长和繁殖,也可在人类的粪便、唾液、牙垢和呕吐物中被检测出来。排出体外的幽门螺杆菌会污染水源和食物,苍蝇也可以通过接触粪便进而污染食物。

     

    4件事染上幽门螺杆菌

     

    俗话说,病从口入,对于幽门螺杆菌来说也是如此。

     

     

    在餐桌上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吃进去的细菌”,它的传染性很强,最常见的传染方式是通过“口—口”传播,或“粪—口”传播。

     

    在外就餐,若餐馆的碗筷消毒不达标,或几个人一起吃饭时不使用公筷,互相夹菜,都可能会造成传染。

     

    刺激性食物

     

    此类食物容易导致幽门螺杆菌入侵,由于刺激性食物容易刺激胃黏膜,致使胃的抵抗力下降,从而导致幽门螺杆菌入侵。

     

    生吃

     

    很多人钟爱西餐、日餐,牛排七分熟甚至三分熟就吃,涮火锅肉还没烫熟就下肚了,这就为感染幽门螺杆菌埋下了隐患。

     

    接吻

     

    唾液中也可检测到幽门螺杆菌,如果情侣深度接吻,幽门螺杆菌的传播将畅通无阻。

     

    5个细节预防感染

     

    发现感染幽门螺杆菌不必恐惧,只要规范治疗,90%以上患者可根除。

     

    建议以下6种情况根除幽门螺杆菌:

     

    ▶ 明确的消化性溃疡;

    ▶ 胃淋巴瘤;

    ▶ 胃癌;

    ▶ 胃大部切除术后;

    ▶ 长期服用镇痛药、计划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 患有不明原因的血液病。

     

    预防幽门螺杆菌,最重要是管好个人卫生,防止病从口入。

     

    1.采用家庭分餐制

     

    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感染幽门螺杆菌,一定要分餐,并用公筷、公勺盛饭夹菜,不要相互夹菜,餐具要定期煮沸消毒20分钟。

     

    同时,应尽量减少在外就餐,并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

     

    2.注意饮食卫生

     

    蔬菜、瓜果要洗净或削皮,不吃半生不熟的肉类,不喝生冷水。

     

     

    不吃太烫的东西,特别是火锅、烧烤,以及酒和辛辣食物,它们会刺激胃黏膜,降低其抵抗力,从而为幽门螺杆菌的入侵创造条件。

     

    3.不要“口对口”喂饭

     

    杜绝用嘴喂孩子,儿童由于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全,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易感人群。

     

    还有人会不自觉地用舌头感知食物温度,或在喂奶前先用奶嘴尝一口试试温度,有些家长还会跟孩子吃同一碗饭,这些习惯都应该摒弃。

     

    4.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饭前便后必须洗手,避免幽门螺杆菌传播。情侣间亲热前,要充分清洁口腔。

     

    5.定期体检

     

    到医院体检时,可通过胃镜和碳13尿素呼气实验两种方式,有效检测幽门螺杆菌。一旦确诊,要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

     

    对于年龄大于35岁、有胃癌家族史、有上胃肠道相关症状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建议进行胃镜检查,以了解胃内情况。

     

    参考文献:
    [1]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the prevalence of hypertension in Chinese adults: The Dongfeng‐Tongji cohort. J Clin Hypertens, First published: 20 July 2020
  • 在中国患胃病人群里,其中不得不提的最大祸首,就是幽门螺旋杆菌了。作为胃病发病的大国来说,我们因为胃部损伤生病的人太多太多。我们的胃是很强大的,可以承受我们对它进行的各种食物投喂,有着胃壁的保护,但是随着胃病的发展,发现唯一的一个能突破这个屏障的细菌,则是幽门螺旋杆菌。它是螺旋状的病菌,进到胃部以后就会不断在上皮表层运动,并且黏附在一起。释放很多的毒素,来破坏胃黏膜这个屏障,诱发胃部炎症,甚至导致胃部癌症的可能。

     

     

    幽门螺旋杆菌“宠爱”哪类人呢?到底怎样传播的呢?医生说出实话

     

    1、经常聚餐的人

     

    幽门螺旋杆菌经常出现在不分餐,喜欢一起吃饭的人。中国人都喜欢,聚餐过节的时候,通吃一盘菜,一锅饭。这样显得热闹,有气氛。但是当同吃一些菜的时候,难免会让自己的口水在这个过程中进行传播。若是其中一个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就会让更多人的胃部受到伤害。

     

    2、喝水不卫生的人

     

    很多人渴了就不讲究水干不干净,一饮而尽。并且不爱喝热水的人,怕麻烦就喝生水解渴。甚至趴在自来水管下的流动水就饮用,生水里幽门螺旋杆菌是比较常见的,很容易进入人体,危害肠胃健康。

     

     

    3、宅在家里的人

     

    专家称,居住环境小的情况下,患上幽门螺旋杆菌的几率更高,特别是老人和儿童,抵抗力不高,就会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4、爱亲嘴的人

     

    情侣之间如胶似漆,亲吻是很常见的事,但不要经常的亲吻,若是因为接吻,通过口水传播幽门螺旋杆菌,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因此情侣之间要注意亲吻的次数,为了各自的健康着想。

     

    5、口腔不健康的人

     

    通过口水会感染幽门螺旋杆菌,若是口腔本身处在一个容易感染的环境,幽门螺旋杆菌就会更加猖獗,说不定还会危害到身边的人。


    6、疾病史的人

     

    家族里有患上这类胃病的人,还有自己曾经患上胃部疾病的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就比平常的人更加高。

     

    平常生活上要预防此病菌的感染,都应该做到什么:

     

    1、吃饭分餐

     

    幽门螺旋杆菌在学者界普遍认为是通过“粪口传播”的途径进行散布。也可以在家庭里聚集感染,并且孩子感染的几率会比家长的还要高,因此平常要注意使用自己的筷子,夹菜吃火锅的时候是用公筷,吃饭前一定注意洗手和吃完饭清洗干净碗筷,出去吃饭的时候尽量选择严格消毒的筷子使用,尽可能的减少幽门螺旋杆菌的传播。


    2、少吃生食物

     

    现在天气凉快,很多人就喜欢在晚上吃点海鲜、烧烤。但是吃之前一定要注意海鲜和烧烤一定要做熟。若是吃了半生不熟的食物,就极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并且幽门螺旋杆菌是一个比较顽强的生物,在适宜的环境下甚至可以生存好几年。

     

    3、做好口腔卫生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患者就会出现一些口腔疾病,口臭等问题也很明显,因此保持口腔健康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可以间接的预防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4、多吃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食物

     

    大自然中对于阻绝幽门螺旋杆菌传播的食物有很多,比如吃大蒜,大蒜中的辣素不仅可以阻绝癌细胞,减少我们身体患癌症的亚硝酸盐,还能抑制病菌的入侵。另外卷心菜还有生的花生米,都可以预防胃部的炎症,防止胃酸过多,预防幽门螺旋杆菌的入侵。

  • 心律失常是很常见的疾病,虽然说心律失常出现的几率非常的高,但是每一个人出现的心律失常表现可能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并不是说所有的心律失常患者都应该接受治疗。我们在治疗的过程中首先就应该了解自己的病情,只有结合我们的病情才能够选择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所谓心律失常,就是我们心脏的传导路径出现了相应的问题而引起的。一般的情况下,我们的心脏在一分钟内会跳60到100左右,在运动或者是休息之后可能会出现相应的增减,但是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来说就可能会出现异常的现象,一起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心律失常是需要治疗的呢?


    1、房性心动过速,在心律失常中大概占据6%的几率,如果病情比较轻微,那么可能会出现短时间的发作,如果病情比较严重,可能在很多年内都会不间断的发作,那么最终就会引起心功能不全或者是心脏扩大,有一部分的患者在使用药物之后可能会痊愈,但是有40%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难度。

     


    2、室性早搏及时接受治疗,预后还是比较好的。有一部分的患者可能并没有出现任何的症状,只有在接受体检的时候才能够发现,如果长时间出现早搏,也会导致心功能出现不全的现象,我们可以选择射频消融治疗或者是服用相应的药物。


    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也是心律失常的其中一种,这样的一种情况出现,我们就可以使用心电图,那么就能够让自己的病情得到一定的控制,减少疾病进一步恶化的现象。


    4、窦性心动过速也属于一种心理性的心律失常,可能是因为外在因素而引起的。一般的情况下,我们只需要适当性地进行休息,那么就能够缓解,完全不需要接受特殊治疗,但是这种情况可能也会存在一定的病理性,比如说患有心肌炎或者是甲亢就可能会引起这种情况的出现。


    当我们看完全文,对于有哪些心律失常是需要治疗的有了相应的了解,为了让自己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那么我们一定要及时接受治疗,属于生理性的心律失常,可以通过适当性的休息来进行缓解,这一些对于我们的病情来说都会有一定的帮助。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