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一个谈恶性肿瘤色变的时代,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去主动体检,但有时候,普通的检查不一定能查出肿瘤隐患。比如,肠息肉。
林教授年年体检,除了血脂略高,各项指标都正常。今年他50岁了,医生建议加做肠镜检查。结果一查,发现肠道内有多发性息肉,最大的直径约4毫米。这一结果让林教授有点恐慌:“我没有任何不良嗜好,肠道也没啥不适,为何一下子长出这么多息肉?听说肠道息肉会癌变,我很担心。”
大部分的肠息肉是没有症状的,它的生长是悄悄的,在你不知觉的状态下发育长大。而95%左右的大肠癌是由息肉恶变而来。
对于肠道息肉,大部分人认识不足,很多人甚至一辈子也没做过肠镜,根本不知道自己可能有这方面问题。为此,《生命时报》整理了10个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请专家逐一解答。
受访专家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陈伟庆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 刘思德
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座工厂,肠道就是负责养分回收和垃圾排放的车间。成年人的肠道长度约为其身高的4~5倍,其中80%为小肠,20%为大肠。
根据长期数据观察,肠道息肉发病率在40%左右,且随年龄增加而上升,发病高峰年龄是50岁左右,近些年更是呈现年轻化趋势。
什么是肠道息肉?
《说文解字》记载,“息,寄肉也”。现代医学把人体黏膜表面的赘生物称为息肉,一般以部位命名,出现在肠道里就是“肠道息肉”。
它通常是一种良性病变,小至几毫米,大至几厘米;有的长得像蘑菇,有的像桑葚,有的则像小山包;数量上可从一个至数个不等,甚至整条肠子都是,若某一部位有两个以上的息肉,就是“多发性息肉”。
肠道息肉一开始主要见于远端结肠,随着年龄增加,息肉逐渐由左向右发展。
肠道为何会长息肉?
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饮食因素
长期吃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食物的人患病率较高,而蔬菜、维生素C摄入充足者较低。膳食中脂肪占比超过40%是形成肠道息肉的重要因素,若脂肪摄入不超过膳食的15%,患病率就会显著降低。
另外,辛辣刺激性食物、腌制食物等也与腺瘤性息肉形成有关。
2.疾病因素
免疫功能低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术、切除胆囊、接受癌症放疗的患者及肥胖人群的患病率较高。
3.炎症刺激
长期炎症刺激肠黏膜可引起息肉,如慢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氏病等。
4.异物损伤
粪便粗渣和异物长期刺激肠黏膜上皮,以及其他原因造成肠黏膜损伤,都容易使细胞出现异常增生,形成息肉。
长期便秘或频繁使用泻药也会刺激肠壁生成息肉。
5.遗传因素
息肉的形成与基因突变密切相关,而突变的基因又会遗传给后代。
肠道息肉有什么症状?
多数大肠腺瘤性息肉起病隐匿,无任何临床症状,许多人是在常规体检中无意发现的。
少数患者会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例如次数增多,有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适,便秘和腹泻交替反复出现或伴有腹痛,便血或大便带血痕。此外,有些人还会有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
为何会突然长出很多息肉?
除了特定遗传因素(如家族性结肠息肉),肠道息肉生长速度并不快,从良性到恶性的转变要经过十几年的时间,通常不会有短期内出现很多息肉的情况。
如果突然查出肠道内有多发性息肉,可能是因为之前的体检没涉及肠镜,或体检不到位,未能尽早发现。
哪些项目能查出肠道息肉?
肠镜是最直接的检查方法,它不仅能在直视下观察大肠黏膜的微细病变,还可以通过组织活检和细胞学刷片检查确定病变的性质,是发现和确诊肠道息肉的最重要手段。
建议45岁以上者,无论有没有不适症状,都应做一次结肠镜,早发现早诊治。
哪些人尤其要注意肠道检查?
- 有癌症史、肠道息肉史者,或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有大肠癌史的人。
- 慢性腹泻持续3个月以上,或每年慢性便秘2个月以上者。
- 有黏液或血便史、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者。
- 有肝硬化等相关疾病者。
哪些肠道息肉会癌变?
人体任何黏膜表面都可能生长与息肉类似的多余肿物,之所以肠道息肉更受关注,是因为它可能会发展为大肠癌。
一般来说,带蒂、直径小于2厘米、表面光滑、活动度好的息肉是良性的;黏膜下扁平、直径大于2厘米、表面有出血或溃疡的,往往提示息肉恶变。
息肉恶变的概率与息肉大小有关,美国一项研究显示,直径小于1厘米的息肉,恶变率仅为1%,1~2厘米的约有10%,大于2厘米的则有46%是恶性的。
息肉到底要不要切除?
如果在息肉腺瘤阶段就将其斩草除根,能有效防止肠癌。如果未切除肠道息肉,患结直肠癌的几率将增加4倍左右。
肠道息肉就像身体里的一枚“定时炸弹”,应该尽早“拆”除。
一般来说,直径小于1厘米的息肉需要进行活检,根据病理结果再做处理。
直径大于1厘米的息肉无需活检,应直接切除。
如果息肉是在乙状结肠镜下发现,且活检证实为腺瘤,则需进一步检查,排除近端结肠中可能存在的其他腺瘤或赘生性病变。
切除息肉有什么新技术?
随着纤维内镜特别是电子内镜的问世,内镜下息肉切除术逐渐成熟,其适应证包括各种大小的息肉和腺瘤;多发性腺瘤和息肉,数目较少且分散。
如今,该技术已成为肠道息肉治疗的常规方法,除了直径过大、内镜下形态明显恶变或数目过多的肠道息肉,均可在内镜下完整切除。
如何预防息肉的形成或复发?
长期吃高动物蛋白、高脂肪食物,纤维素摄入较少者,应立刻改变饮食习惯,保持饮食清淡,多吃蔬菜水果等纤维素丰富的食物,避免便秘,少吃加工肉制品,戒烟限酒。
此外,适当运动可增强胃肠蠕动,加速粪便排出体外,预防息肉的形成。
大肠腺瘤切除后复发率高,有多发性腺瘤可能,应注意复查,及早发现病变并给予治疗。服用阿司匹林和COX-2抑制剂可预防结肠癌患者长出新的息肉。
文章 多发息肉手术后如何防止复发?
医者荣耀
文章 宫腔镜手术后多发息肉复发问题及子宫腺肌病的处理
医疗数据守护者
文章 7.12宫腔镜手术后,什么时候可以同房备孕?还有多发息肉的日常注意事项?
全球医疗视野
文章 肠道多发息肉切除后,检查报告有没有问题?
AI医疗先锋
文章 胃部问题咨询:肿物处理、胃镜检查、其他器官检查?
生命守护者联盟
29岁男性,去年大肠多发息肉切除后,左下腹疼痛,大便量少,偶尔便秘交替腹泻,想知道是否可以使用腹可安?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14
62岁男患者,患慢性萎缩性胃炎两年,近期做完肠息肉微创手术,咨询药品服用及生活注意事项。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1
消化不适,后背疼痛,多发息肉,饮食不规律,重度脂肪肝。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28
患者因使用艾绒贴后药粒无变化而咨询。患者表示肚子上肉多且经常闹肚子,故使用艾绒贴。医生表示药粒无变化是正常的,并建议继续按说明使用并注意观察症状。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10
葛成才
副主任医师
祁门县中医医院
患者49岁女性,因湿气重、肚子赘肉多和便秘咨询轻身消胖丸用药问题。
就诊科室:中医内科
总交流次数:6
兰永廷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淄博市中心医院
方霖
主治医师
消化内科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罗宇晨
主治医师
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