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儿童贫血的病因分类

儿童贫血的病因分类
发表人:李艳丽

贫血的定义

贫血(anemia)是指外周血中单位容积内红细胞数和(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

  • 6 个月—6 岁 Hb<110g/L
  • 6—14 岁 Hb <120 g/L

我国资料

  • 新生儿期: Hb <145g/L
  • 1—4 月: Hb <90g/L
  • 4—6 月: Hb <100g/L

贫血的分类

贫血程度分类

  • 轻度: Hb: 90 g/L, Rbc: 3×1012/L
  • 中度: Hb: 60 g/L, Rbc: 2×1012/L
  • 重度: Hb: 30 g/L, Rbc: 1×1012/L
  • 极重度: Hb :<30 g/L,Rbc:<1×1012/L

病因分类

形态分类

㈠贫血程度分类

  • 轻度: Hb: 90 g/L, Rbc: 3×1012/L
  • 中度: Hb: 60 g/L, Rbc: 2×1012/L
  • 重度: Hb: 30 g/L, Rbc: 1×1012/L
  • 极重度: Hb :<30 g/L,Rbc:<1×1012/L

㈡.病因分类

  •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 2.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血性)
  • 3.红细胞丢失(失血性)

㈡病因分类

  • 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
    • 造血物质缺乏
    • 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 其他
  • 2.红细胞破坏过多(溶血性)
    • 红细胞内在缺陷: 红细胞膜结构缺陷
    • 红细胞酶缺陷
    • 血红蛋白异常
    • 红细胞外在因素:免疫因素
    • 非免疫性因素
  • 3.红细胞丢失(失血性)
    • 急性失血性贫血
    • 慢性失血性贫血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贫血疾病介绍:
贫血是一种因血红蛋白破坏过多或者血红蛋白生成不足,而导致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而不能运输足够的氧至组织产生的综合征,最常见的全身症状为乏力。贫血的治疗应该强调“对症”及“对因”,但其预后取决于能否根治原发疾病。随着贫血程度的进展,可出现多系统损害,包含神经系统(表现为头痛、眩晕、精神萎靡、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皮肤黏膜(表现为皮肤、黏膜苍白)、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加深加快)、循环系统(表现为心率加快、心悸等)、消化系统(表现为腹胀、食欲下降、大便规律和形状改变等)、泌尿系统(表现为少无尿、急性肾衰竭)等,循环系统受损严重可出现贫血性心脏病,出现严重心功能不全,危及生命安全。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脾胃与血的关系


    血液之于人体,相当于汽油之于汽车,其近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血是人生存的最基本物质,其生成和运行离不开脾胃的作用。《黄帝内经》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我们都知道脾胃指的是人体的整个消化吸收功能,负责将食物转化为对人体有益的气血。《黄帝内经》中的这句话说的也是这个意思。脾主中焦,中焦就是三焦的中部,在上腹部分,它的主要是指脾胃,主腐熟水谷,泌糟粕,蒸津液,化精微,是血液营养生化的场所。所以简单来说就是,脾胃是血液生发的源泉,脾胃运化将生成的营养物质变成血液。

     

    不仅仅血液的生成来源于脾胃,血液在人体内的循环运行也与脾有密切的关系,主要反映在脾对血液的统摄上(脾统血)。《难经・四十二难》中说:“(脾)主裏血,温五脏。” 统摄血液的意思就是让血液在经脉中运行,防止其溢出脉外的作用,这也是“裹”这个字的含义。

     

     

    有的家长说,这不对啊,血液的生发和运行都由脾完成了,那心脏的功能是什么呢?心脏オ是对血液最重要的器官啊。现代医学告诉我们,心脏就相当于水泵,给血液流动提供推动力,这是毫无疑问的。中医认为"心主血脉”是指心气推动和调节血脉循行于脉中,周流全身的作用,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也就是说,血液的生发是脾完成的,至于血液的运转,主要的动力还是心,脾则有辅助的作用,让血液按正常的路线运行。

     

    脾胃不好易贫血


    现在的物质生活已经相当发达了,温饱问题早已解决,很多家长很难理解为什么我的孩子每天吃得这么好,体检的时候还是出现了贫血呢? 这确实是生活条件变好以后出现的新问题,以前的人们贫血主要是因为食物少,营养不良,现在生活条件变好了,大部分家长也很注意孩子的饮食搭配要营养均衡。这时候如果孩子还是贫血,那么我们就要从食物转化到血液这个过程中去分析了:饮食进入人体,经过脾胃的运化,变成血液中的营养物质,饮食来源充足,那么只可能是这个运化的过程出了问题——孩子吃了,饮食中的营养没有得到有效地吸收。

    通过前面所讲的脾胃与血液的关系,也很容易得出脾胃不好容易贫血的结论。中医把贫血称之为血虚。

     

     

    为什么有不少孩子脾胃不好呢?

      

    很多家长其实应该反思自己养孩子的过程,尤其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往往会过度溺爱孩子,在饮食上孩子想吃什么就给他吃什么。正是这一点,让孩子吃多了造成积食。我们常说“过犹不及”,积食以后,脾胃就不能正常吸收营养物质了,因为身体各方面信号表现出孩子吃得太多,还有多余,从而让“聪明”的身体进行自动调节,这一调节,就让营养物质不能被很好吸收,血液的来源就受到了影响,造成贫血。

    现在的孩子贫血还有一个常见的原因:学习负担过重。我身边有很多小学生每天写作业到晚上十点以后,“心主神明”,孩子过度劳神,显然对心是不好的,心血受损也会引起盆血。

      

    所以,孩子如果贫血了,家长一定要从调理脾胃入手,让孩子吃了东西、喝了东西以后,身体的运化功能有了保证,血液才有了来源的保障。另外不要让孩子过度劳神损伤心血,贫血的可题很快就自然而然地解决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现在孩子出现贫血的问题越来越多,很多父母在发现他们的孩子出现贫血后都会变得比较着急,总是会病急乱投医,这样就会使问题更复杂一些,其实造成贫血的问题有很多种因素,尤其是缺铁性和造血功能出现障碍。其实贫血的问题是可以根据具体的病因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从而达到针对性治疗的目的。

     

    1.造成贫血的因素

    ①造血功能出现异常也会造成贫血,是因为我们体内缺乏叶酸片、维生素B族、铁元素等成分,或者是再生障碍性出现的贫血,如细菌感染、肿瘤、血液病等,都可以抑制骨髓造血。

     

    ②溶血性贫血,是因为红细胞内或红细胞外的异常因素引起红细胞造成大量的破坏而引起的贫血。

     

    ③失血过多造成的贫血,如创伤大出血,出血性的疾病等,溃疡病,肠息肉,钩虫病等造成的贫血。

    2.预防和进补

    纠正贫血的重要途径是合理的饮食。应该多吃一些富含铁元素的食物,如动物的心、肝、血,以及牛肉、菠菜、豆制品、黑木耳、红枣等。倡导母乳喂养,是因为母乳中的铁含量高于牛奶,而且容易消化和吸收。应该注意要及时地添加辅食,既能增强食欲,也可以防止消化不良。

     

    我们在医生的指导下也可以服用含有铁质的药物。小宝宝摄入时最好是在两顿饭中间,更利于消化和吸收,是因为铁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作用,服用之后会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同时在服用的时候要注意和牛奶、钙片、茶等食物分开服用,因为此三种物质会影响对铁的消化和吸收。铁剂的用量也要按指示服用,剂量过大会出现中毒现象。

     

    居住的环境应该保持安静,空气流通。因为贫血的患儿抵抗力比较差,容易细菌感染疾病,如消化不良、腹泻等,所以患儿尽量少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并注意不要与其他患者接触,避免出现交叉感染,因为被细菌感染后贫血会加重。

     

    严重贫血的病人,在运动之后会出现心悸、气急,因此就需要卧床休息,必要时还要进行吸氧和输血。

     

     

    婴儿贫血一般来说归属于营养性贫血,大多数情况下可能与辅食添加不当有关。若在1-2个月后补充铁剂或食物疗法后仍不能恢复血色素,则需要到专业的医院进行检查,是否为贫血,若是因为其他因素引起的贫血,那么在治疗后在1-2个月才可以恢复。

  • 白血病是儿童第一大癌。其中最多发生在4岁左右的儿童,夏季、冬季是儿童白血病的多发季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约占儿童白血病的75%至80%,是儿童白血病的主要类型。

    专家指出,儿童白血病不是不治之症。现今儿童白血病治疗技术现已相当成熟,包括多种药物联合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两种手段。儿童白血病对普通化疗药物十分敏感,多种药物联合化疗是儿童白血病的最常用、最主要治疗方法,效果明显。

    联合化疗过程一般需2至3年,具体化疗药物,要根据患儿不同病情而定。只有不足20%的患儿需移植造血干细胞(只有化疗效果不理想的患儿才需接受移植治疗)。只要坚持全程规范化治疗,超过80%的白血病患儿能治愈。经过规范治疗,停药两年不复发就为治愈,此后患者再复发的几率非常低,可完全像正常人一样学习、生活和工作。

    预防胜于治疗。让儿童从小进行“三浴”(即空气、阳光和水)锻炼,多在户外运动,可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有助预防白血病的(转载自中国健康网http://www.69jk.cn,请保留此标记。)发生。王小衡

    儿童白血病早期症状

    急性白血病的早期发现对提高及早治疗和良好预后是非常重要的。临床上,如有下列几种表现则高度提示儿童白血病的可能:

    1、不明原因的发烧,多为不规则发烧,时间长短不一,发烧不伴畏寒;

    2、全身多部位自发性出血,常见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点或青紫块;

    3、孩子在短期内食欲锐减,无精打彩,特别容易疲劳,逐渐消瘦;

    4、面色和口唇进行性苍白,皮肤变白。活动后心悸、出气不匀,出汗较多;

    5、学龄儿童常述胸骨痛或全身各大关节游走性疼痛;

    6、体检发现孩子肝脾肿大,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

    7、验血报告细细胞及血红蛋白明显减少,外周血液中白细胞中发现原始细胞,血小板计数减少,骨髓检验明显发现异常。

    那么我们怎样预防白血病的发生呢,研究发现,儿童常吃熏肉、香肠、腊肠、咸鱼等经加工处理的肉类食品,患白血病的几率将会提高。反之,那些经常食用蔬菜或黄豆产品的儿童,患癌的风险较少吃蔬菜者减少一半。

  • 上周接诊了一个1岁的小男孩,孩子来的时候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嗜睡,不爱活动,脸色有些萎黄,嘴唇和指甲也显得浅白。询问了一下孩子的母亲,发现孩子主要靠母乳喂养,添加维生素类滴剂,谷类辅食,因为担心肉类不干净,鸡蛋里含有流感病毒,所以从未给患儿添加肉类、蛋类等辅食。血常规的化验结果是:HB 110g/L,MCV 74.6fL MCHC307g/l。综合考虑患儿为营养不良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可能性大,建议做贫血检查,患儿家属拒绝。

     

     

    从上面的病例可以看出,家长喂养幼儿常见存在的误区有:

     

    认为母乳营养丰富而且安全,在母乳量足的情况下,主要靠母乳喂养,很少添加辅食,或者只是添加少量的谷类辅食,导致幼儿患缺铁性贫血。其实足月儿从母体获得的铁一般能满足4个月的需求,4月龄之后,从母体获得的铁逐渐耗尽,而幼儿的生长发育需要更多的铁,若不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继续纯母乳喂养,幼儿及其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因此6个月至2岁的幼儿缺铁性贫血发生率最高。

     

    目前幼儿缺铁性贫血是危及幼儿健康和生长发育的常见病,缺铁性贫血常常表现为:

     

    皮肤和黏膜苍白,最为明显的是口唇、指甲;不爱活动;年长幼儿可自诉头晕、眼前发黑;食欲减退,吃饭没胃口;精神上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萎靡不振,烦躁不安,记忆力减退,反应迟缓。体内缺铁除引起上述不适外,还可以引起心、肺、肾脏、肝脏等组织器官的缺血,造成功能损害,另外对智力和体格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

     

     

    幼儿被确诊为缺铁性贫血后,首先家长要改善幼儿的饮食,给幼儿添加含铁丰富的食物。

     

    下面介绍一些铁含量高的食物:

     

    1. 动物的肝脏:是补充铁的首选食物,每100克猪肝含铁25毫克,而且也较易被人体吸收。肝脏可加工成各种形式的辅食,比如猪肝泥、猪肝菠菜粥等。

     

    2. 瘦肉:瘦肉里含铁量也比较高,而且加工容易,可以做成瘦肉汤或泥。

     

    3. 动物血:猪血、鸡血、鸭血等动物血里铁的利用率为12%。

     

    4. 还有豆类、绿色蔬菜等。可以做成榨汁或做成泥给幼儿吃。

     

    另外,对于贫血严重的患儿,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给予铁剂药物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们应该重视给4个月以上的幼儿逐渐添加辅食,切记不可纯母乳喂养!当心幼儿罹患缺铁性贫血!

  • 今天收到一个朋友的消息:我从小就面色白,经常觉得没力气,特别是一饿,就浑身无力,出虚汗,吃了东西后就缓解,有的人说我可能是贫血,有的说可能是低血糖,想问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相信很多人都有此疑惑,傻傻分不清,觉得贫血和低血糖的表现情况一模一样,其实两者是有区别的,本文今天为大家解惑!

     

     

    一,什么表现是低血糖?

     

    血糖这个东西,高了也不好,容易成高血糖,低了也不好,容易成低血糖。高血糖和低血糖一样都是需要警惕的疾病。

     

    血糖对于人体来说很重要,整个机体都需要葡萄糖来维持,尤其是脑组织,需要血液中的葡萄糖去待命。

     

    一般来说,空腹血糖检测低于2.8mmol/L称作低血糖。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人机体反应比较敏感,濒临危险值也会出现低血糖反应。

     

    如果经常性感到饥饿、疲惫、头晕心悸、出冷汗、手发抖、面色苍白等症状,特别是一补充食物就感觉好很多,那就要警惕了,以上都是低血糖的表现情况。

     

    如过严重时,会出现神志模糊、言语不清、烦躁不安以及呼吸急促,甚至出现惊厥、昏迷甚至死亡。

     

    一般有三种情况容易造成低血糖,一长期不进食导致的低血糖,例如:节食减肥,经常不吃早餐等;二长时间的剧烈运动,没有及时补充能量;三,空腹大量饮酒。

     

    所以,有以上表现的看官,一旦要引起警惕,尽早就医,随身携带能量补充哦!

     

     

    二,什么表现是贫血?

     

    贫血是个比较笼统的说法,分为多种类型,一般老百姓常说的贫血是指“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铁的储存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需要而发生的贫血,铁是合成血红蛋白必需的元素,当铁摄入量不足、吸收量减少、需要量增加、铁利用障碍或丢失过多时,会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形态学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会出现,乏力、易倦、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心悸、气短、纳差、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毛发干枯、脱落等情况。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脸色苍白,有时会伴有头晕、心悸。

     

    一般有三种情况容易造成缺铁性贫血,一月经长期量过多或因外伤导致的大出血;二素食者;三,特殊人群,例如:孕妇,婴儿,青少年等。

     

    三,糖尿病和缺铁性贫血的区别

     

    糖尿病和缺铁性贫血之间还是有差别的!

     

    低血糖,在刚开始的时候,症状很轻微,主要体现在长期没有进食时,最容易出现手脚发软,马上进食后就可以减缓,具体确诊要通过监测血糖及临床症状来诊断。

     

    缺铁性贫血,在刚开始的时候,也无明显特征,但是容易出现皮肤,粘膜的苍白,还伴随心跳加快,恶心等情况,胃口差。一般通过血常规的检测来诊断。

     

    看到这里,各位看官清楚了吗?

  • 肾移植后贫血,可能与术后排斥反应、缺铁性贫血、慢性肾衰竭等原因有关,可经日常护理、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病情。

    1.术后排斥反应:在肾移植后出现慢性排斥反应,可引起肾区的疼痛和血尿,出血严重者可引起贫血、乏力等症状。在生活中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可遵医嘱使用吗替麦考酚酯、环磷酰胺以及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以改善病情。

    2.缺铁性贫血:在肾移植后,因术中出血过多、铁质吸收障碍或摄入不足等原因引发缺铁性贫血,应适当多吃富铁食物,如猪肝、香菇等,采用铁制炊具做饭。可遵医嘱使用铁剂,如硫酸亚铁、右旋糖酐铁等,必要时输血治疗。

    3.慢性肾衰竭:肾移植后由于肾脏功能恢复不佳,引发慢性肾衰竭导致消化道出血、尿血等症状,久而久之,出血过多,可能会引起贫血。应注意低盐、低脂饮食,限制蛋白质摄入,遵医嘱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罗沙司他、碳酸钙等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在生活中规律作息,保证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劳累,同时应及时就医检查,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受损的疾病,其主要表现有贫血、出血倾向、感染、骨髓抑制等。

    1.贫血:患者会出现持续性的贫血,即红细胞数量过低或血红蛋白水平下降。贫血可能导致疲劳、乏力、头晕和气短等症状。

    2.出血倾向:由于血小板数量减少,患者容易出现出血倾向,如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等。

    3.感染:由于白细胞数量减少,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感染。反复或严重的感染可能成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主要并发症。

    4.骨髓抑制: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受损,常见的表现是骨髓中各类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数量减少。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表现比较多,最好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诊断和治疗。

  • 在生活中,有一些常见病很容易发生在我们身上,如果我们在日常不注意保养,就有可能会患上这些,譬如贫血就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种常见病。不过,很多人以为贫血症只是很小的一种病,但其实患上贫血症也会对人体有很多危害,那么贫血的常见症状有哪些呢?一般患上贫血的人身体会出现三大症状,大家可以来自行判断一下。

     

    第一,患上贫血症的人会经常性感到疲劳,甚至偶尔还会有大脑供血不足的感觉。

    因为贫血症是由于血液不能正常,运输到各个部位所导致的身体部分功能下降。如果一个人经常感到非常疲惫,这时很有可能是血液循环不足,因此需要去医院进一步检查自己是否患上了贫血症。

    第二,一部分患上贫血症的人会出现体温低、心悸的症状。

    因为当血液循环不足时,人体的体温也会随之下降。如果你的体温偏低,但是又不属于寒性体质,那么这个时候很可能已经患上了贫血症,需要多吃一些补血益气的食物。

    第三,由于血液无法正常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所以贫血症还会影响血压的参数,一般患有贫血症的人血压普遍偏低。

    虽然很多人认为低血压并没有高血压危险,但是大家还是需要引起重视,尽量秉承“早检查、早救治、早康复”的原则。

     

     

    另外,在日常膳食中,贫血症患者也需要多加注意,多吃胡萝卜、金针菜、和龙眼肉。因为胡萝卜含有很高的维生素B、C,同时又含有一种特别的营养素-胡萝卜素,对补血极有益,是最适合贫血的人吃的食物。金针菜中含铁数量最大,比菠菜中的铁高了20倍,铁质含量极其的丰富,吃它能及时的补血。龙眼肉中不仅富含了丰富的铁质外还含有维生素A、B和葡萄糖、蔗糖等是很好的补血食物。还可以多吃一些富含铁离子的食物(猪肝等),可以有效改善缺铁性贫血症。

     

    当然,我们还需要去医院查明贫血的真正原因,因为贫血可以通过食疗改善,只有查明原因才能对症下药,毕竟并不是每一个贫血症患者都是缺铁性贫血症。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巨球蛋白血症(Macroglobulinemia)是一种由于浆细胞过度增殖并产生大量免疫球蛋白M(IgM)导致的疾病。以下将详细介绍该疾病的症状、诊断方法及治疗建议。

    一、症状

    1. 贫血:贫血是巨球蛋白血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

    2. 出血倾向: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内脏出血。

    3. 高粘滞综合征:当血清粘滞度升高时,患者可能出现头痛、视力模糊、精神状态异常等症状。

    4. 肾功能不全: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肾功能不全,表现为尿量减少、水肿等症状。

    5. 淋巴结和肝脾肿大: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淋巴结和肝脾肿大。

    6. 周围神经病变: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手脚麻木、疼痛等症状。

    二、诊断

    1. 血常规检查:可见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外周血中可能出现不典型浆细胞。

    2. 骨髓穿刺:可见浆细胞增生。

    3. 血清蛋白电泳:可见M蛋白峰。

    4. 血液流变学检查:可见血液粘滞度升高。

    三、治疗

    1. 化疗:化疗是治疗巨球蛋白血症的主要方法,可缓解症状并延长生存期。

    2. 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如利妥昔单抗可用于治疗巨球蛋白血症。

    3. 支持治疗:针对贫血、出血等症状,可给予输血、止血等支持治疗。

    四、预防

    目前尚无明确的预防方法,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和治疗。

  • 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主要表现为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导致身体组织缺氧。贫血患者常常出现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为了改善贫血症状,除了药物治疗外,合理的饮食也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补血食物,帮助大家快速改善贫血。

    一、红枣:红枣被誉为“补血圣品”,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能够促进造血,增强免疫力。红枣可以煮粥、炖汤或泡水饮用,都是很好的补血选择。

    二、阿胶:阿胶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具有补血养血、润燥止渴的功效。阿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能够刺激骨髓造血,提高血红蛋白含量。阿胶可以与其他食材搭配,如红枣、枸杞等,制作成阿胶糕或阿胶炖品,口感美味,补血效果更佳。

    三、动物血制品:动物血制品如猪血、鸡血、鸭血等,含有丰富的铁元素,能够有效补充体内铁质,改善贫血症状。动物肝脏也具有很好的补血作用,其中铁含量较高,易于人体吸收。

    四、黑芝麻:黑芝麻含有丰富的铁、钙、锌等矿物质和维生素,能够促进造血,增强免疫力。黑芝麻可以炒熟后食用,也可以与红枣、枸杞等食材搭配,制作成黑芝麻糊或黑芝麻糖。

    五、绿叶蔬菜:绿叶蔬菜如菠菜、芹菜、苋菜等,含有丰富的铁、叶酸、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能够促进铁的吸收,改善贫血症状。

    除了以上食物外,贫血患者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 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避免过度劳累。

    2.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等。

    3. 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4. 定期检查血常规,了解病情变化。

  • 左胸前区疼痛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常见的原因包括甲状腺机能亢进、心律失常、贫血、冠心病等。

    1. 甲状腺机能亢进

    甲状腺机能亢进(简称甲亢)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导致的一种内分泌疾病。甲亢会导致身体代谢加速,出现心跳加速、失眠、情绪波动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发心脏病。此外,甲亢患者还可能出现眼睛水肿、视力下降,甚至肾脏疾病。

    2.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节律或心率发生异常变化。轻度的心律失常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被发现。而严重的心律失常可能会危及生命,如室颤等。

    3. 贫血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水平。贫血的原因有很多,如营养不良、月经失血、慢性疾病等。贫血会导致头晕、乏力、心悸等症状。

    4. 冠心病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脏病。冠心病的主要症状是胸痛、胸闷、心悸等。冠心病严重时可能导致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建议患者在生活中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戒烟限酒等。

    2. 注意饮食均衡,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3. 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4. 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疾病。

    5. 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 八个月大的婴儿出现贫血,家长需要引起重视。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导致身体无法获得足够的氧气。针对婴儿贫血,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补充:

    1. 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常见的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柑橘、猕猴桃、草莓等。

    2. 增加富含铁的食物:铁是制造红细胞的重要成分,常见的富含铁的食物有红肉、猪肝、鸡肝、豆类、绿叶蔬菜等。

    3. 增加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维生素B12对红细胞的生成和成熟至关重要,常见的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有肉类、鱼类、禽类、奶制品等。

    4. 增加富含叶酸的食物:叶酸是红细胞生成过程中必需的一种维生素,常见的富含叶酸的食物有绿叶蔬菜、豆类、坚果、全谷物等。

    5. 使用补血药物:在医生指导下,可以给婴儿使用补血药物,如富马酸亚铁片、硫酸亚铁片等。

    除了以上方法,家长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证婴儿充足的睡眠:睡眠有助于身体恢复,对婴儿贫血的恢复也有一定帮助。

    2. 避免婴儿过度劳累:过度劳累会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不利于婴儿贫血的恢复。

    3. 定期复查:家长需要定期带婴儿到医院复查,以便及时了解婴儿贫血的治疗效果。

  • 白细胞减少性白血病,顾名思义,是一种白细胞数量显著减少的血液系统疾病。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症状,如贫血、出血、发热等。

    一、症状表现

    1. 贫血症状: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活动后感心悸、气短、胸闷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睡眠障碍、食欲减退、记忆力下降。

    2. 出血症状:由于血小板减少,患者容易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点、瘀斑、牙龈出血、口腔血泡、鼻腔出血等症状,女性患者还可能出现月经量过多。严重者会出现呕血、黑便、血便、肉眼血尿、脑出血等。

    3. 发热:患者由于中性粒细胞缺乏,容易继发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发热症状。

    4. 骨骼疼痛、肝脾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骨骼疼痛、肝脾淋巴结肿大等症状。

    二、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当白细胞含量较低时,可以使用一类刺激白细胞生长和合成的药物进行治疗。如维生素B4、氨基肽、鲨肝酒精、利尿和碳酸锂等。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药物,并注意症状变化。

    2. 肌肉注射疗法:如果白细胞含量过低且症状严重,可向肌肉内注射长春新碱、辅酶和脱氧核苷酸钠等药物。

    3. 抗感染治疗:白细胞低需要紧急抗感染治疗,一旦出现发烧,应进行血液和尿液培养,立即给予抗生素和肾上腺激素治疗。

    三、日常保养

    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和态度,避免过于激动和愤怒。学会释放压力,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

    四、医院与科室

    白细胞减少性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系统疾病,患者需到血液科就诊。血液科是专门从事血液病诊断、治疗和研究的科室,拥有一支专业的医疗团队。

  • 女性由于特殊的生理结构,更容易出现贫血症状,这其中包括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缺铁性贫血是女性最常见的贫血类型,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想要摆脱“黄脸婆”的称号,了解贫血的成因、症状及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贫血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饮食中缺乏铁质:女性每月的月经失血会导致铁质流失,若饮食中缺乏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红肉、动物内脏、豆类、绿叶蔬菜等,就容易出现缺铁性贫血。

    2. 消化吸收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会影响铁的吸收,导致缺铁性贫血。

    3. 长期慢性失血:长期慢性失血,如痔疮、胃溃疡、支气管扩张等疾病,会导致铁质流失,引发缺铁性贫血。

    4. 遗传因素:地中海贫血是一种遗传性贫血,家族中若有地中海贫血患者,其后代患病风险较高。

    贫血的症状主要有:

    1. 乏力、头晕:贫血会导致身体缺氧,出现乏力、头晕等症状。

    2. 面色苍白:贫血会导致面色苍白,失去红润。

    3. 心悸、气短:贫血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出现心悸、气短等症状。

    4. 记忆力下降:贫血会影响大脑功能,导致记忆力下降。

    预防贫血的方法有:

    1. 注意饮食: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红肉、动物内脏、豆类、绿叶蔬菜等。

    2.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3.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贫血症状。

    4. 治疗慢性疾病:积极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避免慢性失血。

    5. 服用铁剂:在医生指导下,适量服用铁剂,补充铁质。

  • 血红蛋白病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疾病,其特点是血红蛋白含量异常,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引起全身各器官和组织缺氧。为了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以下是一些饮食原则,供参考:

    一、饮食多样化,保证营养均衡

    血红蛋白病患者应保证饮食多样化,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蛋白质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可从瘦肉、鸡蛋、牛奶、豆制品等食物中获取;维生素和矿物质则可从新鲜蔬菜、水果、坚果等食物中获取。

    二、适量摄入铁质食物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血红蛋白病患者应适量摄入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红肉、动物肝脏、蛋黄、黑木耳、黑芝麻等。同时,建议适量摄入维生素C,以促进铁的吸收。

    三、避免摄入影响铁吸收的食物

    有些食物会抑制铁的吸收,血红蛋白病患者应尽量避免摄入,如茶叶、咖啡、牛奶、豆类等。此外,一些药物也可能影响铁的吸收,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四、合理搭配膳食,避免暴饮暴食

    血红蛋白病患者应合理搭配膳食,避免暴饮暴食。暴饮暴食可能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

    五、适量摄入维生素C和维生素B12

    维生素C和维生素B12对血红蛋白的合成和功能有重要作用,血红蛋白病患者应适量摄入。维生素C可从新鲜蔬菜、水果中获取,维生素B12则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

    总之,血红蛋白病患者在饮食方面应注意多样化、均衡,适量摄入铁质食物,避免摄入影响铁吸收的食物,同时适量摄入维生素C和维生素B12。在饮食调理的同时,患者还需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

  • 胃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早期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为了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了解其早期症状至关重要。

    胃癌早期症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局部疼痛:胃癌早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胃部疼痛,疼痛部位通常位于胃的病理区域。疼痛可能是隐痛,间歇性发作,随着病情进展,疼痛程度会逐渐加重。

    2、消瘦:胃癌患者常常会出现体重减轻的情况,这可能与肿瘤的生长消耗营养、以及患者食欲下降有关。

    3、胃部不适:胃部不适是胃癌的常见症状之一,表现为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可能与胃酸分泌异常、胃黏膜受损等因素有关。

    4、贫血:胃癌早期患者可能出现贫血症状,这可能与肿瘤生长消耗营养、以及肿瘤出血等因素有关。

    5、黑便:胃癌早期患者可能出现黑便症状,这可能与肿瘤生长导致胃黏膜坏死、溃疡出血等因素有关。

    为了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建议以下措施:

    1、定期进行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癌的重要手段,建议有胃病症状的人群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2、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合理饮食、保持心情舒畅等,有助于预防胃癌的发生。

    3、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过期、变质、发霉的食物,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胃炎、胃溃疡等胃病的发生。

    4、加强体育锻炼: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有助于预防胃癌的发生。

  • 孕期缺铁性贫血是孕妇常见的一种贫血症状,它不仅会影响孕妇的健康,还可能对胎儿的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本文将围绕孕期缺铁性贫血展开,探讨其成因、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帮助孕妇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一、缺铁性贫血的成因

    1. 铁摄入不足:孕妇对铁的需求量较大,若饮食中缺乏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豆类等,易导致铁摄入不足。

    2. 铁吸收障碍:胃酸分泌不足、肠道疾病等可影响铁的吸收。

    3. 铁丢失过多:月经过多、痔疮出血等可能导致铁丢失过多。

    二、缺铁性贫血的症状

    1. 疲劳乏力:孕妇出现乏力、易疲劳、活动后心慌气短等症状。

    2. 皮肤黏膜苍白:孕妇的皮肤、指甲、嘴唇等处出现苍白现象。

    3. 呼吸困难:孕妇出现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

    4. 消化不良:孕妇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

    三、缺铁性贫血的诊断

    1. 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指标降低。

    2. 铁蛋白检查:铁蛋白水平降低。

    3. 骨髓穿刺:骨髓象检查可见红细胞系增生。

    四、缺铁性贫血的治疗

    1. 营养治疗:增加含铁食物的摄入,如动物肝脏、瘦肉、豆类等。

    2. 药物治疗:服用铁剂补充体内铁质。

    3. 脾切除术:适用于部分严重贫血患者。

    五、缺铁性贫血的预防

    1. 孕期合理膳食:孕妇应保证营养均衡,多吃含铁食物。

    2. 定期产检: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贫血。

    3. 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4.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

  • 新生儿贫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主要表现为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由于新生儿生理特点,贫血症状往往不如成人明显,但可能会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

    贫血的病因主要包括缺铁、失血、再生障碍和溶血等。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一种,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治疗贫血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输血和饮食调理等。

    药物治疗方面,常用的药物包括硫酸亚铁缓释片、富马酸亚铁片、维生素B12片等。这些药物可以补充体内铁质,促进红细胞生成,从而缓解贫血症状。

    在饮食调理方面,应给予新生儿高蛋白、高热量、高铁和高维生素的饮食,并根据贫血的原因进行调整。对于缺铁性贫血和叶酸维生素缺乏引起的贫血患者,应注意摄入肝脏、牛肉和绿色蔬菜等富含铁质和叶酸的食物。

    此外,家长应密切关注新生儿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发现新生儿出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脸色苍白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病情加重。

    新生儿贫血的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在治疗过程中,家长要密切观察新生儿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咨询医生,以免延误病情。

    总之,新生儿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病症,但只要及时发现、积极治疗,大多数患者都能得到良好的预后。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