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人类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0%以上,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老年人在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均处于衰退状态,多数老年人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用药种类较多,药物不良反应也明显增加。因此,保证老年人有效、安全用药,是值得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尤其是肝肾功能的减退,导致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功能减退,因此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是青年人的2~3倍。以下是一些老年人安全用药的建议:
1. 个体化用药,避免不必要的用药
老年人应尽量少用药物,避免不明病因就随意滥用药物,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或延误疾病治疗。老年人可以通过饮食、生活方式的调整,以及不良习惯或危险因素的纠正,达到身体健康、减少病痛、延缓衰老的目的。
2. 选用药物,避免品种过多
老年人因多病,治疗时用药的品种也较多,约1/4老年人同时服用4~6种药,因此药物副作用发生率也较大。多种慢性病综合治疗时,用药品种应少而精,一般不超过5种。
3. 掌握最低有效用药剂量
老年人的用药剂量应根据年龄、体重和体质情况而定。由于老年人对药物耐受力差、个体差异大、半衰期延长,对老年人用药剂量必须十分慎重。60岁以上老年人的用药剂量为成年人的3/4,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应当是成年人剂量的1/2或3/4作为起始剂量。
4. 选择适宜的用药时间
掌握好用药的最佳时间可以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老年人一般都患有健忘症,常常忘了服药或不按时服药,为防止这一情况,老年人应当在家属、亲友的协助和监护下用药。
5. 选择简便、有效的给药途径
口服给药是一种简便、安全的给药方法,应尽量采用。急性疾患可选择注射、舌下含服、雾化吸入等给药途径。根据老年人的特点适当选择剂型与包装,从各方面注意,便于给药方案的落实。
6. 遵从医嘱,避免有病乱投医
有些老人凭借自己“久病成医”的经验,不经确诊就随便用药或加大用药剂量,这种做法对体质较差或患多种慢性病的老人尤为危险。
7. 不要轻信广告宣传,避免滥用补药
体弱的老年人可适当辨证用些补虚益气之品,但若为补而补,盲目滥用,很可能适得其反。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在一天晚上,我正在网上寻找医疗咨询,突然发现自己漏服了优思悦,心里有些慌张。赶紧联系了医生进行咨询,医生很快回复了我,提醒我按照说明书指导来服药。医生非常耐心地解释了药物的正确服用方法,并告诉我应该等月经来的第一天再开始新的一个周期。我心里稍稍放下了些许担忧,感谢医生的及时回复和专业建议。
这次在线问诊让我感受到医生的专业和贴心,他们不仅掌握了丰富的医疗知识,还能够耐心倾听患者的问题并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我对医生们的辛勤付出和责任心深感敬佩,因为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细心关怀,让我在网络上也能感受到医疗服务的温暖。
在我国,每年新增的3万多名聋儿中,约有一半是由于药物中毒导致的耳聋。这不仅给儿童带来了生理上的障碍,还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导致药物中毒致聋的原因有很多,例如遗传、感染、疾病、环境噪音污染、意外事故等等。其中,药物中毒致聋的几率上升最快,尤其是在儿童中。例如,小孩在发烧或其它疾病中打了卡那霉素、庆大霉素或链霉素,病好之后却发现耳朵聋了,这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件。
为了避免药物中毒致聋,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此外,我们还应该重视聋儿康复工作,尽早发现聋儿并进行康复训练,帮助他们恢复听力,提高生活质量。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环境污染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女性面临着健康和美容的困扰。如何有效地排除体内毒素,保持肌肤的美丽和身体的健康,成为许多女性关注的焦点。本文将为您介绍14个排毒养颜的妙方,帮助您焕发青春活力。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皮肤是人体重要的排毒器官。当身体出现感冒等症状时,适当增加运动量、多喝水、多出汗,可以帮助身体排出毒素,缓解症状。此外,运动过量或疲劳过度时,人体会产生乳酸,导致腰酸腿痛、浑身乏力。这时,我们可以通过按摩、伸展运动等方式促进血液循环,缓解酸痛。同时,喝一些醋或酸果汁也可以起到缓解作用。
水是人体最好的排毒载体。每天喝足8杯水,尤其是早上起床后喝一杯水,可以帮助稀释毒素,促进其随体液循环排出体外。此外,选择天然健康的食品,避免摄入过多的人工色素、香精、防腐剂等有害物质,也是预防体内毒素积累的重要措施。
眼泪也是人体排毒的一种方式。当人们哭泣时,眼泪中会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因此,偶尔借助感人的连续剧或切洋葱等刺激,让泪腺运动一次,也是一种很好的排毒方法。
绿豆具有“解百毒”的作用,可以加速体内有毒物质的代谢转化,促进其排出体外。黑木耳则具有较强的吸附力,可以吸附停留在人体消化道和呼吸道的灰尘和杂质,帮助其排出体外。大蒜中的大蒜油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可以激发人体免疫细胞的吞噬作用,帮助排出体内垃圾。芹菜富含纤维素,可以促进肠胃蠕动,降低胆固醇,降低血压和血脂。红葡萄酒具有舒筋活血的作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起到活氧的作用。
坚持有氧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氧气输送和排出毒素。瑜伽中的腹式呼吸可以帮助机体更有效地吸入氧气和更彻底地排出废气,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排毒活氧方式。每工作一段时间,就出去到户外,进行深呼吸,可以有效改善缺氧状况。
压力是人体的一种精神毒素。学会调节心态,保持放松,可以通过按时休息、保证睡眠、做瑜伽、享受香熏SPA、与他人分享生活趣事等方式,排解精神毒素。
心脏骤停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情况,其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脏骤停诱因:
1、心肺疾病:患有急性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急性心肌炎、哮喘、气胸、心包填塞等疾病的患者,由于心脏功能受损,在特定情况下可能会发生心脏骤停。
2、环境因素:长时间处于高海拔、空气稀薄或氧气浓度低的环境中,可能导致心脏负荷加重,诱发心脏骤停。
3、药物中毒:滥用药物或药物过敏反应可能导致心脏骤停,如过量使用阿片类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4、意外情况:触电、溺水、窒息等意外情况可能导致心脏骤停。
5、电解质紊乱:高钾血症、低钾血症、酸中毒等电解质失衡可能导致心脏骤停。
6、脑血管疾病:脑出血、脑梗塞等脑血管疾病可能导致颅内压升高,诱发心脏骤停。
7、心理因素:极度恐慌、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心理因素也可能诱发心脏骤停。
了解心脏骤停的诱因有助于我们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心脏骤停的发生率。
随着暑假的到来,孩子们在家的活动时间增多,这也使得误食药物的事件频发。据江苏省人民医院妇幼分院急诊室护士王晓凤介绍,1-5岁年龄段的孩子最容易发生误食药物的情况。
好奇心驱使下的危险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心旺盛,喜欢探索周围的一切,尤其是喜欢把各种东西塞进嘴里。然而,他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鉴别能力,很容易将药物误食。例如,2岁多的小宝就因为好奇妈妈床头的胃药,误食了药物,导致身体不适。
及时处理,避免悲剧发生
一旦发现孩子误食药物,家长应立即采取行动。如果孩子服药时间不长,在4-6小时之内,家长可以尝试进行催吐。王晓凤护士介绍,采用俯卧位催吐可以提高催吐成功率。如果孩子误服的药量过大或时间过长,应立即送往医院抢救。
家庭药物管理的重要性
为了避免孩子误食药物,家长需要加强对家庭药物的管理。将药物存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并在给小儿服药时仔细核对药物名称和剂量。此外,家长还应注意农药等危险物品的存放,避免孩子误食。
医院救治与科普宣传
误食药物的事件在各大医院急诊科都时有发生。医院在救治误食药物的孩子时,需要家长提供相关信息,如孩子误食的药物种类、剂量等。同时,医院也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提高家长对误食药物危害的认识。
总结
误食药物是儿童意外伤害的常见原因之一。家长需要加强对家庭药物的管理,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悲剧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意外事故”这个词,似乎它总是突如其来的,让人无法预料和防范。然而,西方学者约翰·戈登通过对“意外事故”的深入调查分析,发现所谓的“意外”并非完全是偶然,而是有着其必然的原因。
约翰·戈登指出,造成意外伤害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人的因素、环境因素和动因。对于儿童而言,由于他们年幼无知、好奇心强,更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的威胁。因此,防范意外事故,首先要从孩子的视角出发,找出他们眼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并加以防范。
例如,孩子们可能会把汽车前灯当作汽车的眼睛,以为只要看到灯亮,就可以安全过马路;又或者,他们会天真地认为,只要有动物在水中,就可以安全游泳。这些看似无厘头的想法,却隐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除了环境因素,缺乏生活经验也是导致意外伤害的重要原因。比如,孩子可能会把西瓜籽误吸入气管,或者将生虾米放入口中,这些都是我们成年人难以想象的事情。
因此,作为家长,我们要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同时也要让孩子认识到周围环境中潜在的危险。教会他们识别哪些食物可以食用,哪些物品可以触碰,哪些玩具可以玩耍,这些都是提高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一课。
此外,家长的心态和行为也会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麻痹大意、侥幸心理、缺乏预见和遇事不冷静,都可能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因此,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总之,意外事故并非不可预料,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加强防范,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是药三分毒”的说法,但对于中药的毒副作用,很多人却缺乏认识。中药是否真的有毒副作用呢?本文将带您了解中药的毒副作用以及如何安全用药。
中药的毒副作用分为无毒、有毒和毒性强烈三种。无毒的中药,如山楂、黑芝麻、大枣、赤小豆等,可以长期服用。有毒的中药,如大黄、黄连、黄芩等,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而毒性强烈的中药,如川乌、草乌、附子等,需要严格控制剂量和使用方法。
中药的毒副作用与剂量有关。剂量过大或使用时间过长,都可能导致中毒。例如,大黄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腹泻、腹痛等症状;长期服用川乌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
中药的毒副作用也与炮制方法有关。炮制可以降低中药的毒性,但并不意味着完全无毒。例如,经过炮制的斑蝥仍然可能导致中毒。
在服用中药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要自行购买或使用中药。
2. 注意中药的剂量和使用时间,避免过量或长期服用。
3. 注意中药的炮制方法,选择正规渠道购买炮制合格的中药。
4. 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生病需要吃药的情况。在服用药物时,医生或药品说明书通常会提示用温水送服。然而,有些人为了方便或减少儿童服药的困难,会选择用茶水或果汁送服药品。这种做法是否安全呢?本文将为您解析不同送服方式对药物疗效的影响。
首先,果汁送服药物存在隐患。研究表明,近50种药物会与果汁发生反应,如退热药、β受体阻滞剂、环孢霉素、抗生素等。因此,在不确定果汁成分和药物反应之前,应尽量用温水送服药物,避免使用果汁或其他酸性饮料。
其次,茶水送服药物需因药而异。一般情况下,医生会建议患者不要用茶水送服药物,因为茶中的鞣酸与药物有效成分易发生化学反应,或者茶中的咖啡因等成分会影响药物疗效。例如,罗红霉素、阿奇霉素、麻黄素、阿托品、洋地黄等药物都不能用茶水送服。但对于抗过敏药和一些感冒药,用茶水送服可以消除困倦等不适。
此外,牛奶不宜送服药物。牛奶中的钙与某些药物结合会形成不溶性螯合物,影响药物吸收。例如,四环素、土霉素等抗生素与牛奶同服会降低药效,甚至失效。牛奶中的钙还能增加强心苷的毒性,心衰病人服用洋地黄、地高辛等药物时,喝大量牛奶容易产生中毒反应。
在服药时,用什么样的水、多少水来送服药物也很重要。部分药品遇热后会发生物理或化学反应,影响疗效。例如,助消化类药物、维生素类、止咳糖浆类、含活性菌类、清热类中成药等,用热水服用会使药物活性成分丧失。六味地黄丸等治疗肾虚的中成药,最好用淡盐水送服。
总之,为了保证药物疗效,我们在服用药物时应遵循医嘱,选择正确的送服方式。避免使用茶水、果汁、牛奶等送服药物,尽量用温水送服,并注意药物的保存和服用时间。
近年来,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完善,为广大参保人员提供了坚实的医疗保障。然而,在享受便利的同时,医疗保险欺诈现象也日益突出,严重损害了医保基金的安全和参保人员的权益。
近期,浙江省杭州市医保部门开展了“亮剑”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医保欺诈行为。此次行动中,包括国药控股、同仁堂等知名企业旗下药店均被查获存在违规行为,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医保欺诈的常见形式包括:药店骗保、虚假医疗费用报销、伪造病历等。这些行为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医保基金,还扰乱了医保市场的正常秩序。
针对医保欺诈问题,相关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强监管、提高惩罚力度、推广医保信息化建设等。同时,各大药店也需加强自律,规范经营,共同维护医保基金的安全。
对于参保人员来说,了解医保政策、合理使用医保,也是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医保欺诈行为及防范措施:
防范措施:
总之,打击医保欺诈,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共建安全、和谐的医保环境。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项生理机能逐渐衰退,老年人更容易受到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本文将探讨老年人用药的注意事项,帮助大家更好地保障健康。
一、老年人用药风险
1. 药物蓄积: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和排泄速度减慢,容易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加毒副作用。
2. 药物相互作用:老年人多种疾病共存,用药种类繁多,容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导致药效降低或毒副作用增加。
3. 药物过量:老年人用药剂量与青壮年没有明显区别,容易发生药物过量,导致不良反应。
二、老年人用药注意事项
1. 选择合适的药物:根据老年人的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药物,避免使用副作用大的药物。
2. 控制用药剂量:老年人用药剂量应适当减少,一般可按照成年人的3/4或更低剂量使用。
3. 观察药物反应: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药物反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4. 遵医嘱:老年人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购药或调整用药剂量。
5. 服用方法:按时按量服用药物,避免漏服或过量。
三、老年人用药误区
1. “是药三分毒”的错误观念:认为药物都有副作用,因此尽量不用药,或随意停药。
2. “老药好”的观念:认为老药副作用小,因此优先选择老药。
3. “中药无毒”的观念:认为中药副作用小,因此可以放心使用。
四、老年人用药建议
1. 了解药物信息:了解所用药的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信息。
2. 定期复查: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血常规等,及时了解药物对身体的反应。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4. 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的心态,减轻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