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心脏起搏器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本文将为您介绍心脏起搏器的最新进展,包括其自动化功能、适应症的拓展等方面。
一、起搏器的自动化功能
1. 时间周期自动调节:根据患者的生理需求,自动调节起搏频率和时间周期,更符合生理状况。
2. 起搏方式自动转换: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自动切换起搏方式,例如从DDD转换为DDI,保证心脏的正常节律。
3. 自动阈值测定及自动夺获:自动检测起搏阈值,并根据阈值调整脉冲能量,提高起搏成功率。
4. 起搏器感知自动调节:自动调整起搏器感知功能,保证起搏的安全性。
5. 自动抗PMT功能:有效预防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的发生。
二、起搏器适应症的拓展
1. 慢性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可改善心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提高生活质量。
2. 心房颤动:通过心房起搏,抑制房早、消除短长周期现象,预防房颤的发生。
3.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双心腔起搏可减轻左室流出道梗阻,改善症状。
4. 神经心源性晕厥:起搏治疗可刺激心脏,预防晕厥的发生。
5. 长QT间期综合征:起搏治疗可提高心率,减少心动过缓依赖型心律失常的发生。
6. 治疗性低血压:起搏治疗可纠正心动过缓,改善血压。
7. 长P-R间期:起搏治疗可校正血流动力学紊乱,改善症状。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房颤,全称为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会导致心脏跳动不规律,频率加快。根据数据显示,心房颤动的发生率约为0.4%,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75岁以上的人群可达10%。在心房颤动期间,心房激活的频率可达到300~600次/分钟,心跳频率通常很快且不规则,有时可达100~160次/分钟。
心房颤动可分为阵发性、持续性、长程持续和永久性四种类型。阵发性心房颤动是指发作7天内自行终止或干预终止的心房颤动;持续性心房颤动是指持续时间超过7天的心房颤动;长程持续心房颤动指持续时间超过1年的房颤;永久性心房颤动则是指医生和患者共同决定放弃恢复或维持窦性心律的一种类型。
对于心房颤动的治疗,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电生理治疗、导管消融治疗等。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心律失常药物、抗凝药物等;电生理治疗包括电复律、射频消融等;导管消融治疗则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导管将高能量电流传递到心脏,破坏产生心房颤动的异常电信号。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患者还应重视日常保养。在饮食方面,应避免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动物内脏、肥肉、鱼卵等。同时,也要避免刺激性食物,如烟草、酒精、浓茶、咖啡等。此外,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也有助于控制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患者应积极治疗,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心态,降低心房颤动带来的风险。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征是心跳不规律、速度过快。房颤的持续时间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可能只持续数秒,而有的患者可能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
房颤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生活方式的调整。药物治疗可以通过控制心率或转复心律来减轻房颤的症状。手术治疗包括消融术和迷宫手术,可以破坏导致房颤的异常电信号路径。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戒烟、限制饮酒、控制体重和进行适量的运动。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房颤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少吃高盐、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定期进行体检,监测血压、血糖和血脂等指标。
房颤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和治疗。患者应与医生保持密切沟通,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房颤的并发症包括血栓形成、心力衰竭和中风等。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如果您或您身边的人出现心悸、气短、头晕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心电图检查,以排除房颤等心律失常的可能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心率不齐”这个词。那么,究竟什么是心率不齐呢?它又该如何应对呢?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有关心率不齐的相关知识。
心率不齐,也称为心律失常,是指心脏跳动节律不规律的一种情况。它可以是短暂的,也可以是持续的。引起心率不齐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心脏疾病、药物影响、电解质紊乱、压力过大等等。
针对不同的心率不齐类型,治疗方式也会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率不齐类型及其对应的治疗方法:
1. 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不齐是指心脏起搏点位于正常位置,但节律不规律。这种情况下,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只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即可。
2. 早搏
早搏是指心脏提前跳动,导致心率不齐。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射频消融手术。常用的药物有美托洛尔、普罗帕酮、胺碘酮等。
3. 房颤
房颤是指心房跳动过快、过乱,导致心率不齐。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电转律、射频消融手术等。对于新发现的房颤或病情适应者,建议先进行转复治疗。
4. 房扑
房扑是指心房快速跳动,但节律规律。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电转律、射频消融手术等。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外,患者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保持充足睡眠
睡眠是机体恢复的最好时机,可以保证自主神经功能正常。
2. 减少重体力活动
重体力活动会诱发心律失常,所以要劳逸结合。
3. 情绪稳定
避免紧张、愤怒、忧虑等负面情绪。
4. 戒烟、戒酒
戒烟、戒酒,不喝浓茶、浓咖啡、可乐等,都会刺激和加速心动过速。
5. 饮食规律
保证体内电解质,如钾、钠、氯和酸碱平衡的正常。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中心房跳动不规律、频率快。持续性房颤是指心房颤动持续7天以上且无法自行终止。这种心律失常可能会引起多种症状,如心慌、乏力、胸闷等。
心房颤动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三种类型。持续性房颤患者通常需要通过药物治疗或电复律等方式进行治疗。
持续性房颤可能会导致心功能和心肌收缩力下降,引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血栓脱落后,还可能引发脑栓塞、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
针对持续性房颤的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射频消融等。
药物治疗方面,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地尔硫卓或地高辛等药物可以帮助控制心房颤动的心室率。此外,对于中高危患者,医生会建议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栓塞,如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
射频消融是一种治疗心房颤动的方法,通过射频电流破坏心脏内的异常电传导路径,从而恢复正常心律。
除了药物治疗和射频消融外,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合理的饮食、戒烟戒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都有助于改善症状和预防并发症。
对于持续性房颤患者来说,选择一家专业的医院和科室进行治疗至关重要。心内科是治疗心房颤动的主要科室,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医院和科室进行就诊。
那是一个平凡的周末午后,我像往常一样在京东互联网医院APP上咨询了一位心血管内科的专家。那天,我正为父亲频繁的阵发性房颤感到焦虑。父亲已经有过一次心脏消融手术,术后虽然有所改善,但房颤还是时不时地发作。
专家在详细询问了父亲的病情后,耐心地解答了我的疑问。他告诉我,阵发性的房颤虽然令人不安,但通过合理的保健和药物治疗,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它的发作频率。
专家还提到,我父亲在服用阿司匹林和深海鱼油的同时,可以考虑辅酶Q10和大豆卵磷脂这两种保健品。他解释说,这些保健品对于心脏健康有一定的益处,可以辅助治疗。
在了解了手术的相关信息后,我对父亲的病情有了更深的认识。专家告诉我,虽然射频消融手术是治疗房颤的有效方法,但其成功率并非100%,因此我父亲术后仍然会有阵发性的房颤。
在结束咨询后,我对专家的耐心和专业感到非常满意。我相信,在专家的指导下,父亲的病情一定会得到更好的控制。
心房颤动,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困扰着许多患者。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种疾病,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心房颤动的成因、症状以及治疗方式。
心房颤动是由于心脏内电活动异常导致的。具体来说,心房内存在一些异常的电传导路径,导致心房收缩不协调,从而引起心房颤动。这种心律失常可能会导致心房失去泵血功能,引起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
治疗心房颤动的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控制心率、转复心律等方式来缓解症状。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射频消融术、迷宫手术等。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导管将电极插入心脏,破坏异常电传导路径,从而恢复正常心律。迷宫手术则通过手术方式改变心脏结构,达到治疗心房颤动的目的。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锻炼、保持良好心态等也是预防心房颤动的重要措施。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日常保养,患者可以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近年来,新型抗凝血药物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其中,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研发的Pradaxa(达比加群酯)作为首个口服抗凝血新药,在预防和治疗房颤患者中风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与此同时,Pradaxa也因严重的出血事件引发了超过2000起诉讼。
Pradaxa的上市,标志着抗凝血治疗领域的新突破。与传统的抗凝血药物华法林相比,Pradaxa具有口服便捷、无需常规监测等优点,为患者提供了更加舒适的治疗体验。然而,与任何药物一样,Pradaxa也存在一定的副作用,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严重的出血事件。
据报道,美国已有超过2000起与Pradaxa相关的严重出血事件诉讼。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对此表示,他们已证实了相关病例数,并强调Pradaxa的副作用风险是已知的,需要权衡该药的风险和临床益处。公司表示,在Pradaxa的研究、开发及市场推广方面,他们一直非常谨慎和负责。
尽管存在争议,Pradaxa在预防和治疗房颤患者中风方面仍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房颤患者来说,选择合适的抗凝血药物至关重要。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患者的耐受性等因素,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除了药物治疗,房颤患者的日常保养也至关重要。患者应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并注意观察自身症状变化。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也有助于降低中风风险。
总之,Pradaxa作为新型抗凝血药物,在预防和治疗房颤患者中风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患者在使用该药物时,应充分了解其副作用风险,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个体化治疗。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心律失常的治疗手段也日新月异。近期,我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成功应用了一种名为“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的新技术,为两名患有房颤的患者实施了手术,取得了圆满成功。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特点是心房收缩无规律,心房内血液流动不畅,容易形成血栓,导致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传统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导管射频消融等。而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则是一种更为先进的微创手术技术。
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是一种通过冷冻球囊导管将液氮注入球囊,使球囊内的组织温度降低至零下40℃至零下56℃,从而破坏异常电生理细胞组织,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相比传统射频消融,冷冻球囊导管消融治疗具有以下优势:
1. 操作简便,缩短手术时间;
2. 治疗有效性高,减少血栓等严重并发症;
3. 降低患者疼痛度。
此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房颤治疗迈入了新的纪元。未来,我国将积极探索和应用这一新技术,为广大房颤患者带来福音。
除了手术技术的进步,房颤的预防和治疗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对房颤的认识和宣传,提高公众对房颤危害的认识;
2. 积极开展房颤的筛查和早期诊断;
3. 加强对房颤患者的综合管理,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
4. 加强对房颤治疗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据统计,60岁以上人群中,约有1%的人患有房颤,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呈指数级增长。房颤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脑卒中、心力衰竭等。
房颤的转复治疗是临床上的常见问题。对于单纯的房颤患者,在成功转复后,通常不需要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这是因为单纯的房颤患者没有其他疾病,心脏结构和功能基本正常,不需要长期用药维持心律。
然而,对于由其他疾病引发的房颤,如风心病、冠心病、肺心病等,患者需要在成功转复后,积极治疗原发病,并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以防止房颤复发。这是因为这些疾病会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容易引发房颤。
除了药物治疗,房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避免熬夜、疲劳等不良生活习惯。
2. 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焦虑和紧张。
3. 避免从事繁重的体育活动,避免剧烈运动。
4. 戒烟、戒酒,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
5. 定期进行心脏彩超、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检查,监测心脏功能。
总之,房颤转复后的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才能有效预防房颤复发,提高生活质量。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它会导致心房快速无序的颤动,从而引发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治疗房颤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药物治疗方面,主要目的是控制心室率、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常用的药物包括胺碘酮、心律平等。此外,对于血栓栓塞风险较高的患者,还需要进行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
手术治疗方面,射频消融手术是目前治疗房颤的主要手段。该手术通过导管将射频电流传递到心内特定部位,破坏异常心律的起源,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对于一些病因明确的房颤患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心房肌病等,还需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避免情绪激动、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此外,避免吸烟、饮酒,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需定期监测脉搏和心率,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心房颤动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降低疾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