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动态血糖仪是什么?

动态血糖仪是什么?
发表人:精准医疗探秘

动态血糖监测仪(CGMS)是近年来内分泌科在糖尿病管理中的一项重要进展。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糖尿病患者24小时的血糖波动情况,对于难治性、脆性糖尿病患者以及易发生低血糖、酮症酸中毒等危重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与传统的血糖监测方法相比,动态血糖监测仪具有以下优势:

1. 全天候监测:动态血糖监测仪可以连续监测72小时,记录下患者每天的血糖变化情况,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血糖波动。

2. 无痛无创:动态血糖监测仪的传感器直径小于0.08毫米,患者几乎感觉不到疼痛,避免了传统血糖检测的痛苦。

3. 数据分析:动态血糖监测仪可以自动分析血糖数据,生成血糖曲线图,帮助医生更直观地了解病情。

4. 个性化管理:动态血糖监测仪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血糖变化规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5. 节省费用:动态血糖监测仪可以减少患者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

动态血糖监测仪的工作原理是将传感器植入皮下,通过感应探头检测血糖变化,并将数据传输到血糖记录器。血糖记录器将数据存储下来,并通过信息提取器传输到电脑,最终生成血糖曲线图。

总之,动态血糖监测仪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糖尿病的特殊筛查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糖尿病的特殊筛查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据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贾伟平教授介绍,目前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高达9.7%,患病人数超过9240万,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数更是高达1.48亿。这一数据表明,糖尿病的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糖尿病的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对人体多个器官造成损害,如眼病、代谢紊乱、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等。然而,如果能及早发现糖尿病并进行干预,就有可能将60-80%的糖尿病转变为可防可治。为此,我国糖尿病专家们对早期预警生物标记物进行了深入研究。

    贾伟平教授领衔的项目组在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早期预警生物标记物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主要研究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脂质运载蛋白三个血清标志物,并取得了以下成果:

    1.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具有早期预警价值,为糖尿病及高危人群的早期预警提供了新手段。

    2. 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与肥胖、代谢综合征相关,能够预测心血管事件和心力衰竭,对糖尿病血糖并发症有重要的预警价值。

    3. 脂笼蛋白2(Lipocalin-2)与肥胖和代谢紊乱相关,血清脂质运载蛋白水平可独立预测远期心血管事件,与超敏C反应蛋白联用能显著增加预测作用。

    贾伟平教授表示,生物标志物研究是多样本集、大规模人群研究的验证,通过建立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的标准操作流程(SOP),加强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具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 我是一位糖尿病患者,母亲也患有糖尿病已经十多年了。最近我在互联网医院进行了线上问诊,医生非常耐心地与我沟通,询问了我的病史和症状,然后给我开具了检验单和处方。

    医生建议我进行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眼底检查、心电图等常规检查,以及尿常规检查。在开具处方时,医生还特别关心了我对药物的禁忌症,对生产厂家的要求等细节,让我感到很贴心。

    医生专业的态度和细心的品质让我对互联网医院的问诊体验非常满意。我相信在医生的指导下,我的糖尿病治疗会有所改善。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那么,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患上了糖尿病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糖尿病检测方法。

    一、糖化血红蛋白(A1C)测试:这是一种检测过去两到三个月平均血糖水平的血液测试。A1C水平越高,说明血糖控制越差。一般来说,A1C水平在6.5%或以上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二、随机血糖测试:这是一种不需要禁食的血糖测试。如果随机血糖水平达到11.1mmol/L(200mg/dL)或以上,可能提示患有糖尿病。

    三、空腹血糖测试:这是一种在过夜禁食后进行的血糖测试。如果空腹血糖水平在7.0mmol/L(126mg/dL)或以上,可能提示患有糖尿病。

    四、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这是一种在空腹状态下进行的测试,患者需要喝下一定量的含糖溶液,然后在不同时间点检测血糖水平。如果2小时后的血糖水平达到11.1mmol/L(200mg/dL)或以上,可能提示患有糖尿病。

    五、其他检测方法:除了上述方法,还有一些其他检测方法可以用于诊断糖尿病,例如胰岛素释放试验、C肽释放试验等。

    需要注意的是,糖尿病的检测方法并非一成不变,具体选择哪种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决定。

    除了检测方法,血糖控制也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一些血糖控制的方法:

    1. 饮食管理:控制饮食中的糖分摄入,选择低糖、低脂、高纤维的食物。

    2. 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降低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3. 药物治疗:对于一些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使用药物来控制血糖。

    4. 定期监测: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糖尿病的检测和血糖控制需要患者、医生和家人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治疗和管理,糖尿病患者可以过上正常的生活。

  •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孕期常见的并发症,影响着孕妇及胎儿的健康。它不仅会增加孕妇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还可能导致胎儿发育异常、早产、低体重等问题。

    为了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保持健康体重:孕期体重增长过快或过慢都可能导致妊娠期糖尿病,建议整个孕期体重增长控制在10-12千克。

    2. 均衡饮食:孕期饮食应以低脂肪、低热量、高纤维素、高蛋白为主,避免过多摄入糖分。

    3. 适量运动:孕期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控制血糖,预防妊娠期糖尿病。

    4. 保证充足睡眠:良好的睡眠有助于降低压力,提高免疫力,预防妊娠期糖尿病。

    5. 缓解心理压力:孕妇心理压力过大也会增加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准爸爸应多关心妻子,帮助她缓解压力。

    此外,孕妇还可以定期进行血糖筛查,及时发现并控制妊娠期糖尿病。

  •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血糖监测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然而,频繁的血糖监测往往伴随着手指取血的疼痛,让许多糖友感到不适。本文将介绍7个方法,帮助糖友们减轻血糖监测时的疼痛。

    1、选择合适的监测时间

    血糖监测的最佳时间是在饭前、饭后2小时以及睡前。选择在指尖血液较丰富的时候进行监测,可以减轻取血的疼痛感。

    2、选择合适的监测部位

    监测部位的选择对疼痛程度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无名指、中指和小指的疼痛感较低,是较为理想的监测部位。

    3、使用酒精棉球消毒

    在取血前,使用酒精棉球对监测部位进行消毒,可以减少疼痛感。

    4、轻轻按压皮肤

    在取血前,轻轻按压皮肤,可以帮助血液聚集在指尖,便于取血。

    5、选择合适的血糖仪

    选择一款适合自己手指厚度和疼痛敏感度的血糖仪,可以减轻取血的疼痛感。

    6、保持放松

    取血时,保持放松的心态,可以减轻疼痛感。

    7、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疼痛感难以忍受,可以寻求医生或护士的专业帮助。

  •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老年人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许多老年人担心自己的血糖水平突然升高,从而被糖尿病困扰。事实上,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健康杀手,其并发症更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自我血糖监测对于糖尿病的综合治疗至关重要,及早发现并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根据美国糖尿病协会的诊断标准,糖尿病的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指标:

    1. 空腹血糖浓度≥7mmol/L

    2.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小时血浆葡萄糖浓度≥11.1mmol/L

    3. 随机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11.1mmol/L

    4. 糖化血红蛋白≥6.5%

    以上四项指标中,只要有一项异常,即可诊断为血糖异常。需要注意的是,在诊断过程中,需要排除应激情况,如急性感染、外伤等,以免误诊。

    除了血糖指标外,监测尿糖也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患者可以通过购买尿糖试纸,在家中自行检测尿糖水平。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 准备一个干净的塑料杯

    2. 将尿液倒入塑料杯中,约半杯即可

    3. 将尿糖试纸插入尿液中,等待片刻

    4. 取出试纸,观察颜色变化,并与试纸盒上的颜色对照

    除了监测血糖和尿糖外,老年人还应该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一些常见的症状,如口渴、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可能是糖尿病的早期信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应保持警惕,一旦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糖尿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患者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合理用药,控制饮食,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此外,定期复查血糖、尿糖等指标,也是监测病情的重要手段。

    总之,糖尿病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需要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通过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近年来,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慢性病,其患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为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糖尿病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前任主任委员纪立农指出,人才培养和学术建设是糖尿病教育的核心环节。

    首先,人才培养是糖尿病教育的基础。纪立农强调,离开关键人才的培养,再多的投入也不能达成教育目标。糖尿病教育指南的落实者,即教育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耐心细致的服务态度,才能将糖尿病知识和技能有效传递给患者。

    其次,学术建设是糖尿病教育的保障。纪立农表示,医学实践和医学活动都需要指南作为指导。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制定了多项指南,包括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指南、基层防治指南、糖尿病教育指南、胰岛素注射技术指南、运动指南和营养治疗指南等,为全国医护人员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此外,纪立农还强调了糖尿病教育中的一些关键点:

    1. 重视个体化教育: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

    2. 强化患者自我管理:教会患者如何监测血糖、注射胰岛素、调整饮食和运动,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3. 加强医患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依从性。

    4. 注重教育质量: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糖尿病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总之,糖尿病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医护人员、患者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降低糖尿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了解糖尿病的分类、高危人群以及如何进行血糖检测对于早期发现和预防糖尿病至关重要。

    一、糖尿病的分类及诊断

    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和2型,此外还有其他类型,如妊娠糖尿病等。1型糖尿病通常在年轻时发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2型糖尿病则多见于中老年人,与生活方式、遗传等因素有关。

    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血糖检测,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其中,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二、哪些人需要查血糖

    以下人群需要定期检查血糖,以早期发现糖尿病:

    1. 超重或肥胖者;

    2. 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3. 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

    4. 40岁以上的人群;

    5. 有糖尿病前期症状,如口渴、多饮、多尿、体重下降等。

    三、如何进行血糖检测

    血糖检测通常在清晨空腹时进行,抽取少量血液即可。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

    1. 检测前应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

    2. 检测前8小时内应避免进食,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 检测前不要大量饮水,以免影响检测结果。

    四、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

    1.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2.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如胰岛素、二甲双胍等;

    3. 定期复查:定期监测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我周五去做了体检,医生说我有糖尿病,血压当时测150,2个多小时后回家附近测110。医生建议先住院,我32岁,还在上班,请假感觉会比较难。但医生说是需要早期强化治疗,要马上打胰岛素。我有点怕一辈子吃药,就想着延后治疗。但是现在就是要去医院才能让住院吧。医生说现在的情况是只有早期强化治疗才有可能获得缓解的机会。我问能不能饿几天降低血糖,医生说现在的情况只有早期强化治疗才有可能获得缓解的机会。我明白了,要早期强化治疗,医生说是的。

  • 血糖是人体重要的代谢指标,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血糖水平的监测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患者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控制并发症风险。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自我监测血糖的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

    一、血糖控制目标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因人而异,但一般而言,空腹血糖应控制在4.0~7.0mmol/L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应控制在7.8~10.0mmol/L之间。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标准可适当放宽。

    二、自我监测血糖的方法

    1. 选择合适的血糖仪和试纸:市面上有多种血糖仪可供选择,患者可根据自身需求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设备。同时,要注意使用与血糖仪匹配的试纸。

    2. 正确操作:测量前,先调整血糖仪代码与试纸代码一致。然后,用酒精棉球消毒手指,待酒精挥发干燥后,用采血针头取适量血液滴在试纸上。将试纸插入血糖仪,读取血糖值。

    3. 记录数据:将每次测量的血糖值和时间记录在血糖记录本上,以便分析血糖变化趋势。

    三、自我监测血糖的注意事项

    1. 保持血糖仪清洁:定期清洁血糖仪,避免灰尘和污垢影响测量结果。

    2. 注意试纸有效期:使用前仔细检查试纸有效期,避免使用过期试纸。

    3. 采血部位轮换:避免长期在同一部位采血,以免造成局部皮肤损伤。

    4. 保持血糖仪准确:定期到社区卫生站或厂家指定处校正血糖仪,确保测量结果准确。

    四、监测血糖的时间

    1. 空腹血糖:早餐前8~12小时空腹时测量。

    2. 餐前血糖:三餐前30分钟测量。

    3. 餐后两小时血糖:餐后2小时测量。

    4. 随机血糖:一天中任意时间测量。

    五、血糖监测的频率

    血糖监测的频率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对于血糖控制稳定的患者,可每周监测1~2次;对于血糖控制不稳定或病情变化较大的患者,应增加监测频率。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