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儿童专家详谈小儿疝气的治疗

儿童专家详谈小儿疝气的治疗
发表人:医疗新知速递

小儿疝气,作为儿童常见的外科疾病,困扰着许多家长。本文将围绕小儿疝气的病因、症状、诊断、治疗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家长了解小儿疝气,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一、小儿疝气的病因

小儿疝气主要是由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腹膜鞘状突未能完全闭合所致。这种鞘状突是胚胎时期睾丸下降过程中形成的通道,正常情况下会逐渐闭合。如果闭合不完全,腹腔内的器官如小肠、网膜等就可能通过这个通道进入阴囊或腹股沟,形成疝气。

二、小儿疝气的症状

小儿疝气的典型症状是腹股沟或阴囊部位出现可复性肿块。肿块在站立、哭闹、咳嗽等腹压增高的状态下出现,平躺或按摩后可消失。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腹痛、呕吐、便秘等症状。

三、小儿疝气的诊断

小儿疝气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和体格检查。医生会观察肿块的位置、大小、质地、活动度等特征,并询问患儿的相关症状。必要时,医生还会进行B超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四、小儿疝气的治疗

小儿疝气的治疗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1. 保守治疗:适用于症状轻微、肿块较小的患儿。治疗方法包括穿紧身衣物、使用疝气带等,以减轻腹压,防止肿块突出。

2. 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明显、肿块较大、反复嵌顿或出现并发症的患儿。手术方法包括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

五、小儿疝气的预防

预防小儿疝气的主要措施包括:

1. 注意营养,避免肥胖,减轻腹压。

2. 避免剧烈运动,减少腹压。

3. 及时治疗咳嗽、便秘等疾病,避免腹压增高。

4. 对于有家族史的患儿,应定期进行体检。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疝气疾病介绍:
股疝,是指腹腔内脏经股环、股管向卵圆窝突出的的腹外疝。是好发于中年女性的腹外疝。疝的意思就是体内的某一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位置,通过身体薄弱点或孔隙进入其他部位。股疝的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域坠胀、疼痛等。如果不及时干预,可诱发各种并发症。临床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患者通过治疗大多恢复较好且复发率低[1]。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疝气,这个看似陌生却又常见的疾病,困扰着许多人的生活。它如同一个隐形杀手,在打喷嚏、咳嗽、用力排便等日常生活中突然爆发,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便。那么,疝气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它有哪些类型?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它呢?本文将带您走进疝气的世界,了解它的成因、类型以及防治方法。

    疝气是指人体内的脏器或组织离开了原来的正常位置,通过腹壁薄弱点或孔隙,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它常见于腹部,称为腹疝。腹疝可分为腹内疝和腹外疝两种,其中腹外疝就是我们常说的“疝气”。

    那么,疝气是如何形成的呢?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腹壁薄弱或缺损: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腹壁缺损常见于胚胎发育过程中某些组织结构非正常地穿过腹壁,如精索或子宫韧带穿过腹股沟管等。后天性腹壁缺损则主要是由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腹壁外伤、感染等造成。此外,年老体弱或过度肥胖者的腹壁肌肉萎缩或松弛也可能导致后天性腹外疝。

    (2)腹腔内压力过高:慢性咳嗽、长期便秘、排尿困难、腹水、腹腔肿瘤、多次妊娠、举抬重物等都是造成腹腔内压力过高的常见原因。

    根据发生部位、原因和临床表现,疝气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根据发生部位:腹股沟疝、股疝、脐疝、腹白线疝、切口疝等。其中,腹股沟疝最为常见,约占疝气发病总数的90%—95%,包括直疝和斜疝两种类型。

    (2)根据原因:先天性疝和后天性疝。胎儿脐疝和小儿斜疝属于先天性疝,而切口疝则属于后天性疝。

    (3)根据临床表现:易复性疝、难复性疝、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是病情由轻到重的两个阶段,若不及时处理,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了解疝气的成因和类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它。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

    2. 避免过度用力排便,保持大便通畅。

    3. 避免剧烈咳嗽,如有慢性咳嗽,应及时治疗。

    4. 避免肥胖,保持健康的体重。

    5. 对于有腹壁薄弱或缺损的人群,应及时就医,进行手术治疗。

    总之,了解疝气,预防疝气,关爱自身健康,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的事情。

  • 小儿疝气,又称儿童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多发生在婴幼儿时期,特别是在男孩中较为常见。这种疾病会导致腹股沟部位出现可复性肿块,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给儿童的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一、影响儿童正常行走

    小儿疝气会导致腹股沟部位出现肿块,随着病情加重,肿块会越来越大,甚至会影响儿童的正常行走和活动。这是因为肿块会占据大腿之间的空间,限制儿童的腿部长时间伸展。

    二、影响消化系统

    疝气内可能包含小肠、结肠等器官组织,这些器官的位置发生变化,会导致儿童出现消化不良、腹痛、腹胀等症状。长期下去,可能会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

    三、影响生殖系统发育

    腹股沟部位与生殖系统相邻,小儿疝气可能会导致睾丸、输卵管等器官受到挤压,影响其正常发育。这可能会对儿童日后的生育功能造成影响。

    四、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

    如果小儿疝气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可能会发生肠坏死、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可能会导致剧烈疼痛,甚至危及生命。

    五、预防和治疗

    为了避免小儿疝气带来的危害,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 注意儿童的营养和锻炼,增强体质。

    2. 定期观察儿童腹股沟部位,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3. 如果确诊为小儿疝气,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4. 术后注意休息和护理,预防感染。

    小儿疝气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疾病,但家长不可掉以轻心。通过了解小儿疝气的危害,做好预防和治疗,才能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 腹股沟疝气是成年人中常见的疾病之一,它指的是腹腔内的器官通过腹壁的薄弱区域突出形成的一种包块。大多数情况下,患者并不会感受到明显的疼痛。但是,当疝囊内的器官发生嵌顿,即无法自行回纳腹腔时,就会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包括疼痛。

    嵌顿疝的发生通常与患者活动量增加、腹压突然升高有关。例如,患者在站立、行走或进行剧烈运动时,腹股沟区域会出现可触及的包块。而当患者平卧休息时,包块往往可以自行回纳,症状缓解。然而,如果嵌顿时间过长,器官血液供应受阻,就会出现局部缺血、坏死,导致疼痛加剧。

    对于嵌顿疝的处理,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如果局部组织状况良好,可以考虑手法复位。但是,如果嵌顿时间过长,症状严重,或者患者存在其他并发症,则必须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避免严重后果。

    除了手术治疗,患者还应注意日常保养,避免增加腹压。例如,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度用力等。此外,戒烟、减肥、改善饮食习惯等也有助于预防腹股沟疝气的发生。

    在治疗腹股沟疝气时,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例如,抗生素可以用于预防感染,止痛药可以缓解疼痛。但是,药物治疗并不能治愈腹股沟疝气,仅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如果患者出现腹股沟疝气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院的普外科或泌尿科就诊,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日常保养,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疝气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产生原因主要是器官移位导致的气体积聚。引起疝气的原因有很多,如腹部肥胖、用力排便、妊娠等。在治疗疝气方面,民间流传着许多偏方,部分偏方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在使用偏方之前,患者应先咨询医生的意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疝气的民间偏方:

    1. 生姜连皮方:取生姜连皮120克、大茴香60克、食盐30克,共捣烂后置于砂锅浸泡24小时,文火炒干,研为细末,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30-50粒,空腹温酒送下。此方适用于小肠疝气。

    2. 鲜生姜方:取鲜生姜捣汁1茶杯,洗澡后待周身出汗,将姜汁倒入碗中,以阴囊侵入姜汁中,囊部微觉针刺样感,即渐收缩。此方适用于小肠疯气。

    3. 葱衣方:取葱衣(葱白的外皮)60-90克,煮熟后食用。此方适用于小肠疝气。

    4. 当归茯苓汤:此方具有温经散寒、清热利湿、活血益气、补肾益肝的功效,适用于治疗疝气。偏方组成:当归、茯苓、枸杞各15克,肉桂、乌药、小茴香各10克,海沉香5克。每日1剂,水煎服,7日为1疗程。

    5. 槟榔佛手汤:此方具有疏肝理气、散寒止痛的功效,适用于治疗疝气。偏方组成:槟榔、佛手各18克,吴茱萸、香附、荔枝核、黄芪各15克,小茴香、橘核各12克,干姜10克,肉桂、甘草各6克。每日1剂,水煎服。

    6. 茯苓白术桂枝汤:此方具有温经通脉、燥湿健脾的功效,适用于治疗小儿疝气。偏方组成:茯苓、白术、台乌药各9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服。伴咳嗽者,加桔梗、川贝母各6克;疝痛甚者,加木香、元胡各6克;体质虚者,加黄芪、当归各6克。

  • 脐疝,一种常见的婴幼儿疾病,让许多新手父母感到困惑和担忧。脐疝是指腹壁在肚脐部位形成的薄弱区域,导致内脏器官(如小肠)突出形成一个小包块。虽然大多数脐疝会自行愈合,但仍需了解其治疗方法,以便在必要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 非手术疗法:保守治疗为主

    对于大多数婴幼儿脐疝,非手术疗法是首选。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1. **压迫法**:使用松紧带或绷带对脐部进行压迫,有助于防止内脏突出。这种方法适用于较小的脐疝,并且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2. **胶布粘贴法**:使用胶布将硬币或圆木片固定在脐部,同样可以起到压迫作用。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需要定期更换胶布,以防止皮肤受损。

    ### 手术治疗:必要时进行

    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脐疝较大、反复嵌顿或出现并发症,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手术方法:

    1. **开放手术**:通过手术切口将疝囊切除,并缝合腹壁,以防止内脏再次突出。

    2. **腹腔镜手术**:通过小切口进行手术,创伤较小,恢复较快。

    ### 日常保养:预防为主

    除了治疗外,日常保养也是预防脐疝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建议:

    1. **保持腹部温暖**:避免腹部受凉,可以穿着舒适的衣物,保持室内温暖。

    2. **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剧烈运动或提重物,以免增加腹压。

    3. **定期体检**: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脐疝问题。

    ###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对于脐疝的治疗,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 疝气是一种常见的腹壁疾病,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以下将详细介绍疝气的成因、症状、治疗方法以及日常保养等知识。

    一、疝气的成因

    1. 先天性因素:婴儿或幼儿腹壁发育薄弱,导致器官或组织通过薄弱区域突出,形成疝气。

    2. 后天性因素:长期重体力劳动、剧烈咳嗽、频繁打喷嚏、剧烈运动等导致腹压增大,使器官或组织通过薄弱区域突出。

    3. 腹部外伤:强烈的钝性外力导致腹壁破裂,形成疝气。

    4. 腹部手术:腹部手术缝合不当,导致腹壁薄弱区域突出。

    二、疝气的症状

    1. 腹部出现肿块:肿块可随体位改变而出现或消失。

    2. 腹部疼痛:肿块增大或发生嵌顿时,可引起腹部疼痛。

    3. 腹部不适:部分患者可出现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

    三、治疗方法

    1. 保守治疗:适用于症状轻微、肿块较小的患者,包括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

    2. 手术治疗:适用于症状明显、肿块较大的患者,手术方式包括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

    四、日常保养

    1. 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2. 注意饮食,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吸烟、饮酒。

    五、医院和科室

    患者可前往医院普外科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 新生儿疝气带,并不能真正治愈疝气。

    新生儿疝气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主要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睾丸下降过程中鞘状突闭合不全导致。虽然疝气带可以暂时缓解症状,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新生儿疝气主要分为腹股沟斜疝和脐疝两种类型。腹股沟斜疝发生在腹股沟区域,脐疝发生在肚脐附近。由于新生儿腹壁肌肉薄弱,腹压增加时容易发生疝气。

    治疗新生儿疝气,主要方法包括:

    1. 手术治疗:6个月以上的新生儿,一旦确诊为疝气,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避免并发症。

    2. 疝气带:主要用于1岁以下的婴儿,以减少腹压,防止疝气加重。但疝气带并不能治愈疝气,一旦婴儿活动量大,疝气带容易脱落,反而可能导致嵌顿。

    3. 保守治疗:对于部分轻症患者,可通过改善生活习惯、避免腹压增加等方式进行保守治疗。

    新生儿疝气的预防措施包括:

    1. 注意营养均衡,避免婴儿肥胖。

    2. 保持婴儿大便通畅,避免便秘。

    3. 避免婴儿长时间哭闹、用力。

    4. 选择合适的婴儿用品,如柔软的衣物、尿布等。

    5. 定期带婴儿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疝气问题。

  • 腹股沟疝气是一种常见的腹壁疾病,患者常常因为腹壁薄弱而出现腹内容物脱出。目前,治疗腹股沟疝气的主要方法是手术修补。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患者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也有所差异。

    对于开放腹股沟疝修补术,术后患者需要特别注意伤口护理。在手术后的前七天,伤口应避免接触水和污染,以免发生感染。在此期间,医生会定期为患者换药,并在大约7天后拆线。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医院采用美容缝合技术,术后无需换药和拆线,只需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即可。

    相较于开放手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创伤较小,每个伤口仅有0.5cm或1cm。因此,术后感染风险较低,患者可在术后5天左右开始洗澡。

    术后恢复期间,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伤口愈合和补片的融合。在补片与腹壁融合形成瘢痕复合体并达到最大强度之前,患者需要保持3个月左右的休养期。在此期间,患者可以适量进行散步、简单的家务等活动,但应避免过度用力。

    除了注意术后护理外,患者还应关注饮食和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有助于术后恢复。此外,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也是促进术后康复的重要因素。

    总之,腹股沟疝气术后患者需要关注伤口护理、避免剧烈运动、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等方面,以促进术后康复。

  • 脐疝气,一种常见于婴幼儿的腹壁疾病,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可见或可触摸到的肿块。这种肿块在站立、哭闹、咳嗽等腹压增高的情况下会变得更加明显。治疗方面,手术是根治脐疝气的主要手段,但针对一岁以内的婴幼儿,可先尝试非手术治疗,如使用疝气带压迫深环,以期肿块自行消失。然而,若不及时治疗,脐疝气可能导致嵌顿或绞窄,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脐疝气的主要原因是腹壁组织结构薄弱,加上腹内压力增加,导致腹内脏器进入薄弱或缺损的部位。医生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手段,可确诊脐疝气,并与其他疾病如脂肪瘤、淋巴结病等进行鉴别。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脐疝气的康复至关重要。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举重物、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同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避免咳嗽和打喷嚏。饮食方面,应保持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少吃易引起便秘和胀气的食物,戒烟限酒。

    若发现婴幼儿患有脐疝气,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应的治疗。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通过缝合腹壁缺损,修复薄弱的腹壁组织,达到根治脐疝气的目的。非手术治疗则包括使用疝气带、药物治疗等,适用于一岁以内的婴幼儿。

    此外,针对脐疝气的预防措施,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 避免婴幼儿长时间哭闹、咳嗽等增加腹压的行为。
    • 注意婴幼儿的保暖,防止感冒。
    • 培养婴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 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并治疗脐疝气。

  • 疝气,作为小儿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高达五十分之一左右。在小儿中,腹股沟斜疝是最常见的类型,男女皆可发病。那么,对于这种疾病,注射治疗是否靠谱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腹股沟斜疝的治疗方法。目前,手术是治疗腹股沟斜疝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后痛苦小,复发率低。然而,一些家长可能听说过注射治疗,认为这种方法更安全、更简单。

    实际上,注射治疗是一种过时的治疗方法,早在上世纪30-40年代就已经被淘汰。虽然曾经风靡一时,但现在已经基本不再使用。注射治疗对于小儿腹股沟斜疝来说,可以说是百害而无一益,甚至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粘连性肠梗阻、肠坏死等。

    以下是一个注射治疗失败的病例。一位女孩由于家长看到某诊所的广告,接受了注射治疗。使用的药物是α-氰基丙烯酸酯,这种胶主要用于工业与民用物品的粘合。注射后,女孩的病情并没有好转,反而出现了硬质包块,经过2-3年的治疗仍然没有缓解。

    在手术中,医生发现女孩腹股沟区有一个约3.5x2.5cm的硬块,质地像骨头,与周围组织分解不清。幸运的是,这是一个女孩,没有男孩的精索结构,胶也没有注入腹腔,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对于患有腹股沟斜疝的患儿,家长在选择治疗方法时,一定要谨慎。注射治疗并不是一个靠谱的选择。建议选择正规医院,进行手术治疗。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