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测血糖请别忘调密码

测血糖请别忘调密码
发表人:医疗数据守护者

在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生活中,血糖监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血糖仪作为监测血糖的工具,其操作看似简单,实则背后隐藏着许多细节。

血糖仪的密码设置看似繁琐,实则至关重要。密码设置的目的在于确保血糖仪与试纸的匹配,从而保证血糖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不同批次的试纸可能存在微小的差异,通过密码设置,血糖仪可以自动进行校正,消除这些差异,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

除了密码设置,试纸的质量也是影响血糖监测准确性的重要因素。试纸的生产过程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其质量和稳定性。糖尿病患者应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试纸,并注意储存条件,避免试纸受潮或过期。

除了血糖仪和试纸,血糖监测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采血部位的选择: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可以减少采血疼痛,并确保采血量充足。

2. 采血技巧:采血时需轻轻挤压手指,避免用力过大导致出血过多。

3. 采血频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制定相应的血糖监测频率。

4. 血糖监测的意义:血糖监测可以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血糖水平,及时调整饮食和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确使用血糖仪、选择合适的试纸、注意采血技巧,才能确保血糖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为糖尿病的治疗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糖尿病的特殊筛查疾病介绍:
推荐问诊记录
糖尿病的特殊筛查地区推荐专家
推荐科普文章
  •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检查方法一直是患者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攀升,了解糖尿病的检查方法对于早期发现和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Ⅰ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初期常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如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因此较容易在早期被发现。然而,Ⅱ型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初期往往症状不明显,血糖水平也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容易被忽视。许多患者直到出现并发症,如视力减退、水肿、蛋白尿等,才被确诊为糖尿病。

    因此,以下人群或具有以下情况者应及时进行糖尿病检查:

    (1) 食欲正常但体重明显下降,找不到原因者。

    (2) 妇女分娩巨大儿(体重>4000克)者。

    (3) 有妊娠并发症,如多次流产、妊娠中毒症、羊水过多等。

    (4) 年龄超过50岁者。

    (5) 肢体溃疡久治不愈者。

    (6) 年龄超过40岁且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7) 肥胖或明显超重者,尤其是腹部肥胖者。

    (8) 有高血压、高血脂病史者。

    (9) 有反应性低血糖者。

    (10) 妇女会阴部瘙痒、视力逐渐减退、皮肤感染和下肢疼痛等症状找不到原因者。

    专家提示: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血糖检测,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血糖水平持续高于正常值。为了及早发现和诊断糖尿病,了解其检查项目至关重要。以下将详细介绍糖尿病的检查项目,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预防糖尿病。

    一、尿液检查

    1. 尿糖:通过检测尿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可以初步判断血糖水平。尿糖阳性可能提示血糖升高,需要进一步检查确认。

    2. 尿酮:尿酮体阳性提示可能存在酮症酸中毒,需要及时就医。

    3. 尿白蛋白:尿白蛋白升高可能提示肾脏受损,需要进一步检查。

    4. 尿C肽:C肽水平可以反映胰岛B细胞功能。

    5. 管型尿:管型尿的出现可能与肾脏疾病有关。

    二、血液检查

    1. 血糖:血糖水平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指标。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耐量试验等检查可以帮助确诊糖尿病。

    2. 血脂:血脂异常与糖尿病密切相关,需要定期检查。

    3. 血酮、电解质、酸碱度等: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时,需要检查相关指标。

    三、其他检查

    1. 肾功能检查:糖尿病容易引起肾脏损害,需要定期检查肾功能。

    2. 眼底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常见的并发症,需要定期检查眼底。

    3. 心电图:糖尿病容易引起心血管疾病,需要定期检查心电图。

    了解糖尿病的检查项目,可以帮助我们及早发现和诊断糖尿病,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

  •   孕期对于准妈妈来说,不仅要关注胎儿的健康,还要关注自身的健康。在孕期,准妈妈会接触到许多检查项目,其中“唐筛”和“糖筛”就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检查项目。虽然这两个词只相差一个字,但它们代表的检查内容和意义却截然不同。

      “唐筛”,全称为唐氏筛查,是针对唐氏综合征(又称21-三体综合征)进行的一项检查。唐氏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染色体异常疾病,患者通常智力低下,生活无法自理。虽然健康的父母也有可能生育唐氏儿,但通过唐氏筛查可以及早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生育唐氏儿的概率。

      而“糖筛”则是指妊娠期糖尿病筛查,主要针对孕期糖尿病进行检测。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孕妇在怀孕期间发生的糖代谢异常,可能导致胎儿发育不良、胎儿畸形等问题。糖筛的筛查时间一般在怀孕24周到28周之间,通过口服葡萄糖粉溶液后检测血糖值,可以初步判断孕妇是否存在妊娠期糖尿病的风险。

      对于糖筛异常的孕妇,需要进一步进行空腹血糖检测,如果空腹血糖值异常,即可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此外,还可以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进一步评估孕妇的糖代谢情况。

      妊娠期糖尿病对孕妇和胎儿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一旦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需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治疗措施主要包括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监测血糖水平等。如果病情严重,可能需要使用胰岛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除了孕期,孕妇分娩后也需要定期进行复查,以确保自身和胎儿的健康。通常在产后6周到12周时,孕妇需要再次进行糖耐量试验,以评估糖代谢情况。

      总之,准妈妈在孕期要重视唐筛和糖筛的检查,及时了解自身和胎儿的健康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母婴健康。

  • 今天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我像往常一样忙碌着。突然,手机震动了一下,是京东内分泌科的医生发来的信息。我立刻回过去,询问了一些基本的病情描述。

    医生回复说,我的空腹血糖值6.29偏高,但是还不能确诊糖尿病。他建议我改天做一个糖耐量试验,看看血糖是否有问题。

    我立刻询问糖耐量试验的费用和注意事项。医生告诉我只需要20多块钱,而且试验前需要注意饮食,不要吃得过多或过少,不要喝饮料,试验前一天晚上10点以后不要吃东西,也不要喝水。

    我还想知道下午能不能做糖耐量试验。医生告诉我,下午一般不抽血。我又问是否需要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医生说现在可以做,也可以在糖耐量试验后有问题再做。

    医生询问我以前是否控制饮食,我告诉他我昨晚十一点喝了半瓶可乐,而且昨晚没睡好,四点才睡着。医生认为这可能与血糖偏高有一定的关系,建议我过几天再复查。

    医生还告诉我,糖耐量试验是诊断糖尿病的金标准,他建议我可以同时检查血糖和糖耐量。我对此表示同意。

    医生还询问我是否有其他问题需要咨询。我问他饮食方面需要注意什么,医生建议我少吃或者不吃甜食,不喝饮料。等糖耐量试验结果出来了,再看具体需要怎么控制。

    我非常感激医生的专业和耐心,他的建议让我对病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虽然我现在还不能确诊糖尿病,但我相信在医生的指导下,我会慢慢调理好自己的身体。

    医生的回复仅为建议;如您对该医生的服务满意,可在问诊记录中发起复诊;如需诊疗,请前往医院就诊。

  •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早期发现并诊断糖尿病对于后续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的诊断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疾病。

    1. 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

    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指标之一。许多患者在空腹血糖正常的情况下,餐后2小时血糖值会升高,这也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依据之一。

    2. 空腹血糖检测:

    空腹血糖检测是诊断糖尿病的基础。通过检测空腹状态下静脉血糖值,可以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

    3. 尿糖检测:

    尿糖检测可以评估患者每天的血糖情况,对糖尿病的病情监测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4.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以反映患者过去2-3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评估血糖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

    5. 胰岛素、葡萄糖耐量试验、C肽释放试验:

    胰岛素、葡萄糖耐量试验、C肽释放试验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手段。通过测定胰岛细胞的分泌能力和储备功能,可以更好地指导糖尿病的治疗。

    以上介绍了糖尿病的诊断方法,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并重视糖尿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

    除了诊断方法,糖尿病的预防、治疗和日常保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建议:

    预防:

    1. 均衡饮食:保持饮食的多样性,摄入充足的膳食纤维,减少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

    2. 适量运动:坚持规律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游泳等。

    3.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

    治疗:

    1.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如磺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胰岛素等。

    2. 饮食治疗: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控制血糖水平。

    3. 运动治疗:坚持规律的体育锻炼,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日常保养:

    1. 监测血糖: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及时发现异常。

    2. 足部护理:保持足部卫生,预防足部并发症。

    3. 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总之,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和治疗的慢性疾病。通过了解糖尿病的诊断方法、预防和治疗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提高生活质量。

  •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血糖监测,以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然而,对于许多糖尿病患者来说,频繁的指尖采血检查往往带来痛苦和不便。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血糖监测的小技巧,帮助您减轻不适,提高生活质量。

    首先,关于血糖监测的部位选择,建议优先考虑无名指。相较于其他手指,无名指的活动量较少,不易受到损伤,同时血液供应充足,有利于准确测量血糖。其次,在无名指上,建议选择手指两侧进行采血,因为该部位的痛感相对较小,且神经末梢分布较少。需要注意的是,尽量避免在指尖进行采血,因为指尖的神经末梢非常丰富,采血时疼痛感较强。

    为了减少疼痛和感染的风险,采血前请务必做好手指消毒工作。推荐使用刺激性较小的安尔碘进行消毒,避免使用酒精,因为酒精挥发后会使皮肤干燥,加剧疼痛感。此外,为了避免在同一部位重复采血,建议采取轮流交替的方法,尽量不在已经感到疼痛的手指上采血。

    除了血糖监测部位的选择,血糖监测的频率也非常重要。根据世卫组织的要求,在治疗期间,糖尿病患者每天需要测量4次血糖,包括早餐前、午餐后、晚餐前和晚餐后。在血糖稳定期,每周至少测量两天,每天4次。当然,血糖监测的频率并非一成不变,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如果您今天摄入了较多的碳水化合物,那么可以适当增加血糖测量的次数,以便及时调整饮食和用药。

    除了血糖监测,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您控制血糖水平。在饮食方面,建议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并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在运动方面,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

    总之,糖尿病患者通过合理的血糖监测、饮食和生活习惯调整,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希望本文能为您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孕妇患有糖尿病会对母婴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本文将介绍糖尿病孕妇产生巨婴的原因、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一、糖尿病孕妇产生巨婴的原因

    1. 血糖水平过高:孕妇体内血糖水平过高,会导致胎儿吸收过多的葡萄糖,从而在体内积累脂肪,形成巨婴。

    2. 胰岛素抵抗:孕妇体内胰岛素抵抗增加,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无法有效利用血糖,进而导致胎儿吸收过多的葡萄糖。

    3. 胎儿生长激素分泌增多:孕妇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会刺激胎儿生长激素的分泌,导致胎儿生长过快,形成巨婴。

    二、糖尿病孕妇产生巨婴的危害

    1. 产程延长:巨婴往往胎头较大,难以通过产道,导致产程延长,甚至难产。

    2. 胎膜早破:巨婴容易导致胎膜早破,增加感染风险。

    3. 胎儿窘迫:胎儿在宫内长时间缺氧,容易发生胎儿窘迫。

    4. 胎儿畸形:孕妇血糖水平过高,容易导致胎儿畸形。

    三、预防措施

    1. 孕前进行糖尿病筛查:建议女性在怀孕前进行糖尿病筛查,了解自身血糖水平,预防孕期糖尿病。

    2. 合理饮食:孕妇应保持均衡饮食,避免摄入过多高糖食物,控制血糖水平。

    3. 规律运动:孕妇应进行适量运动,增强体质,控制血糖水平。

    4. 定期产检:孕妇应定期进行产检,监测血糖水平,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5.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孕妇患有糖尿病时,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

  •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据上海市糖尿病研究所所长贾伟平教授介绍,目前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高达9.7%,患病人数超过9240万,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数更是高达1.48亿。这一数据表明,糖尿病的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糖尿病的长期高血糖状态会对人体多个器官造成损害,如眼病、代谢紊乱、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疾病、肾病等。然而,如果能及早发现糖尿病并进行干预,就有可能将60-80%的糖尿病转变为可防可治。为此,我国糖尿病专家们对早期预警生物标记物进行了深入研究。

    贾伟平教授领衔的项目组在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早期预警生物标记物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他们主要研究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脂肪细胞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脂质运载蛋白三个血清标志物,并取得了以下成果:

    1.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具有早期预警价值,为糖尿病及高危人群的早期预警提供了新手段。

    2. 脂肪型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与肥胖、代谢综合征相关,能够预测心血管事件和心力衰竭,对糖尿病血糖并发症有重要的预警价值。

    3. 脂笼蛋白2(Lipocalin-2)与肥胖和代谢紊乱相关,血清脂质运载蛋白水平可独立预测远期心血管事件,与超敏C反应蛋白联用能显著增加预测作用。

    贾伟平教授表示,生物标志物研究是多样本集、大规模人群研究的验证,通过建立生物标志物检测方法的标准操作流程(SOP),加强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具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 2014年11月5日至8日,备受瞩目的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会议(CDS2014年会)将在广州隆重召开。本次年会以“中国证据、中国指南、中国实践”为主题,汇聚国内外糖尿病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糖尿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

    年会将聚焦糖尿病领域的热点问题,包括:

    1. 中国1型糖尿病登记项目的基线数据解读;

    2. 中国2型糖尿病的防控现状分析;

    3. 中国碘营养系列研究对中国糖尿病研究的启示;

    4. 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及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的最新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5. CONFIDENCE、DOSA、CHECK、ORBIT等学会主导的研究项目进展;

    6. 2013年度中国十大糖尿病研究评选结果揭晓;

    7. “2013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深度解读;

    8. 糖尿病指南与临床实践的差距剖析;

    9. 糖尿病的三甲与社区医院对接经验交流;

    10. 基层糖尿病防治专场,知名专家与基层医生面对面交流;

    11. 糖尿病和并发症的筛查诊断与监测培训;

    12. 口服降糖药临床治疗、胰岛素临床治疗规范、糖尿病教育的方法和工具培训。

    此外,年会还将邀请国际知名学者就糖尿病研究领域的全局性、前沿性和热点问题进行报告,包括:

    1. 从系统遗传学的角度分析糖尿病机制;

    2.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病理生理学研究进展;

    3. 2型糖尿病管理的研究方向和趋势。

    CDS2014年会的召开,将为我国糖尿病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重要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平台,推动我国糖尿病防治事业的发展。

  •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诊断主要依赖于血糖水平的测量。然而,许多人对于糖尿病筛查前是否可以喝水存在疑问。事实上,喝水会稀释血液,导致测得的血糖结果低于实际血糖值,从而影响糖尿病的诊断和治疗。

    为了获得准确的血糖结果,建议患者在检查前一天晚上12点以后不吃不喝,第二天早晨空腹去医院检查空腹血糖。在抽完空腹血后,患者可以开始进食,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两小时后测量早餐后两小时血糖。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空腹血糖超过7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超过11.1mmol/L,即可诊断为糖尿病。如果血糖偏高,患者可以先行控制饮食和运动来控制血糖。如果以上方法血糖控制不理想,或者患者血糖很高,则需要口服药物或者应用胰岛素来控制血糖。

    除了药物治疗,患者还需要注意日常保养,包括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规律的运动、控制体重等。此外,患者还应该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糖尿病筛查过程中,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如实反映自己的病情,以便医生能够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患者还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糖尿病。

药品使用说明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