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药方剂服用时间依疗效而变

药方剂服用时间依疗效而变
发表人:饶六保

中医治疗讲究辨证施治,而药方剂服用时间的选择同样至关重要。清代著名医学家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强调,药物虽能治病,但若服用方法不当,则可能适得其反。因此,了解历代医家对方剂服法的运用经验,对于我们合理选择服药时间,发挥药物的最佳效能具有重要意义。

《汤液本草》指出,药物与食物不宜同时服用,二者必须间隔一段时间。一般而言,中药方剂多选在两餐之间服食,即上午九至十点,或下午三至四点各服一次。如需服用三次,可在临睡前再加服一次。

根据不同的病情和药物特性,服药方法也有所不同:

1. 空腹服

适用于实证疾病,如积滞、瘀血、水湿等。补益方剂和驱虫剂也宜空腹服用。具体服药时间包括:天未明时、平旦时、饭前等。

2. 饭后服

适用于胸膈以上的疾病,如耳、目、口、鼻、五官等。滋补调摄类药物也宜饭后服用。对肠胃有刺激性作用的药物也宜饭后服以减轻不适。

3. 顿服

适用于病情较急者,如高热性疾病、传染性疾病、小儿急症等。煎好后立即服下,取急病急治之意。

4. 睡时服

适用于安神药和治遗尿症药物。睡前服药能使药效及时发挥作用。

5. 不拘时服

适用于急性病、呕吐、惊厥、石淋及咽喉病等,需煎汤代茶饮者。

疟疾宜发作前2小时服。此外,根据人体自身的时间节律,择时用药,可发挥更好的治疗效果。如阴虚病人使用补阴药可安排于傍晚一次服药,阳虚病人使用补阳药可考虑在清晨一次服用。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伤寒疾病介绍:
伤寒(typhoidfever),是由伤寒杆菌(Salmonellatyphi)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伤寒杆菌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伤寒的典型症状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表情淡漠、玫瑰疹、肝脾肿大等,可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经过规范抗菌疗后可治愈,救治不及时也可能威胁生命。
推荐问诊记录
推荐科普文章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病从口入’的说法,这并非空穴来风。许多疾病确实可以通过餐具、食物等途径传播。那么,哪些疾病容易通过混用碗筷传播呢?本文将为您揭秘。

    首先,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它可以引起胃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途径主要是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那么其他成员也容易通过混用碗筷等途径被传染。

    其次,甲肝和戊肝也是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甲肝和戊肝的病毒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因此,如果家人中有人感染了这两种肝炎,那么其他人也容易通过混用碗筷等途径被传染。

    此外,手足口病也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儿童。手足口病的病毒主要通过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或粪便传播。如果家中有手足口病的患儿,那么其他家庭成员也容易通过混用碗筷等途径被传染。

    除了上述疾病,伤寒病也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伤寒病的病毒主要通过食物和水源传播。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患有伤寒病,那么其他人也容易通过混用碗筷等途径被传染。

    那么,如何预防这些疾病通过混用碗筷传播呢?首先,家庭成员应实行分餐制,避免使用同一套餐具。其次,定期对餐具进行消毒,可以使用煮沸、高温蒸汽等方法。最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食。

  • 三伏天脚冰凉,这一现象让许多女性感到困扰。许多人认为这只是一个小问题,但事实上,它可能是女性体内寒邪之气过多的信号。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能导致体寒。例如,经常熬夜会消耗人体阳气,导致体寒。此外,不注意保暖,如穿着较少或未及时添加衣物,也容易导致寒邪入侵。再者,过度食用冰冷食物,如冰淇淋和冷饮,也会影响脾胃,加重寒邪。

    三伏天脚冰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经常熬夜:熬夜会消耗人体阳气,导致体寒。建议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2. 不注重保暖:在寒冷的冬天,穿着较少或未及时添加衣物,容易导致寒邪入侵。建议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做好保暖措施。

    3. 不注意饮食:过度食用冰冷食物会刺激脾胃,加重寒邪。建议饮食清淡,避免过多食用冰冷食物。

    4. 缺乏运动:缺乏运动会影响血液循环,导致手脚冰凉。建议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等。

    5. 情绪因素:情绪波动也会影响人体阳气,导致体寒。建议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

    改善三伏天脚冰凉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 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寒邪入侵。

    2. 调整饮食:饮食清淡,避免过多食用冰冷食物。

    3. 增加运动: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促进血液循环。

    4.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5.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

  • 伤寒,这种古老的疾病,虽然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减少,但仍对人们的健康构成威胁。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在发病初期,伤寒的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容易被忽视。然而,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出现持续高热、腹泻、腹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伤寒杆菌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能在外界环境中生存数月,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因此,预防伤寒的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等。

    在治疗方面,西医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 一般治疗:患者应隔离治疗,避免交叉感染。同时,加强营养支持,保证患者充分休息。

    2. 抗生素治疗:常用的抗生素有氟喹诺酮类、氨苄西林等。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3. 对症治疗: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退热、止泻、止痛等。

    此外,加强公共卫生管理,如加强水源保护、粪便处理等,也是预防伤寒的重要措施。

    总之,了解伤寒的病因、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这种疾病。

  • 感冒和伤寒是两种常见的疾病,它们虽然都可能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但病因、传播途径、治疗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一、病因与传播途径

    感冒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常见的病毒包括鼻病毒、冠状病毒等。感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如咳嗽、打喷嚏等。而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细菌性感染,主要通过食物和水源传播,如饮用被污染的水、食用未煮熟的食物等。

    二、临床表现

    感冒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如鼻塞、流涕、咳嗽、咽痛等。通常情况下,感冒的病程较短,一般在1-2周内自愈。而伤寒的症状则较为严重,包括持续发热、乏力、食欲不振、腹泻或便秘、腹痛等。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玫瑰疹、肝脾肿大等症状。

    三、治疗方式

    感冒的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如休息、多饮水、使用解热镇痛药等。大多数感冒患者无需特殊治疗,可在短时间内自愈。而伤寒则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氟喹诺酮类、氨苄西林等。患者需在医院接受隔离治疗,防止病原体传播。

    四、预防措施

    预防感冒的关键在于提高自身免疫力,如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加强体育锻炼等。预防伤寒则需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食物、饮用被污染的水等。

    五、总结

    感冒和伤寒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了解它们的区别有助于我们正确对待和处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 伤寒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肠道感染病原体,感染后会引起伤寒这一疾病。了解伤寒的症状有助于及早发现和治疗。

    以下是感染伤寒杆菌常见的症状:

    1. 发热:伤寒杆菌感染的主要症状之一是发热,通常为持续性高热,体温可达到39-40℃。患者还可能出现头痛、畏寒、身体乏力等症状。

    2. 消化道症状:由于伤寒杆菌主要侵犯肠道,因此患者常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便秘。

    3. 皮肤症状:部分患者感染伤寒杆菌后会出现皮肤玫瑰疹,多分布于躯干,呈玫瑰疹形状。

    4. 神经系统症状:伤寒杆菌感染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症状,如反应迟钝、精神恍惚、听力、视力下降等。严重病例可能出现昏迷。

    5.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为了预防伤寒,我们应该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食、未煮熟的食物,以及避免与伤寒患者接触。如出现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 秋季,这个收获的季节,也是养生的好时节。然而,面对秋季的养生,我们常常陷入一些误区,不仅无法达到养生的目的,反而可能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误区一:秋不食姜

    过去有句老话:“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但实际上,秋季并非绝对不能吃姜。生姜具有辛温无毒、归五脏、益脾胃等功效,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抗菌、促进消化等。但秋季天气干燥,过多食用生姜容易导致上火,加重秋燥对身体的危害。因此,秋季可以适量食用生姜,但要注意控制量,并避免在晚上食用。

    误区二:秋瓜坏肚

    “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夏天大量食瓜已经让人的脾胃处于虚弱状态,秋季再食用过多瓜果容易导致腹痛、腹泻等症状。因此,秋季要适量食用瓜果,避免过量,以免对胃肠道造成负担。

    误区三:贴秋膘

    立秋之后,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以补偿入夏以来的亏空。但贴秋膘也要讲究科学搭配。夏季人们由于贪凉,脾胃功能减弱,过多食用肉类等高蛋白食品会增加脾胃负担,导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乱。因此,秋季进补要选用“补而不峻”、“防燥不腻”的平补之品,如银耳、百合等。

    误区四:秋燥易感冒

    秋季天气干燥,人体容易出现口干、唇焦等秋燥症状,这也是感冒的高发季节。预防感冒,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多喝水,适当补充维生素,增强免疫力。

    误区五:秋季不防晒

    秋季阳光依然强烈,紫外线辐射依然存在。因此,秋季也要注意防晒,避免晒伤。

  • 小儿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主要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该疾病症状包括咳嗽、气促、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导致肺炎。中医治疗小儿支气管炎具有独特优势,通过辨证论治,运用中药治疗效果显著。

    中医认为,小儿支气管炎的发生与外感风寒、肺气不宣等因素有关。治疗原则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麻黄汤、桂枝汤、杏苏散等。

    麻黄汤由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组成,具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支气管炎,症状表现为咳嗽、气促、畏寒、发热等。

    桂枝汤由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支气管炎,症状表现为咳嗽、气促、发热、出汗等。

    杏苏散由杏仁、苏叶、前胡、桔梗、甘草组成,具有疏风散寒、宣肺止咳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支气管炎,症状表现为咳嗽、气促、胸闷、畏寒等。

    除了中药治疗外,中医还强调日常保养,包括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避免受凉等。对于小儿支气管炎患者,家长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 伤寒和副伤寒是两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它们在致病菌、潜伏期和治疗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首先,伤寒是由沙门菌引起的,而副伤寒则是由副伤寒甲、乙、丙三种沙门杆菌引起的,因此两者的致病菌不同。

    其次,伤寒的潜伏期一般在两周左右,而副伤寒的潜伏期则在3~16天不等,具体潜伏期与感染菌的数量和毒力有关。

    在治疗方法上,伤寒患者需要积极进行隔离治疗,并使用抗菌药物和喹诺酮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副伤寒患者则通常使用氯霉素和头孢霉素类药物治疗,若出现肠道大出血,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除了积极治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重预防措施,如增强自身免疫力、多休息、保持充足睡眠等。此外,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也是提高免疫力的有效方法。

    总之,了解伤寒和副伤寒的区别,有助于患者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降低疾病风险。

  • 春季气候干燥,很多人会出现嗓子干痒、喉咙痛等症状,让人十分难受。市面上润喉糖种类繁多,很多人习惯于用润喉糖来缓解不适。然而,营养专家们却推荐了三款比润喉糖更有效的汤品,帮助大家缓解咽喉不适。

    一、甘桔汤:利咽润喉,缓解咽喉不适

    甘桔汤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方剂,主要由桔梗和甘草组成。桔梗性平味苦,具有宣肺利咽、解毒消肿的功效;甘草性平味甘,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的作用。两者搭配使用,可以有效地缓解咽喉不适、喉咙痛等症状。

    制作甘桔汤的方法非常简单,只需要将桔梗和甘草研成粗末,用沸水冲泡即可。在咽喉不适的阶段,每天可以多次饮用,以缓解症状。

    二、罗汉果雪梨汤:清热润肺,缓解咽喉干痒

    罗汉果雪梨汤是一种具有清热润肺、生津止渴功效的汤品,非常适合春季饮用。罗汉果具有清热凉血、生津止咳、润肺化痰等功效;雪梨具有润肺止咳、生津止渴、清热降火等功效。两者搭配,可以有效地缓解咽喉干痒、喉咙痛等症状。

    制作罗汉果雪梨汤的方法也很简单,只需要将罗汉果和雪梨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开后即可饮用。

    三、百合荸荠汤:滋阴润燥,缓解喉咙痛

    百合荸荠汤是一种具有滋阴润燥、清热解毒功效的汤品,非常适合春季饮用。百合具有润肺止咳、养阴润燥、清心安神等功效;荸荠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化痰止咳等功效;瘦肉具有滋阴润燥、养血补虚等功效。三者搭配,可以有效地缓解喉咙痛、口干舌燥等症状。

    制作百合荸荠汤的方法也很简单,只需要将百合、荸荠、瘦肉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开后即可饮用。

    除了以上三款汤品,春季还可以适当食用一些梨、苹果、葡萄等水果,以补充水分,缓解咽喉不适。

  • 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科学,医生是救死扶伤的天使。在医疗工作中,我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更要具备高尚的医德医风。

    作为一名医生,首先要牢记祖训,传承中医文化。中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我们要深入学习中医经典,将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在诊疗过程中,我们要精益求精,对每一个病例都要认真分析,仔细诊断,遵循“花钱要少、疗效要好”的原则,为患者提供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同时,我们要尊重患者的意见和选择,耐心倾听患者的诉求,给予患者充分的关爱和尊重。我们要时刻牢记,医生的职业是神圣的,我们的使命是解除患者的病痛,让他们重获健康。

    在服务患者的过程中,我们要饮水思源,心存感激。感谢前辈们的教导,感谢医院和领导的关怀,感谢同事们的支持。我们要将感恩化作动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医术和医德,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快速问医生

立即扫码咨询
网站地图

营业执照 Investor Relations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6561155 消费者维权热线:4006067733

医疗监督热线:950619(京东),0951-12320(宁夏),0951-12345(银川)

Copyright © 2022 jd.com 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0088号 京ICP备11041704号